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边的曼彻斯特》| 看导演肯尼思·洛纳根的表情,你就到它有多丧

2017-08-24 导演帮

上期内容:

专访《秦时丽人明月心》导演刘新 | 将大IP转化为“无类型化”新模式

分镜头让电影拍摄更有计划 | 《现代启示录》分镜案例赏

等多内容请点击菜单栏或历史消息

《海边的曼彻斯特》

导演/编剧:肯尼思·洛纳根

主演: 卡西·阿弗莱克 / 卢卡斯·赫奇斯 / 米歇尔·威廉姆斯 / C·J·威尔逊 / 凯尔·钱德勒 
类型: 剧情 / 家庭



为什么看?


  • 豆瓣评分8.6。豆瓣电影 Top 250 中的 No.188。

  • 卡西·阿弗莱克演技爆炸。

  • 拿了超超超多奖,包括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

  • 生活流电影,难得的是叙事手法又带着变化。

  • 听腻了“忘掉过去,才能往前”,而这一部是“忘不掉,走不出,也是一种生活本真”。


《海边的曼彻斯特》自从去年在美国上映以来就好评如潮。好不容易引进国内,却只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上映,大银幕上的呈现注定与大部分观众无缘。国人不爱它丧丧的基调。但这就是电影的意义吧,视觉奇观以外,对人心的温暖慰藉。


肯尼思·洛纳根


影片的导演肯尼思·洛纳根也许是所有不为人知的导演中最优秀的一位,他的处女作《我办事你放心》(You Can Count on Me, 2000)曾在2000年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为劳拉·琳妮(Laura Linney)赢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为马克·鲁弗洛(Mark Rurralo)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他接下来的电影《玛格丽特》(Margaret, 2011),虽然在影片定剪的问题上陷入了一场噩梦般的长期争执,如今却被很多评论家视为真正的杰作。


在经过了长达六年总共三次的法律诉讼之后,这部电影的一个妥协版本最终得以与观众见面——不过与其说是公映,不如说是被抛弃了——2011年,这部电影仅在少数的电影院里上映,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看。《玛格丽特》现在有一个更长的、洛纳根真正想要的版本(这个版本只有视频类服务平台和DVD两类途径可看到),但当他在谈起这段经历时仍不免叹气唏嘘。

洛纳根在进入电影商业运作之前已经是一名成功的编剧,但从编剧到导演的转型还是非常值得的。但他原本撰写新片《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前提是,他的朋友马特·达蒙将来指导该片。当洛纳根发现达蒙并没有档期时,他自己又成了那个站在摄像机背后的人,开始解决各种制作上的麻烦。


“当你在写一个人的故事时,你只是在写,‘他们在驾驶一辆车’”,洛纳根解释道,“你不需要担心这辆车它看起来怎么样——这是剧组中别人该关心的问题 。”他又补充说,这部电影里有很多倒叙和闪回,他刚开始对这些问题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如果我所建构的场景顺序无法被实际的应用,剪辑师会解决这些的。”

 

《玛格丽特》


然而这次,53岁的洛纳根选择完全信任他的制作人,最终由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出演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可以说是令洛纳根的名字家喻户晓。


这部电影在2016年冬天的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时便如一枚催泪弹获得了巨大了成功,亚马逊以一千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该片的美国国内发行权,随后便为之绘制好了一张通往奥斯卡的蓝图——即使洛纳根并不怎么买账。


或许是因为害羞和略微的古怪性格作祟,他讨厌谈论关于他自己的事情。“我总觉得有些糟糕的事情会发生”,去年7月末在作为嘉宾参加 “编剧聚落”的午餐活动时他这么说道。但说完之后,他还会停顿一段时间,想想这些事情可能会是什么。

 

卡西·阿弗莱克和肯尼思·洛纳根


《海边的曼彻斯特》因马塞诸塞州的一座沿海小城而得名,电影讲述了一个孤独的故事,一个困顿的看门人(卡西·阿弗莱克 饰),在以捕龙虾为生的渔夫哥哥死后,极不情愿地做了哥哥儿子的监护人。


不难看出,阿弗莱克所饰演的角色曾经与一个女人(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结过婚,他的身上背负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包袱,他们曾经在一起,而随后关系又支离破碎。“这是一部非常非常难以处理的电影,”阿弗莱克说道,“尽管片中人物经常是不言不语的,静默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种感觉更像是生活在一个无比糟糕和痛苦的地方。”但他一读到剧本,便确定他想要这个角色,“我常常在选择剧本这个问题上备受煎熬,通常我读到一个剧本时,都要花上一些时间去琢磨。而这次,我没有任何疑虑。”

