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ike的不同意见 | 关于6月21日小马宋老师推送的“豆浆和粽子的甜咸之争。。。”文章的另外解读

2017-06-21 小超人 小超人看餐饮

关于6月21日,小马宋老师推送的“豆浆和粽子的咸甜之争背后有个及其简单的道理”这篇文章,我想发表我的看法。


我与小马宋老师不认识,但是是小马宋老师的拥护者。


我的朋友有认识小马宋老师的,也对小马宋老师极其崇拜。


我认识乐凯撒的饼哥。



我生活的城市在上海,我的判断基于上海这个城市为基础。


当然,我以下的判断,也可能是错的,只是从第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小马宋老师的文章逻辑是:


以下为小马宋老师今日文章截图1


以下为小马宋老师今日文章截图2



我们团队的对话:





最后我总结一下:

1)在上海这个城市,用“饱”这个概念一定要谨慎。既然定位是偏年轻人,乐凯撒的广告语是“现在更多年轻人喜欢榴莲披萨”。那就去针对年轻人做文章。年轻人喜欢什么,就在不影响大的品牌策略和产品策略的情况下去“推年轻人”喜欢的产品。但我知道,年轻人对“饱”这个词是偏反感的,他们来乐凯撒,真的是会为了“饱”来么?所以乐凯撒更加偏向于“不要当饭吃”这么一个定位。


2)餐厅的定位,需要考虑“社交属性”为重,还是“家庭属性”为重,不同的属性,打法一定不一样。这个也是我们在给西贝莜面村品牌咨询里面给到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你在必胜客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而你在乐凯撒基本看不到老年人。年轻人注重社交感的场景,老年人注重家庭感的场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乐凯撒的竞争对手可能不一定是必胜客呢?


3)乐凯撒这几年留在所有人的脑海里的概念就是“榴莲披萨创造者”,“榴莲披萨=乐凯撒”,小马宋老师的这篇文章或多或少的指出了这个榴莲披萨“偏甜”不适合主食的概念,但有没有想过,或许正是由于可能是一开始“误打误撞”的“偏甜”口味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的乐凯撒了呢?而我们现在要去“改变消费者认知”,并且在消费者心理“植入一个新的乐凯撒饱的概念”,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如果要改或者增加口味的话,也建议是“软着陆”为最好,至少不要这么“硬”。


最后推荐大家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或许会有更多启发,如下点击链接即可。

1)餐厅消费者的闭环分析

2)34:一篇价值5万的菜单分析文章,也是一篇给乐凯撒披萨提建议的文章!



---我是小超人,传递:正确的餐饮思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