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 本周这几件大事深远影响中欧关系发展
编者按: 对中欧和世界多边格局而言,本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在谈判拖宕两天后达成里程碑式协议,使多边主义热情重燃;在乌克兰基辅,欧洲三巨头德法意及罗马尼亚领导人到访;欧委会提议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成欧盟候选国;本周在布鲁塞尔,欧盟“外长”博雷利和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分别回复两个与中国有关的欧洲议会议员提问,当地舆论还非常关注北约将如何在6月末峰会上定位中国角色,以及立陶宛拟在台设办事处;在欧盟经贸工具立法进程上,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反胁迫工具”修订意见展开讨论,欧洲议会数个党团就上周碳排放交易体系修订等达成新意见,下周将举行全体大会投票;在中国上海,中国第3艘航母“福建舰”17日下水,舰名和日期选择颇具深意。欧盟中国商会本期《周·知》关注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动态,感谢阅读,订阅中英双语版请致信info@ccceu.eu。
本周有几件大事深远影响中欧关系发展。
中国商务部的新闻稿提到:经过多轮密集谈判和成员各方激烈交锋,最终取得“1+4”成果。“1”即发布《MC12成果文件》,各方重申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世贸组织必要改革。“4”包括:一是《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部长决定》和《关于世贸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未来疫情应对准备的部长宣言》,帮助发展中成员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疫后经济复苏。二是《渔业补贴协定》,这是世贸组织过去9年达成的首份多边协定,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要贡献。三是《关于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和《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购粮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长决定》,维护自由开放的农产品贸易环境,增强全球粮食和农业市场的韧性。四是《关于电子商务的工作计划》,将电子传输临时免征关税的做法延续到下一届部长级会议。
欧委会的表态与中方有很多共同语言,认为会议十分成功。削减渔业补贴是此次会议的胶着点之一,媒体报道是最后一个达成协议的草案,各国代表团一直到周五凌晨才敲定最终细节;欧委会新闻稿提到,削减渔业补贴协议强烈禁止助长非法、无管制和未报告捕捞的补贴,并有“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规定,绝对禁止对在公海捕鱼的补贴等。关于WTO改革,会议承诺2024年前恢复关键的争端解决机制;关于放宽新冠疫苗专利,部长们同意放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的某些程序性义务,允许在未经专利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迅速制造和出口新冠肺炎疫苗。同时,该协议保持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框架,对投资、研究和技术转让提供激励,这有助于开发新疫苗和药品,加强非洲国家疫苗生产能力。此外,俄乌局势冲击全球粮食安全,此次会议上,世贸组织成员承诺避免对粮食进行不合理出口限制,并提高任何已发生的出口限制的透明度。此外,会议还决定为世界粮食计划署人道主义采购完全免于出口限制。
中国和欧盟都是多边主义的捍卫者。本周的MC12会议成功标志着在全球动荡时期,中欧所共同坚持的多边贸易体制在紧急严峻挑战下再次展现力量与胜利。
第二件则是双边与多边的角力,涉及立陶宛。此前,欧盟1月就所谓中国对立陶宛“贸易限制”向WTO提起诉讼,WTO总干事近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中国-立陶宛贸易事宜更适合在双边层面解决。
欧盟方面应对包括加快发展“反胁迫工具”这一单边经贸工具。本周,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讨论“反胁迫工具”修订意见,里面提到“反胁迫工具的触发因素需广泛定义”,经济胁迫可以采取许多不同形式,包括美国威胁要对几个欧盟成员国的数字税进行报复;中方在“封锁”从立陶宛的进口商品,俄罗斯禁止从欧盟成员国进口农产品等。让人费解和不安的是,该修订意见认为中国民众自发抵制西方品牌,以及“拒绝接受欧洲议会议员对中国的批评”都算是经济胁迫。需指出的是,欧盟“反胁迫工具”还在立法过程中,该委员会修订意见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最终是否成为欧盟法规还有待观察,但欧盟单边经贸工具扩大化的势头和倾向值得警惕。
另一方面,立陶宛似乎继续挑衅。欧洲媒体报道,立陶宛经济部6月13日宣布,将于今年秋季在台湾开始贸易办事处。立陶宛官员称,今年第一季度立陶宛对中国大陆出口同比下降到“接近零”,“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和经济的某些特定部分来说相当痛苦。”但立方希望去年对华2.4亿欧元出口在包括中国台湾省在内的其他市场或亚洲其他地方找到“替代方案”。
