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一法师谈关于写字的方法

2017-12-18 弘一法师 书画公开课



            弘一法师谈写字的方法

           我到闽南这边来,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前几年冬天的时候,我也常常到南普陀来,看到大殿、观音殿及两廊旁边的栏杆上,排列了很多很多的花,尤其正在过年的时候,更是多得很,多得很。

             其中有一种名叫“一品红”的(按闽南人称为圣诞花,其顶端之叶均作红色。学名为Euphorbia Pulcherrima),颜色非常的鲜明,非常的好看,可以说是南国特有的一种风味,特有的色彩。每当残冬过去、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把它摆出来,好像是迎春的样子,而气象确也为之一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62iyf5d0&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郭世平书法讲座:篆书《散氏盘》

            我于去年冬天到这里来,心中本来预料着,以为可以看到许多的 “一品红”了。岂知一到的时候,空空洞洞,所看到的,尽是其他的花草,因而感到很伤心。为什么?以前那么多的 “一品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找来找去,找了很久,只在那新功德楼的地方,发现了三棵,都是憔悴不堪,颜色不大鲜明很怨惨的样子。也没有什么人要去赏玩了。于是使我联想到佛教养正院:过去的时候,也曾经有很光荣的历史,像那些 “一品红”一样,欣欣向荣,有无限的生机;可是现在,则有些衰败的气象了。

            养正院开办已经三年了,这期间,自然有很多可纪念的事迹,可是观察其未来,则很替它悲观,前途很不堪设想。我现在在南普陀这里,还可以看到养正院的招牌,下一次再来的时候,恐怕看不到了。这一次,也许可以说是我“最后的演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42mmmc8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书法大家系列讲座:戍嗣子鼎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究写字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这一讲讲写字的方法,我觉得很不对。因为出家人假如只会写字,其他的学问一点不知道,尤其不懂得佛法,那可以说是佛门的败类。须知出家人不懂得佛法,只会写字,那是可耻的。出家人唯一的本分,就是要懂得佛法,要研究佛法。不过,出家人并不是绝对不可以讲究写字的,但不可用全副精神,去应付写字就对了;出家人固应对于佛法全力研究,而于有空的时候,写写字也未尝不可。写字如果写到了有个样子,能写对子、中堂来送与人,以作弘法的一种工具,也不是无益的。

            倘然只能写得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我觉得: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很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是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他的人本来是不足传的。即能“人以字传”--这是一桩可耻的事,就是在家人也是很可耻的。

             今天虽然名为讲写字的方法,其实我的本意是要劝诸位来学佛法的。因为大家有了行持,能够研究佛法,才可利用闲暇时间,来谈谈写字的法子。

             关于写字的源流、派别,以及笔法、章法、用墨……古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有很多的书可以参考,我不必多讲。现在只就我个人关于写字的心得及经验,随便来说一说。

             诸位写字的成绩很不错。但是每天每个人只限定写一张,而且只有一个样子,这是不对的。每天练习写字的时候,应该将篆书、大楷、中楷、小楷四个样子,都要多多地写与练习。如果没有时间,关于中楷可以略掉;至于其他的字样,是缺一不可的,且要多多的练习才对。我有一点意见,要贡献给诸位,下面所说的几种方法,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46df5sc6&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郭世平书法演示:篆书,峄山刻石讲解示范

           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为什么呢?有几种理由:

            (一)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因为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关于一笔一划,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篆书,不研究《说文》,对于字学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啊!所以写字若由篆书入手,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也很有兴味的。

           (二)能写篆字以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划,也就不会写错的了。我以前看到养正院几位学生所抄写的稿子,写错的字很多很多。要晓得:写错了字,是很可耻的--这正如学英文的人一样,不能把字母拼错一个。若拼错了字,人家怎么认识呢?写错了我们自己的汉文字,更是不可以的。我们若先学会了篆书,再写楷字时,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错误。此外,写篆字也可以为写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学会了篆字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因为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

