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美教授:去国外读书,你准备好了吗?

2015-08-12 翟志强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这段时间教育的话题似乎很热,又赶上中国大学高考尘埃落定,而国外大学申请即将开始,颇有些家长朋友们纷纷来咨询一个问题:要不要送和何时送子女去国外读书。赶在开学前有点空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没有时间去查文献数据,主要就是自己在中美两国二十年多年求学和教学的体会,强调实战性而非理论性,一家之言。

回复“150304”,“150306”,可以阅读作者往期精彩文章《环境教授教你轻松防护PM2.5》和《环境教授教你如何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要不要送和何时送子女去国外读书呢?这取决于两个硬性条件,和两个软性条件。

硬性条件一:经济基础

去美国读书,中学肯定只能是私立的,一学年(9个月)学费生活费加起来大约5-8万美金(基本会是学校寄宿制的,除非有亲戚朋友可以指望—一般也不建议,因为责任和风险都太大),再加上参加学校的一些自费活动(可以不参加但我相信家长一般不舍得孩子不参加)和每年来回中国费用基本5千到1万美金是要的。美国高中是四年(第三年考完各种试,第四年主要是报志愿和择校)。

大学可以上公立或者私立,但作为国际生都要交类似私立大学的学费。公立大学学费相对便宜些,现在一年基本4万美金左右,私立大学如麻省理工和哈佛要5-6万一年,这个还不包括生活费用。生活费用因人而异,但基本每月1-2千美金还是要的,如果住校吃食堂还要贵些。大城市的房租可能是小地方的两三倍,我估计家长也不愿意把孩子往黑人区送吧。吃穿费用大小城市差不多,因为美国很多都是连锁店。大城市选择多些,比如中国餐馆和超市。

想着靠美国奖学金的,现在基本可以断了这个念想了,现在美国学生也大多靠助学金也就是贷款。洗洗盘子送送外卖什么的,一估计现在家长也舍不得,二是非法的抓住有严重后果。校内勤工俭学是允许的,孩子机灵的倒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学生餐厅图书馆或者实验室刷刷试管。其实参加教授的实验室帮忙是个不错的主意,对于自己将来读研也有帮助(比如拿教授推荐信呀),可惜大多数教授对于吸收本科生参与研究兴趣不大,因为是很花精力又不一定有产出的事,而学生往往学期中课业很重不能有系统时间参与科研,假期又不愿在学校待。不过对于一些学校或专业研究生少的老师,也不是没有可能啦。另外,很多专业(比如工程、教育、金融)都有不少假期实习的机会,有些大一就可以参加,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增加简历内容,是个不错的选择。

硬性条件二:学习成绩

申请美国大学或者研究生院,平时成绩(GPA)是一个主要指标,有时甚至比SAT(美国高考)或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还重要(因为美国人知道中国学生会突击会考试,但要保证几年成绩优秀是不容易的),而托福是美国移民局关心的多些而很多美国老师都知道这和学生英语能力没有太大关系(但因为竞争学生又不得不拿出高分来)。现在美国人还是相信中国人给的平时成绩的(希望能保持这种信任),一般来说高中GPA3.8(4分制)本科GPA3.5以上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入门线,当然这个跟学校的排名有关。美国人对于中国大学的排名还是有所了解的,不了解的也会咨询华人教授,但对于中学好坏就没什么概念了,一般教授也不参与本科招生。所以在美国也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说,不过好学校的学风影响、学习环境、和同学资源会对学生的一生有影响。

GPA达不到这个水平不是说进不了美国大学,只是会困难些,需要更多的包装,对于学校的期待也要适当放低些。但是如果GPA实在太低(比如低于3.0),那么能做的也许就是多修几门拿手的课先把GPA拉上来些。

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能进中国前10的大学,我一般建议就在中国读就行,我对中国前10的大学还是比较看好的,基础和学风都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现在国家集中投资扶持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说好些硬件条件现在连美国人欧洲人都是很羡慕的。这些学校引进的不少国外人才也给这些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国际视野,很多大学现在都有国际交流项目。另外我坚信好孩子在哪里都是好孩子。这些孩子将来可以来美国读研究生。中国和美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不是短时间能够赶上的,除了资金人才,还有很多制度上的问题,这个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

