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报告:我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这两个地区占据4个榜单第一梯队(可免费获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赛迪顾问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首先从6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概况 ,对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剖析,并列出了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 ,最后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以下是报告详细内容。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01
市场环境变化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发展期
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
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3.3和5.4个百分点。
市场遇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 态”,发展速度放缓。
第二,我国汽车市场经过长时间高速发展,短期市场逐渐饱和。
第三,我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逐步升级,但可支配收入未能同步增长,加之经济发达区域受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被抑制,二三线城市市场尚未全面打开。
同时“国六” 排放标准升级、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应用等也影响了2019年的市场表现。
▼
02
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加大汽车企业经营压力
在下行的市场压力下,车厂面临消费者快速上升的产品需求。
需求的上升, 一方面来自于头部企业的产品下放。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产品大幅降价, 蚕食下游市场,2019年豪华车销量逆市增长。在中低端市场,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快速迭代,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加大了消费者对相关功能的期望值。
产品需求的提升和迭代速度的加快是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03
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加大汽车企业经营压力
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突破120万辆,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合计占比高达70%以上,区域集聚性较强。龙头企业地位相对稳固,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
自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发布新能源车推广政策和产业规划布局,全面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资股比例限制放开、全球汽车电气化的进度加快,外资新能源车企在华布局的积极性迅速提升。
04
汽车产业逐步向智能网联方向布局升级
2020年2月我国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正式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体系复杂、价值链长、交叉产业深度融合,难以类比传统产业,通过上中下游区分产业链。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从感知、决策、实行、联网、地图、云端以及后市场七个维度对产业链进行划分。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部分细分领域尚未具备产业规模,产业主要体现为驾驶辅助和车联网功能在汽车产品中的渗透以及后市场生态体系的探索。
2019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656亿元,预计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链其他环节市场化,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
05
汽车产业政企合作不断升级
对于地方来说,汽车产业投资项目将对地方GDP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并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抱有极高的热情。
▼
06
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将优势资源向重点区域集中
我国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资源分散,更需要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向“新四化”转型发展。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汽车产业投资提出明确的要求,2018年12月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中指出:
“优化燃油汽车产能布局,推动产业向产能利用充分、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省份聚焦”,“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及现有企业纯电动汽车扩能项目,应建设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全、配套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省份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我国汽车产业以一汽、北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等企业为核心,形成东北、京津冀、长三角、华中(河南、湖北、湖南)、西南、珠三角六大汽车产业聚集区,并通过资源外溢,带动周边地区汽车及其它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
二、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
01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
02
以汽车产业集群为核心构建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赛迪顾问依托汽车产业大脑,结合数据分析及专家评判,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为核心制作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形成区域总部/研发型竞争力、生产型竞争力、发展潜力三个子评价体系。
▼
03
总部 /研发型竞争力评价模型
总部/研发型竞争力关注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竞争力较高的地区对人才、信息、资本的需求较高,多数情况下同时为企业总部所在,可以一定程度上远离生产基地。