             若要写篆字的话,可先参看《说文》这一类的书。有一部清人吴大澂的《说文部首》,那不可缺少的。因为这部书很好,便于初学,如果要学写字的话,先研究这一部书最好。

            既然要发心学写字的话,除了写篆字而外,还有大楷、中楷、小楷,这几样都应当写。我以前小孩子的时候,都通通写过的。至于要学一尺二尺的字,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那就可用大砖来写,平常把四块大砖拼合起来,做成桌子的样子,而且用架子架起来,也可当桌子用;要学写大字,却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两用了。

            大笔怎样得到呢?可用麻扎起来做大笔,要写时,就可以任意挥毫。大砖在南方也许不多,这里倒有一个方面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门汀拼起来成为桌子。而用麻来写字,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既可练习写字,而纸及笔,也就经济得多了。

            篆书、隶书乃至行书都要写,样样都要学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才可以。照以上的方法学了一个时期以后,才可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

            至于用笔呢?算起来有很多种,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紫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种。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可用小笔!用小的笔写大字,那是很错误的。宁可用大笔写小字,不可以用小笔写大字。

             再有一点须注意的:当我们写字的时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须使腕高高地悬起来,才可以运用如意。

             写中楷悬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无妨。


              以上所说的,是写字的初步法门。现在顺便讲讲关于写对联、中堂、横披、条幅等的方法。

               我们写对联或中堂,就所写的一幅字而论,是应该有章法的。普通的一幅中堂,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须注意的。现在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如下:

章法五十分;

字三十五分;

墨色五分;

印章十分。

             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数。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当照上面所分配的样子才可以。

              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照上面的记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反而分数占多数呢?就章法本身而论,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

(一)统一;

(二)变化;

(三)整齐。

             这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我们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当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注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

             就写字的章法而论,大略如此。说起来虽很简单,却不是一蹴可就的。这需要经验的,多多地练习,多看古人的书法以及碑帖,养成赏鉴艺术的眼光,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养成,有所成就。

               所谓墨色要怎样才可以?即质料要好,而墨色要光亮才对。还有,印章盖坏了,也是不可以的。盖的地方要位置设中,很落位才对。所谓印章,当然要刻得好,印章上的字须写得好。至于印色,也当然要好的。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种种的区别。如何区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写字之后再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

            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写字的基本法则。可当作一种规矩及准绳讲,不过是一种呆板的方法而已。

             写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样,用哪一种的方法才可以达到顶好顶好的呢?我想诸位一定很热心的要问。

              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

            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再回答。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便借用这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

              即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的。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最上乘的境界。

             记得古来有一位禅宗的大师,有一次人家请他上堂说法,当时台下的听众很多,他登台后默默地坐了一会儿以后,即说:“说法已毕。”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写字而论,讲到这里,我也只好说“谈写字已毕了”。

               假如诸位用一张白纸(完全是白的),没有写上一个字,送给教你们写字的法师看,那么他一定说:“善哉,善哉!写得好,写得好!”

                诸位听了我所讲的以后,要明白我的意思--学佛法最为要紧。如果佛法学得好,字也可以写得好的。不久会泉法师要在妙释寺讲《维摩经》,诸位有空的时候,要去听讲,要注意研究。经典要多多地参考,才能懂得佛法。

               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诸位若学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去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

              今天所说的已经很够了。奉劝诸位:以后要勤求佛法,深研佛法。

弘一法师语录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取。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

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1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正,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志虽苦,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仍然需要扩大气度,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周密。

14、“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如果说到无求的境界,确实相距甚远。至今,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没有拥有,何谈无求?也许,将来能够倾其所能,创下一番业绩,再谈论无求的高境,或许还有资格,说不定到那时候,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因此,我仍需努力、精进。

16、“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待人也还有容,恬淡能够沾边,处事还不能够达到安详、圆融的层次。

1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

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也很少以术待人;喜欢直来直去,不浪费宝贵时光。不想与人争斗,如果别人欺我太甚,则喜欢以刚克刚,往往搞得两败俱伤,实为失败之举止。未来欲成大业,还要学习水的品德,善于以柔克刚。

