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林肯,维多利亚女王和梵高都是罕见病患者?
1
1
1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获得英国荣誉勋爵、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他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 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这种疾病开始于霍金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那时,他发现自己动作越来越笨拙,时常不知缘由地摔跤,划船也变得力不从心。有一次,他还从楼梯上摔下来,头先着地,造成暂时的记忆力轻微丧失。
在剑桥大学时,状况更加恶化,他的讲话有些含糊不清。后来,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几乎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呲牙咧嘴”的样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活页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的逐页阅读。他在手术过后的几天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在往后数十年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
关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影响大脑和脊髓中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细胞,造成运动神经元死亡,令大脑无法控制肌肉运动,肌肉也会因缺乏运动而萎缩。疾病晚期病人会完全失去行动能力。ALS属于罕见病,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五。美国约有3万人确诊,欧洲约1万5千人。
1869年法国神经学家让-马丁·查克特(Jean-Martin Charcot)命名并描述了这一疾病。直到1939年,美国家喻户晓的棒球运动员卢·格里克(Lou Gehrig)因为此病停赛,ALS才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因此在美国,ALS常常被称作卢·格里克氏症或者卢伽雷症。
ALS不传染,初期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可能伴随肌肉萎缩, 多数从手臂或腿部无力开始,也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确诊后的预期寿命约3-5年,但也有约20%病人可以存活超过5年,5%的病人存活超过20年(霍金就是这5%中的一员,他已经与该病斗争了40多年)。
目前,造成ALS的原因还不清楚,只有5-10%的患者有明确的遗传因素,这部分疾病被称为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成年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年型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者隐形遗传。其中位于21号染色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其它近95%属于散发性案例,病因不明确。
1
2
1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共和党人,美国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第16任美国总统。
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多次被评价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有人认为林肯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障碍 MEN2b(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导致他受甲状腺髓样癌、粘膜神经瘤和类马凡氏综合征的影响。有人则根据他的身高和细长纤弱的手指,潜在的织脉瓣闭锁不全导致头部的跳动(德谬塞氏征——林肯在照片中头部较为模糊,而当时的照片曝光时间较长)直接称他有马凡氏综合征(也有人否认其患有马凡综合征)。费城的共和国大军博物馆至今拒绝对他的DNA检测。
关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为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征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可为具功能性(分泌活性激素并造成特征性I临床表现)或无功能性,可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间隔期可长可短,病情可重可轻,病程可缓可急。
MEN可分为MEN1和MEN2两种类型,MEN1患者中约10%其基因突变属新出现的,称为散发型。MEN1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于不同家系及同一家系的患病者中变化不一,患者可在20岁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伴或不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N1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为手术切除,术后可复发。
对MEN2患者的甲状腺髓样癌,由于其病变为多中心性,应作全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心性淋巴结切除,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将出现疾病复发。MEN1人群发病率约为2~20/10万,MEN2人群发病率约1~10/10万,外显率高于80%。
关于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是由一位法国儿科医师于1896年首次描述的一种以心血管、眼睛和骨骼三大系统的缺陷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因具有蜘蛛脚样指、身材瘦高等特征,而被俗称为“蜘蛛人”。
该病发病年龄一般在新生儿及成年人期间,涉及全身系统的结缔组织,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60%的马凡综合症患者都会出现晶状体从瞳孔处剥离,这是马凡综合症的典型特征。30%~40%的病人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心血管异常为主动脉特发性扩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二尖瓣异常等。
该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各个系统出现的症状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发病率约为 1/5,000-1/10,000。
1
3
