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波三折韩春雨 -- 仇子龙确认重复其惊世工作?

2016-07-21 尤利奥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他默默无闻,十来年都没有发表什么文章,却凭着一篇Nature Biotechnology, 一举成名,世人皆知。不过,实验的重复性,近来引起巨大的争议,让他饱受质疑和困扰。如今,事情是不是出现了一点转机?


他是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发明者。从一鸣惊人到一波三折,他会是下一个屠呦呦,还是又一个小保方晴子?

一鸣惊人!

如果说2015年的中国科学,属于屠呦呦的话,那么2016年毫无疑问地属于韩春雨,至少在目前看来如此。这位河北科技大学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今年五月,因为一篇Nature Biotechnology的文章,一鸣惊人,世人皆知,受到学界、传媒和大众的热烈追捧。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绕开大红大紫的CRISPR-Cas9,发明了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多人看鸟飞,而我在寻找蝴蝶。。。

即便是在思维慎密的学术圈,大伙也都喜欢灰姑娘的故事,喜欢在逆袭的例子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更何况从坊间的传闻和韩春雨的一些访谈看来,他颇具人格魅力和名士风范,让人联想到张益唐先生。不过,韩春雨的意义显然不仅于此。这样一个奇才,长期被体制所忽视,他让人看到中国学术体制的弊端。可是一个默默无闻大学里的默默无闻的研究者,也能做出世界级的成果,他又让人看到中国科学的希望。所以从草民到精英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坊间甚至流传他一下子获得一亿元的经费,未经评审。此事无从考证,但其影响力和冲击性可见一斑。

一波三折。。。

然而好事多磨,慢慢地,业内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虽然全世界许多实验室热烈地追逐这个工作,似乎却没有人能够重复出来。在MITBBS生物版,这个海外学人聚集的场所,最初的热情慢慢被质疑声所取代。这个工作可以被重复吗?这是一个问题。其刷屏热度,只要看看下面这张截屏就清楚了。


如果说最初的怀疑,还只是停留在学术圈,那么著名学术评论家方舟子先生的公开出手,则让这个问题进入大众的视角。虽然韩春雨对其质疑做了专业的回复,能了解其微妙之处的,恐怕不多。诸多的媒体纷纷跟进报道,难道这会是又一个小保方晴子? 中间虽然传出有印度学者重复出来,也被证明不靠谱。可以想象,韩春雨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压力。

转机出现在几天前,一名在澳洲国立大学做Group Leader的法国人,Gaetan Burgio博士,兴高采烈地发了一个推特,贴出了他PCR结果,宣称重复韩春雨的结果,非常高效。不过,他的数据缺乏基因测序,只是一个间接证据。虽然他也在7月19号推特回复中宣称很快就会有基因测序结果,但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的更新。


这会不会又是一个乌龙?

尘埃落定?

真正的重磅出现在7月20号,MITBBS出现一个帖子:上海神经所仇子龙实验室可以重复出韩春雨的工作:

仇子龙自己确认的,并且同意公开确认可以重复出韩春雨的工作。

仇子龙

仇子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今年初在Nature发表文章,报道发现MeCP2转基因猴表现出类人类自闭症与社交障碍,为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他也因此被提名为2016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这对韩春雨显然是一个重量级支持。可是,消息可靠么?


从上面这个截屏来看,爆料者显然不以为然,惹得lanceandfei这个ID跳了出来:

我是自己承认的,我们在两张不同细胞系里面可以在两个不同基因上做出基因组水平的Indel,当然需要重复。但是看见了Indel,我还能说没看见么?

看起来这位lanceandfei就是仇子龙博士? 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先了解一下看见Indel说明了什么问题。知社学术圈为此采访了两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生物学家。一位说:

InDel是指插入缺失标记,用来检测插入或删除片段造成的基因组标记。他们如果重复出这个,代表确实有插入。

另一位则说:

大意就是说他在某种细胞里面特定DNA通过ango切割,确实切掉了基因,做了测序的结果。

这么说工作可以重复? 可是这位lanceandfei真的就是仇子龙么?简单考证一下他在MITBBS发文历史,确凿无疑。他的Nature文章曾在MITBBS引起热烈反响,而他也曾亲自参与讨论。另外,多名业内人士证实仇的确在微信群里确认成功重复这一消息。仇博士在UCSD呆过,而他的昵称就是La Jolla的云彩。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讨论Nature那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恭喜云彩:


而这是他对恭喜的回复:



结语

虽说事情尚无最后定论,接受知社学术圈采访的一位生物学家的话,却颇为客观:

韩老师的工作是一个大的突破,但可能距离称为通用工具还欠进一步优化和调试。据我有限所知,一般来讲,生物方法学的工作,满足易重复,robust,无可替代等特点,会更有可能造成广泛影响。

而方舟子先生则在其最新推特中称:

真有人重复出来的话也是小概率事件,没啥应用价值。

当然,历史会检验这一切,大伙不妨耐心一点。


扩展阅读

 

2016, 那些闪耀中国的科技新星, 春花烂漫 (更正版)

韩春雨:很多人看鸟飞,我在寻找蝴蝶

80后的华人学霸: 明天他会得诺贝尔吗?

张益唐:我的数学人生

知社学术圈特约原创,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