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2022年中国将面临哪些外部风险?
2022年中国将面临哪些外部风险?有哪些主要驱动因素可能影响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2021年年末,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外部安全风险展望课题组”组织专题研究,运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展望。以下为主要研究结论。
一、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的五大驱动因素
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们在专业上各有侧重,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各自做出了颇为不同的风险研判。研究发现,在专家们各自的判断中,存在着5个认识层面的“交集”。换言之,专家们做出的绝大多数判断,都受到这5个因素的影响和驱动。按照解释力大小排序,这5大因素分别是:
1、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后,对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环境构成关键影响;
2、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的主要地缘空间在台海和周边,特别是东北亚地区;
3、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全球宏观因素的影响波及中国外部安全的各个领域;
4、“一带一路”沿线中小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局势需要高度关注;
5、恐怖主义威胁是中国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
二、十大风险领域及具体风险情景
专家意见和相关数据分析显示,2022年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中有10个领域的风险需要关注,按照对中国的重要性排序如下:
(一)中国边境与周边海空域摩擦再现。近年来,中国周边海域、空域以及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争议一直是外部安全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专家们认为,如果2022年在中国边境和周边海域发生摩擦、对峙等情况,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专家们的关注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美海空意外”,即中美在中国周边海域、空域发生意外或者出现紧急事态。大家列举的可能情景包括,中美发生类似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或者2009年“无暇号事件”那种摩擦,抑或中美在西太平洋或者印度洋发生海上意外事件。二是“争议摩擦”,即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在有争议的边界附近或者海域出现摩擦。例如中印再次发生边境对峙,或者菲律宾新领导人上台后大幅调整南海政策,导致两国在争议水域发生紧急事态等。
(二)涉华国际经贸冲突延续或者升级使得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更加消极。在经贸领域,专家们重点关注的风险点主要是两个:一是“贸易和投资规则”。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包括,美国是否会延长对华“301调查”所涉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甚至使其“永久化”;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是否会出台双边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及其盟友是否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共同加强对外投资审查。二是“能源资源安全”。如果出现全球石油价格继续大涨大跌,或者中澳经贸关系持续恶化等情况,是否会影响中国的能源资源供给;中国在获取开发新能源所需关键矿产时,是否会更频繁地受到西方国家使用诸如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非经济标准设限设卡。另外,发达国家在产业链“去中国化”方面相互勾连,推动民生产业链布局从“即时生产”转向“以防万一”,也在排序中居于靠前位置。
(三)全球挑战持续政治化引发全球公域出现重大安全事件。专家们对中国在全球层面的挑战高度关注,认为风险点主要有二个:一是“西方利用全球问题炒作中国威胁”。专家们提出的可能情景包括,中国对煤炭的使用被进一步污名化,能源政策承受更大压力;发达国家洗脱排放问题上的“历史责任”,中国在减排问题上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与小岛国利益分歧加剧;西方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南极立法、公海商业捕捞等问题。二是“全球公域发生冲突或者意外”。例如大国卫星相互抵近侦察并造成碰撞,空间碎片造成意外等。但是此类情景重要性排序相对较低。
(四)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影响中国利益。东北亚地区多个安全热点均对中国安全构成持续冲击和威胁。专家们关注度最高的风险点是“中日关系”,特别是日本经济、安全政策变化可能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在此方向上可能情况有,日本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经济安全保障相关法案,引发与中国关系的紧张;日本从政治角度出发拖延中国加入CPTTP;日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在钓鱼岛、台湾及历史问题上再现出格言行,对双边关系造成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们对朝核问题、中韩关系风险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五)政治观念的对立导致大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近年来,政治思潮、意识形态等因素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冲击比较大,展望2022年大国关系与大国国内政治时,观念因素的作用十分突出。在大国关系层面,专家们认为,经过所谓“民主峰会”和部分国家“外交抵制冬奥会”闹剧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矛盾可能进一步上升,尤其是西方将中国与俄罗斯绑定,不断构建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小圈子”。在2022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或因乌克兰等传统安全问题继续恶化,并引发外交战和经济制裁战的升级,西方进一步固化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联盟,使中国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在大国国内政治层面,西方各国内部意识形态极化严重,专家们较为关注法国大选。如果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当选,可能会冲击欧洲政治稳定,并牵动法对华政策与中欧关系出现变化。
