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杭州出了趟差,除了拜访客户,还参加了一场行业峰会。峰会开始前半小时,我就准时出现在会场,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和各地同业们认识一下,建立建立联系。果不其然,一到会场我就发现,各个券商银行的同业,已经来了不少,各个都拿着手机,互加微信,互相拍照,热络寒暄着。峰会开始是领导讲话,然后是颁奖。熟悉的流程,熟悉的发言,但也是每个公司必须要交的差。让我意外的是,活动刚一结束,会前刚认识的一个杭州本地金融机构的小伙小杜,就给十几位同业拉了个群,在群里给每人发了领奖时的精修照,还有详细的会议纪要。下午四点多,又热情地组织我们一行外地人,在灵隐寺关门前集体游了一圈灵隐寺,上到了灵隐寺的一炷香。一路上,身为杭州本地人的他,大谈杭州风土人情,又介绍了杭州的金融环境,还带我们绕过了拥堵路段,高效游览。全程热络,开朗,机灵,有眼力见,哄的我们这十几个各地来的老大哥老大姐,没一个不为他点赞的。几个同业趁机调侃他:你这是不是就是现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社交牛逼症”?“好吧,我是有社交牛逼症,可你们瞧瞧,在咱们金融圈,现在还有谁敢社恐?”出来混,要是没点“社交牛逼症”,都不好意思干金融。“一个与社交恐惧症完全相反的存在。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无论是和陌生人还是半生不熟的人,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的交谈,不怕冷眼,不担心嘲笑,令社恐人士看了直呼牛逼!它就是令上帝跟佛祖都直呼好家伙的霸体技能——社交牛逼症!”字字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说的不就是当代金融狗的社交生存基本法则吗?无门槛式交友,百科全书式聊天,C位式存在感,“社交牛逼症”的典型症状几乎全有了。讲真,这么多年,放眼整个金融圈,我还真没见过哪个金融民工,在社交方面豁不出去的。比如做金融销售的同行,各个都早就锻炼出了一秒搭讪,一分钟破冰,天南海北,人文历史……话题永不断档的能力。银行的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更都是笑容亲切的MM,对老大爷老大妈嘘寒问暖,有问必答,家长里短如数家珍。搞保险的业务员、保险经纪,只要不遇到你,一旦遇到,必是对你的家庭成员关怀备至,上至老人,下到孩子,都能收到贴心好礼,那份细致和体贴让你根本没办法拒绝。就连靠业绩说话,靠能力吃饭的基金经理,君不见,不也天天出来做直播,讲策略,面对公众有问必答,直面大家的火箭和群喷么?更别提,公众眼中只会搞分析做行研躲在幕后的分析师,现在一个个,都早就学会了包装自己、销售自己,要做路演,要经营朋友圈,还要用牛逼的社交技能打动客户,获得派点。这么说吧,现在的金融圈,没点“社交牛逼症”,你基本已经没立足之地了。
就算你自己认同自己,你的领导体谅你,你的同事帮助你,可明晃晃的业绩和客户反馈,真心救不了你。那如今人均“社交牛逼症”的盛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进一步说,大批社恐人士,进入金融圈后是如何存活的?可以说,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社恐人士。参加活动能在最后一排就不再往前一排,与人沟通,能微信就不电话,能电话就不见面,就连大学第一次班会,我鼓起勇气去竞选班干部,都说的吞吞吐吐,乱七八糟,被同学们哄堂大笑,灰心丧气地下了台。可就是这样一个我,在大学期间,做了五六份金融实习,求职时对着面试官侃侃而谈,拿了十多个金融金融机构的offer,进入金融圈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需要大量沟通和开拓工作的机构销售。很难想象,一个曾经的社恐是如何演变成为雄赳赳气昂昂、过五关斩六将、气拔山河面不改色的社交达人的?要知道,金融工作最重要的有三点:搞定人,搞定钱,搞定数。而想搞定这些,都需要你张开嘴,迈开腿,主动去找资源,找人脉,找业务。一想到这些,我猜,成年人大部分的矫情和羞涩都绝对可以被瞬间治愈。当然,作为一个社恐,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社交牛逼症”,绝不可能浑然天成。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就借主人公杰奎斯公爵说过这么一段话:“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不过是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扮演好多角色。”每次路演前,每次拜访客户前,每次要参加活动峰会大量social前,我都会强行把自己装入一个角色里,然后演练以下几步:1,熟悉角色——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目的和需要做的准备;2,熟悉台词——做足够的准备,包括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表情语气等;3,多次彩排——提前预演各种对话场景,夸夸其谈自家产品有多厉害,跟客户信誓旦旦保证业绩,但实际是什么结果我心里也没底。