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用正确方式博弈,美国能与中国模式共存吗?

中美聚焦 2021-06-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研院 Author GCCS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们

作者:威廉·奥夫霍尔特(William H. Overholt),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高级研究员。


与过去新兴势力和已有势力的冲突相比,如今的中美博弈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游戏。任何关于游戏规则的变化,都会有伴随的风险和理想应对策略的变化。目前,许多主流的学者和战略分析家对中美博弈的分析都是基于二战前的历史,而忽略了二战后世界局势已然发生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对中美冲突过往经验的误读趋势。例如学科孤岛(disciplinary silos)现象一般倾向于强调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关系,这让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忽视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问题。
本文将重点对于目前中美博弈的理解偏差进行探讨,分辨中美博弈中的关键性问题。核心观点是: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是可以避免的两国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不能被忽视;中国并不是什么恶魔,美国的盟友也并非什么天使;我们必须认清现实,而非活在我们想象的世界里;假如美国仍然希望坐好世界领袖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博弈

二战后世界形势已然变化


最常用来形容中美关系的词条是“修昔底德陷阱”。从古希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时间内,当新兴力量冲击已有大国时,四次当中有三次都以战争收场。即使不考虑第四次,诸多政治学家也一直不愿面对二战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从古希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冲突通常发生于邻国间使用军事手段来互相争夺领土,比如雅典和斯巴达、或是德国和法国。

但二战后的国家间冲突并非如此。有两件事发生了变化:一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实现经济的迅速增长,二是包括核技术在内的军事科技也远比从前更有破坏性。若延续历史中大国统治的道路,最终可能两败俱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成为新兴大国,还是保有现有世界大国,其实现的根本路径是发展经济。这是世界游戏规则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然而诸多国际关系学者和战略家都对这个变化视而不见,恰如经济学家忽略了工业革命那般不可理喻。
目前,成为一个成功的世界大国的主要途径是在强大的军事实力或军事联盟的保护下走经济战略路线。与军事战略不同的是,经济战略并非是零和博弈,有可能是双赢。如果德法开战,只可能有一方获胜,但在美日或中美竞争中,双方都可能实现繁荣。这是目前中美博弈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中国用正确方式博弈, 美国却没有


冷战时期,美国通过地缘经济策略赢得了上一场地缘政治博弈的胜利。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的核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前称关贸总协定)共同为基础建设提供所需资金,建立了国际标准并管控各种经济危机。经济上的成功使得美国的同盟制度更加稳定、和谐和统一。再次重申,军事优先的确重要,但只有军事实力是不够的,大国博弈的核心是经济实力

曾经美国的冷战政策使其成为了当时最成功的大国。那么,如今美国为什么没有采用新的方式进行博弈呢?一部分是因为美国学者并没能够及时分析、解读这种新博弈方式。更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在和平时期,美国的资源并非通过战略计算而是国会游说进行的分配,而武器供应商往往具有非常强有力的游说能力。事实上,美国军方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冷战中胜出后,美国放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援助制度萎缩下去。在1994年援助了墨西哥金融危机后,美国国会禁止了援助计划,这使得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美国对泰国等同盟国进行救助成为不可能。即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终没有花美国一分钱,美国国会依然拒绝在这两个组织上增加资金投入。国国会宁愿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环境里,都不愿意对这些机构的管理进行改革以使其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大环境。那些目光短浅的美国领导层把预算全花在了无用的项目上,取消了美国新闻署,还缩减了援助计划和制度建设方面的预算。而由于滥用经济制裁,最近包括欧洲主要盟友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产生了反感,即便(暂)未出现合适的货币替代美元。
更为近期的是,特朗普政府甚至不愿受全球领导地位的限制,并反对为其付出相应的成本。特朗普政府抨击其盟友、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刑事法庭。美国忽略的是,虽然在做世界领导者或在对待同盟国问题上有时付出需要大于回报,但这个回报是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最有力的一席之地。
当美国试图限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时所创造的真空环境,让中国变得更强大。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限制到一个不成比例的位置,会让全球局势出现重要的缺口,比如全球基础设施上12万亿美元的赤字,以及最近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领导地位的缺失。中国正在填补这些缺口。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盘大棋。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样,“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发展银行为基建提供补贴、系统性地建立公共标准(在铁路、报关手续、信息技术标准、和其他更多的领域)、努力将人民币建设为国际货币、通过货币互换系统援助经济危机中的发展中国家、建设自由化贸易和投资的机构等。“一带一路”建设性地参考了美国的经验。现在,中国在任何一种绿色能源方面都是领军人物,它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比美国或欧洲任意一个国家都要大。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样,“一带一路”有着鼓舞人心的愿景。假如美国和中国相互比拼世界影响力,这一局是中国胜。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中美关系