1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注:

          1)本文系弘一大师1937.3.28 在厦门南普陀佛教养正院所做的最后一次讲演,由高文显记录。

          2)吴大澂:清代文字学家,江苏吴县人,精于古文字学,著有《说文部首》、《字说》、《说文古籀补》等文字学著作多部,在字学上颇具创见。

          3)会泉法师:闽南佛教界名宿,曾任南普陀住持多年。

          4)弘一大师生平略述:

            1880.10.23 (庚辰年九月二十日)

           生于天津一名门望族家庭。排行第三,取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一说山西洪洞。父李世珍,字筱楼,与李鸿章、吴汝纶为会试同年,中进士后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后辞官返津经商,主营盐业,成为津门巨富;晚年兴办钱庄,成为银行家。李筱楼乐善好施,人称“李善人”。叔同生母王凤玲(1860—1905),原系丫环,1897年被收为三姨太。她略通文字,笃信佛教,对李叔同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884 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柳、颜。是年,其父病逝,李鸿章亲临主丧。跟随母亲诵读名诗格言。

           1886 始学“三百”等启蒙书。

           1887 始读《文选》。

           1888 熟读《四书》、《诗经》等及无数唐诗。师从唐静岩学习篆刻。学唱戏。

           1891 学习篆书、隶书,热衷碑学。随常云庄学习《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

           1895 入天津辅仁学院,接受“新学”(算术、外语等西方教育内容)。

           1896 师从赵幼梅学词。又正式从唐静岩学书法篆刻。

           1897 奉母之命,与俞氏成婚(俞氏长叔同两岁)。其兄从家产中拔出30万元供叔同家用。叔同买德国钢琴,开始学习钢琴(拜厄和车尔尼的教材)。

           1898 携母、妻南下上海。改名李漱筒。

           1899 入住城南草堂,许幻园题名“李庐”。

           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结成金兰兄弟,号称“天涯五友”。

            长子葫芦产后即夭折。

           1890 与黄仰宗、任伯年等书画家组织成立“上海书画家公会”。

           次子李准出生。

           1901 考入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特班,改名李广平。该校总教习为蔡元培,同学有黄炎培、邵力子等。

          1903 与黄炎培、许幻园等进步分子创办“沪学会”,向贫苦大众开办补习学校,特设“乐歌课”,开中 国音乐教育之先。

          1904 三子李端出生。

           1905 母亲病故。偕妻儿护送母亲灵柩回津,破除旧习,举行新式追悼会。治丧后改名李哀,字哀公。

            是年6月,东渡日本留学,改名李岸。

           19068月患肺结核,返津省亲养病。9月返日。是年冬,在日加入同盟会。

           1907在东京与曾延年(曾孝谷)等发起成立话剧团体“春柳社”。排演《茶花女》等,获得巨大成功。后因清政府反对,被迫停止活动。

           是年,李叔同与自己的绘画模特、一位日本姑娘相爱,并娶其为妻。

          1910因清政府将盐业改为“官盐”,李家“桐达银号”损失巨大,遂终止学习,偕日籍夫人回国。

           1911赴杭州任教,专心教育事业,在艺术领域培养大量人才,学生中卓有成绩者有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蔡丏因等。

            1914 与吴昌硕往来频频,并应约加入西泠印社。

            1915 奔波杭州、金陵教授音乐、美术。同时创作大量优秀歌曲,其中以《送别》最为著名。

            1916拟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建“中华艺术师范学校”,并聘徐悲鸿、陈师曾、夏丏尊等来学任教。可惜,天时不济,“桐达银号”在此际宣告破产,李叔同教育救国之大业也随之幻灭。

             对佛教兴趣渐浓,有辞去两校教职之意,无奈两校均“坚留”不允。

             1917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历时三周。对外改称“李婴”。断食后,与著名佛教居士马一浮交往甚密,并在其指导下全心学佛。下半年起,发心吃素。

