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移动终端在高校学子中不断普及,微博、微信、App等媒介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网络新媒体来进行整合和延伸的行为。网络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以往面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一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成长和个性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机制体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问题。
网络平台的及时性、丰富性、便捷性和交互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是海量的教育资源突显丰富性。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用心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发的App终端各具特色,自媒体时代也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发展使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成为现实。二是灵活的教育方式具有便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对面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直播等丰富的形式来开展,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个性化的定制更具交互性。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平台根据用户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精准投递成为现实,可以因材施教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
2020年初,全国大学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推迟开学。而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待专业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队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由于年龄偏大和网络技术水平偏弱等问题,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开展工作的水平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有待提升。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看,由于网络新媒体教学平台的仓促建设,以及教学方式缺乏连续性、互动性等问题,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作为新型教育模式,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平台、方法、形式上有巨大的变化,为此需要构建具有统一规划和实现路径的新格局。
第一,提高网络工作意识,形成多部门合作的体系。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新的机遇。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网络工作意识,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加强教学单位与管理部门的沟通、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及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共同学习和运用好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将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大学生网络教育机制、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作为重点工程,为形成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确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同时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也容易受到网络大咖和“网红”的影响,失去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特点、思想动向的研究。在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议程设置和活动开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好“网络育人”工作。
第三,下大力气抓好队伍建设,精选拔严培养,发挥工作队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学生骨干等。抓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一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六个方面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做到一专多能。通过系统培训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较高的网络技术能力,熟悉网络文化和语境,熟练运用网络语言,并借用新媒体技术了解把握大学生的上网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以引导和教育学生吸收正面健康的信息。
第四,优化网络平台建设,建立符合学生潮流的网络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合理用好已有的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资源,又要依据本校或本院学生的特点打造自身精品平台,以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建立和运用贴近学生的网络平台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善于甄别运用网络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搜索到海量资源,特别是今年的疫情让大部分学校改为线上教学,促使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上线并开放一大批网络思想政治课和教育素材,其中不乏众多精品课程。第二,建立、优化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高校应积极打造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平台的栏目设计中增加学生展示园地,如原创作品、热点点评、互动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黏合度。第三,构建畅通的网络沟通渠道。充分利用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信工具,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及时为大学生答疑解惑。
第五,树立“内容为王”思想,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内容和形式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教育设计上要树立“内容为王”的思想,善于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要注重意识形态主导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等主流话语权,又要注意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的表达方式,把理论讲透讲活。另一方面,要以小见大,寻找宏观理论与微小实际的结合点,注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化解学生的实际困惑,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实时互动,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六,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信息海量而又良莠不齐,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成熟,高校还需要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合,建立起网络监管体系,对虚假、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和屏蔽,对网络谣言给予追责和辟谣,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此外,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需要自觉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范,培养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做到网上网下言行一致,积极传递正能量,使自己成长为能担负起时代重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岩 排版编辑: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