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贝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暑期学校笔记Day1课程全记录
主题:暑期学校笔记 | Day1课程全记录
地点:英国 · 伦敦
时间:伦敦时间7月19日 09:15-15:00
2019/07/19
9:15 - 10:20
讲者:Viviane Green
主题:介绍临床工作的发展和动力学取向
10:40 - 12:30
讲者:Stephen Frosh
主题:后置记忆和创伤
13:30 - 15:00
讲者:Monica Lanyado
主题:治疗创伤性儿童期丧失中,通过游戏进行哀悼和接纳
虽然今天的伦敦天气并不晴朗,但是暑期学校课堂里的欢声笑语却撑开了一个宜人且暖心的空间。
在学员们兴奋的相互问候与期待中,项目中方负责人王倩用一段充满诚挚的致辞,感谢了暑期学校项目的英方负责人Vivian Green女士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拉开了第一天的序幕。
这次的暑期学校,师资力量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亮点之一。而这个亮点离不开伯克贝克学院的鼎力支持。Laurie Spurling是伯克贝克学院心理治疗项目的负责人,他在致辞里的亲切和温暖让学员们迅速有了归属感,提到今天的天气,Laurie表示老师们要用更给力的分享来弥补天气的不足,这让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通过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伯克贝克学院从1962年开始,就在从事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教学,精神分析是基于欧洲思维对人对观念的理解,但在这之后,这一理论在全世界不同的文化中被吸纳和转化,呈现出了新的活力。
毫无疑问,中国也是精神分析发展的重要土壤,Laurie期待在关于温尼科特的讲座中,与学员分享他的更多观点。
在过去的许多年间,显然中国在推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这一点,Vivian Green女士在她的讲话中进行了强调和肯定。她感谢了项目中方负责人王倩、翻译团队、教务团队的辛勤付出,并强调,较之中国的本土项目,伦敦暑期学校的师资质量是更为丰富的,她热情的鼓励学员们在元老级的教学团队的指导下,能更好的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问,并获得更多收获。
在精神分析领域里的中英学术交流,已经通过7年的积淀,让机构与机构,老师与老师之间结下了深深的情谊。项目中方负责人王倩代表项目组,向两位老师赠送了两份特殊的礼物:第一份,是和一本关于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的重要著作译著,它见证了中英项目创立7年的历程;第二份礼物,则是一把精美的苏绣蒲扇,象征着本项目的质量与设计的精妙与上乘之美。
而对于这次的整个行程,项目中方负责人王倩用一句本质又极具穿透力的话,表达了所有中方学员的心声:“精神分析见证了心的距离,而心的距离是需要时间的。学员从中国不远万里来到伦敦学习,足见我们帮助家庭和孩子成长的信心。”
我们相信,也正是这份信心,会使得在暑期学校中的老师们,倾尽心力为我们教授他们毕生的心血与研究。
既然所有的理论学习最终都要指向临床,且关于动力学的取向,经过百年间的发展,它早已有了诸多转变和修正,因此,Vivian Green女士在晨间的第一场讲座中,进行了一场“相当于整个暑期项目的引言”式的分享。
这场分享的主题,被命名为“临床工作的发展与动力学取向导言”。
这场演讲相当于整个暑期学校学习的GPS,在有了精准的定位之后,学员们才能够快速的将所学的内容归置在适配的轨道上,从而加速吸收与转化的过程。
那么这样的一场演讲,它的核心主旨是什么呢?我们为大家摘录了一些经典概要:
1、起点:本期暑期学校是从弗洛伊德的经典概念起始,沿着这个方向,来充分展示精神分析思想不断演变的发展过程。这必然会带来理论的不断演进,对于临床实践者来说,当要将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中时,每位治疗师都需要结合理论的演变与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可以在此理解为,理论的熟练掌握是必须的,对临床状况的洞察也需要始终在线,最后,如何将熟练的理论理解和临床状况的事实结合,找出最佳工作点,是治疗师的任务。不能熟练掌握理论变迁,或者仅关注理论而忽视临床实际,都会带来治疗工作的阻碍和困难。
2、前意识:这是一个当下被较少关注但十分重要的概念。因为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师对前意识的诠释比对潜意识的诠释,更能够有助于患者改善症状而不是加强防御。
