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主宰》总制片人白一骢专访:坚持出新才是创作方法论 | 鲜知·匠人说

老九 导演帮 2021-03-09


200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02年以编剧的身份在影视行业“出道”,2014年为个人编剧的首部网剧《暗黑者》担任制片人。42岁的白一骢在20多年的影视制作生涯中,几乎担任了全部角色。

 

尤其2014年白一骢在网剧发展的初期入局,多年的从业经验为网剧精品化的大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操经验。包括开创视频网站自制剧新纪元的《暗黑者》、开创网剧会员付费先河的《盗墓笔记》,以及创造探险题材质量天花板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都有白一骢的身影。

 

但在白一骢看来,虽然有过成功经验,但伴随视频网站与观众对内容要求的提高,只有变化才是永远生存下去的法则。所以即便是接手《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简称《大主宰》)这类大IP,他还是想在树立标准之外,创造新的改编方法。

 

 白一骢


奇幻IP要找准制作方向


过往,白一骢曾参与过多部大IP的改编,尤其在近几年热度不减的探险题材上,他的作品为行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杆。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剧照

 

在白一骢看来,探险题材的改编剧很少有热度奇低情况,它的优势在于书中描绘的墓穴与宫殿,观众多少会有自己具体的想象,并且在网剧《盗墓笔记》之后,粉丝已经接受了角色的造型,所以只要能在场景与故事上尽量还原原著,便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对于奇幻IP而言,除了《花千骨》《三生三世》系列等以情感为主线的作品,改编的难度非常大。

 

一方面是在场景上,奇幻小说很少有能直接造景的描述,每个读者的想象结果都不相同,过往的作品也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方法,加上原著浓郁的西方色彩,这些都增加了影视化的难度。

 

《大主宰》剧照

 

另一方面则源于小说与影视剧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小说充满文学性的描写,无法通过影像来呈现,譬如主角遇到一个高手,小说只要交代高手的级别读者就能理解,但在制作时,这种“等级”很难具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针对这两大难点,白一骢在改编时考虑到制作与审查的可操作性,在《大主宰》庞大的世界观中萃取出了可以拍摄的内容:“我们无法将观众看不到的东西作为核心看点,因此做《大主宰》时会重点考虑小说的内容能不能拍出来。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进行还原,那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所以最后我们考虑将少年成长的主线最大保留,将《大主宰》中有变化的事件,糅合在剧集中。”

 

王源饰男主牧尘

 

其实对于奇幻IP的改编而言,还原原著与改编故事的矛盾始终存在,如何找到一个平衡,是改编剧能否再进一步的关键。从过往的经验看,虽然改编必不可少,但能保证人设与场景还原的作品,普遍能获得口碑的认可。

 

所以在故事的改编上,总编剧汤佳羽留住主线,发力人物成长的方法或许会成为奇幻IP改编的新方向。原著粉丝没有违和感、普通观众追剧门槛降低,起码便让作品守住了“下限”。

 

想要做好特效,就要交够学费


解决了奇幻IP的改编难题,白一骢便有了求变的空间,除了在男主的成长以外加入对家的思考。升级视觉效果与特效,也成为《大主宰》制作的重点。

 

白一骢直言,从内容本身来讲,《大主宰》的立意并不深刻,故事的表达也不复杂。所以在导演的挑选上,讲故事的能力与导演的专业素质并不一定要放在首位,能否在视觉效果上有独特的想法,反倒是白一骢对导演的要求。

 

恰巧在一个电影节上,白一骢看到张萌导演拍摄的短篇,虽然当时张萌还没有拍摄长篇的经验,但白一骢还是让公司找到了他:“张萌导演在画面构成与视觉效果上有独特的理解,后来公司的制作团队也肯定了导演的视觉表达。加上另一位总制片人,爱奇艺的戴莹也认为可以做尝试,所以最终决定由他来担任《大主宰》的导演。”

 

