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波罗的海,电缆断裂!
关晓彤突然官宣喜讯!粉丝欢呼:恭喜啊,终于等到这一天
最年轻的20位中央候补委员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数学并不是构建经济学的最好工具?
Original
张是之
张是之的字留地
2023-12-25
文丨张是之
先插播两条小广告,一个认识周五晚上七点的直播,继续我们的聊天读书会。
另外漫师的公号永封了,现在只有一个小号,粉丝只有一千多,他有点不想写了,但是我们不能这么轻易放过他,一个这么好的奥派写手,不能就此埋没,欢迎大家关注漫师的新号「漫天霹雳Plus」,催更催更。
昨天写了经济学为什么总是充满争议,其中一个争议就是经济学的数学化问题,有朋友留言希望能谈一谈,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下,为什么数学并不是构建经济学的最好工具。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也写过,今天再重新梳理一下。
一、人们对数学的崇拜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与之相伴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试图寻找突破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
这背后的原因,也许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总是缺乏安全感。而无论做点什么,如果能够对未知的未来有更多的掌控感,也就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所以我们看到,在面对不确定性,人们总会想做点什么,而不是什么都不做。比如祈祷、祭拜,或者占卜一下算上一卦,有的发展成为宗教,有的发展成为迷信,而有的则形成了文化传统,被人们传承发扬。
人类文明进入近代史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数理化”也获得了巨大的飞跃式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每个学科背后都是熠熠闪光的历史人物。
通过数理化的进步,人们前所未有地发现,现在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自然科学的崇拜无以复加。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很多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更是进一步加速了人们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速度,数学的作用不断被推向新的高度。
如果你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你不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很可能无法正常发论文,没法和科学共同体的其他人进行交流。简单说,数学就是他们的交流工具,不会数学、不会建模就没有共同语言,就无法融入他们的科学共同体。
这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当然无可厚非,因为数学作为工具,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同时,这股“妖风”也吹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吹到了经济学领域。
才开始经济学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高度数学化,行文分析使用的都是自然语言,大部分都浅显易懂。新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向物理学借鉴研究方法的大门,从此经济学开始慢慢转向寻求用数学语言表述经济逻辑。
20世纪40年代之后,以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为主要代表的数理经济学家,开始了经济学高度数学化的征程。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主流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想要在这一类经济学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没有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
他们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经济学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范式,按照这个范式的分析才是“科学”的。
大多数人并不会对此追求甚解,只是感觉数学中的数字,代表的就是精确,就是对未来确定性的一种把握。
加上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成功,人们把对自然科学的崇拜,带到了数学上,又把对数学的崇拜带到了经济学中,对那些看不懂的数学模型和公式“不明觉厉”,虽然不懂但感觉很厉害。
虽然看不懂,但人家是大经济学家,花了那么多年读书读博,又有那么多的数学公式、理论模型,还有那么多的统计数据进行验证,那他们的结论肯定是对的。这就是很多人对经济学数学化的认知现状。
二、人是一个不确定的动物
这里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悖论,我们探索科学的目的,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在追求更大的确定性。但是,我们人自身,恰恰却是那个最大的不确定性。
这一特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很多人以为经济学是研究“国富论”,是研究资源如何分配,是研究如何减小贫富差距。他们恰恰忘记了一点,经济学更本质的研究对象是人。没有了“人”,“国富论”、资源配置、贫富差距,都成为空中楼阁,经济学变成了脱离实际的黑板经济学。
哲学家休谟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主人养了一只鸡,他总是在喂鸡之前摇一下铃铛。时间一长,鸡自然而然就把“铃铛”和“开饭”联系起来,只要听到铃铛一响,就会冲过来准备就餐。但是直到有一天,主人来了一个朋友,他计划要杀鸡款待朋友,这个时候他又摇起了那个铃铛……
这个故事是休谟对于经验主义的质疑,认为通过经验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靠不住的。休谟的批评有道理,但我们这里却要看到这则故事的另外一个角度,人也是靠不住的。
从人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经验主义的缺陷;而从鸡的角度来看,很明显,这个主人“不讲武德”,以为过去是被投喂,结果成了投喂给别人。
说的严肃一点,人是有自由意志的,鸡不知道主人摇铃铛的真实意图,它只能凭借经验来猜测,最后一次就猜错了。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其他人的内心想法,其他人的真实意图,其他人的自由意志,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用数学来描述一个人呢?很显然,数学的高度抽象,很容易就抽离了人的本质,也就让其描述的世界产生了失真。
物理学也有这种抽象,比如在宇宙尺度下,把地球想象成一个质点。即使在常规尺度下,也可以把复杂物体进行抽象简化处理,帮助我们理解其本质。这种失真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经济学上的抽象和失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休谟的故事中,一个连续摇一百次铃铛的目的都一样,也不能证明他在第一百零一次摇铃铛时的目的是一样的。
放在今天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就是,一个人吃早餐,连续七天都在吃油条,你也不能得出结论他在第八天还会继续吃油条。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自由意志,表现出来的便是价值的主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判断也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极端一点,你买一个东西,你可能买完就后悔,是不是?有没有这种情况?