3、防御机制与神经症及边缘人格的关系:潜意识的一个含义是从未被记住的部分,只能通过梦呈现;另一个含义是防御机制,症状的表达是防御运作的标志。
神经症结构的人群适合运用诠释来探索心灵结构的冲突,但边缘结构的人群因缺乏足够的防御机制和自我功能,因此对诠释和探索会反应出更多的焦虑,因此治疗师需要与边缘结构病人重建安全依恋,以及提供更多防御机制来帮助他们获得应对焦虑的能力。
4、理论发展的贡献:安娜·弗洛伊德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发展的重要贡献是儿童与其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而梅兰妮·克莱因更关注心位变化,个体在发展进程中会在偏执分裂心位与抑郁心位之间摆荡。克莱因提出的分裂防御机制以及投射性认同概念也十分重要。安娜与梅兰妮的理论存在重大差别,安娜主要沿袭了其父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而梅兰妮则认为婴儿的潜意识幻想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5、依恋系统:依恋系统并不仅仅是以进化繁衍为目的,也为了让个体打通更广阔的文化和社会交流通道。当依恋系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时,个体能够舒适地将自我定位在社会系统中去吸收更多资源,而当依恋系统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时,孩子会发展出“认知性不信任”以保护自己,但这样会妨碍这个个体在社会系统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
书目推荐:《文明及其缺憾》是一个了解文化、文明的很好的读本,我们通过文化的防御机制去置换、压抑本能。儿童取悦父母,即是取悦社会,从而会发展出文化、文明。
Vivian最后强调,临床实践者不仅要关注个体内心世界,也需要关注社会文化系统对个体影响。
在Vivian的精彩演讲中,我们从历史走向当下,并尽可能描摹出未来的方向,也从一个个人的内部世界,走向外部,走到社会文化系统中,这让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线上都对我们要工作的方向有了清晰的梳理。
Stephen Frosh是第二位讲者,他是伯克贝克学院心理社会学项目的创始人,有41本著作。他的讲座主题是“后记忆和创伤”,其视角是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的整合视角。他对创伤议题的关注主要基于的文化背景是二战奥斯维辛集中营经历对几代人的心理影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们在历史创伤记忆中如何继续生活。
在这场演讲中,我们为你提取的关键点如下:
1、何为创伤:创伤是那些难以被象征化的体验,于是这些体验保存在记忆中固定下来,直到这个人找到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创伤体验以释放这一记忆定势。人的记忆的时间体验是非线性的。
2、代际创伤:Frosh认为代际的创伤记忆以一种“阴影”的方式伴随着二代的成长,但比现实中的困难更难以抗争及抵御,令人感到困惑和恐惧。即便是创伤幸存者本人也意识到自己难以描述创伤真相,但创伤经历的间接传递也能够强烈地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
3、创伤传递:法国分析家拉普朗诗等认为人的潜意识来源于他人,他人的潜意识会协助构建个人的潜意识核心,影响着我们。因此他人的创伤经历通过影响婴儿的潜意识进行传递。
4、后记忆:后代人的后,在精神分析中指的含意也带出了深层的意思,父母的心灵中是有着他们自己的创伤性体验,可他们传递到孩子们的体验是不一样,孩子所能接收的是一种感受而不是一种事实。后记忆所承受的是一种情感,而不是一个实际的经历。个体治疗中,后记忆需要大量的分析工作进行修通。
5、创伤后的治愈:关键的并不是创伤主体缺乏述说创伤经历的机会,而是社会文化中缺乏倾听创伤的讲述并且给予回应的机制。仅仅是通过图像呈现的方式试图引起后记忆的观看者的想象力投入及体验以期达到修复,这只会引发创伤而非疗愈,必须通过调动新的主题和背景等美学策略来尝试修通。
推荐书目:《After Such Knowledge》
寄养,在中国的文化里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许多孩子被送离父母,去到亲戚家中寄读,甚至有不少孩子会被送给亲戚朋友做孩子,这种状况究竟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影响?我想第三场的讲座应该会有许多启发。
(讲师与学员合影)