1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 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在位的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
维多利亚与她的丈夫阿尔贝特亲王共生育4个儿子、5个女儿。通过儿女的婚姻,女王与欧洲许多王室结为儿女亲家,她的孙辈又同样照此办理。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英王朝就与相当数量的欧洲王朝结成盘根错节的亲缘关系,维多利亚女王就成为人们所说的“欧洲老祖母”(Grandmother of Europe),即欧洲不少王朝的老祖宗。
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利奥波德亲王是血友病患者,31岁时因不小心摔了一跤,磕破了头,流血不止死亡。所生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艾丽斯公主和幼女贝亚特丽丝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可怕的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血友病成了王室的“诅咒”。
维多利亚女王的家系图
全红代表患病,半红代表携带致病基因但未患病,全白代表正常
关于血友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因凝血因子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功能缺陷的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性疾病。血友病的重要临床特征为凝血时间延长、出血,以自发性、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或创伤、手术后严重出血多见。
甲型血友病(Hemophilia A)是由凝血因子VIII缺陷所致,约占血友病的80%~85%。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 B)是由凝血因子IX缺陷所致,约占血友病的15~20%。
甲型血友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由 F8 基因突变导致。其中 22 号内含子倒位突变占48%左右,1号内含子倒位突变占2%-3%,其余重要功能区序列变异占43%左右,而外显子的重复或缺失占6%左右。约有15%带点突变的先证者不具有家族史,由 de novo 突变(即新发突变)引起。
乙型血友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由 F9 基因突变导致。其中重要功能区序列变异可占近97%,其余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可占3%左右。约50%的男性乙型血友病患者不具有家族史。
甲型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1/4000-1/5000新生男婴。乙型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1/20000新生男婴。
1
4
1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著名作品《向日葵》
梵高近30岁才决定全身心投入绘画,37岁便英年早逝,去世前两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其间他主要待在精神病院,不时病发,被限制了活动自由,无力为自己的创作代言。
梵高的精神疾病源自家族,他的外祖父死于精神疾病,一个姨妈患有癫痫,一个一辈子不走寻常路的舅舅死于自杀。梵高死后仅一年,他的弟弟提奥在饱受精神折磨的困扰后抛下幼子,撒手人寰。他的另一个弟弟科尔也在南非战场上自杀。一般认为,梵高的精神分裂状态不仅使他尤具艺术创造力,而且导致他最后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认为是他杀)。
梵高著名作品《星空》
对史料的研究提示,梵高极可能患有一种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发的疾病——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这种代谢异常破坏了神经系统,患者易出现幻觉、狂躁和持续的癫痫等精神症状,“就像陡然陷入醒着的梦魇中”。
关于卟啉病
卟啉病(Porphyria)是一组血红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卟啉病可分为两大类,急性类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皮肤类主要影响皮肤。
急性卟啉病一般发病快且可危及生命,该病一般发生在青春期前和绝经后的妇女中。急性卟啉病的症状一般会持续1到2周,通常发病后会慢慢的缓解。症状一般是引起腹痛、呕吐、便秘、腹泻等。
皮肤卟啉病表现出对太阳过敏,症状一般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就表现出。该患者暴露在阳光下皮肤会变得脆弱并起泡,进而引起感染、结疤、色素沉着、增加头发的生长。皮肤卟啉病包括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肝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根据卟啉病的类型进行治疗。尽管卟啉病不能治愈,但改变某些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该病。卟啉病具体的发病率未知,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约为 1/50,000-1/500。
据预估,中国的罕见病患者超过 1680 万。在目前已知的超过 7000 种罕见病中,80% 与遗传因素有关。下面这套 PPT,为您介绍罕见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点击可看大图)。
参考资料:
[1]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90216
[2] Abraham Verghese. Was Lincoln Dying Before He Was Shot? The Atlantic. May 20, 2009 [2015-06-29].
如果您觉得这套 PPT 有价值,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下方留言,提出宝贵建议。
往期 PPT 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58张高清PPT带你全方位了解罕见癌症,乔布斯患的癌症名列其中
☟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学习更多靠谱的科学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尹哥的喜马拉雅FM基因电台--天方烨谈,谈你听得懂的生命科学。
【声明】生命科学与基因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针对同一研究课题,不同团队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识结构及参阅资料准确性的局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读者随时纠错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