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儿童每天看屏幕超1小时,心理健康风险会显著增加
学龄前儿童无论观看何种屏幕内容,每天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儿童心理健康风险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风险也相应增高;观看屏幕时间相同情况下,相较于观看教育类节目,儿童观看娱乐类节目、非儿童类节目心理健康风险更大。
01
儿童接触电子产品呈低龄化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儿童接触电视及电子产品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屏幕暴露指儿童接触一系列基于电视及电子产品、暴露于屏幕的活动,包括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及使用智能手机等。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建议,2岁以下儿童避免接触屏幕,2-5岁儿童平均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
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有24%的儿童在1岁以前就开始接触屏幕,76%的儿童在2岁前接触屏幕,甚至刚进幼儿园的3岁儿童中,高达78.6%的儿童平均每天屏幕时间超过指南标准。
不仅在中国,屏幕暴露过多在全球范围都是普遍现象,同样年龄段的加拿大儿童屏幕时间超标比例达到85%,澳大利亚儿童也达到74%,可见屏幕暴露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正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
02
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是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课题组前期通过SCHEDULE-B出生队列,进行了超过6年以上的随访,研究发现如果在婴幼儿阶段早期就出现较多屏幕暴露,即使后来屏幕暴露有所下降,仍然可以对儿童的认识和心理行为产生显著不良影响。
课题组团队利用上海市教委长期支持的“SCHEDULE-P”学龄前儿童队列,纵向追踪了15965名幼儿园儿童小班-中班-大班3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对于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是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03
而在屏幕暴露时长一致前提下,相较于其他屏幕内容,教育类视频节目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对小,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的负面影响最大。
此外,本研究还首次揭露了3-6岁儿童早期屏幕暴露内容特征,即教育类视频节目和娱乐类视频节目基于其学习和娱乐属性,其占比稳居这一年龄段儿童前列,而随着社交能力和需求的不断上升,儿童社交媒体的使用占比在3年中逐年递增。
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指导家长科学育儿行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04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已经不可避免地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为人们高效、便捷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
在这一背景下,家长养育儿童的方式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电子产品普遍成为家长养育儿童中的一部分。
电子产品究竟是敌是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儿科、神经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基于科学研究推动的相应指南与建议也在不断地推出,现就合理控制儿童屏幕暴露相关建议汇总如下:
1. 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屏幕暴露,18月龄以上如果无法避免屏幕暴露,应仅限制于使用屏幕进行视频通话等社会交流用途。
2. 2-5岁儿童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时间内建议有父母陪伴及交流。
3.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观看节目或使用电子产品,尽量选择带有教育互动属性的视频节目。避免将儿童暴露于非儿童类视频节目,禁止儿童接触涉及暴力、恐怖等视频节目。
4. 孩子在做事的时候,避免把电视开着当作背景。
5. 儿童卧室内要避免放置电视,避免睡前观看电视和使用电子产品。
来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国教育报
编辑:糜晏嵩
审核:潘玉娇、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