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最后一部电影,这次他要拍一位影评人
作为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中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无疑给全球电影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由他导演的《落水狗》《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无耻混蛋》《八恶人》《好莱坞往事》等片不仅给一代又一代影迷带去了观赏快感,而且还带动了无数年轻电影人以他为榜样投入到电影创作中去。
3月27日,昆汀度过了他的60岁生日,中外影迷在为他祝贺的同时也在期待他赶快推出下一部作品。
巧合的是,就在近期,据几家好莱坞权威娱乐媒体的报道,昆汀已经在打磨他导演生涯的第十部作品,而且这部暂定名为《The Movie Critic》(《影评人》)的影片也极有可能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据《好莱坞报道》的消息,昆汀的这部暂定名为《影评人》的电影将于今年秋天开拍。虽然故事情节尚未公布,但接近该项目的行业人士称,该片的背景将设置在1970 年代的洛杉矶,主角将以女性为中心。
而据多个消息来源证实,该片故事很有可能是围绕宝琳·凯尔展开,因为她正是当时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影评人之一。
此外,相关报道还透露,昆汀的这个项目目前还没有被任何一家电影公司认购,但昆汀的剧本已经出现在了各大电影公司老板的桌面上。更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索尼影业很有可能买下这部片子的版权,因为昆汀与索尼影业集团主席汤姆·罗斯曼关系密切。
昆汀的上一部作品《好莱坞往事》就是由索尼发行,而且昆汀还在该片的发行过程中与索尼达成了一项独特的协议。据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好莱坞往事》的版权最终仍会归昆汀所有,因此,如果昆汀与索尼继续合作,完全可以在开发《影评人》时套用《好莱坞往事》的成功经验。
最后一部电影真不是说着玩的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昆汀虽然没有新的拍片计划,但是他一直都很忙,写影评、做奶爸、写小说、反漫威。作为好莱坞最为特立独行的导演之一,昆汀的业余生活依旧为影迷们津津乐道,而他本人似乎也在逐渐适应这种退居二线,只与电影发生浅层关系的圈外身份。
事实上,《影评人》极有可能成为昆汀的最后一部作品并不是空穴来风,熟悉昆汀的影迷大概也都知道,他一直坚称自己导演的电影数量是有限的,在拍完10部作品之后他就会选择退休(两部《杀死比尔》算作一部)。
早在2012年宣传《被解救的姜戈》时,他就向《花花公子》的记者表示:“我想在某个时候停下来,因为导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好。我非常在乎我的这些电影作品,但是一部烂片会毁了三部好片。我不想让我的电影作品序列中出现那种非常糟糕的、与现实脱离的喜剧,那种让人们觉得——‘哦,天哪,他还以为这是自己发生在20年前的事情’。如果导演过时了,电影就不好看了。”
2019年,昆汀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的采访时,再次透露了自己将改行去写作的决心。当时的他表示正在将自己的电影《好莱坞往事》写成小说,在那次访谈中,他认为自己在电影行业已经“鞠躬尽瘁”,拍完手上最后一部电影就准备歇了,打算从此做个全职作家,如果做导演也是最多执导限定剧和戏剧。
小说版《好莱坞往事》
2021年,在成功出版了小说《好莱坞往事》之后,随着马丁·斯科塞斯旗帜鲜明地反对漫威电影、指责其为主题公园式糖精后,昆汀也与他站在了一起。在2022年与汤姆·塞古拉一起主持播客时,昆汀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当前电影环境的失望。
他尤其提到自己虽然是漫威漫画的粉丝,但对漫威电影却“很不感冒”,因为在他看来 “漫威电影似乎是这个时代唯一被制造出来吸引粉丝的东西,似乎它们是这个时代电影的全部代表,没有太多空间放别的东西了。”
众所周知,昆汀在创作上痴迷于电影史元素的杂糅和一些小众类型片元素的混搭,比如将意大利西部片、铅黄血浆片、香港动作片的元素整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但批量生产的漫威电影无疑是与他所擅长的创作路径相对立的,而且漫威电影也确实在压缩其他类型片的数量与质量。
因此,不管是“导演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现实逐渐脱节”的独特认知理念,还是对漫威电影大行其道伤害独立电影、小众电影的现状的不满,亦或是自己真的拍累了想去写小说的疲倦心理,昆汀的种种说法和做法确实都在证明他并没有在开玩笑,而是十分认真的在对待“拍完十部电影就退休”这件事儿,只不过现在终于到了让自己和影迷都接受这一结果的时刻。
主角为什么会是宝琳·凯尔?