(六)外部势力干预加剧台海紧张局势。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根本利益,台海局势始终是中国最关注的问题。不过,专家们虽普遍认为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可能触发危机,但其重要性排序在十大风险领域中居中间偏后位置。对于这一结果及其在战略和政策层面的意涵,值得未来进一步思考与讨论。专家们认为,台湾问题的风险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美方持续升级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关系,助台拓展‘国际空间’”。可能情景包括美国国防部邀请台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增加在台海军陆战队人数;美更多现任高官、国会议员或者前政要访台;美帮助台当局在更多国家设立“代表处”,甚至鼓动部分国家与台当局“复交”等。也有专家认为,个别欧洲国家可能在台湾问题上突破现状,冲击“一中”原则,例如同意对台军售等。二是“台海发生军事意外”。例如美军可能提升在台湾海峡海空域飞航频次,导致解放军与美军在台周边海空域发生意外事件,这一情景排序十分靠前。专家们也提到美盟友与中国在台海周边海空域发生危机的风险,但排序靠后。
(七)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紧急事态。“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科技安全领域里,新兴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系统性风险受到压倒性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认为,2022年北约国家、印度、美国均存在与中国发生网络冲突的可能性,但其重要性依次递减。2021年7月,北约前所未有地就“中国网络攻击”发表共同声明。近年印度的网络能力和攻击活跃度都在快步增长,2021年四方安全对话(QUAD)多次强调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这些态势都使得专家们更加担心网络空间冲突。此外,专家们还提醒,中国国内若出现大规模严重数据泄露事件,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群众广泛使用的某些“国民级应用”出现数据外泄,也将造成严重安全影响。
(八)新冠疫情延续引发连锁反应。专家们认为,2022年新冠疫情延宕将继续冲击国际政治经济,对中国构成安全风险。在这一领域,专家们最担心的是疫情产生的政治和治理连锁反应。例如疫情延续可能激化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规则之争;由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不能解决,部分欠发达国家将出现政治、经济或社会危机,进而波及中国外部环境的稳定。专家们认为疫情本身大规模恶化甚至失控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不大。
(九)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金融风险。专家们认为,2022年可能出现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世界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快速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遭遇更多阻力等挑战,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将开始调整“短期保持经济刺激”和“中长期收紧财政货币政策”之间“搭配关系”,这有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以及债券、股票和汇率等市场产生外溢性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对当前突出的“发达经济体通胀失控”问题,专家们对其风险的担忧程度并不高,认为随着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应用,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会有所缓解,而发达经济体管控和疏导通胀的能力也较强。
(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致使恐怖主义抬头。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以及恐怖主义政治化倾向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海外利益。非洲、中东、南亚是专家们关注的主要热点地区,列举的可能情景包括,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因国内政局、经济活动以及疫情、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国内矛盾激化并在地区产生外溢效应;黎巴嫩等国经济社会局势失控,外部势力介入,引发武装对抗和冲突;伊核谈判进展不顺,美伊关系再度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印巴军事对峙升级;阿富汗局势突变。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情景。在恐情方面,专家们认为恐怖袭击仍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可能的情景有,印控克什米尔发生较大规模恐袭或骚乱;“伊斯兰国”死灰复燃;“巴塔”“俾路支解放军”等巴基斯坦国内恐怖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发动恐袭;“三股势力”自阿富汗外溢,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等。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德尔菲法”和社会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课题组邀请了27位中国一线国际问题专家参加调研。他们多来自国内一流高校和高端智库,也有部分来自政府专业部门、“走出去”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以及权威媒体的海外分支。课题组共进行了6轮研讨,包括2轮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和2轮检验意见征询。调查问卷中各领域变量的平均值为5个。课题组将专家观点归纳、分类并赋以信度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信度和效度,提取到5个主成分(即本报告第一部分“五大共同认知”),其KMO检验值为0.6535,累积总方差解释比为79.678%。在此基础上,提取出得到专家们认同的重点风险领域和可能的情景(即本报告第二部分“十大风险领域及具体风险情景”),按照重要性权重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排序,辅以求证检验。
需要强调的是,本项研究的目的不是预测以上情景中哪一个会在现实中出现,或者出现的可能性更高。上述很多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专业评估。由于时间、知识和数据量的限制,本课题的重点不在于判断各种风险的“可能性”,而是尝试展示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展示做出相关研判时采用的共同思考框架。我们希望借助不同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工具,探寻2022年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安全风险和领域,并尽可能具体地描述和提示风险,以便在这些挑战出现或者加剧之前,思考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以最大限度地应对或者降低风险。我们期待这些结果引发更加广泛和有益的研究和讨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也将持续跟踪其中的部分议题,开展相关研究。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中国外部安全风险展望课题组
2022年1月
注:上文转载自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欧盟《反胁迫条例》:内容、动因与前景
暴涨!欧元区出现“史上最高“通胀率
新年首谈|解振华特使应邀与欧盟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视频对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