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上班1000天|走遍了全世界,我们决定回海南村子里“养老”

野行yeye 数字游民指北 2022-11-08

关注获取更多游民干货



2021年8月底,距离从巴西回国已经2年多。

从大理回海南的飞机上发现了一艘夕阳下 飘在水与天空中的船儿,上半年已经走了四五个城市,我和R先生很期待这一次的回家“定居”。



前言












高考失利之后,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去外地上大学,只要不是海南岛就可以,即使这个学校可能还远不及海大(海南大学)。幸运的是我去了重庆一所还不错的外国语大学,之后的环球旅居生活一定程度上也因它而起。

 

曾经的自己就是如此信誓旦旦:绝对不回家乡发展,至少要离开海南,去大城市生活。

 

然而近十年光阴后,现在我和R先生又一次坐在海南寂静村子里的翻新祖屋里,他写着代码,我码着字,风扇吹过来的自然风,和小时候在老屋里睡午觉时,奶奶的蒲扇出的风一样,柔软舒服。



我们遇到了台风与雨季。上一秒狂风暴雨,下一刻院子里雨过天晴空也蓝。




出走世界



数字游民三年


自从大三还未毕业19岁那一年,独自踏上南美的土地,在哥伦比亚生活了一年之后,上瘾了:在不同的国家生活,工作,旅居,探索与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

 

2011第一次离开海南岛年至今,我已经在世界上慢慢行走了近10年,长期生活过的城市有重庆,曼谷,北京,波哥大(哥伦比亚),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等等,中间我也分别在南美、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城市间慢旅行,每个地方呆的时间从1周-3个月不等。

 

我走过的国家和城市从数量上不算多,20多个国家,也只有不到50个城市,除了非洲北极和南极,其他大陆的都曾经被我多少踩上了些脚印子。




2018年第二次踏上南美的土地,作为背包客慢慢通过陆路过境行走了10个多月,也是数字游民生活的启程




长得都一样的“地球村”

 

环球旅行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不一样,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生活习惯。第一次踏上南美的土地,看到满草原的羊驼和热情的南美人很惊奇,第一次去东南亚,看到普遍信佛的泰国人平静得让人惊讶,吵起架来都很慢条斯理。

 

哥伦比亚和古巴巴西等国家的人儿可以随时在大街上随音乐舞蹈,那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很快乐的感觉,是一个很大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突):原来开心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

 

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旅行只是每个人从自己呆腻了的城市到别人呆腻了的城市。

 


一天下午和朋友去赶海,遇到海南小岛的“天空之镜”。人们会对很远需要长时间旅行才能到达的目的地有一种更高的期待值和审美,回过头,原来身边的美这么多。

于海南文昌冯家湾灯柱




从家里出发开车10分钟就能去海边看日出与日落,海边的云与夕阳总能给你带来惊喜。

于海南文昌龙楼淇水湾




这个世界又很一样:我们都是为了讨生活,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在自己的城市或者远走他乡打拼,从而抛去国界,人们的生活也会因为自然人文等因素变得惊人的相似:

 

在秘鲁和玻利维亚旅居的时候,很难不把它们和西藏链接起来:都是高山国家,徒步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路边的和西藏的文化很相近,你都能随处可见玛尼石的身影;西藏有牦牛,南美有羊驼。


玻利维亚高原的天然蒸汽池,回到国内发现类似的景色其实也很多

是东南亚,还是海南,去掉地理标签,它们其实都是热带海岛,能给你带来舒心的小岛。

于海南文昌龙楼淇水湾


而我在东南亚和南美旅行的时候,特别是和青旅里认识的小伙伴一起徒步的时候,感觉回到了海南:大自然,淳朴的民风,相比于近几年某书上过于精致“旅游大片”和渲染的中产阶级“精英露营生活,二者无好坏之分,只是更倾向于后者:这是一种集合了野行与自然,带来的不过分修饰的舒适感:

 

我早已习惯露营就是带着帐篷防潮垫和一些干粮就可以出发,徒步背上一个小书包编个拳击辫就可以撑个一周。路上很少拍照,更愿意顺其自然的让镜头停留在美好的景色上,想到这又会放下镜头,只顾着享受眼前的美好。


简单的生活也不过如此,跟着儿时记忆中在奶奶生活的村子里生活的粗旷和野性,我和R先生再次回到了这片椰子林里。



我们在老家房子前的椰子树与莲雾树




回家“啃老”


 

疫情回国之后,我们能够回家的机会更多了,与父母呆的时间能够更长。父母亲住在镇上,我们在村里子生活与工作,开车10分钟就能到父母家里吃午饭,过着十分舒服的“啃老”生活。

 

以前很倔强,认为独立就是要坚持给父母伙食费和房租,我妈妈当时还有点生气:一些小钱上为什么和自己的父母也要这么见外?我给你做饭吃是我开心,难道你以后开车带我出去玩也要让我AA计较这些油钱吗?

