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本质的研究方法需要“两个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亟须对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进行反思,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厘清这个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不仅有助于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也有助于划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边界。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以来,学者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本质论,如意识形态论、人学目的论、人的社会化论、灌输论、掌握群众论等。这些不同的观点,既反映了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重视,也说明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同时,稍微深入了解一下这些不同本质论的具体内涵,就会发现有些不同说法的本质论实际上同属一类。譬如,意识形态论、灌输论、掌握群众论,尽管说法不完全相同,但实质都在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灌输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思想掌握群众的内涵。
概括这些不同的本质论,可以归纳为两个“派别”。一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二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凸显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派别,与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方法需要“两个提升”。
从思维抽象提升到思维具体,旨在克服脱离社会实践与具体历史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具体实践任务的差异,其教育的重心不同。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农民,大约占了人口的80%,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强思想建设,目的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工作。因此,在战争和革命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属性是最突出的。它的本质就在于实施意识形态灌输,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人民群众和全体党员,以保障和促进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内部矛盾。当时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非常低,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是当时最重要的实践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此时同样需要强调它所承担的政治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个体的发展此时逐渐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主导、意识形态灌输的本质有所减弱,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则有所提高。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仅仅将列宁的灌输理论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而不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以上的例子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重心。用一般的本质来概括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看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实施意识形态灌输的必要性。同时也要看到,仅仅达到这种抽象还不够。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告诉我们,抽象的历史合理性仅仅构成理论研究的一个环节,但仅仅达到抽象还不够。这是因为,抽象撇开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生产关系的特殊性,无法还原研究对象的现实具体性,因此将同一实践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本质差异性抹杀掉了。例如,同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在不同时期,由于我们党的历史地位不同,中心工作差别很大,所灌输意识形态的侧重点、方式和方法都是不同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它出场的实践空间,不能仅仅把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抽象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本质。
从知性思维提升到辩证思维,旨在克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育人功能对立起来的倾向。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曾对知性思维进行描述。他说:“就思维作为知性来说,它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别,以与对方相对立。知性式的思维将每一有限的抽象概念当作本身自存或存在着的东西。”也就是说,知性思维将事物所具有的丰富规定性加以区分,以概念进行规定,这对于把握问题是很必要的,但它容易导致对事物认识的非此即彼。因此,必须以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实现对事物认识的“既此又彼”,达到工具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的统一。因为在现实中,一定目的的实现,本身离不开实现它的工具和手段。而工具和手段的合理性,也需要最终目的的赋予。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他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它的胡子、它的血液、它的抽象的肉体,而是它的社会特质,而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个人的规定性本身是由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和国家本身离不开个人,然而个人同样也离不开国家,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所描述的那种以无为自己本质的唯一者,只是抽象思维的幽灵,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因此可以说,在现实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育人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更需要从两者的统一中来把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手段,同时本身也具有目的价值。既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政治属性,也要凸显其育人功能。唯其如此,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狭隘化、单一化和唯政治化。
(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指标体系建设研究”(17JDSZK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宗悦 排版编辑:宗悦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