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自由创作权,祝福陈可辛!
最近,关于陈可辛导演的新闻动态可谓引发了业内极大的关注,“陈可辛要润了”、“陈可辛也要溜了”的说法不仅甚嚣尘上,而且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迅速传播,尤其是在冷清的十一档期之后突然爆出来这么一桩事儿,多少有点讽刺的感觉。
其实,陈可辛的这些新闻一开始也是从海外传回来的,最早应该是来源于Variety、SCREENDAILY这些欧美娱乐媒体的报道,后来才在国内编译小组和电影博主们的倒腾下被翻回墙内,整个过程确实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味吧。
综合相关报道,陈可辛这次应该是直接要在海外开设一家名为Changin’ Pictures的影视公司,而这家公司的目标则是要成为一家专为流媒体平台提供优质亚洲电视内容的独立供应商,按照陈可辛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成为“专给流媒体提供弹药武器的军火商和一站式商店”。
据陈可辛介绍,他在未来想要打造的以亚洲为背景的多语种电视剧,并不是专门为韩国和日本观众制作的,而是要足以迎合包括韩国和日本观众在内的全球观众。
因为他所对标或推崇的案例是通过Netflix风靡全球的《鱿鱼游戏》,以及在Apple TV+爆火的《弹子球游戏》。
而这两部作品的共性就是以亚洲为故事背景,甚至在欧美地区播映时加上了英文字幕,但都同样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种结果足以证明全球观众都十分渴望看到更多的亚洲影视内容。
借助流媒体成为热门剧集的《鱿鱼游戏》与《弹子球游戏》
此外,为了确保Changin’ Pictures这家新公司可以独立于流媒体平台,并不至于被中国内地愈发严苛的内容审查所累,陈可辛在筹集了近九位数的海外资本后,还将自己的数百万美金投入其中。
他对媒体表示,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香港和新加坡,而且不会接受股权被稀释成少数股权的情况。他还计算出,为流媒体制作优质内容的风险可能比传统上依赖影院票房的风险“低10倍”。
01
陈可辛与Changin’Pictures的首批片单
陈可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等着流媒体来资助一个作品,用它们的算法来判断作品,并测试观众是否接受。我们已经有两个非常好的剧本,而且公司内部的绿灯委员会一致同意这两个项目。这两部作品都改编自流行的网络漫画,它们已经拥有很大的粉丝基础。因此,这两个项目将在没有佣金或预售的情况下开拍。”
日前,陈可辛本人已经亮相釜山国际电影节,并以此为发布平台,宣布将在未来推出旗下20部泛亚洲影视项目中的前5部作品,占其目前正在积极开发的项目的四分之一,并预计在头四年交付。首批剧集制片方来自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和日本,公司后续还将把卡司人选扩展至印尼、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港媒对《酱园弄杀夫案》的相关报道
五部剧集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的《酱园弄杀夫案》,该剧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的是1944年上海新昌路酱园内的詹周氏持刀杀死多年虐待自己的丈夫詹云影的故事。剧集长度为五集,从剧情简介和类型上来看,悬疑、惊悚和血腥将是主要元素。
《酱园弄杀夫案》这个项目对陈可辛而言可以说是失而复得。《酱园弄杀夫案》原本是电影项目,2016年5月举行的“万有引力”2016年汉鼎宇佑传媒集团项目发布会上,当时作为公司股东的陈可辛公布了这一项目,并确认将亲自执导。
陈可辛曾表示《酱园弄杀夫案》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也有非常好的格局,是“任何一个导演都不可能拒绝的剧本。”但2018年公布的电影局备案却显示,该片的备案单位从此前的引力视线变为海宁壹线影视,此外原定剧情中的“分尸”等细节被略去,另据新浪娱乐当时报道,陈可辛已经确认放弃执导该片。
2021年,欢喜传媒的一场发布会上,《独自上场》《酱园弄杀夫案》仍在片单中
陈可辛10月10日在接受釜山电影节的韩国媒体采访时回忆,当年由于故事体量,影片时长会在4小时左右,但考虑到这种时长很难在大银幕上映,所以暂停了该项目。
他同时透露,剧集版本的《酱园弄杀夫案》预计在明年开拍。陈可辛表示,该剧将“通过描绘詹周氏在多场庭审中捉摸不定的表现,揭露从抗战到新中国诞生的变迁”。
另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是甄子丹主演的奇幻动作剧《败北之人,隐藏大师》(Outright Loser, Hidden Master),该剧讲述一个亚裔美国人发现香港的武术家通过将他们的记忆、武术技巧印刻到陌生人的身上,隐秘地延续血统的故事。
甄子丹将担任制作人和动作指导,同时他也正与剧组协商执导剧集部分集数。甄子丹近日也对此回应道:“能与陈可辛合作,我感到很兴奋,我有信心,我们可以一起把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甄子丹一家与陈可辛、吴君如合影
此外还有两部剧《ONE:高中英雄》(ONE: High School Heroes)和《2班李喜舒》(Heesu in Class 2)均改编自韩国网络漫画。前者以对抗校园欺凌为题材,后者则是高校男生同性爱情故事,两部剧集将分别由韩国公司Covenant Pictures(《危机的X》)和Film K(《摩加迪沙》)制作。
最后一部《见鬼》则(The Eye)集结了来自泰国的三位成功导演:班庄·比辛达拿刚(《灵媒》《鬼夫》)、纳塔吾·彭皮里亚(《天才枪手》)和柏德潘·王般(《借来的100天》)。影片是陈可辛2002年监制的影片《见鬼》的续作。
02
泛亚洲电影计划并非先例,20年后梅开二度
从1986年首次担任电影制片人算起,陈可辛进入电影界已超过35年,他广泛涉猎各种电影题材,深谙自己的创作也要随着时代和审美的变化而变化。
