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终特刊: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四大趋势

郭忠华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2-14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无论是回首40年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还是回顾过去一年来中国政治学研究呈现的学科发展特点,我们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背后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和时代诉求。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盘点2018年中国政治学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政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我们通过政治学学科发展透视改革开放之于中国时代变革的历史伟力。


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

不论在哪一个国家,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是学术研究的应有之义。回眸2018年中国政治学研究,这方面也具有明显的表现,可通过三个层面的事实加以说明。

根据十九大精神,展开紧贴时代的学理化研究。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年深入人心。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进入总结和创新发展阶段之年。这些发展旋律成为2018年政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学科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以《政治学研究》前五期为例,直接以“新时代”命名的论文达6篇,内容涉及新时代政治学科的使命、创新和发展新逻辑等。中国政治学会也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年会主题。其次,有关中国下一步发展规划的讨论占有重要比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年度关键词。最后,有关40年改革的范式和展望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年度亮点。

聚焦时代发展新问题,以政治学学科视野审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状况。2018年,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全面推向深入。这些主题成为本年度政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在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总体指导下,党政机构改革及其调适成为今年政治学研究的新主题。除此之外,诸如领域治理、政治信任、政治谣言、政治清廉、政治问责、协商民主、官员履职、官员激励、权力清单也成为热点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机制的时代化变革,引领各项改革朝着现代化、协调化和简约化的方向稳步发展,越来越清晰、简明的法治化、责任化发展路径将助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前行。

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政治学研究进一步回应社会领域出现的最新变化。过去一年,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中,除村民选举、社区自治、城中村治理、环境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持续重要的主题之外,还出现了许多较新的主题,如网络治理、街头治理、县域治理、边疆治理、族际政治、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这些贴近百姓生活、服务社会发展的不同视角研究,不仅呈现我国社会发展与转型急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而且表明我们的政治学研究需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治理”成为了政治学研究的关键词。

基于中国经验,特色理论建构意识不断增强

从研究的层次看,政治学基础理论明显得到重视,基于中国历史和经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政治理论的意识明显增强。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政治学总体经历了引介、吸收和本土化发展三大阶段。先是改革开放初期对于西方政治学著作的大量翻译和介绍,然后是从改革开放初直到21世纪初,对于西方政治理论的大量阐释。中国政治学经历了长时段的补课、模仿和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过程,由此,中国政治学学科知识体系也抹上了浓厚的西方色彩。但近十多年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本土意识明显增强,基于本土历史和经验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主流。综观2018年,政治学基础理论一方面得到深入反思,另一方面则提出了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理论。

2018年,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出现了诸多围绕政治学基础理论进行反思和展望的学术会议,内容涉及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学基础理论、国家建构、知识体系、政治思想等主题。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如“政治概念与现代国家构建”“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与展望”“比较政治学研究四十年”“政治史思想研究四十年”等学术会议议题,传递出来的共同信息是:必须重新思考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基于中国国情的政治学基础理论。

在具体理论贡献方面,2018年见证了诸多基于本土历史经验的政治学基础理论的提出。以《中国社会科学》刊载的数篇较为典型的政治学理论论文为例,第一期刊登的《祖赋人权:源于血缘理性的本土建构原则》一文提出,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建立在“祖赋人权”原则的基础上,这是一种与西方“天赋人权”相对的原则,后者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彼此对立的关系,“祖赋人权”原则所形塑的则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共生共荣的关系,形成的是两者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第四期刊载的《通向权利的阶梯:产权过程与国家治理——中西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经验》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产权体系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限权型”,也不同于俄罗斯的“强制专权型”形态,而是属于“横向规范,纵向调节”的“温和集权型”形态。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是:立足本土的历史和经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

以国家发展为牵引,学科内部呈现广泛互动性

从国际视野来看,2018年我国政治学研究关注的议题主要聚焦于国家发展的新动向上,在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中,推进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统筹、协调性研究,希望通过贯通国内、国外两个方向的研究,为助推国家开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对策建议。

