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是之
后天周五晚上七点继续跟老贾直播聊天读书,继续聊我的《经济学入门50讲》,基本再聊个三四期差不多就结束了,结束后会聊下一本书,初步计划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我这里有几本签名版的,需要的可以先下单准备着。
昨天跟老贾聊天,他前段时间在看吴晓波的《浩荡二千年》,里边提到汉武帝刘彻时期的桑弘羊变法改革首创了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我的书上写的是,王莽改制可以看成我国计划经济的最早尝试,所以问我是不是有出入。我的简单回答是,时间线上,桑弘扬的确早于王莽,王莽很多政策也都借鉴了桑弘扬的手段。不过从影响力上来说,应该是王莽的影响力更大一些。比如我们会说王莽新政,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桑弘扬的存在感要差一些,而且桑弘扬没有触及土地问题。后来聊到汉武大帝的形象,应该说今天很多人的历史观,大多是被电视剧塑造的,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很多人奉汉武帝为英雄,大概率是受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影响。今天百度百科对《汉武大帝》的介绍是这样的: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治下的老百姓,活得远没有此前文帝景帝时期那么自在舒服。政治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里独尊的儒术,已经和儒家的本来面貌已经不一样了。为汉武帝所用的儒家,实际上是法家化了的儒家。外儒内法,儒家变成了儒教。军事上,汉武帝在位53年间,共发动战争达26次之多。其中很多次战争毫不慎重,没有必要。比如武帝后期在北方的军事行动,经常在敌情不明、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劳师远征。后期的战争,基本上就是无用之战。再比如“征南越”“征西南”,这些地区对帝国的安全其实并没有构成威胁,打过去的必要性十分值得怀疑。战争必然消耗财政,同时严重打击民间经济,此前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那点家底,基本上让汉武帝给霍霍光了。所以经济上,汉武帝采纳了酷吏张汤的意见,依靠政权的力量创造了两种新型的货币:皮币和白金。这两种货币的面值与真实价值严重不符,皇帝借助它们从民间抽取了大量的“铸币税”,本质就是掠夺民间财富。横征暴敛之下,许多善良的老百姓也被迫从事私铸。汉武帝时犯私铸罪判死刑的有几十万人,参加私铸的有几百万人。私铸货币,抓住就是死罪,抓不住还可以侥幸苟活。今天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一般都少不了“雄才大略”这四个字。伴随他一生的,是“征匈奴”“征南越”“征西南”“开漕渠”等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汉武的“雄才大略”倒是实现了,老百姓的日子却举步维艰。民间有怨言也不能正常表达,有官员对当时的白金币持有异议,结果遭到排挤甚至杀害,“腹诽之罪”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老百姓过得凄凄惨惨,始作俑者却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历史成了他们家族的光荣史。汉武帝晚年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才下了《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滥用兵戈,让老百姓受苦。然而,对于那些已经遭受苦难的老百姓来说,“罪己诏”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多是皇帝自己的表演,寻求一丝内心的安慰,免得死后继续挨骂罢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轻易就会原谅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这些霍霍老百姓的皇帝,都被今天很多人奉为英雄,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败笔。老贾还提到了吴晓波的另一本书《跌荡一百年》,今天也顺手翻了翻,总序里最后提到了几点,我觉得都不能苟同:顾准说的: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我们必须拒绝任何形式的先验论
-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一段历史,都是那个时期的国民的共同抉择。
首先,历史必然需要反对,没有反对就没有反思,没有反对也就谈不上什么以史为镜。其次,反对历史的依据,必然是今天人们的理论和认识,而这部分理论,对于经济学来说必然是先验的。简单来说,比如今天偷盗抢劫是侵权是错的,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反对偷盗、反对抢劫,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先验理论被接受。再比如,反对把秦始皇、汉武大帝、朱元璋这些人视为英雄,依据就是他们对普通老百姓产权的侵犯。而这背后理论依据便是,我们今天的共识,产权不容侵犯。这个理论是先验的,今天有效,对过去两千年的历史同样有效。第三,应该说,一段历史并不是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小人物没有选择权,顶多是影响一下舆论,大多数时候是被迫做出选择,或者准确说,是被迫接受大人物对自己命运的捉弄。之前看过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总体上很不错,文笔和史料都还不错,但总序里边的这几个看法还是差了一点,但是他那句话说的没错:所谓的“历史”,其实都是基于事实的“二次建构”,书写者在价值观的支配之下,对事实进行逻辑性的铺陈和编织。
不仅“历史”是这样,就是今天的实证主义经济学也是这样。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经过理论筛选打扮后的小姑娘。甚至有时候对于“事实”,也是有选择性的挑选,因为需要符合经济学家的模型,经济学家也需要发表论文,晋升职称获得影响力。所以,这个时候就彰显出理论先验性的重要性,吴晓波应该是对先验理论不太熟悉,所以才会有此错判。题图:Nikolo Balkan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