             1918正月十五,皈依三宝,礼了悟法师为皈依师,取法名演音,字弘一。起初为在家弟子,自称“来沙弥”。

            六月,在浙一师提前图画、音乐课之期终考试。将自己的所有财务分赠他人。

            八月十九,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于此日正式剃度落发。

             十月,在灵隐寺受比丘戒。立誓学戒宏律,将失传已久的律宗发扬光大。

              自此,弘一大师谨遵“过午不食”之戒。

              1919日籍夫人专程来虎跑寺求见,弘一大师坚持未见,夫人挥泪离去,返沪后在丰子恺自助下回国。

               1920在浙东各寺云游挂单,精研律宗。

               1921在浙江杭州、贝山、永嘉一带云游挂单。

               1922发妻俞氏病逝于天津,终年四十五岁。本拟北上奔丧,无奈正值“直奉大战”,未得成行。

              夏季患痢疾,多日方愈。

               19234月病卧于温州庆福寺。年底,返温州养病。

                1924春季,于温州庆福寺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一书的写作。此书系弘一大师最重要的佛学著作,全书由大师亲笔楷书工写,后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秋季,患菌痢,大病一场。

               1925 夏季,在杭州书《梵网经》赠吴昌硕,吴亦书七律一首相赠。

                秋季,返回温州庆福寺,精研《华严疏钞》,发愿弘扬《华严经》。

              1927春季,北伐成功,革命军中激进派打着“反封建”的旗号,主张“灭佛驱僧,收回寺院”,佛教界一时紧张万分。在此危急关头,居于常寂光寺的弘一大师挺身而出,多方努力,灭佛一说终于被制止。

                1928开始《清凉歌集》的写作。

                 七到九月,由温州至上海,在丰子恺家中与丰子恺、李圆净共同编辑《护生画集》,李圆净选材,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题词。

                十一月九日,在丰子恺三十岁生日之日,弘一大师在丰子恺江湾寓中为其授皈依,要求其实行“五戒”,并赐法名“婴行”。

             佛教居士尤惜阴、谢仁斋拟去泰国弘法,弘一大师闻讯与之同行。船至厦门,弘一大师因 身体不适弃船登岸,受到厦门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陈敬贤的热烈欢迎,闽南佛学界亦热诚欢迎大师在闽弘法。大师遂与尤、谢二居士分手,在南普陀挂搭。

           1929十月,在上虞晚晴山房与护法会诸友共度五十寿辰。在大师五十寿辰之际,上海开明书店将大师在俗时所临写各种碑帖辑成《李息翁临古法书》出版,以示庆贺,由夏丏尊负责选辑。《护生画集》亦在此际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在国内外影响广泛。

           1931 患恶性疟疾。先后立遗嘱两份。

            与金仙寺、五磊寺住持共商筹建南山律学院之事。后因两位住持一系列行为有违大师的誓言和办院初衷,遂愤然拂袖而去。

            1932七月,刘质平来庆福寺探望大师。在父李筱楼诞辰120周年之际,书李筱楼遗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后将此联赠给刘质平。此间,又完成多种书法作品,最珍贵者当属《佛说阿弥陀经》。

              阴历八月初,突患“伤寒夹痢疾”之重病。

             十一月,因八月间大病之故,自觉浙江寒冷的冬季已不再适合于自己老病的躯体,遂应广洽法师之邀,取道上海至厦门,先居于妙释寺,后移居万寿岩。自此之后,弘一大师一直居留于闽南。

            1933 十月,大师游泉州潘山,见晚唐诗人韩偓墓,感其与自己经历多似,遂萌为其作传之念。他搜集大量资料,嘱高文显撰写《韩偓传》,此传三年后完成,大师亲自为之作序。抗战前本拟开明书局出版,后因毁于战火,遂未得问世。

         秋季,在泉州承天寺作题为《改习惯》之讲演。

          1934 二月,应南普陀寺常惺、会泉二位法师邀请,赴南普陀协助其整顿闽南佛学院之风纪,但因僧纪涣散、姻缘不具,遂另起炉灶,委托瑞今法师筹备在南普陀建立“佛教养正院”。三月,“佛教养正院”正式建立,陆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佛教人才。

