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之美,流芳千年,最醉人心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们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今夜,一起品读诗歌之美。




感受诗歌之美

唐诗灿烂华美、宋词饱满安静。诗歌之中,有美丽的画面,有丰富的情调;诗歌之中,有温柔与缱绻,有家国与天下。


画面之美

中国诗歌精巧,从不冗长,从来没有极大的伟力,但精巧的文字却极富立体感,勾勒出神妙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诗画合一的美。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


【赏析】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让读者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走在高高的山路上,从与诗人相同的角度去观赏风景。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赏析】千山万壑,长满了参天的古树,到处都是杜鹃鸟啼叫的声音。山中下了一夜的雨,百泉流淌,好像挂在树梢上。



形式之美

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三种表现方法。


▍赋:就是即心即物,内心有怎样的感动,直接表达出来,铺陈直叙。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


【赏析】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女对自己所爱的男孩子表达的一种情意。“不要跳进我家里门,不要折断我家杞树的树枝,我并非爱惜家里那棵树,而是怕我父母。”这样通过直接的叙述,把内心感情的活动表现出来。



▍比:就是由心及物,内心先有一种情意,然后用外物来表述。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魏风·硕鼠》


【赏析】这首诗描述的并非眼前真的有一只大老鼠,而是“我”先有了被剥削的痛苦,然后用老鼠做比喻,讽刺那些剥削者,并在诗中表达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没有剥削的安乐之所在的美好愿望。



▍兴:就是由物及心,人心由外物而引起内心的感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赏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写的是外物;“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就不再是外物,而是由外物引起内心的感动,这就是“兴”。



韵律之美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叫做押韵。


茅檐长扫净无苔(tái ),

花木成畦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rào),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诗歌中平仄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抑扬顿挫,从而产生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平声是比较拖长的音,仄声是有升有降、比较短促的音,句与句平仄对立,句子内平仄相间,就产生了抑扬顿挫的效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品味诗歌之美

《吾国与吾民·诗歌》

作者/林语堂(节选)


自唐朝以来,中国科举考试在测验重要的文学能力时,总是包括诗歌创作在内。甚至家有才女正待出阁的父母,有时是才女本人,在择婿时也要求对方能够写一手好诗。诗歌被视为最高的文学成就,被当作测试一个人文学技能的最为可信、最为便捷的方法。


中国的绘画也与诗歌紧密相联,在神韵和技巧上,即使不是完全一致,也是息息相关的。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


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会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


《中华诗词之美》

作者/叶嘉莹(节选、有删改)


我从很小还不大认字、不大懂事时就已经开始背诗了。到正式上课了,我认字渐渐多了起来,就开始背唐诗。唐诗不在正课中,正课是“四书”,只是我十分喜欢背诗。


在我家里不仅伯父、父亲喜欢读诗,伯母、母亲也都读诗。真正第一次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本教我的是伯母。其实她也不教什么,就是让我背。


我早年背《论语》并不理解,但之后遭逢事情时会忽然理解其中的某些话。


按人的智能发展规律来说,这种传统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比如我早年背诵《论语》并不理解,但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逢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会忽然理解了《论语》中的某些话,越发体悟小时候背书真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真正好的诗词作品,让人家从表面的第一层意思还可以联想到很多层的意思。好的作品,它有很丰富的内涵,你把它背下来,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它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以及对人生体验的逐渐丰富,每个阶段都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陶渊明的哲理诗,结合了自己的人生体会,有一种感情在诗中展现。


哲理诗写得最好的是陶渊明,我小时没有读过。陶渊明的诗是我上大学时跟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念书时才开始读的,并为之倾倒。陶渊明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大诗人,同样是哲理诗,你把陶渊明的诗与张九龄的诗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不一样。


张九龄是把人生的哲理用智力安排出一些形象进而表达出来。诗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是说有些在山林隐居的人,喜欢兰桂的,就把它们折了,拿到家里养起来;而张九龄就说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自己开花那是它本来就有的一种芬芳,不是因为你要欣赏才有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这个道理很好,而这首诗只是把一个哲理用形象给表现出来了。


但陶渊明不是这样,陶渊明是结合了自己的人生体会,有一份诗意的感情。他的哲理诗,写得非常好。这是《饮酒诗》中的一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有他人生的体验,有一份感情在里面,不只是由理性安排出来的形象的象征和寓托。在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他以知命的委顺,泯没了悲苦;他以知止的固执,超越了迷途;他以闪烁着智慧的灯火,照亮了他的四周,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走的路。


而且在心灵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息之所。于是陶渊明欣然地从他周围的事物中,看到了种种可赏爱的人生妙趣,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际,悠然吟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诗句。


这首诗中的两句“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写得真是美,而且“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更是非常使人感动。


来源:微言教育


我是梅子老师,我专注于小学教育!


近期热点分享:

换新教材后,700位名师定制的1-9年级开学书单!

思维导图教你学会各类作文写作技巧及范文!

语文作文也能用上思维导图,理清思路下笔不再难!

小学必须知道的中国诗词名句100题,快来让孩子答!(附答案)

这30个汉字的笔顺太容易写错了!你能够写得对吗?

低年级学生笔顺正确书写很重要!易错字书写动态演示,太直观啦

汉字书写笔顺正确规则,很全面!家长在家这样教真不比老师差!

人民日报总结的28个最易写错笔顺的字,很多人第一个就中招了

这份国学常识太全面了,替孩子存下吧,小学到高中都需要!

四大名著文学常识100题,必背!(附答案)

四大名著常考题(附答案),你能答对几道?

学语文不可不知的12大妙计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改写句子不用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集锦!(内附训练题)

人民日报:新版《标点符号用法》(变化很大!)

哪位老师整理的,这么齐全?为了孩子赶紧存下吧!

小学语文老师坦言:每次看这样的作文开头和结尾,都忍不住给高分

小学语文常考的趣味语文知识汇总,快收藏

人民日报:这四十条耳熟能详的成语,原来都藏在古诗词里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在于阅读!(附各年级好书清单)

一位母亲辅导作业神经分裂全纪录【漫画】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纠正不良书写习惯、错误握笔姿势刻不容缓!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意中华!

三四年级是成绩分水岭,原因是什么?“九岁之壁”你需要了解一下

学语文有时就是要“死记硬背”!这两位特级教师的说法,真值得深思……

为什么作文得不到高分?这里有答案  如何在10分钟内快速提高作文成绩?

范冰冰致歉信成语文课“反面教材”,这所名校老师点评亮了……

“作”和“做”到底怎样区分?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