 

这次回家我们去掉了这一层硬壳,安心当妈妈的小棉袄。因为我回家,已经退休的妈妈每天早上暂时放弃了她的晨游计划,六七点就去菜市场蹲守着给我们买新鲜鱼或者鸡鸭,她说看到我们吃饭很香的样子很开心。


那我们也不再挣扎,也乐于不做饭,专心工作,中午都会开车从村里回镇上和父母吃饭,周末偶尔也会出去下馆子,只管好好享受这一份宠爱。





与朋友自由潜水,惊喜的发现在一片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珊瑚长回来了,大片的活珊瑚。

我们现在基本不擦任何防晒霜下水,你可以穿上水母服,物理防晒效果更好且不会污染海水与珊瑚。大海不会让你失望。

文末加入知识星球社群,会给大家说具体地点,我们暂时不太愿意这片地方被太多人知道,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城市回来的人怎么会回村里?”



被围观的“猴子”

 

在南美青旅街上和露营徒步路上出现中国人的几率很小,每次我自然会变成被提问最多和回头率比较高的那个人,这是可以理解。


而我们回到村子里,去供销社吃早餐或者晚上饭后去喝一杯本地的冰红茶奶茶,旁边翘着腿的村里阿爹阿Vo偶尔会带着一种被异族入侵的眼神看着你:

“为什么你在这里?你是什么人?年轻人不好好在大城市打拼怎么会来到我们这个小村子?


(供销社:几个村子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小集市,大一点的供销社规模已经类似于一个小镇;

阿爹阿Vo(海南话里队中年男的称呼)

 


你一定要试试,海南当地老爸茶店里的冰红茶与奶茶

 

“早茶审问”


该来的还是来了。我们去常吃的一家小店吃早茶的时候,店主终于忍不住:

“你是哪个队的?”

“***队的”

“你是谁家的孩子?”

“***的孙女”

“啊哈,***老师家的人啊”。

她也终于放心的离去,带着一种果然这是我们村子里的人并非”外来侵入者”的安心。

 

邻居也十分好奇我们的生活模式:

“你们就在家工作呀?在哪个单位?”

“我们是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创业 ”

“现在的年轻人做事可真不一样”


我们笑了笑便回院子里了。



累了就出来院子看看天与云,养老生活也不过如此。




不下南洋的年轻人


后来,我们晚上吃完茶散步回去的路上,在去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村里总便开始孜孜不倦的“认亲”,一定要把我们的身份确认一下才能安心,R先生数次还以为我们是在吵架:阿Vo们声音实在是自然的洪亮。

 

老家这边遍地是下南洋大户,供销社里一些很不起眼的店铺,可能人家的儿女子孙早就已经移民澳洲加拿大,他们也乐于享受这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这么一想,可能他们觉得这两个没有下南洋反倒回到村子里生活的年轻人就更奇怪了。

 

Anyway, 也许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在意你是谁,你在做什么,谁没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呢。



变了,也没有变。

 

村子变了,路修的笔直,家门口再也没有那种细软的白沙子路可以踩。小时候用来探险的密林,现在一看,不过也只是一群椰子密林,已经被新大路和路灯分割成几片,太阳能路灯下亮的出奇,它们的神秘感早已不再。

 

十几年前树下乘凉读着一知半解的「水浒传」,现在换了颗椰子树下,弄了个升级版防蚊吊床,拿着的是Kindle而不是纸质书,但我还是那个,迷恋吊床的舒适与安全感,会看着书遍陷入梦想的“女孩”。



R先生很喜欢这个升级版防蚊吊床,在树下看书睡午觉实在舒服。



结语


前几天接受了关于数字游民的采访,其中一个问题是: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哪些改变。


刚好最近发生了一件小事,我看到Youtube上面一个女生给男朋友买了很久都想要却不舍得买的礼物,我问R先生他生日的时候想要什么,他绞尽脑汁:我真的没有什么需要的了。


那一霎那,我们真的感觉我们的物欲真的达到了一种解放,我们真的能买得起所有「真正想要」的东西了。


这可能也就是我们的新的生活方式:简单,知足,自在。




我们似乎和这个世界相隔很远,又似乎从未断过联系:神奇的程序员R先生让我们在村子里的电视可以直接看Youtube/Netflix等外语平台。最近我们在追西班牙剧「Money Hesit」,好好看。

可以查看此篇推送二条或文末二维码获取教程,与世界零距离接触。



我们也想象过: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这些事情是不是就不会发生,甚至这篇文章也不会被写出来,我仍然会在全世界溜达,现在也在家里时不时看一些国外的Youtuber的露营等户外视频解馋。


没关系,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在全世界旅行还是回老家荡秋千,内心的安定与平稳就是我们的舒适圈,旅行世界和找到自己的安居地一点都不矛盾。




我的生活挺舒服的,希望你也是哦。



吃早茶的时候遇到的一家超可爱的小店招牌





去年第一次回海南生活了三个月的小视频



加入知识星球,获取更多数字游民在海南生活的一些Tips与更多干货👇





在电视上看奈飞/某管外语频道教程👇




FIN

 


关注一下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