         1935 十二月,在承天寺作《律学要略》之讲演。月底生病,起初“风湿性溃疡”,后手足俱溃烂,伴以高烧,遂归泉州草庵养病,立遗嘱交传贯法师执行。是为大师一生中第二次大病。

         1936 二月,自泉州草庵移居南普陀,经著名医生黄丙丁博士连续使用医药、电疗、注射等方法治疗,至五月初痊愈。黄医生因钦佩大师之为人,拒收医疗费“五六百金”,大师遂书《心经》一卷及数件字幅赠谢。

        三月,南普陀闽南佛教养正院开学,带病作题为《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之讲演,以“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四事,教育青年僧侣。

          是年春季,应杭州《越风》杂志之约,口述《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由高文显记录并整理,后刊于1937.1《越风》杂志增刊《西湖》。

          四月,打扮痊愈。

          五月,移居鼓浪屿日光岩闭关静修。

           是年夏季,与十二岁的童子李芳远结识。李少年早慧,诗书俱佳,深得大师喜爱,二人遂成“忘年交”。

           八月,《清凉歌集》出版。大师作词,刘质平等作曲,夏丏尊作序。因义词较深奥,大师特请芝峰大师作《清凉歌集达旨》,犹如白话翻译,附于正文之后,便于读者阅读。

           十二月,郁达夫专程由神户来日光岩拜访大师,大师赠之以《佛法导论》、《寒笳集》、《印光大师文钞》。是月,大师离开日光岩,重返南普陀,临别手书《佛说无量寿经》留赠日光岩清智长老。

           1937三月二十八日,在南普陀作题为《南闽十年之梦影》之讲演,总结自己在闽十年的弘法经历。

           四月,“厦门市首届运动会”筹备处请弘一大师为运动会谱制“会歌”,初被大师婉拒,后筹备处又送上一首已完成的会歌请大师修改,此次大师慨然应允,对词、曲均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五月该歌在大会上演唱,受到广泛欢迎。

           五月,抵达青岛湛山寺,开始讲律弘法。

           九月,告别湛山寺诸僧,乘船返回上海。弘一大师抵沪后,会晤挚友夏丏尊,并合影留念,又与夏丏尊、丰子恺、钱君匋等人在觉林蔬食处共进午餐。三天后,不顾友人之苦苦劝阻,毅然返回面临战火威胁的厦门,同行者有传贯、圆拙法师以及从苏州来的妙莲法师。

          1938五月四日抵达漳州,挂单于南山寺。五月八日,厦门沦陷。

           十二月,大师在浙一师任教时之学生、时安溪县长石有纪到承天寺拜访大师,师生相见,感慨万端,后大师书唐代诗人李益诗寄赠石有纪。

        是年底,泉州防区司令、有“嗜杀之名”的钱东亮来承天寺拜谒大师,大师劝其戒杀向善,钱东亮恭敬领教。

          1939一月,在泉州城郊清源山的一个石洞中静居三十余天,方回到承天寺。

           二月,在承天寺闭关静养。期间著《云洞岩鹤鸣词记》一文,以纪念明代大儒蔡鹤峰。

         八月,自阴历六月二十日起,在永春茅蓬内掩关静修,为期一年。

         十一月一日(农历九月二十日),系弘一大师六十寿辰,是间,各方人士纷纷赋诗著文为大师祝寿。广洽法师在新加坡请徐悲鸿为大师作油画像以作纪念。

         1940 一月,各地风传“弘一大师业已在永春山中圆寂”。后由林奉若及《觉音》杂志出面

         辟谣,谣传方渐渐止息。

          春季,肺病时有复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每日由两餐改为早晨一餐。

          十一月,南安晋江各县立小学校长潘北山、林高怀等前往灵应寺请偈,并以教师生活清苦、可否改业一事请教大师。大师言:“小学为栽培人才之基础,关系国家民族至关重大。小学教师目下虽太清苦,然人格实至高尚,未可轻易转途。”诸校长闻之深受教益。后大师又向一教师书赠《华严经》:“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