这种问题,经济学的数学化是无法处理的,是在底层逻辑上的无法处理,就是再高深的数学工具、再快速的芯片和计算能力,同样都无法处理。
三、经济学的数学化是一条歧路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学的数学化很大程度上耽误了经济学思想和逻辑的普及,它只是让经济学披上了一层“看上去更科学”的外衣,却因此失去了经济学的灵魂和内核。
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叫作“回归分析”,简单理解就是,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确定两种或多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的有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通过数据拟合来确定函数的一个或者多个常数,以此达到解题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性能越来越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人对这种统计分析回归求解的方式深信不疑。这种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借鉴自物理学,但这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物理学中的“常数”是恒定的,比如常见的真空中光速 c,牛顿引力常数 G。
再比如我们中学阶段学习过的,最常见的线性方程,y=kx+C,k就是一个常数。
但在人的行动中,我们恐怕永远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亘古不变的常数。休谟故事中的主人,摇铃铛一百次,看上去好像有了一个固定的因果关系,形成了一个常数组合,但是直到有一天他改变了主意,这个常数瞬间失败。
我们可能在统计数字上知道一个人他过去一年每天早晨都跑步,但我们无法据此就可以推断他明天早晨一定还会去跑步。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一个人他每天都加班工作到晚上十点,但我们无法据此就推断,明天他还一定会如此。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我们对不同的事有着不同的判断。即使是逛商场,同一件衣服,我们前一秒是喜欢,而后一秒就有可能不喜欢。或者反过来,还是那件衣服,导购员没有解说的时候我们不喜欢,导购员解说一番我们又变得喜欢了。
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也可能会有着完全相反的判断。也就是说,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了,我们无法像研究物理学那样,找到关于人的一种“恒常关系”。
经济学的数学化,恰恰忽略了这种恒常关系的问题,粗略地模仿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在人们的经济行动中建立起某种函数关系。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经济学数学化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价值是主观的,我们虽然可以统计到最终那个成交的价格,却无法因此统计到这个交易背后交易者所付出的真正代价。
能够统计到的是价格这个单一的数据,它的量纲可能是某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但交易背后的产品或者服务,在统计数据上并无法直接反映出来。同样的,能够统计到煤炭、钢铁、石油这些东西的产量数据,却无法统计到每个人对这些东西的价值判断是怎样的。
比如在大炼钢铁的五六十年代,钢铁总产量在统计数据上的确有着迅猛的增速,但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用,能用在哪里,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们回头来看,很容易发现当年的问题。但在当时的人们来看,统计数据上的增速和增量,却被认为是成功的。
所以,经济学的数学化,只是让经济学看上去像是有了科学的样子,但忽视了人的自由意志以及人对物的主观价值判断,也就是切断了数学模型和真实的人的行动学之间的联系。做出来的结果,可以用于发表文章,却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题图:Nikolo Balkanski
上一篇:
经济学为什么总是充满争议?
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