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般环保公司,居然还有报告表的编制能力
文/汤贤乱
现庄一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时候,有四位股东,分别是王忠、张扬、许宗详和文海明。
王忠是法人兼总经理,业务和技术都懂,负责统筹经营。张扬懂业务,负责拉项目,许宗详和文海明懂技术,负责写报告。
原本大伙想借取消环评资质的机遇,成就一翻自己的事业,谁知一年的时间不到,就各奔前程了。
真不知是环评业大厦将倾,还是环评者人心离散。
天下合伙之事,大抵如此,正如《诗经》之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
在此交待一下各自的去向。
文海明被一个直排生活污水的房地产项目搞得苦不堪言,纳污河流的水文要素,不同文献莫衷一是;水质现状监测数据,环境局、监测站及公示的环评报告中也多处不一。
也不知道哪一版是对的,哪一版被人随意篡改了。这也常见,环评报告是按需编制,经常被人为调整参数甚至更改数据的。
模型的选用和概化困惑,让他深感自己理论知识不扎实,于是他回校跟老爸文教授读博士去了,以研究水环境预测模型为主,顺便钻研一下区块链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环保,以后环境质量数据、重要河流的水文要素,就不会在文献中被人改来改去了。
许宗详在做一个化妆品扩建项目环评报告表时,因有专家提出刁难意见,要他调查市场销量以论证项目扩建规模的合理性,这其实是一条很无理的意见。
但他迫于专家淫威,不得已去调查,谁知一调查却有意外收获。他发现,该类化妆品的市场空间巨大,不但扩建非常必要,销售也大有可为。为不受专家编排之罪,他索性转行给业主当高端化妆品的销售代理去了,赚得比当环评公司的股东多多了。
女人的钱,比建设单位的钱,要好赚百倍。
文海明和许宗详是小股东,在深造或转行时无偿退出了,小公司的股份一文不值。而王忠、张扬两位大股东,分别担任着正副总经理,是无路可退的,他们只能硬扛,否则唯有注销公司,作鸟兽散。
他们在艰难的时刻,没有放弃。死撑着公司的运营,但由于业绩下滑,也是每况愈下。
张扬搞业务不但花费巨资,好不容易低价抢回来的项目,又没有技术人员能及时消化,接连几个报告表烂尾,几乎要把公司拖入万丈深渊。
王忠炒了汤总,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以为从此只需指挥属下写报告,享受管理者的乐趣。谁知手下无将,唯有自己孤身冲锋,写得比原来在现庄市环科院公司还累,他这才深刻体味当团队领头羊的不容易。
为了脱离写报告的苦海,这几个月他一直在朋友圈招人——成熟的环评工程师。
2
如今这个环评行情,并不缺老板或总工,最稀缺的一定是有经验且愿意在一线写报告的环评工程师。
个个环评公司在招人,似乎撑起了环评行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直在行业内的人会感受到,环评已不如十年前那样红火了。那由盛转衰的环评,为什么一直在需要工程师呢?
事实是,资质取消以后,小公司稍有能力的环评师基本都独立门户了,他们当了老板,需要招干活的员工;大公司有实力的环评师,一般也以审核为主,不会再亲自编制报告了,更需要招出力的下属。
由此才造成了环评中坚力量奇缺的现象,环评人才青黄不接,各大环保主管部门通报环评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了。
其实,那些通报指出的所谓重大质量问题,都是些“报告内容有重大缺陷、遗漏,与现场情况严重不符”“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分析明显错误”“多处笔误”等小儿科的毛病,是新人或菜鸟容易犯的,而并没有类似“预测结果复核不一致,源强核算未采用指定方法、K值计算有误”等“成人”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
知乎上有人作了解释:“环评这个行业是逆淘汰机制,越是有能力做事越认真的人,只会尽快脱离一线,留下来坚持不懈写本子的,多半是毛头小子或者混日子的人。”
在这种情景下,理所当然地,王忠招了三个月,都没招到一个合适的人。
3
在王忠招徕不到工程师的日子里,作为创业伙伴的张扬,同样颇为担忧,毕竟公司只剩下总经理王忠一个环评工程师了。
所有项目一人全签,王忠难不成要做第二个全网知名的Tan工程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即将于11月1日实施,取消资质的暂行公告同时废止,那么,环评行业会迎来什么样的变故呢?环评公司及工程师还能经得起多少折腾呢?
张扬心里没底。
现在各种名称的环评公司遍地游走,都已分不清彼此了。混战厮杀,想撑到最后的,只能靠低价竞争,来获得在市场上苟延残喘的机会。其实,大家都已心身疲倦,感情麻木。
张扬很盼望环评同行们能齐心协力,提高环评行业的地位和职业待遇,得到业主的尊重,起码不要一来就出价2000,问这个报告表你干不干。
但他不会第一个这样做,因为一旦报高过价,连在这个游戏中玩的机会,都会被剥夺。
前几天,他听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快要发布了,内心忐忑不安,生怕因公司目前的技术力量不够,能力欠缺而导致在接项目方面受到限制。
直到今天,他看到了从生态环境部官方发布的编制能力建设指南,才长舒一口气。
王总可以继续慢慢地招人了,目前有他一个,就够了。
4
张扬虽是搞业务出身的,但一路以来,他非常关注技术门槛,如前期的资质及后续的能力问题,毕竟这关系到什么项目能接,什么项目不能接。
成立现庄一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后,除了揽业务拼尽全力,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他也一直在建议王忠,要加强公司的自我修养,一定得凑够满足在这行业混的基本人才条件。
他看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能力建设指南》,见满屏皆是“一定数量”,而无以前红顶脱勾时的“6、9式”具体数字,喜不自胜。
王忠一人,不就是“一定数量”么?咱一般环保科科有限公司,还是很有编制能力的嘛。
比如: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单位,全职人员中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掌握相关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人员、熟悉相应类别建设项目工程/工艺特点与环境保护措施的人员,以及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人员。
虽然这一段话中用的是顿号,好像同时需要很多个人,其实无妨,王忠一人足矣,皆可适用,不信看一看张扬的分析。
一定数量的环评工程师——王忠啊,他一个,就是一定数量嘛;
掌握相关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人员——王忠啊,他可是掌握了水气声土壤生态各要素评价方法的人员呢;
熟悉相应类别建设项目工程/工艺特点与环境保护措施的人员——王忠啊,他在之前的两家单位做过很多项目,几乎涵盖了核与辐射类以外的所有类别呢;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人员——王忠啊,当年环评工程师考试法律、导则和技术方法都考了高分呢。。。
保留有报告表的编制能力,目前就足够了。至于报告书嘛,可以在王忠招到人之后再想办法去接,反正现在这类项目也不多,公司成立一年以来,都没做过一个报告书呢!
—END—
原创不易, 请多鼓励, 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