针对立陶宛计划在台开设所谓“办事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建交国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反对建交国同台湾互设所谓“办事处”。我们敦促立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恪守建交承诺。中方也正告台湾当局,“台独”是死路一条,任何妄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延伸阅读:6月17日,中国第3艘航母“福建舰”在上海下水。)
第三、北约将“首次阐述对中国的立场”。本周欧洲舆论高度关注将于6月末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尤其是北约关键文件“战略概念”对中国的定位。近年,北约这一冷战产物无端大肆鼓吹中国为“挑战”,部分人士甚至鼓动称中国为“威胁”。但据欧盟动态本周报道,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大多数北约成员对中国使用与俄罗斯相同威胁描述感到不安,他们更愿意将莫斯科明确指定为安全“威胁”,而将北京称为安全 “挑战”。该报道说,但即便是“挑战”一词,也算非常“苛刻”了。当前北约“战略概念”于2010年发布,当时北约甚至提都没有提中国。
第四 、欧方政策决策者关注欧盟对华战略依赖和全球供应链下中国角色。本周,欧委会官员回应了欧洲议会议员涉及中国的问询。
首先是关于欧盟对中国的战略依赖和投资审查,6月16日,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对欧洲议会议员质询的书面回复中提到,欧委会在更新的工业战略中加强对欧盟战略依赖性的审查,确定137种欧盟高度依赖的敏感生态系统中的产品,其中约一半来自中国。欧委会正与成员国讨论如何确定战略依赖关系和解决措施。欧方将推进工作实现国际供应链多样化和建立欧盟在关键领域的能力。欧委会意识到,某些外国投资可能危机欧盟安全或公共秩序,欧盟外国投资审查条例建立了欧委会和成员国的联系,据条例第一份年度报告,2020年,中国是欧盟的第四大外国投资者,也是最终投资者的五个主要来源国之一。欧委会优先事项是全面实施该条例,包括敦促所有成员国建立外资审查机制。欧委会将评估外国投资审查机制的有效性,并于2023年10月12日前向欧洲议会提交报告。
其次,6月14日,欧盟“外长”博雷利则回复了欧洲议员关于中国疫情下供应链有关问题。博雷利说,欧盟关注中国疫情发展。2022年5月3日,欧委会与海运和陆运服务提供商的代表举行实况调查会议,讨论供应链运作最新发展。托运人、货运代理、承运人、港口和陆路运营商介绍对形势的评估及对进出欧盟的货物流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何看本周这几件重要中欧动态?
MC12会议成功是近期难得的好消息,为中欧合作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进一步加强中欧在多边系统下的协调;当前中国和欧方的官方经贸数据证实,中欧经贸关系仍显强劲韧性,合作应始终是中欧关系主流。当前影响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包括立陶宛或于秋季在台设办事处的做法或继续冲击双边关系和中欧关系,欧方突出中国作为“制度性竞争对手”做法,在所谓关键敏感领域与中国疏离等,只会制造更多裂痕,不利于双边关系发展。对企业来说,需关注一些风险性因素,合理规划在欧发展。
德法意罗领导人访问乌克兰
欧洲议会议员反对将天然气和核能列为“可持续”
6月14日,欧洲议会投票反对把核能和天然气归为环境可持续经济活动。在当天举行的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以及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欧洲议会议员以76票对62票、4票弃权通过了反对欧委会将特定的核能和天然气活动纳入欧盟分类法所涵盖的环境可持续经济活动清单的提议。
欧方新闻稿说,欧洲议会承认核电和化石天然气在向可持续经济过渡期间保证稳定能源供应的作用。但是,欧委会在其授权条例中提出的支持将其纳入的技术筛选标准没有尊重《分类法》第3条规定的环境可持续经济活动的标准。
此外,按欧洲议会日程,下周将在布鲁塞尔举行全会,届时将再次就碳排放交易体系、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再投票。有消息称,本周欧洲议会数个党团就妥协方案达成一致。欧盟对英国修改北爱尔兰协议发起司法诉讼
智库观察
免责声明: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恐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原谅指正。以上内容外方言论,并不代表商会立场。
议会和欧盟各成员国当地时间6月7日晚达成协议,规定欧盟各大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应至少占比33%。这项规定需在2026年6月30日前落实。员工总数少于250人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不执行这个标准。
该法案规定,欧盟各上市公司需按年向监管机构报送董事会成员组成信息,如有违反将被处以罚款或被否决董事会成员的任命。
这项法案最早由欧盟委员于2012年提出,但在各成员国中争议较大。经各方长达十年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案通过后表示,这对欧洲女性来说是伟大的一天。
目前欧盟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平均占比30.6%,其中法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女性占比45.3%。
往期回顾
《周·知》| “欧洲可能过度依赖中国”《周·知》| 在紧张的一周,欧盟对华论调出现微调......
欧盟考虑将锂列为有害物质,从热捧到严审背后发生了什么?
“中欧投资协定对企业影响和实施展望”线上研讨会顺利举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