 

《海边的曼切斯特》剧照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个故事最初的想法来自于达蒙和他主演的影片《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 2012)的联合编剧——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约翰·卡拉辛斯基(John Krasinski)。 故事来源于新英格兰地区工人阶级的世界,那里没有人会谈论感情——这与洛纳根的世界极其相似。洛纳根在纽约长大,他的母亲和继父都是精神病医生,他曾经在曼哈顿的瓦尔顿学校(Walden School)就读,并在学校结识了至今最好的朋友——用毒品交易深邃的思想洞见的马修·布罗德里克(Matthew Broderick)。 

 

《应许之地》


“我并不是北部海岸区的人,”洛纳根说,所谓北部海岸区便是在指曼彻斯特地区,“这既是(拍摄该片的)吸引力所在,也是挑战所在。”他在这个地方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和倾听当地人的生活,同时也在独自一人时自我教育。


他一直是那种自学型的导演,而涉足商业电影领域则或多或少有些意外的成分。“一开始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现在我仍然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他时常提醒自己:“我想一直做一个剧作家。这大概就是我的想法.”

 

他曾经一直以从事编剧事业为生,如《老大靠边站》(Analyze This, 1999)和《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 2002)这类作品。


他开始考虑转做导演的原因其实和许多编剧如出一辙——为了尽可能掌控他所写的东西——但其实正是他在剧本创作上的能力和资历为他打开了导演的大门,当初是制片人想要将他最出名的戏剧《这是我们的青春》(This Is Our Youth)改编成电影,才最终同意为他融资拍摄《我办事你放心》。


他也由此开始有意识地从剧作家转向导演发展,他说:“这个(转型的过程)本应更加艰难,因为我开始是写喜剧出身的,而好莱坞是非常没有想象力的。”

 

“如果他们看到你曾经写过喜剧剧本,他们就会认定你是一个喜剧编剧”他补充说,“他们紧张兮兮,害怕自己被辞退,所以只有靠不停的否定剧本来保住他们的工作”。

 

《你办事我放心》


虽然现在洛纳根因其美术风格闻名,但在拍摄《你办事我放心》时,洛纳根却为这部电影看上去到底该是什么样子而焦躁不已。“哪怕是风格、类型之类的词语都让我感到焦虑,”他说,“‘你的风格是什么?’‘我不知道。’”他听从一些摄影师朋友的建议,开始看大量的电影,从他喜欢的《五支歌》(Five Easy Pieces, 1970)《矿工的女儿》(Coal Miner’s Daughter, 1980)以及《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等电影中学习和模仿。

 

《五支歌》


“无论如何,这就是我刚开始时的方式。然现在,我从开头所想的就更加视觉化。”他说。

 

洛纳根延续了剧场工作中“排演”的习惯,于是时常发现《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演员们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围坐在桌子旁练习他们角色的部分,而这种工作方式在电影拍摄中非常少见——因为演员们的时间表都被排得满满当当。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做有点愚蠢,”他说,“因为你现在的说话方式和排练的场景也许都是在实际拍摄的日子里并不会用到的,所以排练时仍然不知道该演到多精确或者多笼统。但这样做仍是极其有价值的。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这种排练环节的电影,”他补充道,“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曾花五个星期的时间排练他所有的电影,就把它当做一个游戏似的。当然我并没有把自己和西德尼·吕美放一起作比较……”

 

《海边的曼切斯特》工作照


阿弗莱克说,“我并不是一个喜欢一直做大量排练的人,但是我庆幸这次我们这样做了 。”有空闲的时候,他和洛纳根会对他所饰演的角色提出不同的想法,包括洛纳根提出该角色应带有广泛的新英格兰地区的口音,即便阿弗莱克是个波士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在一开始还是拒绝的。

 

米歇尔·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坦言说,处于对洛纳根的尊重,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戏剧里,台词是最主要的,没有什么比演员接下来要说什么更重要了。但在电影中,这常常不那么被重视,除了在洛纳根的电影中,因为他真的是一字一句写出了这些对话。事实上,他对于忠于剧本台词这件事特别执着。”


她在学习口音这件事儿上没少下功夫,最初这对来来说格外困哪。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一个北部海岸区的女人的感觉,她甚至每天早上徘徊在学校附近,观察那些送孩子上学的妈妈们。

 