陈可辛曾先后导演过爱情片(如《甜蜜蜜》)、惊悚片(如《三更之回家》)、歌舞片(如《如果·爱》)以及历史战争片(如《投名状》)、人物传记片(如《中国合伙人》)、主旋律片(如《夺冠》)等多种类型电影,同时由他监制的电影作品也足有4、50部之多。
除此之外,陈可辛还是同时期的香港导演中“北上”与内地文化融合得最为彻底的一位创作者。
2009 年,从陈可辛将工作室迁至北京为标志事件,他是第一个将工作室设立在内地的香港导演。而之后,许多香港电影人如成龙、吴宇森、徐克、彭浩翔、王晶等都渐渐将工作重心甚至是生活重心转移至内地,体现出陈可辛的前瞻性。
可以说,作为九十年代继承港产片流派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后浪中的主要导演之一,陈可辛北上以来一直不断适应内地市场,以文化融合的姿态进行创作,注重商业市场而又保持个人创作特点,在香港乃至华语电影圈都树立了一定的导演品牌。
而事实上,陈可辛也是华语电影人中较早提出“泛亚洲电影”想法的一位创作者。早在90年代初,他就与香港多位电影人共同创立UFO电影公司,在此时期他一直以中产文艺路线别树一帜。
后来,他更是成立了 Applause Pictures 电影公司,提出了“泛亚洲电影”理念,即"联合港、泰、日、韩等亚洲地区,以拍摄高素质的亚洲电影为目标。”
彼时,陈可辛便认为:“要求存发展香港电影必须运用香港的有利条件(如地理环境、金融业务和全球融资市场),立足内地市场,整合亚洲各电影工业,构建泛亚洲电影,打击好莱坞的文化霸权。”
自1998年陈可辛主导成立Applause Pictures 电影公司后,他就一直致力于整合亚洲影视资源筹拍泛亚电影。
其中,电影《晚娘》是与泰国合作,《春逝》是与日本和韩国合作、《见鬼》是与泰国和新加坡合作,而《三更》系列更是云集了香港、韩国、日本的电影人合拍同一个主题的电影,可谓开创了亚洲电影的先河。三池崇史、朴赞郁、金知云、苏照彬、朗斯·尼美毕达等亚洲名导也都和他有过相关的合作。
近日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的陈可辛
只不过到了 2003 年,香港电影持续走向没落,凭借任何导演的一己之力都难以力挽狂澜。而 CEPA 政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提出则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明确的走向,就是与大陆融合,陈可辛自那以后开始“北上”也算是顺理成章,与时俱进。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1998年到2003年的5年时间里,陈可辛早就将“泛亚洲电影计划”预演了一遍,而现在出走海外拥抱流媒体实际上正是他对这一20年前的电影计划梅开二度的再次发挥。
当然,到了今时今日,这种梅开二度也是建立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上,并随之产生了新的文化意义。
03
获得自由创作权,祝福陈可辛
作为首位华语电影奖大满贯导演,陈可辛对不同的电影类型勇于尝试,并依据艺术思想与商业思考对影片进行个性化把握。同时,他对于题材的巧妙选择和深度挖掘,也使得影片更加凸显现实主义和人性魅力,其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和理性深刻的人性思考都独具一格。而他北上后执导的电影作品在香港电影主旋律化历程中无疑更是成功的典范。
可以说,陈可辛30多年的创作路径确实做到了文化融合、类型跳跃、贴近现实、迎合观众, 在芸芸香港电影导演中,陈可辛是难得的一位同时具备导演能力、监制能力和商业布局视野的电影人。
目前,豆瓣平台《独自上场》的原有条目已经彻底消失,变更为之前的广告短片
然而,有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作为文艺创作者终难以左右时代。虽然陈可辛在“北上”之后找到了一条还算顺利的本土化之路,但正所谓鞋大鞋小脚知道,人聚人散心彷徨。
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他在近几年的创作周期就会发现,在2014年《亲爱的》之前,陈可辛几乎每两年就可以推出一部导演作品,可在此之后,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夺冠》直到2020年才在重重删减的前提下得以上映。
而众所周知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独自上场》更是被莫须有的原因腰斩导致失踪,未来能否与观众见面都成为一个不可言说的未解之谜。
实际上,若是将时间回转至2020年,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陈可辛“欲说还休”的端倪。当年的11月28日晚,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三个奖项都颁给了《夺冠》,但在第二天来自于陈可辛本人的一条朋友圈内容,却显示出他“五味杂陈”的获奖体验。
他在朋友圈说道:“这部电影的拍摄,等待和上映的过程,我充满了希望,失望,满足感,失落感。在我的电影人生里,这是一次充满矛盾的经历。……我昨天58岁了,感觉走到了一个分水岭。我整个人又回到了1983年刚入行的时候,重新找到了拍电影的理由和动力。我现在更清楚我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我的路应该还会很远。我感恩《夺冠》的经历。这部电影给了我新的生命。”
很难说这些感言不是一次总结和规划,也许,从那个时候起,陈可辛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做好了新的安排,而这一切也直到时机成熟的两年之后才得以公布出来。
当然,如果非要对陈可辛这次创作路径的转变做出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罗列出诸如流媒体巨头的推动、SVOD模式的全球发行潜力、亚洲影视内容的跨文化认可度等等原因,但或许真正的原因也和这些无关,只是关乎于自由的创作,创作的自由。
不管怎么说,都祝福陈可辛吧,希望在未来可以看到他的更多好的作品。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