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凯歌的先锋之路

导演帮 2021-03-15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国庆档成为了今年最热闹的档期之一。

 

在这个档期中,头号种子选手非《我和我的祖国》莫属。

 

它的总导演是中国第5代著名导演陈凯歌,他本人同时负责《白昼流星》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也是《我和我的祖国》中最特别的一个。

 

《白昼流星》记录的是2016年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的大事件,但和电影其他几个故事聚焦大城市不一样,陈凯歌却把关注点放在了西部。

 

同时,他又把航天和扶贫结合在了一起,润物细无声,是几个故事中唯一结合了当前两个大事的故事。

 

《白昼流星》,再一次证明了陈凯歌那颗先锋者的心。

 


荣耀与误解


从《黄土地》到《无极》《妖猫传》


陈凯歌都是那个先锋者



陈凯歌先锋者的追求从他的处女作就开始了。

 

1984年,由陈凯歌执导并参与编剧的《黄土地》让他收到了影坛的关注。

 

这部陈凯歌的处女作是第五代导演第一部让国内外认可的作品,代表着第五代导演崛起。

 


这部电影带着他曾经千里赴陕西的感悟,是他对这片土地谱写的荡气回肠的哀歌。

 

在苍茫的大地上,外来者带来了希望,激起了一个少女的梦想,最终,梦想被这片黄土地掩埋。

 

在当时,这是一部先锋文艺片,一部实验电影。

 

在影片开拍之前,由于题材敏感,面临着被下马的危机,陈凯歌把自己去采风的所见所闻说给领导们听,当时听哭了一屋子的人,这才有了之后的《黄土地》。

 

《黄土地》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影坛的注目,它获得了洛迦诺银豹奖、萨特兰杯导演奖、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东京黑泽明等多项大奖。

 

辽阔的黄土地,特征鲜明的民俗、第五代导演叙事、象征、隐喻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也因为此片在人们心中鲜明了起来。

 


 《黄土地》上映的时候,感动了一个青年,他看了《黄土地》之后,立志要成为导演。

 

他,叫做贾樟柯。

 

关于陈凯歌的作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部《百花深处》。

 

这部电影由冯远征、耿乐主演,讲述了一个“疯子”寻找搬家公司搬并不存在的家的故事。

 

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但是却充满了陈凯歌自有的对传统文化在不断前进的时代中渐渐消亡的无奈和悲凉。

 


电影整个场景转换和情节推进没有刻意煽情或者制造矛盾,但于无声处听惊雷,整个时代的变迁,新老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消亡和重建都浓缩在了这短短的几分钟内。

 

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引起震动的手法。

 

当陈凯歌已经功成名就后,他却依然坚持走着那条艰难的先锋之路。

 

他为电影《妖猫传》,花了6年时间,真的建起了一座城。

 

在巨额的投资之后,他却决定《妖猫传》只拍2D,不要3D。


 

陈凯歌导演为什么这样“笨”呢?

 

因为中国特有的那种纵深感光影效果做了3D反而失去味道。

 

宁愿少赚钱,也要呈现出最好的中国美学效果。

 



而影片的投资方和发行方,又一次像《黄土地》时的人们一样,被陈凯歌所打动。

 

最终,影片的每一帧都美得如唐诗一般,气质浑然天成。

 

说到《妖猫传》就不得不提《无极》。

 

《妖猫传》是陈凯歌第二部奇幻电影,而第一部则是《无极》。

 


《无极》刚刚上映那年,很多人称这是陈凯歌跌落神坛的象征。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反而越来越多人为《无极》翻案。

 

天才总被世人误解。

 

在2005年的中国,《无极》这样的奇幻风格是一种先锋尝试。

 

现在,《无极》被称为超越时代的寓言史诗。

 

尽管是西方玄幻题材,《无极》中依然到处是中国的美学。

 


它的镜头是一本完美的教科书。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是一部被舆论埋没的好片。

 

当年背负那么多误解,陈凯歌却用他的坚持,为中国奇幻题材开创出了一片天地,留下了可供参考的两部作品。

 

从处女作《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踏上了他注定引起争议的先锋之路。



个人和祖国


普通人的国家记忆


陈凯歌的先锋之举



说了那么多陈凯歌,相信大家对《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可以说非常期待了。

 

某猫已经看过了该片,就为大家提前测评这部备受期待的献礼片。

 

首先,我们稍微了解一下这部影片的创作背景。

 

祖国70周年献礼片,这个主题有多么宏大自然不言而喻。

 


题材越大,意味着电影越难拍摄。

 

献礼片该如何拍?