昆汀将自己的第十部电影片名暂定为《影评人》(The Movie Critic),足见他已经将故事的核心和主角人物锁定在了影评人这一群体上。其实,早在2009年的《无耻混蛋》中,昆汀就让法斯宾德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扮演了一个影评人,并借此调侃了一把电影史。
而在昆汀的第二本新书《Cinema Speculation》中,他也以非常个人化的方式,结合电影批评、电影理论、电影报道的混搭形式将他年轻时看过的1970 年代的美国电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据昆汀称,这本书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影评人宝琳·凯尔 。
提起宝琳·凯尔,估计很多中国影迷不是很熟悉,但实际上在美国电影圈,她却是大名鼎鼎甚至是让很多导演都为之害怕的一个厉害角色。在上世纪下半叶,宝琳·凯尔被公认为是美国电影评论界最令人敬畏和最有影响力的声音,很多人评价她仅凭一部打字机,就可以决定一部影片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命运。
从1968年到1991年间,在为《纽约客》撰写的大量影评中,宝琳·凯尔运用惊艳的手段培养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
在宝琳·凯尔的眼里,电影是“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她的影评不仅是在评论电影,更是在评论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她的文笔充满智慧,犀利却不失优雅。
宝琳·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精疲力尽》《那什维尔》《豹》《教父》《巴黎的最后一曲探戈》《邦妮和克莱德》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
“影评教母”到底有多厉害呢?当年,做自由撰稿人的宝琳给《新共和》杂志,写了一篇关于戈达尔影片《男性女性》的评论,该片原本只在纽约客剧院安排了仅仅一个星期的放映档期,但当人们将宝琳的影评放大了贴在电影院外时,这部电影又被拿来加映了一轮。著名导演施拉德后来回忆说:宝琳那种强买强卖的本事,与她的睿智,她传播电影福音的目标,都弥漫在围绕着她的人中间。
在《施拉德论施拉德》一书的终曲,施拉德以“宝琳·凯尔,1919-2001,我的家庭剧”为题,回忆了自己与这位“复杂的导师”之间的交往:施拉德曾在宝琳年过八旬、接受了两次手术、已经卧床不起时,去探望她,与她进行宝贵的床边絮谈,但宝琳不想听那些家常话,她想听他谈电影,于是施拉德用温柔的语调说了起来,但这显然是个错误:“犀利的反驳从她口中射出,就像旋转的剃须刀片,形容词呼啸着从我头侧划过,副词在我手臂上切开口子,从句敲打着我的躯体。永远都是那么精彩!”
宝琳·凯尔一生都是个有勇气的女人,成为男性世界中少数几个女影评人从没让她感到害怕,她机智,犀利,从未畏惧过金钱和权势,最难得的是,美国记者伦纳德宝琳·凯尔认为她“拥有将一部影片的本质一语道破的天赋”。
宝琳·凯尔认为斯皮尔伯格拍摄《E·T》时,“像个童声高音歌手那样高兴地唱着歌”,但后来的《辛德勒的名单》,“他给观众的是真正的傻瓜道德”;她给库布里克的评价是“一个思想健康的三级片导演”,而《紧闭双眼》是一部无能为力的电影,“一场戏接着一场戏,《紧闭双眼》成为一次哀号”;在宝琳看来,《唐人街》里“波兰斯基用的特写镜头过多,使影片没有呼吸的自由”;而《猎鹿人》“是一部眼光狭窄但气势宏大的作品”“是上帝祝福美国的交响曲”……
除了以犀利、辛辣的方式评价各位大导演的最新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末,宝琳·凯尔还曾在派拉蒙公司担任过一段非常短暂的顾问,她是在演员沃伦·比蒂的要求下接受了这个职位。她在派拉蒙的工作时间似乎也与昆汀的剧本设定时间相一致——众所周知,这位电影人非常尊重宝琳·凯尔,相信这段经历使得她成为昆汀电影主角的可能性更大。
当电影“火爆”时,像宝琳·凯尔这样的影评人只要走进一家餐馆,就能在好莱坞激起愤怒或掌声。在她手里,像《午夜牛郎》或《邦妮与克莱德》这样有争议的电影评论激起了与电影本身一样多的喧嚣。
或许在昆汀眼里,宝琳·凯尔的经历正符合他对那个理想主义电影时代的缅怀心理,而在此其中,他也可以大量加入自己的私货,完成一次对各种名人大师的调侃。毕竟,用影评人的视角去拍一部电影,这听起来就非常昆汀。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