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和你的男神女神一起写文章

2015-12-27 刘潇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上篇写了实验经济学领域最为打鸡血的屌丝逆袭故事,承蒙各位不嫌弃,各种热推。但接下来要说的故事却大概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也不太愿意承认。但不喜欢也好,不承认也罢,这个世界经常血淋淋的现实就是:

成功的大多数,依然还是高富帅。

成功的大多数,依然还是白富美。


所以问题就来了,如何擦干眼泪,接受现实,和你的男(女)神一起工作,一起写文,一起发表?




首先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需要和男(女)神一起工作?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安静的屌丝呢?


我能想到的原因大概如下:

1. 男(女)神通常有不错的学术修养和训练。就如同你练武一样,总要找高手过招,才能提高修为吧。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一件事情是,不要怕被丢在一个高手如云的环境里,学东西,永远只有从比你厉害的人身上才学得到。

2. 男(女)神通常对你做的东西,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犀利准确,然后还经常能用白眼,沉默,冷笑,来提醒你,你真是个白痴,你怎么这个都不会,你怎么这个都不知道,然后当你的一颗玻璃心碎了一遍又一遍后,它就成了坚硬无比的黄金钻。


3. 男(女)神通常比你还要勤奋,比你还要勤奋!比你还要勤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你以为自己周六周日出现在办公室就已经是勤奋到头,感动中国了,你的男神却可以凌晨三点了还在发邮件,凌晨五点了还在写文章,而你的女神可以一边发烧一边写证明,飞了大半个地球去做实验。所以不要再倒在所谓的出身论上自怨自艾了,大胆承认比你牛逼的人就是比你聪明,比你勤奋,比你更能对自己狠,然后友好地和他们握手言和,奋起疾追就是了。


4. 一个项目做得再顺利,也会有那么难受的一段时间。理论做不出来,数据跑不出来,世界在坍塌。而这个时候,如果是和你的男(女)神工作,你绝对可以宽容很多,就好像“尘埃里开出朵花”来。就比方说,我有个女神coauthor,长了张主播脸,身材好,见识多,关键还温柔大方,聪明伶俐。你觉得,你觉得,碰到那些扯心的不爽时刻,我能对她生气吗?能对她生气吗?


那既然不能生气,没法生气,所以还是好好干活,好好写文章,说不定你的男(女)神还能对你回头一笑,温柔一句,胜过一切!




当你坚定了要和男(女)神一起工作的决心时,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成功搭讪你的男(女)神和你一起工作。其实很简单,一,无时无刻出现在他(她)身边,时刻提醒他(她)你的存在,去他(她)开的会,听的报告,关注他(她)写的文章,做的研究,总之就是无限地往前靠,往前蹭,蹭到一地鸡毛也无妨,总之是要障了他(她)的眼,然后看你的时间超过五秒,过五秒,过五秒经常能有奇迹发生。


当然,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你的存在如果没有任何价值,那也是然并卵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让让你的男(女)神意识到你也是可造之材,可用之人,技术的互补非常重要。女神做理论,你可以做实验。男神要做数据,你可以给他跑stata。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个give and take 的关系,才能平衡,才能和谐。其实最难得的coauthor就是能比你还要聪明,更用功,更有责任心。其他的,我们就只能呵呵了。



我一直很庆幸的是,自己一直以来,碰到的合作者们都很不错,又有颜值又有能力,实在很幸运。而作为他们身边的一份子,我觉得能每天从他们身上学到新东西是件很幸福和很感恩的事情。虽然咱笨点儿,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所以也没在怕的。


妈蛋,我发现自己写着写着总能偏题并且抓不住重点,本来这是一篇要介绍我和我的男神女神一块最近发的篇文章的。文章就叫“Modeling and Predicting Learning Behavior in MOOCs” (文末提供下载) 目前已被数据挖掘领域挺好的一个国际会议The 9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WSDM 2016) 接收了。




好了,说点正经的吧。我们干了点啥,以下为小结:


“低结课率及低活跃度是MOOC平台普遍且长期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理论分析用户行为及设计有效机制去解决该问题是MOOC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基于学堂在线2013-2014年11门课上的用户行为数据,该论文发现了以下MOOC用户行为特征:(1)用户课程选择上的异质性:如女性用户更偏好选择文科课程。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用户更偏好选择理工科课程;(2)用户论坛参与度上的异质性:如选择文科课程的女性更倾向于在论坛上提问,而不是回答问题。而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用户更偏好回答问题;(3)用户平时学习情况上的异质性:女性在文科课程上花更多的学习时间。而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用户相比起其他用户,则花更少的时间在平时学习中。但有趣的是,他们最终的结课率却并不比其他用户群低,显示出结课率的高低除了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还受到用户本身知识水平等的影响。




基于以上用户个体特征,论坛活跃度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Latent Dynamic Factor Graph 模型来进行结课率的预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相比起其他已有模型,能更加有效地对用户结课率及学习行为进行预测。另外,该模型目前也已在学堂在线上线,成为该平台产品的一部分。实现了科研成果到现实应用的成功转化。


这一系列是不是看上去还有那么一丢丢牛逼呢,毕竟我们把自己做的东西成功上线了,但这一切都不是重点,重点的重点是,我们这文章里面有一位大女神啊,又聪明又能干,又温柔又有趣,有意咨询者,自己去找文章链接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写文章,然后你名字在我旁边,哦,就算是在前面,我也并不那么介意 :)


点击链接,阅读刘潇博士热文

John List: 逆袭的诺奖热门经济学家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文章

"Modeling and Predicting Learning Behavior in MOOCs"

如果希望和女神亲密接触,请扫码加入“和女神一起写文章”讨论组



喝茶聊天心有灵犀,钻研切磋触类旁通

论文技巧,基金攻略,大家访谈,高黑科技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