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维方法

董伟伟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中国扶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重大贡献。这些重要论述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习好运用好这些哲学思维方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思想武器。战略思维方法。战略思维方法是指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着眼。运用战略思维推进脱贫攻坚,要求我们从全局看问题,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看待脱贫工作。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福祉,我们要以长远眼光不断推动农村地区长期稳定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减贫事业。“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世界各国要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努力建立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系统思维方法。系统论认为事物内部各不同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这就是系统思维方法。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准确把握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首先,坚持大扶贫格局。大扶贫格局要求扶贫不仅解决因物质生产条件落后而导致的物质匮乏问题,更要解决因思想观念陈旧和文化教育缺失而导致的志向不坚、智识不足的问题。其次,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建立了全面而科学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最后,协调社会各领域,从总体性视角做好各方面工作。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工程、系统工程。只有系统谋划、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从事物间联系和发展规律出发,分析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性。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关键、找重点。扶贫要找准“贫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要“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集中优势兵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其次,一分为二,全面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看到存在的不足;在面对艰难险阻和危机风险的时候,看到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机遇。最后,把握外在力量与内生动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如果说通常意义上的扶贫主要是“输血式”物质扶贫,是一种外在力量,那么扶智和扶志就是“造血式”精神扶贫,重在激发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扶贫和巩固扶贫成果,必须实现由依靠外在力量向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就是要善于突破常规思维,克服思维定式和因循守旧,善于从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重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他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研判社会发展阶段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的、先进的扶贫理念,在世界反贫困理论谱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新时代扶贫工作要展现新理念、新路径、新战略,唯有时刻心怀创新,善用创新思维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底线思维方法。底线思维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避免最坏结果,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在扶贫工作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甚至重大的不确定因素,只有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准备做得足一些,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中国共产党人是最讲诚信的,信守承诺就是我们的底线。脱贫攻坚的承诺必须兑现,要把底线思维贯彻到脱贫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历史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就是善于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的长镜头深刻阐释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而带领他们进行革命的”。消除贫困,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过去如此,现在、将来也是如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巩固好脱贫成果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借鉴吸收人类以往减贫事业的成功经验,也要避免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要着眼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态势,谋划构建科学、系统的防范返贫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思维方法体系,包含着独具特色的哲学智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习近平关于民生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及方法论研究”(ZX009)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阅读

习近平: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大历史思维的丰厚内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星  排版编辑:刘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