虽然在某些方面中美之间存在冲突,但两国之间依然存在较为广泛的共同利益。举个例子,相比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中国对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态度要更加开放。这种贸易开放使我们得以拯救衰落中的通用汽车公司,并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保下了许多就业岗位,这对美国经济是不可或缺的。美国的汽车业、电影业、奢侈品公司等都是在中国极大的市场需求下得以生存的。就如同西方曾经的婴儿潮一样,当今全球消费市场的中心在亚洲,主要是中国。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而那些认为中国只是供给方的观点会加速美国的衰落,并且加速中美脱钩。但是,共同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高效的中美经济合作曾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程度的脱贫。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的几千年,人类首次拥有了超出实际需求的大量基础物资,例如衣服和食物等。社会政治局面更加稳定,全球恐怖主义和其他危机的减少,许多从不为人所知的国家安全事项得以受益。中美合作促使世界迈向后工业时代。中美合作也为世界带来了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新希望,这些问题也是下一代所面临的基本挑战。
然而,我们永远无法指望从美国政客的口中听到这些话,他们更愿意关注同中国的冲突,尤其喜欢把美国的错误归咎于中国,从而去适应自动化的世界。这十年来,由于失去了三百万个制造业岗位,美国社会的确承受了极大压力。美国政客并没有积极解决社会严重两极分化的危机,而是选择了归咎于中国。
中国与美国相距有8000英里之远,双方的领土争端微不足道。假如美国仍然采取像二战前一样的行动策略,就要冒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风险。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中国和日本的确正在掉进这个陷阱之中。假如美国采取传统路线进行博弈,有可能预言会成真。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所著的《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清楚地阐述了预言成真的后果。美国可能会由于拙劣的经济管理手段而在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中失败。军事冲突并不是二战后的历史规律。

美国能与中国模式共存吗?


以普利斯顿大学的范亚伦(Aaron Friedberg)为代表的许多美国评论家认为,美国无法同另外一个制度如此异于美国的世界大国共存。这个观点主要是基于纳粹德国和苏联的经验。但与这两个国家不同的是,虽然中国认为拥有独特的国家制度,中国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制度强加于其他国家,也无意动摇民主国家的制度。中国从早期亚洲经济奇迹中获得了重要的经验,并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力在不受外国施压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虽然中国并没有施压或劝诱其他国家采用中国模式,但该模式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功对美国民主制度来说是个重要挑战。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原来坚持其民主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发展阶段的国家,但这一观点正在被动摇。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特朗普的当选和英国脱欧等事件似乎在证明,面对严重的经济管理不当,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不堪一击。目前,美国不能通过武力、破坏、抑制经济等手段来反驳这个论点,而是必须找到比印度、非洲、甚至是当前西方国家更好的民主方式进行反驳。如果硬是把印度吹成一个美好社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定会冷眼相待,而他们的蔑视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目前的很多问题是来自于西方国家自身和印度的根本问题,而非中国带来的威胁。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双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战胜或统治彼此。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并不力主战争的同辈竞争对手。当今世界多种制度共存已是常态。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不仅拥有压倒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有可以成为模范的制度优势,美国被这段短暂的历史惯坏了。近年来的和平现状,而非战争,改变了这个局面。假如美国仍希望避免核战争,美国就必须接受现实,而非活在梦里。


竞争、合作,和首要问题


在国家安全方面,竞争关系和共同利益是目前经济形式的基本特点。一些基本观点是: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核战争风险来自朝鲜,中国无核化的目标同美国约有90-95%的重合;

中国的石油进口相当依赖中东,中东局势对中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中东对于美国;

在打击盗版方面,美国和中国共同付出了努力;

对美国最严重的长期威胁来自于气候变化和心理疾病,而如今中国在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全球领先;

中美合作使美国国家安全受益,这项好处非常重要,但从未被提起过;

中国十分清楚中美存在共同利益;

中国并不打算如俄罗斯般影响美国和欧盟的民主制度。


目前美国面临的现状是:1)作为美国人要想活在和平年代,就必须承认中国是同等的竞争对手,这种竞争关系在布什时代从来没有过。2)要么设法调节和中国间的关系,要么选择核战争。3)美国无法继续主宰福建外海、当航天霸主、制定贸易和投资规则,或者设定信息技术标准了。没有任何策略能让美国最终称霸一切。4)未来很可能是国家间无限地竞争下去。5)民主对于任何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都是实现人类尊严最好方式的这则信条,在未来很可能会受到冲击,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转型。6)美国试图限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时所创造的真空环境,让中国变得更强大。

中国面临的现状是:1)中国的挑战在于它必须成长起来。2)中国要重新考虑在南海的军事力量。3)中国要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对进入世界十大银行中的四所银行的“过度”保护。4)中国要重新考虑中国市场对某些外国企业的开放。5)假如中国希望西方国家减少同中国的脱钩,那么就必须抛弃长期的“自力更生”策略。
在冷战时期,美国动用了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在内的全部国家力量进行对抗。而今美国的确拥有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其他对外手段却逐渐衰落。目前,美国虽未尝一次败北却也未得一次胜利,在国际关系处理上总有点力不从心。二战之后,世界博弈方式已然改变,美国如果不能及时明确指定适合新博弈方式的国家安全策略,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美国需要重新回到以经济为中心的轨道,采用军事学院的战略。骄傲自大、不再选举具有外交经验的总统、过于放纵利益集团的游说等都会导致美国加速衰落。

原文标题《新时期新局面下的中美博弈》,文章来源于公众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研院”。


推荐阅读 ▽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