 

这难倒了所有人。

 

直到总导演陈凯歌提出一条路子。

 

“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

 

所谓迎头相撞,撞得就是中国的老百姓,是这些历史瞬间和老百姓相撞,引起共鸣。

 

祖国70年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成就背后的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70年祖国故事的参与者。

 

这一次的献礼片,主角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以外总被诟病“高大全”的主旋律,这一次意外地接地气。

 

在点映的现场,不少观众热泪盈眶,而影片结束更是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观影的媒体更是开口第一句话都是祝贺陈凯歌导演团队。

 

而这样的场面,某猫只在《流浪地球》的点映中见到过。

 

先锋者陈凯歌,再次成功了。

 

影片由7位大导拍摄7个历史瞬间,形成7个单元故事,陈凯歌导演执导的是《白昼流星》。

 


这个故事铭刻地是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历史瞬间。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关于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故事,出人意料的,陈凯歌把镜头对准了苍茫的大地,而不是蔚蓝的天空,画面中是草原上落魄挣扎求生的普通人,而不是让人炫目的科技和科研精英。

 

普通人对于返回舱成功着陆的记忆是什么样子的呢?

 

陈凯歌导演做过很多采访,而不同的人采访总是会提到相同的一点。

 

陈凯歌身上有一种少年气。

 

那个年轻的,充满诗意理想的陈凯歌一直在。

 

这一次的返回舱着陆是两位少年眼中的白昼流星。

 


在大草原上,有这样一个传说,只有当白昼流星出现的时候,草原上的人们就会摆脱贫困,获得幸福。

 

白天怎么会出现流星呢?

 

所以,不管是桀骜不驯的哥哥还是正义善良的弟弟,对这个传说都嗤之以鼻。

 

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脱贫。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

 

扶贫攻坚的工作在十八大之后一直有条不紊地展开。

 

这是《白昼流星》的另一个历史背景。

 

如果说航天飞船是这个故事的主题,那么如何脱贫,才是这个故事的主线。

 


脱贫攻坚和航天事业,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如陈凯歌自己所讲,所谓扶贫,不是说给人物质就够了。让曾经贫困的人们自信起来,从精神上站起来。

 

站起来,是田壮壮饰演的智慧宽容的老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真正的站起来,别人扶着是没有用的,要靠自己。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具体的象征。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件事,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和建立起的自豪感自信心恰恰就是真正脱贫的良药。

 

同时,返回舱的着陆又是一趟归家之旅。

 

两个少年问老人尊贵的客人是谁时,老人回答“归乡的人”。

 


中国人,都有一种故土情结。

 

回家,是每个游子心中的念念不忘。

 

当航天员的脚踏到这片大地的时候,那种心情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心底体会的。

 

也就在那一刻,两个心中还在流浪的少年,被激起了对故土的眷恋。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不仅仅是铭刻中国重大的历史时刻,更是在描绘那个时刻中国人的情感。

 

激昂深情是陈凯歌整部电影的基调,也是制作者的心情。

 

陈凯歌曾经说过,一个事情怎么讲都不会动人,真正动人的是人本身。

 

有人,才有情感。

 

在蓝天与草原的交汇处,那一张张鲜活的陌生的又带着熟悉的面孔,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是每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它,是先锋者陈凯歌对主旋律电影的一次成功创新。

 

它,是拍给所有中国人看的影片。



FIN



上期回顾


主旋律电影,并不只属于男人


电影不是让时间静止,而是为了和时间共存


好莱坞“鬼才编剧”查理·考夫曼送你的10个剧本写作秘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