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说各话难解的谜题”——《罗生门》的部分镜头分析

2017-05-15 百度文库 导演帮

上期内容:

《亚瑟王》导演盖·里奇:用“摇滚黑帮”点化烂俗IP

拍好类型片N条指南,高能攻略!

等多内容请点击菜单栏或历史消息

影片《罗生门》是电影大师黑泽明1950年的作品,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故事很简单:武士武弘带着妻子真砂远行,途中遇到强盗多襄丸,武士在树林里被绑了起来,妻子被强盗奸污,最后武士被杀。六个人七次作证(樵夫作证两次),七次说法各不相同。每个人作证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事实的真相就在证明的过程中被模糊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影片《罗生门》的艺术魅力丝毫不减,它在叙事方式、摄影技巧、主题多义性等方面,都值得电影创作者学习。本文试图重读影片中樵夫去森林里砍柴一段,来看镜头的运用。樵夫去森林里砍柴一段,大约有3分52秒,共有28个镜头,下面每个镜头依次分析:

 

 

 镜头1:樵夫上山砍柴,运用的是全景镜头,由右向左移动拍摄。其中树梢上的太阳如鬼火似的,具有挑逗性、危险性,营造恐怖的气氛。


镜头2:樵夫背后斧子的特写,突出斧子向凶器一样,犹如示威、挑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拍摄时镜头跟移,由左向右运动。

镜头1、2景别相差很大,运用的是两极镜头(全景—特写),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镜头3:运用移拉镜头,表现正面走来的樵夫。正面表现人物,显得严肃庄重。树叶的阴影从樵夫的脸上滑过,表现人物的速度。

镜头1、2、3是这段影片的开场白。镜头1是樵夫的主观镜头,由右向左拍摄,镜头2由左向右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镜头3交待人物,这一组镜头是不符合常规逻辑的。

镜头4:樵夫上山,由画左向画右运动,用来交待环境。前景上的树干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形成一种压抑感。在镜头运用中,横移用来表现空间方向的变化,俯拍用来表现空间深度。镜头4结束时,树干几乎占尽了画面的一半,形成一种阻塞、沉闷感。

镜头5:同样是交待环境,从树梢下摇,来表现空间深度。树干占画面的1/3多,有种压抑感。

镜头4、5主要是展现环境,虽然在一开始的镜头1种也交待了环境,但不明确。

镜头6:樵夫过桥。运动拍摄,樵夫走的不是直线,人物的运动变化前后对比明显。变化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暗示后面将有事情发生。

镜头7:樵夫向上看的主观镜头,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

镜头8:背面拍摄,让观众参与镜中人物活动。背面表现人物,能削弱人物的力量,为下个镜头做铺垫。

镜头9:樵夫上坡,侧拍,镜头由左向右运动,表现人物的正常力量,向上的力量。

镜头10:重复镜头7,加强恐怖气氛。
 

 

镜头11:樵夫由画左入画,中间时拐弯,由画左出画,左入左出,改变运动方向,暗示观众将有事发生。用弯弯曲曲的树干作前景,表现人物心理。镜头内光线的明暗变化较多。人物运动在走到画面中间时,向左拐出画,而摄影机从画左向画右移动,两者形成交叉,呈现出偷窥樵夫的视点状态。


镜头12:重复镜头1,树梢顶闪现的太阳有种不安的气氛。

在这里,此段落画上了一个句号,山路结束 ,从下个镜头开始进入森林。

镜头13:樵夫进入森林。在镜头11中,乔夫由画左出画;镜头13中,樵夫由画左上山,人物的运动速度没变,给人的感觉是速度加快,节奏加快。长焦镜头把局部放大,树叶从脸部滑过,表现速度。其中樵夫下坡又上坡,给人重新开始的感觉。

镜头14:摄影机拍摄樵夫的背面,时隐时现,表现神秘感。

镜头15:樵夫脸部特写,侧面跟拍,向画左运动。人物脸上光线变化多,速度加快。

镜头16:正面拍摄,头顶光线多,顶光加强,营造恐怖气氛。人物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拍摄速度开始变慢。

镜头17:樵夫发现了“市笠”(女人戴的草帽)。在这里,第一次用了固定摄影,客观交待事件,人工的痕迹很少,启发观众思考,引起观众的注意。樵夫走到“市笠”的跟前,用的是跟摇。

镜头18:樵夫继续上山,紧跟人物。影调用暗调影调,表现凝重。樵夫的表情紧张。

镜头19:正面拍摄樵夫,用的是固定镜头。

镜头20:地下男人戴的头帽的特写镜头,然后镜头上摇,樵夫产生疑虑,觉得这一切不正常。

镜头21:固定镜头,樵夫继续前行,人物由远及近,“绳子”的出现加重了樵夫的疑虑,开始东张西望。

镜头22:樵夫的主观镜头,发现远处有东西。

镜头23:护身符的特写镜头,用切镜头,是为了不破坏节奏。

镜头24:樵夫发现护身符,想走进观察,结果被绊了一下,加强了恐怖的气氛,为下个镜头做铺垫。

镜头25:樵夫刚刚站起,便看到草丛里张开的两只黑色的手臂。此处用象征的手法,局部象征整体,黑色剪影代表魔鬼、死亡。这一镜头是本段落的高潮。

镜头26:樵夫看到尸体,感到害怕恐怖,转身跑掉,扔掉斧子。用侧光,樵夫的右脸亮,左脸暗,明暗对比强烈。

镜头27、28:结尾镜头,向画右运动,镜头27有4秒,镜头28有7秒,两个镜头接在了一起。用长焦镜头拍摄,可以对环境进行概括性处理、虚化环境,把局部放大。树叶在人脸滑过,表现速度。

透过对樵夫上山段落28个镜头的读解,我们可以看到黑泽明大师的超凡之处,看到单个镜头对作品的重要性。镜头是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这一点从格里菲斯开始就已经确立。任何一部作品都必须做到单个镜头的表述、表意、表情作用。


《罗生门》樵夫上山砍柴的28个镜头毫无拖沓,每个镜头都有其所指和能指,是不可或缺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师用笔精炼。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重视单镜头的作用,而忘记了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表现艺术,拍摄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保持画面的一致性,切忌由于对一个镜头的不忍割舍,而让整部作品或某个段落有滞涩之感。


《罗生门》的本段落中善于利用变化来突出被摄主体,表现节奏感。这些变化包括演员表演的变化,运动方向的变化,摄影技巧的变化,光线明暗的变化,人物速度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牢牢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变化中有对比,光线明暗的对比,动静对比,快慢对比,景别大小的对比,对比镜头的运用清楚地显示影片中的变化。

如同《公民凯恩》开头景深镜头的运用震惊了世人,黑泽明在影片《罗生门》树林里横移镜头的运用同样具有开创性。《罗生门》作为一部经典的作品,它的摄影技巧和镜头运用值得我们学习!


导演帮高薪高福利招聘啦!


编辑部

新媒体运营总监 | 影视记者 | 运营编辑

市场部

资深活动策划 | 活动执行 | 项目执行


以上职位均需要2-3年

影视行业运营、策划及新媒体工作经验

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chenyan@pengxx.com

期待你的加入;欢迎自荐/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