实在害怕,就多演几遍。都有个过程,刚开始演练还不像,觉得这还是自己么。可用心、用脑,也带着兴趣演多了以后,就越来越像了。再加上,这种“社交牛逼症”的展示,是真的即时有效。你善于社交,八面玲珑,能在公共场合大声演讲,能在公司聚会随时嗨翻全场,能和客户谈笑风生称兄道弟,对方所反馈给你的,就有越来越多正能量,越来越多正反馈。正面反馈的积累和演技的日益纯属逐渐累加后,慢慢的,你装着装着也就装成真的了,社交牛逼症的基因就此植入在了你的大脑中,变成了真实的自己。而且,你发现了么,在金融圈,“社交牛逼症”是会传染的。当一个人在社交方面应对自如,毫不露怯,你就会发现他团队的同事,他的下属,甚至他的老板,都会慢慢地向他靠拢,被他吸引,向他取经。然后他们整个团队,甚至整个公司的风格都会变得如此一致。我们团队就有一个,在“社交牛逼症”这个词发明之前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但知道这个词的第一瞬间,我就确定是形容他的人。而且这个大哥,绝不像我和其他人是刻意练习的,人家就是浑然天成,自带bgm的“社交牛逼症”。第一个,他只要和你对话,除非你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点口音都不带,否则他很快就能凭你的口音大致判断出你是哪里人,然后用你的方言和你对话一小会,让你感受到老乡的亲切。对于做销售的,拥有他这种破冰能力,绝对是老天爷赏饭吃。比如当和别人通电话时,电话拨通到对面,对方回复一声“喂?”,他基本就能知道对方心情好不好,如果是声音拖得比较长的二声,“喂?”说明对方心情不错,适合谈点工作。当声音短而干脆,说出第四声的“喂!”而且不带称呼或者不带“你好”等多余的字,说明人家有时间压力或者心情不好,这个时候他就不再谈销售任务,而主动关心对方是不是有不顺利的事。这种强大的感知力,让他总能给别人一种安全感,从而更轻易地获得别人的信任。对,除了我们的金融业务,天南海北,人文历史,政治经济,情感亲子,体育文娱,时尚流行,他什么都懂,有他在就绝不会出现冷场。而且他自己不会说太多,总会让对方多说,他再去找到共同的熟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连接点,这时候就会给对方留下一种“你懂我”的相见恨晚感。在他的“社交牛逼症”传染下,我们团队,现在也变成了人均自来熟,各个是话痨。和其他部门团建,总能把其他部门的仙女帅哥逗的捧腹大笑,把领导们哄的合不拢嘴……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发现了,现在这个年代,没点“社交牛逼症”,咱们这些金融民工,还真不好意思干金融。这么说吧,“社交牛逼症”是干金融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因为对于没有实体业务的金融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撮合。社交能力强能让你有机会获取更多的资源,并将资源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地方,你就可以收取中间业务收入,并快速抓住机会风口。撮合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且无法通过书本获得,算是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对于普通金融民工来说,想干好金融,除了soft skills ,还要有hard skills 打底,比如将专业技能发挥到极致的能力,比如干成事的能力,还有在金融世界中高效运转的心智,而这都需要多年的积累和造化。话说回来,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社交牛逼症”牛逼,在金融圈人人必备,是因为这类人群身上有着稳定的自我认同。在职场能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先担心自己不受欢迎;在陌生的社交场合,具有“只要我不尴尬,别人就不尴尬”的自我解嘲;不把自己的价值寄托于他人的评价中,深知自己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喜欢。就凭着这份常年经验的积累和hard skills的作用带来的自信和自我认同,反而更能让人在金融工作中游刃有余,应对自如。金融民工们,咱说好了都要好好修炼社交技能,争取人均“社交牛逼症”。但其实,我更希望大家拥有的,是被讨厌的勇气,和干成事的能力。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认识这么久,我可不想丢掉你。
这是一个严重内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如果我们不觉醒,不采取有效措施反内卷,我们每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会成为受害者。直指内卷本质,点明反内卷要义,为企业和个人跳出内卷洪流提供6大解决方案。
老规矩,我会在本文三连(留言+在看+分享)的童鞋中抽出5位,包邮送出本书,欢迎大家留言。(获奖名单将于后天12点,在此文章留言区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