白一骢大胆启用新人,张萌也回报了信任,他打破思维惯式,将年轻导演在视觉效果上的想法运用在剧集中,从播出后网友的反馈看,不错的视效成为《大主宰》的标志。

 

《大主宰》剧照

 

除了选择合适的导演完成视效表达,《大主宰》的特效也被普遍认可。除了新西兰外景需要面对的低温挑战外,包括柳域、牧域、北灵院、洛神族等200多个不同风格的场景;九幽雀、黑龙、白龙等CG角色的设计制作,《大主宰》的制作团队都进行了较高程度的还原。

 

采访中白一骢坦言,剧集之所以能在特效上获得认可,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

 

其一,虽然特效在国产剧普及只有三四年的时间,但因为他所成立的灵河制作,对相关有特效要求的剧集进行创作时,也比较早的在特效制作上下了功夫。用白一骢的话说就是:“特效制作的升级,说白了就是交了足够多的学费之后,很多东西慢慢就会了。”


《大主宰》特效

 

其二则需要在制作前期做好万全的准备,据白一骢透露,《大主宰》在前期准备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将所有特效的概设、预演甚至拍摄方案、重要场次、分镜全部做好:“如果到拍摄期间再去做增减的话,那特效恐怕达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最后白一骢讲到了特效管理的成功:“在国内找人做特效,最后在电脑前工作的大致是同一批人。所以想要做好,首先要看后期团队制作的时间是否充足,其次是能否减少改动。如果将大量资金用在查缺补漏上,那是又花钱,效果又不好。”

 

所以在特效管理上,从早期布局团队,到提前针对剧集制定计划,再到最后的实施,白一骢在整个创作过程的步步为营,最终促使《大主宰》在特效上的获得了认可。

 

AI创作只是新的实用工具


在《大主宰》的特效制作与剧本改编等方面,多年的从业经验帮助白一骢少走了很多弯路,视频网站的数据优势,也让作品获得了流量的成功。不过在白一骢看来,虽然经验和数据有用,但在创作《大主宰》时,作为总制片人的他还是坚持以创作者为核心。

 

所以拍摄期间,白一骢给了编剧和导演很大的自由度,故事与制作也没有落于俗套。

 

不过在参考数据创作剧本成为主流后,AI这一新技术的出现,却让白一骢陷入了思考。对于影视创作而言,专攻数据与算法的AI究竟能否完全代替人工?

 

为此,白一骢找到国内顶尖的云语译教授,多次沟通后,他了解到从长远看,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那短期内,目前AI还存在无法读取并分析影像资料的技术难题,所以与其排斥、恐慌和拒绝,不如尽早研究AI,争取为己所用。



在白一骢的理解中,虽然AI能写故事,但它终究无法创造情感,所以对于编剧而言,未来AI只能成为新的实用工具:“譬如我要塑造一个人物,将想法传达给AI后,他根据数据库的信息找出最贴合我要求的形象。之后我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AI给我的人物进行调整,最后完成创作。因此在我的理解中,AI编剧的成熟,不是让AI直接写剧本,而是编剧在使用AI写剧本。”

 

考虑到这一层面,去年开始白一骢的灵河制作便开始对AI创作进行研究,虽然不是公司的主体项目,但白一骢仍想走在技术的前列。



不过作为一名编剧出身的全能影视人,白一骢始终坚持“人”在创作内容时的重要性:“即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技和工具,但它能提供的只是便利,创作这件需要灵感的事儿,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

 

创作者究竟有多宽广的想象空间、能创造出怎样强烈的情感,才是影视内容之所以存在的核心。”

 

因此对于白一骢而言,无论以怎样的身份创作内容,创作什么类型的作品,都要坚持初心与出新,就算路上遇到困难甚至交了学费,也无非是为之后的创作提供了经验。

 

最后丰富的经验加上能力,才是创作好内容、改编大IP的方法论。


-FIN-


往期精选

6 March  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