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芹:“纯粹”之魅
“她一点也不功利,
只想着把事情做好、
把学生教好。”
——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评价“最美教师”许芹
做一名纯粹的教师
——记2017年江苏“最美教师”、江苏省天一中学副校长许芹
文 | 潘玉娇
33年前,20岁的许芹大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她本有机会留校做一名大学教师,却最终选择回到高中。开学前一天,长相清秀的她剪掉了心爱的马尾辫,脱掉了漂亮的连衣裙,换上了姐姐弃而不穿的白衬衫和蓝裤子,就这样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高中物理教师。
今天,许芹已成长为江苏省天一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物理学科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尽管拥有了诸多光环,但与她共事20余年的同事、领导——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却喜欢用“纯粹”一词来形容她,因为“她一点也不功利,只想着把事情做好、把学生教好”。而在许芹看来,“纯粹”二字的意义或许更简单一些:永远以学校的事情为重,其他的都往后排。
精进业务,当老师当得“着了魔”
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生涯,许芹说一路走来都很“顺”:认认真真上课,认认真真做课题,不知不觉就做出了成绩,得到了认可。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些成绩的背后,许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许芹常常承担4至5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怀孕时,仍然教授3个班的物理课程,还担任班主任,甚至一学期内面向市内外兄弟学校上了4次公开课。由于过度劳累,她曾多次昏倒在教室里。临产前一星期,她还为常州市物理教改组教师上了一节启发式综合教学示范课;生产前几小时,她还连夜办公,给学生批改作业。1992年高考前一个月,许芹胆囊炎发作,她瞒着领导和同事,晚上挂水,白天忍着剧痛上课,硬是挺了过来……
辛勤的付出加上刻苦的钻研,成就了许芹教学生涯中的累累硕果。1988年,才工作4年的她一路“过关斩将”,以无锡市第一名的成绩参加江苏省首届物理优质课评比。当时参评的,既有知名高中的校长,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而身为中学二级教师的许芹,是所有参与者中年龄最小的。“那时我很紧张,结果抽签抽到的课题,教材不足一页纸。所有人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就这么点教材,怎么上满一节课!”关键时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表现出了难得的镇定。她认真钻研教材的每一句话,找出字里行间的知识点、联系点、扩展点、难点,迅速制定出崭新的教案,并亲自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用独特的方式对教材进行重组。一堂课下来,台下发出一片啧啧的赞叹声,许芹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中的第一名。
上世纪90年代末,许芹接任天一中学教科室主任一职,正好遇到学校“九五”课题结题和“十五”课题的申报工作,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怎么办?许芹先买了3本相关书籍认真钻研,然后在学校党委书记冯朴的带领下,赴南京向时任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副所长彭钢等专家一一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申报了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学校申报两个课题,在当时没有先例,这让很多同行刮目相看。此后,许芹多次承接省级课题、重点课题,还创新设计了不少物理实验,在无锡市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在冯朴眼里,许芹是一位拥有坚韧精神的老师,每到一个新岗位,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达目标决不放弃”。有时,同事们开玩笑,说许芹当老师当得“着了魔”,但也正是凭着这股子“着了魔”的韧性,她才能实现飞速发展,成为青年教师的好榜样。
爱生如子,她是孩子眼中的“芹姐”
2016年10月,天一中学举行70周年校庆,五湖四海的校友纷纷回到母校,重温高中时光。桃李满天下的许芹,自然也收到了很多昔日学生的问候。这天,有个女生远远地喊着“许老师”跑过来,亲密地搂着许芹要求合影,可许芹竟对她没有丝毫印象。看着对方热切的眼神,许芹有些惭愧,却听那女孩笑着说:“我的未婚夫张志峰曾经是您的学生,他一直在我面前念叨您。这次他在美国无法回来,就托我来跟您问声好。”
早些年,许芹的学生喜欢称呼她为“芹姐”,因为当时的她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常常“打成一片”;时间长了,一届届学生离开了,这个称呼却传了下来,因为在学生眼里,许芹不仅是老师、校长,更是家人。“很多老师喜欢称呼我们‘同学们’,但‘芹姐’总是叫我们‘孩子们’。”一名学生深情地说。