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继2017年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之后,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8年得到全面展开。比如,在国内具体政策方面,年初国务院各部委密集出台“一带一路”相关行动规划。在外交方面,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密集出访,在大国外交的积极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在国际经贸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在国际教育方面,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学府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等。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伴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目标建构,通过国内、国际等政治传播方式,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中国印象”在2018年成为国内和国际政治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关键词。

综观2018年,伴随着我国所推动的国际议题渐次展开,以 “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关于其内在意涵的政治解读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的研究增多。“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响应,而对这些国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也需要及时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在俄罗斯、中亚、东南亚、非洲、南太平洋、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政策和投资行为研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利益保障问题研究,以及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制度研究等大为增多。通过比较政治学研究,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中国与相关国家双边关系研究、中国与相关区域组织研究等多类型、多层级、多视角的比较研究成果普遍增加,研究视野也不再局限于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而是向“一带一路”国家全面拓展。以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例,前五期共发表研究性论文约60篇,其中直接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命名的论文达到6篇,占比10%。

围绕“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单一的政治学学科化研究能够提供的知识供给明显不足,这除了要求政治学研究自身要调动学科内部在历史、理论、比较、现实等方面的具体研究,还要在这些方面与其他学科进行配套研究,才能解决问题。从相关的国际政治新闻话题传播上看,隶属政治学范畴的国际时事解读,只完成了国际新闻传播的第一步,相关国际政治态势发展及其理论影响的阐发,以及该事件势必衍生出的思想史、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等政治学学科属性范围内部的知识背景分析,都要求政治学学科属性内部研究形成互动效应,从而为大众提供最为全面、权威的解读。某种意义上看,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志的国际性政治议题研究,将在未来形成调动我国政治学学科内部门类互动乃至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趋势。从这一意义上看,政治学“固本与开新”的研究将在国家发展议题牵引下呈现出更为广泛的互动性。

大数据、实验研究方法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2018年中国政治学研究在研究方法领域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色彩明显加强。大数据、深度调查、实验研究在2018年政治学研究中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政治学研究》前五期刊载的61篇学术论文为例,有3篇论文专门就大数据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有6篇论文从“大数据”角度探讨政府廉洁、社区自治、政治谣言、公众政治支持、官员政绩激励等主题,有10篇以上的论文建立在各种类型的深度调查基础上。它们表明,研究范式的科学化、实证化和模型化越来越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与传统政治学学理化研究不同,最近兴起的政治学科学化研究虽缘起西方,却在当代中国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以大数据运用为例,伴随着我国大数据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大数据科技产业化的广泛运用,将大数据算法分析、大数据结算成果运用于政治学相关议题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但是,从政治学学科属性看,借用大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提炼复杂政治议题的结论只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环节,不是政治学研究的全部。我们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和实验研究等新兴科学方法为政治学研究注入生机,同时还要坚持政治学研究的传统,在传承和创新中激发政治学研究的时代活力,努力开创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特色化新境界。

回眸2018年,中国政治学研究紧贴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政治学研究也在新的起点上传承与创新,并取得诸多喜人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治学研究使命已毕,其仍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比如,对于政治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研究仍需加大力度。对于中国国家建设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在政治学理论高度的呈现上还远远不足,需要加大实践和理论的综合性研究。对较为火热的比较政治研究而言,国内则刚刚起步,有关比较政治的研究成果在成果总量中的比例明显偏少,比较政治学在学科体系中仍然缺乏清晰的队伍和平台,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政治研究则更是寥若晨星。

抚今思远,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高度而言,中国政治学研究有必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致力于在全球学术界拥有更大的话语空间。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精彩推荐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

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座谈会暨中国历史研究院挂牌仪式在京举行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印发

2018年上海市智库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结果公布


原标题:2018年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四大趋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淼   排版编辑:刘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