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潘玥斐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巨大成就。回望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回应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前行。展望未来,应着力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带来契机和动力

在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怀玉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与形态。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进行相关教材体系改革。这一时期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与实质“正本清源”。二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聚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意义与价值问题的探讨。三是当前,学界致力于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意义与价值的反思,转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的反思,这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转换。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动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郝立新表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孕育了创新思维,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精神准备;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提出了许多重大现实课题,积累了富有探索性的“特区”经验,提出了富于挑战性的迫切要求,而这些直接推动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回应时代呼声,聚焦实践问题,探索发展规律,深化学术探究,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具体体现为:重大哲学理论问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哲学基本原理和哲学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关注现实的应用哲学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向纵深推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荣英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能深入人民生活内在本源处的活的灵魂与思想精华。任何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必定是哲学社会科学获得大发展的时代。我们身处的时代是需要理论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需要思想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哲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

聚焦现实问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聚焦现实问题。郝立新谈到,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仍存在不足,具体体现为:较少关注现实问题,缺少对时代的感应;缺乏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对国外问题研究较多,对本土问题及促进国外成果本土化的研究力度不够;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有待加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新要求。刘怀玉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与人类思想史上的许多哲学思想变革一样,都是突破原有经典大问题而从亚形态、次问题中生长出新的基本问题。我们不能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出发,直接回答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更要关注相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弄清经典作家用何种方法、在何种意义上看待我们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研究的问题大致包括:关于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扩展研究、主体哲学转向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体论体系重建研究、“空间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哲学研究等。

郝立新建议,面向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把握时代精神,包括把握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学精神;二是聚焦现实问题,包括理论现实与实践现实;三是凸显中国特色,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出新的大众哲学、生活哲学、实践哲学;四是提升学术品位,在注重学术文献考证研究的同时,着力提升研究成果的国际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也没有止境。朱荣英认为,唯有紧跟时代脚步、聆听时代声音,挺立时代潮头、阐发思想先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当代学人应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并将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构造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新形态。只有将自己的“述学立论”融入现代化实践,有序整合时代精神中一切先进性的思想因子,才能让研究成果发挥出引领时代、面向未来的旗帜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适逢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应主动承担起思想创新的任务,不断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关阅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共产党宣言》首译100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对道德虚无主义的超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张卓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