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以上新基民都是90后?我服了,这届年轻人简直太会搞钱
先来看视频。
如果流量不够,我还为大家准备了文字版。
————————————————————
实不相瞒,最近有一个事儿震惊到我了。
前几天,我姐姐找到我,说我那个正在上大二的外甥有事找我,还把外甥的微信推了过来。
一开始,我以为外甥找我是想让我推荐工作、讲讲人生经验之类的俗套剧情。
谁能想到,刚加上我微信,他第一时间就发来了十几张基金的截图,里面有招商白酒、富国新能源、中欧医疗等热门基金。
他说,这些基金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想问问我的建议,投哪只比较好。
“你可以啊,不在图书馆读书,不在宿舍打游戏?怎么还玩起基金来了?”我问他。
外甥回答得也干脆,“哪有时间打游戏啊,我们全宿舍都在买呢!舅舅你搞金融的,赶紧给我推荐几只!”
好吧,是我落伍了。
我原本一直以为年轻人的生活,无非就是读读书玩玩王者、LOL,或者打打篮球谈谈恋爱,谁知道现在他们竟然都忙着搞钱。
如果正躺在床上疯狂氪金,那你可要当心了,因为跟你一样大的同龄人,正在疯狂搞钱。
现在的年轻人搞钱到底有多猛?仅凭我外甥一个人的表现,我是断然不敢下定论的。
但这一年来,不论是在我身边,还是我的读者,又或者是我平时常去的论坛里,到处都有大量年轻人正在疯狂搞钱。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在知乎上,今年#理财#这个话题吸引了高达730万的关注,引发了超过82万的讨论。
其中,#股票#、#基金#等细分话题的关注者也达到将近200万。
相比于2019年,三个话题的发帖量都有200%以上的增长。
当然不仅仅是知乎,其它几大论坛也都存在这种井喷现象。
翻开豆瓣的几个大组,像生活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甚至八卦组,都有大量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在各种发帖讨论如何理财,怎么买基金等问题。
图源:豆瓣
在微博上,今年以来,除了疫情信息、娱乐新闻成为热搜常客之外,“基金”“白酒股”等热搜也常常出现在高位。
图源:微博
还有在B站上,你去搜索关于“基金” “大学生理财” “年轻人炒股”等关键词就会发现,相关视频的数量都正在呈现指数级增长,播放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每期视频下面都有超多互动留言。
图源:B站
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年轻人搞钱有多疯狂。
当然,他们可不只是嘴上说说,下面这两个数据,更表明真刀真枪开户理财的实战派不在少数。
第一,2020年的股票新开户数量不断上涨,众多散户接连入市,根据数据测算,最高一个月新增投资者接近250万,同比增长了130%。
一个月新增开户250万,这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2020年一个月的新增开户数就接近了去年全年新增开户数!
还有第二个数据。2020下半年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一半以上。
图源:微博
当然,年轻人搞钱不只表现在投资上,还有一批人在发展各项副业。
从去年以来,“斜杠”、“副业”等词就频繁出现在年轻人的社交词汇中。
有颜值的开直播,会写字的写自媒体,有技术的卖技术,会玩游戏的去陪玩,有资源的就去卖资源,搞搞微商什么的。
前不久不是还有个热词么,叫“深圳女孩”。
说的是,有个微博大V率队招待两个深圳女孩到北京酒吧玩。结果北京的女生们一直在讨论搞对象侃八卦,深圳的两个女孩听愣了:你们出来都聊这些?
问深圳的女孩出来都聊什么?答曰:搞钱。
这个词刚一出现,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在年轻群体中火了。
一时间,大江南北,网上网下的年轻人都在说两个字“搞钱”,这也印证当代年轻人的那句名言,“我现在无心恋爱,只想搞钱”。这还不算啥,还有更狠的一句话,“我可以被绿,但股票不能”。
也许看到这儿,你会有点困惑。
前一段时间不是还在说当代年轻人都是负债一族吗?
2019年尼尔森出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还显示,在中国1.75亿90后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高达86.6%,其中44.5%的年轻人有实质性负债。
图源:《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
年轻人们负债累累,怎么还会有精力大力搞钱呢?
我仔细研究了下,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今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年轻人有了赚钱的冲动。
2019年开始,我国的A股市场进入了相对牛市,说好的3500点最近也终于突破了。
你百度指数搜“基金”一词就会发现,去年的2-3月、7月以及12月底-今年1月,有三个阶段性的小高潮。
为什么?
因为这三个时间段,正好对应资本市场三个走高的时间点。
图源:百度指数
再加上前面说的,基金热、白酒热等词汇频繁上各种热搜,身边人也都在天天讨论,年轻人身处其中很难不受影响。
毕竟都是年轻人嘛,没冲动就不是年轻人了。
第二个间接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
移动互联网让理财变得更容易,相比于父辈们亲自跑到股票大厅进行线下交易,现在年轻人们在手机上就能买卖股票和基金,这可方便太多了。
不仅如此,移动互联网为年轻人们发展副业也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管是做微商、还是游戏陪玩、开直播,就算是跑腿兼职,移动互联网都大大提升了效率。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是当下中国人更新的赚钱理念。
自古至今,咱们中国人都比较“务实”,注重赚钱。
那句俗话怎么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尤其是当下竞争的内卷化,社会对于财富的普遍焦虑,都催生年轻人加快了搞钱的脚步。
相信你也看过这个街采视频,有人在大街上随便问年轻人,30岁的人应该拥有多少存款?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百万打底,500万不高。
再加上知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人均年薪百万、985学历起步”的回答,让人如何不焦虑?