学生高中成绩中偏上是最适合去美国读大学的,可以申请到很不错的学校,这些学生基础一般也不错,很大可能就可以发掘到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优势和爱好,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自信,然后进一步申请一个更好的研究生院。而这些有可能在中国一般大学里就忽视掉了。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更应该去国外读书了,因为在中国可能就意味着一个差强人意的大学或大专,而美国有近3000所大学,前100不行,前200总能挤进去吧;再不行,先社区大学,两年后转正规大学,有些学分都可以带过去,一样四五年毕业。好好读本科,照样可以上好的研究生院。本科GPA3.8以上(这个很不容易哦),基本哪个大学研究生院都会录取,因为能保持门门功课全优的学生到哪里都是人才。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她自己的一口甘泉,都是一颗黑珍珠,问题是有没有被发掘或者有没有机会被发掘。

软性条件一:未来预期

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预期是决定孩子何时去国外读书的很重要的因素。孩子去国外越早,外国化就越严重,和家里和国内的代沟就会越明显。如果家长是打算孩子将来留在国外,早去未尝不可。如果将来还是想让孩子回中国发展的,必须考虑孩子将来的再改变和适应的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来读中学或大学,将来的语言能力和美国人不会有太大差别(除非常年混在华人孩子堆里),大学的前三年(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建立一个人三观的最主要时期,一旦形成对于一生有很大影响。来美国读研究生的,基本在语言逻辑和三观上是很难改变的,就算在美国再长时间,中国元素将陪伴一生,但因为对于中美文化的综合了解以及以前中学和大学同学的人脉关系,无论是海龟还是海鸥都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软性条件二:孩子个性

孩子个性可能是决定孩子是否合适以及何时出国最重要的因素了。这包括性格是否外向,是否成熟,是否爱好广泛,是否有自控力。内向的孩子不太容易交到朋友,太小出去就会容易闭塞(也不排除去了国外后突然变得外向的,不过还是少数),美国孩子大多比较外向,喜欢各种运动,有各种圈子,融不进这些圈子的亚裔孩子就会越来越孤立,这些问题女孩子一般好些,亚洲男孩子课上独来独往的比比皆是,好些连找个实验伙伴都要找老师安排。美国是个很开放式的移民国家,学校课程也不断讲述全球一体化,学生和学校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宗族歧视(当然这个因地域而异),但如果中国学生自己不愿去接触,学校也不会去勉强或者主动安排。有不少朋友的孩子给我打电话一聊聊好几个小时,我知道他们应该很久没有这么聊过了。

孩子爱好多的,男孩尤其是有体育之类爱好的,容易在美国加入各种团体,从而更快地适应环境。现在很多华人学生都是自己在一起玩一起上课一起住,一是因为惰性,毕竟讲国语方便嘛生活习惯也相同些;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加入美国人的圈子。还美其名曰,不用去凑美国人。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除了要学习它的语言它的技术,其实对于它的人文历史思维的深入了解才是最本质的,这对于将来,不管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去都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对于新鲜事物(包括人文环境)保持必要的兴趣和激情(尤其在旺盛的青年时期)是一切生活工作的原动力。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孩子心理不成熟缺乏自控力的,最好不要去国外,或者要送那种全封闭式全托式的高中,美国大学(甚至中学)不像中国大学,没有班主任没有辅导员没人点名没人管你的课外生活,甚至连个像样的班级体都没有。美国大学学生第一年开掉的很多(一般大学每年10%的学生“消失”掉是很正常的事,50个人的年级最后有30人毕业也不算稀奇)。如果孩子缺乏自控力,加上旁边同学的影响,各种可能就都会有了。我见过成天玩游戏的、躲宿舍看小说的;不过也见过不少原来不懂事,来了美国后特别感恩父母用功读书的。有个很聪明的朋友,每年飞几次美国来看读大学的孩子,来了不做别的就是请孩子的朋友们吃饭,其实就是想看看孩子都是和什么样的人天天在一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最后我要想说的是,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就是另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经历;出国只是一种选择,并不一定比不出国就好,但有选择总比走独木桥好,你说呢?

作者简介

翟志强,清华本硕博,麻省理工博士,科罗拉多大学正教授(终身),香港大学访问研究员。

回复“150304”,“150306”,可以阅读作者往期精彩文章《环境教授教你轻松防护PM2.5》和《环境教授教你如何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回复“目录”,可以浏览知社往期精华并获取阅读方式。点击文首“知社学术圈”或长按文末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可进行回复。

知社学术圈独家原创作品,其它网站或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