《海边的曼切斯特》剧照


阿弗莱克说:“作为一个电影制作的团体,距离弥补肯尼并偿还他应得的那部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肯尼曾遭受过巨大的不幸与悲恸。这部电影并不是易于接受的那种影片,而现如今已经没有人再想去创作这样的电影。如果它只是个普通的世俗的故事,这部电影就只会变成一个无趣的被过滤掉的工业化产品,但是肯尼出现了,他写下了这样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


————————


然而影片在丧丧的基调下,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生活流电影,气质肃穆,床戏寥寥。想撸一把的童鞋,可以退下了。


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男主李·钱德勒,在酒吧被姑娘搭讪。



然后,按美国片的套路,他们应该约一发吧。


可是没有。李没啥热情,他俩尴尬了一下下,各自恢复冷漠脸。



一个对性没兴趣的成年人,怎么释放自己?在李的身上,答案是暴力。

同一酒吧,他跟人干了一架。



而他的侄子,不到18岁的帕特里克,正是性趣浓厚的年纪,浓厚到是个渣直男。


同时交俩女友。



随时准备来一发。



如果以帕特里克为主角,这片就是一部荷尔蒙直喷嗓子眼的青春片。


但它不是,李是绝对的主角。


帕特里克像是一个年轻版的李,精力旺盛,生活糟不糟糕,家人在不在,不会完全影响到他的热情。王小波不也说了么,年轻人最美好的,在于他们的远大前程。


李也不是没有过时刻亢奋的时光。


喜欢孩子。



哄完孩子,澡还没洗,他就想和老婆嘿咻。



和一堆朋友玩到深夜。



而人生这玩意,生生把李从帕特里克变成了性冷淡的暴力丧逼男。


他不止对性没兴趣,甚至对生活、对未来也没兴趣。他很丧,于是片子很丧。


为什么如此、怎么面对人生之丧,就是全片所要讲的。头条君常说某些电影对生活只是蹭蹭一点也不深入,而这部电影,绝壁是R级的深入。


电影没有吼着我要怎么怎么深刻。导演的白描式镜头,冷静到近乎冷漠,但你在不动声色与声色微动中,可以看到一个男人与一种生活深处的苍凉。我们与镜头一起,从浅、从表层进入,抵向人与生活的幽深处。


头条君甚至想动用一个有点恶心的句式,来推荐这部电影:看完如果感受不到李的痛苦,你一定不是人。


再说一下,生活流电影一般不惧剧透,这片也是。怕剧透的童鞋,请慎重继续阅读。


李是个杂工,在波士顿干活。


脾气很臭。



生活很…低调。



这是开场。


一天,他接到一电话,哥哥不行了。



主线特别简单,即李给哥哥料理后事。


他的回忆,叙事的闪回,让我们知道了李为什么离开家乡。


意外事故造成孩子死亡。



意外是他造成的。他和妻子离了婚,他无法原谅自己,他离开了故乡。


所以,李的返乡不是一次简单的返乡。


他得面对过去,面对过去的人,面对过去的痛苦。


就像他不接受女人搭讪一样,现在的他,对谁都是一副冷漠脸。他将自己封闭,将自己与世界隔离。


哥哥要求他当帕特里克的监护人,而帕特里克的朋友都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侄子不想离开,他不想留下。


和前妻的一场戏,发生于将近2小时时。情绪克制了好久的他们,终于崩了一回。


他。



她。



这段的冲击力让我觉得,当年斯皮尔伯格说看张艺谋的《归来》哭了一个小时,可能不只是宣传套路,或许是真戳中泪腺了呢。


T叔推丹麦电影《总有一天》时,不少人这样回复:



我理解这种感受。


但我想说,不要因为所谓致郁,就拒绝观看《海边的曼彻斯特》。


虐童那些是现实世界中的极致黑暗,而《海边的曼彻斯特》是日常化的,讲一个人如何面对失去,如何承受失去的痛苦。


帮侄子搞定发动机的麻烦后,李露出了少见的微笑。



只是,这微笑并不意味着他与过去和解。


最终,他还是选择离开。


为什么?


因为他过不了那道坎。和解是电影喜欢的套路式结局,这片没用。



无法与过去和解的李,得继续活下去。


-END-

本文整理自深焦DeepFocus、电影头条、豆瓣

导演帮高薪高福利招聘啦!


编辑部

新媒体运营总监 | 运营编辑


以上职位均需要2-3年

影视行业运营、策划及新媒体工作经验

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chenyan@pengxx.com

期待你的加入;欢迎自荐/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