          1941 二月,痔疾发作,仍滞留于南安。

          四月,佛诞节后,是大师亡母八十冥诞,大师终日为其母诵经祈祷。

          秋季,应菲律宾华侨佛徒之邀,拟赴菲弘法,因太平洋战争将起,局势险恶,在传贯法师等人的极力劝 阻下,决定改期赴菲,因而幸免于难,此后困居鼓浪屿。

          1942三月,石有纪已由安溪县调任惠安县县长,派人请大师去惠安灵端山弘法讲经,大师即与之约法三章:“不迎,不送,不请斋。”而后赴惠安讲经一个月。

           四月,弘法圆满结束,返回泉州,因身体日渐衰老,赴福林寺闭关已无可能,遂居泉州百原寺。

           是年春季,郭沫若托人向大师求字,遂书寒山诗:“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书件末尾署“沫若居士澄览。”书毕委托李芳远寄赠郭沫若。

          五月,在叶青眼居士及温陵养老院诸人的请求下,移居泉州开元寺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妙莲法师代替传贯法师随侍与大师左右,他是大师最后一任侍侣,大师临终将切事宜都交由他代办处理。

          此间,大师著有《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一文,对“过午不食”的时间作了具体界定。后又为福州恰山长庆寺手书《修建放生园池记》,这是大师的最后遗作。

        七月,为李芳远第一本诗集《大方广宝诗初集》题词。

         九月,于中秋之日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及《净土法要》,由广义法师为之译成闽南话。这是大师一生中最后的讲经活动。

         十月二日,应转道、转逢二法师之请,为其书写大殿上的柱联,因过于劳累,旧病突发。病后第三天,为晋江中学的高中学生书写字幅多幅。六日,宣布绝食。拒医。此后,大师口述遗嘱,由妙莲法师记录:“当我还没有命终以前,以及生命终了、死后,我的事,全由妙莲法师一人负责,其他任何人,毋用干预。”并在文后加盖印章。

         大师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

          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境所感。

          二、当呼吸停顿、热度散尽时,送去火葬,身上只穿这身破旧的短衣。遗体停龛时,要用小碗四个,填龛四角,以免蚂蚁闻臭味走上。应逐日将水加满,以防蚂蚁又爬上去,焚化时,损害了蚂蚁的生命。

           此后两日,大师每天默念“阿弥陀佛”。

          十月十日,上午为黄福海书蕅益大师警训。下午,书“悲欣交集”四个大字,交付妙莲法师,是为弘一大师临终绝笔。

           十月十三日,委请妙莲法师将预立遗嘱寄刘质平。是日又委托妙莲法师向夏丏尊、刘质平、性愿法师分 寄预先书写之诀别信。

           农历九月初四晚八时,在妙莲等法师的助念声中,弘一大师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安详圆寂。

           大师圆寂七日后,火化于泉州承天寺。

          1952年,弘一大师之骨灰及舍利分别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及杭州虎跑寺建塔,后者系由丰子恺、叶圣陶 等人捐资建筑。

购买推荐

定制款书法练功专用笔

规格尺寸:笔锋长80mm 笔头周长40mm
产品质地:长锋羊毫
产品用途:书法基础练习

扫描二维码咨询购买

往期推荐


高效+实用=全新书法教学新模式——书法vip尊享年卡会员

郭世平隶书横幅创作演示:琴罢依松放鹤

郭世平行草书小品创作演示:欢颜

书画居然有不同的养生之效

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

古代文人梦想中的胜境:石涛《为月翁作山水》

草书结构要领

缓笔写出“疾势”,方得韵味!

要画好花鸟画,必须要知道怎么处理花与鸟的关系

郭世平行草小中堂创作演示:具坚之体,其势为雄

郭世平行草作品创作演示:空山新雨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