04
区域生产竞争力评价模型
生产型竞争力关注产业集群生产能力。竞争力较高的地区多为整车企业临近市场的生产制造基地以及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形成的产业集群,所在地通常具备成本优势。
05
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
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主要评价区域汽车产业发展潜力及再投资价值。
此类区域多数为扩建或新建生产基地,因此评价模型以生产型产业集群评价体系为基础,并增加地方经济实力,以及本地与周边市场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06
基于动态数据收集、提取、处理,生成评价结果
本次研究报告基于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数据计算。评价结果计算完成后,以单项榜单总分第一名区域为基准,并评价指数为100。通过将各区域总分与基准对比,计算各区域评价指数。
三、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
01
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
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充分展现了我国六大汽车产业聚集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第一梯队(得分90~100):广东省、湖北省、上海市三地位于第一梯队, 三地在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业资源雄厚。
第二梯队(得分80~90):吉林省、江苏省、北京市位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地区相比, 第二梯队地区在核心企业实力、区域生产竞争力方面有一定差距。
第三梯队(得分70~80):包括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浙江省、重庆市两地虽聚集了大量优质资源,但在地区产能利用率方面存在重大短板,对区域产业资源高效利用、产能再投资形成一定的拖累。
第四梯队(得分50~70):包含福建省、河北省、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十一个地区。第四梯队地区主要是六大产业聚集区中的非核心地区,多为核心地区提供产业配套。
▼
02
总部 /研发型竞争力排名
研发/总部型竞争力排名中,资本活跃、龙头企业聚焦区域占据显著优势。
第一梯队(得分90~100):包括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三地。三地均聚焦了大量国内外重点整车、零部件企业,持续研发能力较强、配套设施完善。
第二梯队(得分80~90):包括吉林省、江苏省、北京市。与第一梯队地区相 比,三地在重点企业及基础设施方面有所欠缺。
第三梯队(得分70~80):包括重庆市、 浙江省、山东省 。三地在重点零部件企业、现有产能利用率等方面与领先地区的差距更为明显。山东省虽然在乘用车领域并不突出, 但拥有重汽、中通等重点商用车企业,以及潍柴动力等零部件及重型机械企业,因此也获得较高分数。
辽宁省虽拥有宝马集团,但近些年宝马的中国本土化研发移至北京,研发力量有所下降,因此排名较为靠后。
▼
03
生产竞争力排名
生产型竞争力排名中,拥有良好的企业配套关系和充分的产能利用的区域更具竞争优势。
第一梯队(得分90~100):包括广东省、湖北省两地,两地在产能、产能利用率方面较为领先,并围绕核心主体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供应体系,如广东的日系车供应链。
此外,两地车企、零部件企业聚焦度较高,以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为例,聚集了7家整车企业、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零部件企业,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国汽车产业链停滞,也显示出湖北省在汽车中的地位。
第二梯队(得分80~90):包括上海市、吉林省两地。上海市在产能、产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城市承载力有限,大量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外迁至苏南地区,导致上海市得分下降。
第三梯队(得分70~80):包括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江苏省。与第一、第二梯队地区相比,第三梯队地区产能利用率不足、零 部件企业竞争力不足问题更为显著。
五个地区中北京市产能利用率最高, 也仅为60%左右。再加上因环保、城市规划等问题造成的制造业外迁,导致北京市综合评分仅71.9分。
▼
04
发展潜力排名
产业基础良好、市场空间广阔、政策支持有力的地区产业发展潜力更佳。
第一梯队(得分90~100):湖北省、广东省两地仍位于排名前列。两地除产业基础雄厚以外,两地周边区域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周边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地,驾照持照人口众多但汽车千人保有量较少,区域道路建设也较为理想,将是未来汽车市场增长点。
第二梯队(得分 85~90):山东省。山东省产业基础方面优势不明显,主要优势在于地方经济实力良好、地方财政充足,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均较低,汽车后市场方面也具备优势。
随着低速电动车的整改深化,山东省本地将再次释放出一大批购车需求。因此,山东省汽车产业具有较高发展潜力。
第三梯队(得分80~85):包括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吉林省、重庆市。
其中,江苏省、 浙江省、重庆市产业基础好,周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区域产能利用率较低,且存在未建成或未达产的产能,原则上新投资建设项目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得分有所降低。
▼
四、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对地方政府:深化政企合作,审慎评估汽车投资项目 。
1
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已经明确产业投资方向,从发展潜力评估分析来看,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汽车产业。
2
地方政府应加强项目可行性的审查评估。
3
地方政府深化与企业合作,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的合规性。
4
地方政府应协调企业及其它力量化解过剩产能,盘活产业资源。
对汽车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自身定位及关键市场 。
企业应先根据自身品牌及产品定位,选择合适的消费群体,并根据消费能力、消费习惯选定关键销售区域,再进行投建产能,以降低产品进入市场门槛、缩短投资回收期。即从“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开发什么”向“哪里需要我们的产品就在哪里生产”延伸。
进一步,企业身份应从“追随者”向“引导者”转变。根据自身产品定位引导市场,加强对消费潜力较高市场的消费使用习惯培育、拓展新产品适应市场,以获得更高利润。
对配套产业:优化运营管理,协同降低成本。
第一,供应商应提高运营管理能力,提高资本运用效率。
第二,物流企业应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检测机构应加快产品检测流程。
完整版报告,关注我们(ccid-2014),并回复关键字“0421”,即可免费获取哦!
来源丨赛迪顾问 编辑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