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涛:以精品回报时代 用明德引领风尚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我是从事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学者,尤其侧重于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以下简称《合集》),这个项目是响应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而申报获批的项目,是目前丝绸之路西域段最大的文献整理项目,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知道,敦煌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全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汇流的地带,近一百年来,在敦煌吐鲁番发现了成千上万卷文献,这些文献堪称古代丝绸之路各个民族、各种文明的百科全书和精神图谱,文献的发现震惊了国际学术界,同时改变了中国学术史和世界学术史的面貌和走向,敦煌吐鲁番学也由此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但是,一百年来,特别是在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不少敦煌吐鲁番文献被西方考古学家劫掠到国外,永远留存在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或图书馆里,加之西方学者长期掌握着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收藏话语权、整理与研究话语权,所以,国际学术界有学者发出“敦煌吐鲁番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在国外”的声音,而一部敦煌吐鲁番学史,也是近代中国的学术伤心史。然而在今天,这一页已经彻底翻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土的学者奋起直追,在敦煌吐鲁番学的不少领域已经赶上和超越了国际普遍水平。就拿我们正在从事的《吐鲁番文献合集》来说,《合集》共计20卷,分为《儒家经典卷》《契约卷》《语言文字卷》《史部典籍卷》《律令格式卷》《诉讼卷》《官文书卷》《砖志衣物疏卷》《书信卷》《经济卷》《医药卷》《文学卷》《宗教卷》《诸子卷》《科技卷》《民族交流卷》《地理交通卷》《军事卷》《社会文献卷》《类书卷》,总字数3000万字,这一项目汇聚海内外考古、历史、文献三方面的精锐力量,对全世界收藏的全部吐鲁番文献进行拉网式普查、整理和研究,力争成为迄今为止收录最全、识读最准、断代最细、缀合最佳、定名最精、录文最优、断句最好、校勘最善、注释最详、研究最透的传世集大成之作,为海内外从事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同仁提供吐鲁番文献的定本,全方位推动多学科的发展。2007年8月,《合集》第一卷《儒家经典卷》已经出版,并获得全国优秀古籍整理一等奖。在以后各卷撰写过程中,我们会始终牢记总书记倡导的精品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把《合集》做成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里程碑学术著作。
在整理与研究丝绸之路文献的同时,我们会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明德引领风尚”,“明德”,即光明之德,是我们这个民族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整理与研究丝路文化的过程中,反复思考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传承古代丝路文化,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一直坚持学以致用,以敦煌吐鲁番学作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支撑、理论支撑和智库支撑。由于敦煌吐鲁番文献的出生地——敦煌吐鲁番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在治理绵长广袤的丝路沿线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古代中央王朝军民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丝路远方,华夏文化与来自东西方的各种文化进行全面互动与深度交流,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为此,我先后撰写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灾害与疾病治理及其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启示》,主要从敦煌吐鲁番文献入手,结合传世文献,包括玄奘《大唐西域记》以及岑参等人的边塞诗,将古代丝绸之路的灾害分为八类,风灾、虫灾、旱灾、水灾、雪灾、暑灾、旱灾、匪灾,阐述了古人对丝绸之路及其沿线灾害治理的宝贵经验,并指出对今天的启示有六:一是建立强大的国防,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确保“一带一路”商贸畅通,人员安全和秩序稳定;二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和民族的力量,群策群力,确保丝路平安;三是机动灵活,建立快速反映的国防和治安力量,确保丝路国防、交通和商贸安全;四是保障水利,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完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实现人水和谐;五是治理风沙,重视生态,防治荒漠扩大化;六是平等互利,实现共赢。我还总结古代丝路的疾病有八:传染病、热病、冻伤、眼病、肛肠疾病、肺病、风病、外伤。而古人对丝路疾病的防治对今天的启示有四:一是培养大批医药人才,二是建立有效的疾病救护管理和服务机构,三是建立民族平等的疾病防治政策,四是海纳百川的医药引进技术。我还全面研究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教育状况,考察了古代丝绸之路教育体系中所使用的教材,所聘请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分析了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通过教育途径在丝路的深远传播和影响,将古代丝绸之路的教育分为七个方面:经典教育、知识教育、普法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趣味教育,并揭示以上传统做法对今天的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启发意义。同时,我还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法制文献进行了全面研究,将其分为法典文献、执法文献、控辩文献三类,并基于传统的法学研究注重成文法规的条文,而忽视判词、习惯以及各种民间契约、规范等“活的法律”的做法,单独对敦煌吐鲁番的社条和契约进行了全面研究,在对敦煌吐鲁番法制文书进行系统整理的同时,挖掘了中国古代的法治理念和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法制文化,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
我们生逢盛世,美好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机会,搭建了攀登学术高峰的平台。正是处于美好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用学术精品回报这个时代,用中国传统文化为时代培根铸魂,为时代明德,让丝路文化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当代价值。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语料库建设”首席专家)
精彩推荐
【图解】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兑现单”
【两会访谈】陈霞:建议设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奖励与荣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宗悦 排版编辑: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