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拓展党校智库发展路径

龚晨 曾林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党校要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承担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作用。《条例》还对党校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要作用、基本任务、遵循原则和具体要求等作出了制度性规定,这为创新新时代党校新型智库机制提供了行动指南、行动准则。新时代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机制创新。深刻洞察新时代创新党校新型智库机制的价值意蕴,深入剖析推进中的现实困境、阻滞因素,科学构想新时代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制度体系,对于贯彻落实《条例》、促进党校决策咨询工作现代化、推进党校工作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党校新型智库建设要取得突破,充分释放出在党校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助推作用,不仅需要党校新型智库坚持高质量发展,强化自身变革,更需要坚决破除阻碍能力提升、束缚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创新价值

适应新时代党校发展新定位、新要求的时代诉求。《条例》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党校职能的新定位,指出了党校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明确规定智库建设就是要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承担起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党校的科学定位,是新时代党校科研工作和决策咨询的基本遵循。主动适应新时代党校发展新定位的诉求,创新党校新型智库机制,健全和细化有效整合党校的资源优势、理论研究优势的制度,优化决策咨询工作流程,形成运转高效、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体系,无疑会有助于发挥决策咨询的服务功能,推动与党校其他工作一体协同发展。

顺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的时代必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发挥党校新型智库的作用,这也为党校新型智库作用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创新党校新型智库机制,是顺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的时代必然,是各级党校全面履行职能、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更好发挥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职能的现实需要、具体表现。

响应建设党校高质量新型智库行动的时代选择。当下,党校新型智库建设应注重高质量发展,注重改革创新,必须严格恪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各项普遍性发展要求、规律性发展原则,走改革创新之路,夯实制度支撑根基。创新党校新型智库机制,是党校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选择,是党校响应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新型智库行动的积极应答、务实之举。

现实困难

全国各地党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建制度、搭平台、强队伍、抓管理,着力打造党校新型智库,在高质量咨政建言、高水平智库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机制创新还面临一些障碍。具体而言,这些现实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主体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主体咨政意识、咨政建言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不匹配。二是发展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党校新型智库所需的发展要素功能不全,与智库专门性相对应的职能要求差距大,甚至有的只是徒有虚名,智库职能专业化程度不高、发展质量不好、发展不均衡。三是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所需的组织领导、制度管理和运行机制供给力不强、执行力低下,规范有序开展智库工作的制度基础不坚实,研究成果鉴定、评价、激励机制不科学,成果激励效果被抑制,开放性不足。四是效能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党校新型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传播力有待提高,转化应用力度有待加大,多样态呈现的智库产品推出不力,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创新路径

将党校决策咨询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完善决策咨询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使之有章可循、有章能循、违章必究,做到依规有序管理决策咨询工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对此,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几个创新着力点。

一要构建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的政治引领机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将其内化为推动业务工作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智库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工作与智库业务工作一道谋划、一体部署、一同落实,自觉地使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首要价值导向,研究人员要走出书斋,坚持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党和人民讲真言、献良策。

二要构建以四个服务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引领机制。《条例》为党校决策咨询工作、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四个服务的价值取向,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提高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质量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机制创新,要彰显出供需精准对接的发展导向,以四个服务的价值取向,建立咨政选题及时跟进、精准对标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形式捕捉选题机制及教学、科研、咨政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机制。教学、科研、咨政的深度融合,是党校智库建设四个服务的题中之义。要畅通决策咨询以及科研成果作教材、进课堂、入大脑的转化渠道,实施行动学习与研究型培训,找准三者深度融合节点,多层面强力推动三者互促互进、协同发展。

三要构建以多元统筹推进为重点的协同发展机制。牢固树立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意识,构建以多元统筹推进为重点的协同发展机制,不断优化智库建设布局,着力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的党校智库发展新格局。建立教研专业技术人员、学员、系统内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坚持开门建智库,深入实施协作研究、共建基地等战略合作。建立研究平台、交流平台、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实体平台共建共享机制,统筹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发挥各类平台的互促、互进作用,形成多平台叠加效应。

四要构建以科学管理运行为核心的制度保障机制。着力深化智库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智库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补足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机制短板。建立健全智库组织管理优化机制,建立健全党校新型智库领导机构和工作体制,加强智库建设的分工协作,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建立健全智库规范化运行的制度体系,完善优秀咨询成果遴选、质量评估和检验制度,以及推广应用、推介展示制度,优化研究成果转化运用链条,增强研究成果转化率、影响力和传播力。建立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多渠道、多方法经费筹措机制,强化智库建设经费保障,强化决策咨询工作倾斜支持力度和制度保障,做到用制度规范决策咨询行为,用制度激发研究人员内生动力。

五要构建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的人才发展机制。人才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要针对党校智库人才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构建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的人才带领机制,优化智库人才队伍结构。建立智库人才结构优化、人才聘任、能力提升机制,壮大智库人才队伍,创设校内外智库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等多形式多渠道,提升教研人员的决策咨询、调查研究和政策创新能力。建立与智库研究岗位相匹配的考核评价、绩效激励机制,探索多样化、差异化的绩效分配方式,以及有利于智库人才健康成长的智库文化培育机制,营造有利于智库人才成长的舆论氛围、政策环境和成长环境,让其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作者系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教授)

相关阅读

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完善新型高校智库的管理保障体系

非洲智库发展与中非智库合作现状

提升特色新型智库竞争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宗悦 排版编辑:宗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