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采】地质工程师潘永坚:四十载奔忙 守一颗匠心

为校友点赞的 成都理工大学校友会 2024-05-06


一副轻盈灵动的无框眼镜,一张书卷味十足的脸,初见潘永坚,与想象中地质勘察队员粗犷豪放的形象沾不上边,但在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同事们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近40年来,从舟山海岛,到春晓气田;从上三线高速公路,到宁波轨道交通工程,潘永坚跋山涉水,初心如一。


近40年来,从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浙江省劳动模范,到全省仅30家的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潘永坚仍在上下求索,孜孜不倦。


40年前高考志愿表上填报了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地质专业,这一事关人生选择的决定,注定了他在今后的岁月里,将跋涉在海岛山川,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但是潘永坚用岁月向天地证明,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勘察队员,初心所向,何惧艰辛。




No.1 
6年扎根海岛,一组数据价值2.5亿


1985年,潘永坚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入职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和岩土工程勘察等技术工作。
“我的履历很简单,进入大队后就没再挪过窝。”潘永坚说,40年的坚守,源于对地勘事业的热爱,艰苦的历练正是抵达初心的过程。在潘永坚的办公桌边,摆放着一块块岩石样本,这些都是他工作多年攒下的“宝贝”。
在潘永坚的工作经历中,难度最大、考验最严峻的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地质勘察。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总投资约120亿元,其中西堠门大桥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金塘大桥主通航孔桥是世界上在恶劣外海环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度斜拉桥。
宏大工程,地勘先行。潘永坚与项目组的伙伴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交出了一张答卷。“岛礁地质条件复杂,每一条节理裂隙都可能对工程带来决定性的影响,不容丝毫懈怠。”每天一大早,潘永坚和项目组的同伴们带上饼干和饮用水,摸索在100余米的岛礁边坡,勘察了450条节理裂隙以及断裂、海蚀洞。
在挖孔桩开挖过程中,又一次一次下到40余米深的孔中观察,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勘探期间,潘永坚带领的团队还曾因为风力过大险些翻船,连船老大都心有余悸地说:“如果掉下去,就‘没’了。” 
通过历时6年的勘察,潘永坚带领的团队攻取了水深流急复杂海域环境下钻探施工和岩土参数的准确数据,回答了地质条件复杂的海域狭小岛礁作为大跨度高塔柱桥基的可行性,优化了整个工程的布局,为国家节省了约2.5亿元的投资。
正是在那座曾经毫不起眼的岛礁上,创下多项工程建设纪录的特大型跨海桥梁——西堠门大桥拔地而起,取得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跨海大型桥梁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空白,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多项重大跨海桥梁工程。


No.2 

一路锐意探索,用创新诠释匠心


“工匠精神要传承,更要发展。不能习惯于按部就班,而需要开拓创新。”这是潘永坚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
2008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所属省工程勘察院中标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勘察项目。对于省工程勘察院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地铁勘察,而且1号线开工时间很紧,全市有几百万双眼睛盯着。”最终,重担落到了潘永坚身上。
针对1号线沿线复杂的地下构造物,潘永坚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杂管网条件下工程地质勘察“五步开孔程序法”,发明了地下管线勘察专用钻头,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创新,永远在路上。这些年来,潘永坚主持与参与完成的《西堠门大桥成套技术研究》、《宁波轨道交通软土工程特性研究及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海相沉积软土流变理论及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获宁波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起草地方标准多部;《软土城市工程勘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项目实践中广泛得到应用,《硬质刚性支护结构边坡的生境构建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防护结构和方法的建议,《复杂海域钻探施工技术研究》解决了海域施工时抛锚拔锚、套管连接等方面的难点。
▲介绍马来西亚水文地质调查方案


No.3

言传身教,名师带徒成典范


“潘永坚带出的徒弟,让人放心。”在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潘永坚是“名师带徒”的典范。近年来,他带出的5名徒弟相继成为各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
2018年9月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吸收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与检测、海洋与水工环等专业的技术骨干,实行资深专家领衔、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团队模式,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及本单位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等活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工作室重视人才培养,自成立以来涌现出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2名、浙江省地勘工匠3名、自然资源系统“业务能手”1名、宁波市直属工匠3名、宁波江北工匠1名,宁波住建系统青年岗位能手2名,新增正高职称3名,新增注册岩土工程师4名。
工作室2020年1月被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命名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20年12月被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第十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2023年11月,浙江省总工会公布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11-2022年)名单,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全省仅30家,也是省地质院首个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跋山涉水四十载初心如一,潘永坚用他的一腔热忱和不懈追求,秉承“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成理校训精神,默默诠释着“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成理精神,续写着新时代的“地质之光”。

潘永坚

1981级水文地质专业校友

曾任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浙江省劳动模范。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浙江省水文队
编辑:朱亦轩
责任编辑:李海华  彭芸  谯秋春
审核:谢先泽


热忱欢迎您向校友会投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xyh@cdut.edu.cn

联系方式:028-84078894、84077316

办公地点:第四教学楼4105

请关注我们

成都理工大学校友会

ID : CDUTXYQ

成都理工大学 

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

小程序

成都理工大学 

ID :  cdutwx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