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自己的心不堪能
复如蛇入怀,疾起速抖落,
如是眠懈至,警醒速消除。
修行人出现懈怠睡眠时,要立即加以遣除,犹如胆小者的怀中进入毒蛇,会迫不及待地把它扔出去一样。
当我们六根内收出现昏沉,或者心识外散,耽著无义之事,或者明日复明日,一直把闻思修等善法往后拖,此时必须以正知正念摄持,毫不迟疑地断除上述心态,立即恢复精进。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精进,如果没有精进,不要说出世间的修道,连世间的事情也办不成。所以华智仁波切说:“我们一定要精进修持正法,就像懦夫怀里钻进蛇或者美女头上着火一样急不可待。”佛经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言和比喻。
说起毒蛇入怀这个比喻,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叫兴桑,现在是我们文殊学校的一位老师。他在年轻时特别喜欢恶作剧,有次把一条蛇装在很漂亮的口袋里,扔在人来人往的路上,自己则悄悄躲在树丛中。不一会儿,有个人骑马路过,看见这个口袋后,赶紧从马上下来,东看西看,觉得四周没人,于是很高兴地把它往怀里一塞,骑着马就走了。兴桑偷偷地跟着他,那人翻过一座山,来到四处无人的地方,安心地从马上下来,把口袋慢慢打开——突然“哇”的一声,只见他把口袋一扔,飞也似的跑了。(这个兴桑真的很坏,那天我们也在说他。他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就是想看别人出洋相。那个人可能觉得口袋很漂亮,里面肯定装了值钱的东西,也许一边骑马一边摸:“这到底是什么呀?”)
毒蛇有种可怕丑恶的力量,一旦入于怀中,任何人都特别恐怖,所以我们常用毒蛇来比喻恶人,说“某某人很坏,就像毒蛇一样,谁都不愿接触他”。当然,这里是用来比喻快速,说相续中出现懒惰睡眠时,千万不能听之任之,规规矩矩地跟着烦恼去,想过段时间再精进。岁月不饶人,我们当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它,一旦发现它的萌芽,立即提起正知正念,以高僧大德对治烦恼的精进来鞭策自己。譬如,奔公甲每当生起烦恼时,马上就会意识到,坚决不与之同流合污。有一次他在施主家偷茶叶,突然提起正念,大声呼喊:“我这个人正在干偷茶的勾当,快来把这只手从手腕处砍断。”还有一次施主在僧众中供养酸奶,他坐在行列中,看到前面的人分了大量酸奶,心想:“这么好的酸奶轮到这里,似乎没有我的份了。”当萌生这样的念头时,他马上惩罚自己,当即把碗扣下,不再接受酸奶供养。
欲界的众生,相续中没有睡眠懒惰,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尤其是大城市里的有些人,白天忙忙碌碌做很多事情,晚上回家后好像成了尸体一样,恨不得马上倒下睡觉,基本上没有学法闻思的精力,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既然对世间法有如是的信心和勇敢,那对生生世世的解脱大业为什么不愿意精进?因此,自己对自己要有一种控制方法,否则,凡夫人自觉地入于正道,这是极为罕见的。
自古以来,很多高僧大德在对治烦恼方面,采用了很多很多手段。堪布根霍在《入行论大疏》中,引用了罗钦(大译师)仁庆桑波(宝贤)的修行方法:大师于晚年时闭关七年,从来没有出过山洞。他在洞口做了三道门,每道门上写有不同的警策句,最外面的门上是:“如果我生起一刹那的恶念,请护法圣尊惩罚我,断绝我的命根。”中间的门上是:“如果我生起一刹那的自私自利,请护法圣尊惩罚我,断绝我的命根。”最里面的门上是:“如果我生起一个执著分别念,请护法圣尊惩罚我,断绝我的命根。”他老人家尚且用这种方式来要求自己,我们具有各种烦恼的凡夫俗子,为什么不需要精进呢?
虽然在凡夫地的阶段,不休息肯定不行,身体要放松,心也要放松。现在的世间人,成天提倡的就是放松,身体要休闲消遣、旅游观光,心也要放松按摩。(不知道心的“按摩”是什么样的,如果世界上真有这种按摩,达到的效果应该是内心清净安宁,没有许多烦恼琐事困扰心头。)但在适当休息的基础上,自己应该把握自己的时间,若一直等上师来安排日常作息,恐怕是不现实的。学习这部论典的人,大多数年龄也不小了,如果是幼儿园的孩子,老师讲完后自己马上忘了,那老师拿着鞭子一直关心你也有必要,但我们不用这种管理,人应该有一种控制能力,否则修行成就永远遥不可及。
现在很多人晚上睡的时间太长了,白天散乱的时间太久了,这是修行人的最大违缘。为了对治这两种过患,我们应想办法尽量少睡(睡得过少也不行,这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白天尽量不要散乱,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自己。这一点,不说我们大乘佛教徒,就算是有修养的世间人,也不太喜欢这些散乱。我昨天遇到一个领导,他说:“某某人非常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散乱、不喜欢观光旅游,也不喜欢跟人闲聊、天天说些无关紧要的话。他一心一意地工作,并且经常学些有意义的知识……”
世间人对好人的标准尚且如是安立,我们佛教徒就更不用说了。然而有些修行人并不是这样,当然,我没有听说学《入行论》的人中,有人整天喝酒抽烟、打麻将、逛妓院,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日子过得非常散乱,今天去见某某人,明天跟家人吃饭,后天又去观光旅游,只要有假日,就跟大家一起出去玩,大概在三四天当中,根本没有闻思修行和思维法义,甚至有些人的一辈子都是这样打发的。如果他们钱花不完,非要让旅游公司发财,那我们也没有意见,但这样的生活有没有意义呢?自己应该观察一下。
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也不要把目光放在“什么时候休息”“到哪里去吃饭”上面,这些不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只要对众生有利的事情,不管是不是休息时间,都要尽力去做。若对众生没有利益,且自己的修行也没有境界,这样散乱有什么必要呢?
此处主要是讲断除懒惰,现在人的耽著恶事懒惰非常可怕,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自己的心不堪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在散乱和分别念中很快就过了。
——《入行论广解》第110课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