由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Monica Lanyado带来的讲座主题,是《将绝望变成希望:对被严重忽视和受到严重创伤的儿童心理治疗过程的反思》一书第四章的修订缩减版。
在Monica的讲座中,她提到了在英国的福利体系中,儿童照料有着和中国不同的国情,被省父母严重虐待的孩子会由社工从家中带走,并重新安排,然而寄养-照料过程的不断改变,儿童会经历“寄养中断”的创伤。
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呈现该场讲座的要点:
1、关于丧失:对于经常经历“寄养中断”的儿童,我们需要帮助这些儿童完成更复杂的哀悼工作。我们不仅要解决这些儿童原先的分离问题,还要解决儿童在寄养过程中的丧失,他们不断失去新认识的家人朋友,需要不断去适应新环境。
2、关于哀悼:哀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一段足够好的、充满爱意的关系的哀悼和对一段非常矛盾或忽略的关系的哀悼是完全不同的。大部分成年人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从失去所爱之人的痛苦中恢复。被严重忽略和受到创伤的儿童的哀悼过程会更加受到阻碍,因为他们同时或在间隔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多重的、复杂的丧失。
3、关于移情:在治疗中,随着移情的发展,儿童会用不同的方式“激怒治疗师”,并将自己强烈的痛苦感受投射到治疗师身上。而儿童会在游戏中反复呈现创伤事件及其体验。这对治疗过程是有益的。治疗师需要对儿童将自己无法承受的投射性感受进行体会和思考,并逐渐将这些体会和思考通过象征性表达让儿童进行内摄,儿童最终通过语言或游戏的方式对创伤性体验进行转化。
4、结束:Monica建议治疗师意识到治疗结束与丧失在象征层面的一致性,并有计划地准备并处理治疗结束对儿童当事人的影响,应当避免有创伤性的结束,而是让哀悼成为儿童可忍受的体验,并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能够应对一段关系的结束,通过治疗师的帮助将丧失从灾难感转化成一种适宜的悲伤。
三场精彩的讲座,将视角从历史、当下、社会、家庭再聚焦到个体、成人和儿童。通过老师们的分享,学员们从整体框架和具体认知上都得到了充实与修正,这一点,从现场的热烈提问和探讨中就能得到充分的感受。
一次讲座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当它播下了一颗种子,并让这颗种子透过关系的滋养得以萌芽时,它所获得的成长的空间和可撒播的益处是无限的,这也正是暑期学校的意义。
欢迎你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
感谢李煜玮、赵咪咪、胡君滔、叶子豪等对本报道文字的整理!
+微信/guohejidi2
+电话/18910691458
+邮箱/guohejidi@126.com
官网链接:
https://www.ipa.world/en/news_and_events/Event_Display.aspx?EventKey=EV1121&WebsiteKey=cc9ea1bf-cec9-47a2-a143-7f12f1b8b0b4
官网链接:
https://www.ipa.world/en/news_and_events/Event_Display.aspx?EventKey=EV1120&WebsiteKey=cc9ea1bf-cec9-47a2-a143-7f12f1b8b0b4
暑期学校图文报道一览
暑校预告
● 总预告|伯克贝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暑期学校:与热痛和青少年进行心理动力工作
暑校播报
● 快讯 | Day 2现场速报
● 快讯 | Day 3现场速报
● 快讯 | Day 4现场速报
● 快讯 | Day 5现场速报
暑校笔记
● 笔记 | Day 1课程全记录
● 笔记 | Day 2课程全记录
● 笔记 | Day 3课程全记录
● 笔记 | Day 4课程全记录
● 笔记 | Day 5课程全记录
暑校回顾
● 直播 | Viviane 有话说
● 总结与回顾 | 伯克贝克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暑期学校:与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心理动力工作
夏日晚凉好读书
新书免费试听
伯克贝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暑期学校回顾直播Viviane Green 有话说
2019年秋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精神分析特训营
更多精彩项目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