如今身在大洋彼岸的小丹,常常回忆起在天一中学少年班学习的那段时光。第一次来月经时,她不知所措,吓得直掉眼泪。看着哭泣的孩子,许芹如慈母般抱着她,细心地教她处理生活杂事,帮她洗棉袄、洗被套。到了周末,她还把孩子带回自己家改善伙食。最终,小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后又留学美国,现在她已是美国微软公司的首席主管软件工程师。
1996年高考前两个月,学生小刘的父母牵涉到一桩特大经济案,母亲被隔离审查,父亲被捕。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刘一度无法接受事实,随后又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面对灰心丧气的小刘,许芹时常找他谈心,引导他正确对待父母的问题。她再三许诺小刘:如果你的父母真被判了刑,我会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供你上大学,给你最大的帮助。在许芹的关怀下,小刘渐渐克服了内心障碍,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
这么多年,许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自己的学生,却少有多余的时间留给自己的孩子。她的儿子宿煜,上幼儿园中班时便独自上学、放学,因为妈妈没有时间接送他。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中午,许芹处理完班级事务,等所有学生放学后方才回家,却发现儿子在家吃泡面。“你怎么不在食堂吃完了再回家?”许芹问。“食堂里都是送饭来的家长,人太多,我不想和别人挤在一起。”儿子若无其事地回答。许芹听完后心酸不已,“我这个妈妈当得太不称职了”。
创新实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
2001年,天一中学成立超常教育实验部,许芹被任命为主任。面对全新的挑战,许芹带领团队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探索构建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课程体系。
整合心理和思想品德课内容,开设《生活与做人》课程,率先实行“德育导师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将“自然体育”(爬山、游泳、行军、划船等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的有效补充,让每个人学会一种基本的健身本领;采取以主体性评价、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使得刚成立的超常教育实验部很快走上了科学、高效的轨道,赢得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和赞誉。
在许芹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关键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焕发出灵气和才情。对于偏科生,她从不主张“补短”,而是鼓励“扬长”,因为“只有真正从兴趣出发,做适合的教育,学生的潜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在她的引导下,“分数”让位于“兴趣”的主张,已经成为超常实验部教师们的共识。
在超常教育实验部,许芹也遇到过许多性格迥异的孩子。“因为智力超群的孩子不容易被人理解,甚至还会受到排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许芹充分理解他们,真心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001届毕业生小刘曾经就是个“爱捣蛋”的学生。有一次,为了出校门买报纸,他与保安发生了冲突。作为班主任的许芹并没有因此惩罚他,而是在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后以班级的名义订了报纸,方便所有学生阅读。小刘曾经跃跃欲试想要办班报,本以为班主任会以耽误学习为由出面阻止,没想到许芹却鼓励他勇敢尝试。尽管因为缺乏人力,班报最终只成功出了一期,但这份凝聚了小刘心血的“绝版”班级手抄报被他珍藏至今,与之一起保存下来的,还有与许芹相处的点点滴滴。“许老师当年鼓励我们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班级。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学生,我希望能将这种自主精神传承下去。”如今身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的小刘这样说。
“朋友圈”普及以后,许芹被拉进了很多很多的“群”,群主们是她不同时期所教的学生。30多年的教学生涯,许芹的学生有的步入中年,有的刚刚结婚生子,还有的事业刚刚起步,他们会在群里一起回忆高中往事,而“许老师”则是他们永久的话题。有一次,一个生活在外地的学生跟她开玩笑:“许老师,要是哪一天您退休了,干脆开个培训班吧,我一定第一时间给孩子报名,宁可每个周末都回无锡过。”许芹说,每每看到这些,她总是分外感动,孩子们的尊重与爱戴,让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详细报道见《江苏教育报》2017年9月22日一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