年轻人还不赶快搞钱,干什么?难道谈恋爱吗?
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讽刺“赚钱”这件事。搞钱肯定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坏事儿。
和国外相比,我甚至认为中国年轻人的搞钱意识早就应该觉醒了。国外一般在孩子很小时候就开始进行财商教育,高中生基本人手一个股票账户。
咱就说股票之神巴菲特,十几岁的时候开始炒股,11岁就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22岁大学毕业就赚得第一桶金一万美元,25岁已经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
所以,国内的年轻人现在有了理财和搞钱意识,better late than never.
不过话说回来,喜欢搞钱是一回事,但不代表年轻人真的会搞钱。
毕竟,想法归想法,结果归结果。
就拿理财这事儿来说,年轻人搞钱往往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借贷陷阱。
年轻人收入不稳定,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收入。理财的钱,基本都靠家里给的生活费,就算毕业刚工作,那几千块钱的工资,也只够刚刚交上房租。
那想搞钱怎么办?
答案只能是,借呗!
要么以各种理由向爸妈要钱,要么借同学的钱,更多人则选择的是:上网借钱。
图源:百度贴吧
再来说第二个误区,认知陷阱。
理财赚钱靠的是什么?不是本金,不是消息,而是你自己的认知。
认知不到位,再多凭运气赚的钱,终有一日也会凭本事赔进去。
不信你去知乎、虎扑、微博等平台随便一翻,看看大家问的都是什么问题:
“小白请教,现在XX基金绿了能下手吗?”
“手上有2万,求问各位大佬,有什么好的理财建议没?”
“工作2年攒了5万,怎么投资才能实现财富自由?”
……
图源:百度贴吧
你听听,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是新手才能提出来的。
新手投资最大的毛病,就是理财决策根本不是靠自己的认知,而是产品的话题度高低。
他们购买理财产品,从不看自己了不了解,而是看平台推不推荐、当不当红。
别人买,我就买;别人不买,我也不敢瞎买,跟风属性贼强。
最终的结果就是,翻车概率太高。
借钱加杠杆,跟风投资,在这两大误区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负债了。
图源:网络
不仅在理财,大多数发展副业搞钱的年轻人,同样存在误区。
这么说吧,副业发展好了能帮你赚点钱,但发展不好只会耽误主业,把你本该集中精力发展主业的黄金时间给浪费了。
如果你是学生,你的主业是什么?是学习,是把本专业的知识学到透,多读点书。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打工人,你的主业是什么?是赶紧适应工作,学习主业技术,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发展副业搞钱没错,但切忌影响自己的主业,否则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好吧,年轻人搞钱现在这么容易亏钱,那我们要阻止吗?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分成了两派。
比如前阵子,在虎扑上,一个年轻人发帖称自己攒了一些生活费,想投资基金。
下面的回复,一边表示支持,另一边则是变相劝退,两方针锋相对。
图源:虎扑
而如果你问我的意见,我的回答是两个字:支持。
搞钱嘛,理念总是没错的,肯定要支持,毕竟我自己就是一个热衷搞钱擅长搞钱的金融民工。但在实战中一定切记,年轻人要量力而行,慎之又慎。
具体怎么做呢?给大家提几点注意:
第一点,搞钱之前,一定要先学习,提升认知,不说准备个100%,至少也要准备个60%。
比如你投基金,至少要明白赎回、手续费之类的概念吧?至少要明白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区别吧?什么都不了解,小心被割了韭菜。
而且这个学习不是一股脑的,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甚至花钱去学习。说的狠一点,你那点本金,就算赚了50%也没多少钱啊,不如把重心放在学习“术”上。
图源:《爱情公寓5》
第二点,千万不要加杠杆!千万不要加杠杆!千万不要加杠杆!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
要知道,一旦负债,你的行为和心态都会变化,你将不再是一个“投资者”,而是变成了“赌徒”。赌徒的心态,不是“赢多少算多少”,而是“我一定要赢回来,不然我就完了!”。
而投资,根本就从来没有“一定赢”这回事儿啊!
图源:《布达佩斯大饭店》
第三点,搞钱要合法,不管你是投资理财还是搞副业,都要走正当途径,咱千万别做违法的事儿。比如借钱炒股赔了,跑路了;或者找个偷蒙拐骗的兼职,去骗别人钱。
这种事儿只有0次和无数次,而一旦被发现,你的整个青春就没了,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
永远记住,搞钱只是你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尤其在当下这个年龄段,建立未来的行事准则,找到你未来人生的价值,才是终极目标。
毕竟,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从来不是钱,而是你的认知。
全文完,感谢你的阅读。
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认识这么久,我可不想丢掉你。
你也许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