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 创新课程思政形式,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石大教务 2022-07-15




创新课程思政形式,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以下简称“文体学院”)开设的传统文化系列通识课程中,“中华诗词之美”、“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课程,都直接或间接涉及传统诗词文学,为了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精神,发挥人文通识课价值引导、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的作用,文体学院的人文教师们积极联合学校宣传部、校团委进行课外诗词实践教学的探索,引导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1、

中华传统诗词在课程思政中的意义


中国诗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意义。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它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中国历代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因此应当通过诗词课堂教学,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漫长而浩瀚的中国诗词长河中,我们有“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有“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韩愈,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周敦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一寸赤心惟报国”的陆游,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结合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学习仁者志士的仁爱精神,养成刚直不阿的品格,具有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在诗词的感染下,能够使学生讲气节、讲操守、讲廉耻、讲正气,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诗词教学在课程思政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2、

践行浸润式文化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不能通过空洞的说教和刻板的灌输,人文精神的养成及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常态化、生活化场景,要有持续的熏陶濡染,使学生真正入脑入心而外化于行。

(1)开展诗词课程实践教学

文体学院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点·石”一年百首诗词共读活动。活动以人文课堂诗词实践教学为抓手,积极号召课堂选课学生和课堂外的大学生诗词爱好者参加共读活动,由教师精选一年一百首经典古诗词,有计划分列到一年十个月里,通过组织共读学生进行线上打卡共读,教师、助教进行线上线下讲座,以及组织诗友分享会等形式,进行共读活动。活动先后有近两千名诗词爱好者参加,提交打卡赏读作业500万字,每年汇编优秀赏读作品集,在共读中出现的优秀学生,参加与校团委联合主办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诗词大会”,分别获得团体冠军、季军,个人优胜奖等奖项。

(2)举办诗词大会活动

由学校宣传部、校团委、文体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诗词大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活动受到共青团中央、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委中少部的关注,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宣教处处长容宏、北京团市委大学中专工作部副部长郭昊,参加了第一届诗词大会活动。活动还先后邀请到央视诗词大会2017年第二季亚军彭敏、第三季冠军雷海为、季军陈钰如等担任评委。“诗词大会”是每年的校园文化盛事,活动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选拔,每年有一千多人参与,网络直播观众每年超过5万人。活动创新赛制、设计精心、成效显著,丰富了石大的人文情怀,点燃了石大师生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了石大师生的文化品格。





感谢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

李瑾华老师供稿

石大教务,与你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