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合

其他

环境防护距离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从长沙比亚迪的“邻里关系”看

【引言】长期以来,环境防护距离是环评中避不开的问题,但设置了环境防护距离的环评报告书,即使批复了,其法定作用几何?对于保护环境和污染防治起到多大的作用?却是一直的疑惑,这一次看到长沙比亚迪废气“扰民”(暂称这样,以权威部门官宣为准)事件,更甚。(一)近期环保事件炒得最凶的,无非是长沙比亚迪废气扰民事件。梳理分剥网上迷雾,无非三个疑问。一是比亚迪产生的有机废气会不会超标。这关系到处理状态、监测内容和时段、标准以及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自有有关部门在查实。二是假使是达标的数据,会不会扰民。这是肯定的,有一种影响叫达标扰民,因为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是两码事。比如水环境中,二类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数值往往是2-5倍的关系,重金属往往是10倍上下的关系,废气方面,无组织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一般也是数倍的关系,有组织的就更不用说了。意思就是说,达标排放的废气出了边界以后,是有可能超过质量标准的。这也许就是环境防护距离设置的初衷吧,只不过早期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是以车间为界,后来的大气防护距离一般是以厂界为界。三是有没有设置环境防护距离,以及是否守得住?今天重点讨论的就是环境防护距离的问题,也就是长沙比亚迪公司的“邻里关系”。(二)虽然环评人(包括做和批,以及管理)深恶痛绝卫生防护距离,后来弄出个环境防护距离来代替(以大气防护距离为主要代表),但也无法掩盖关乎企业的防护距离脱离不了卫生防护距离影响的事实。(曾经的追责大户-卫生防护距离)后来我们为了少受问责,一再强调我们只守大气防护距离,不说卫生防护距离。而且很重要的是,明文规定的动不动几百米,经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几乎一定至少50米,而计算得到的大气防护距离一般都很小,几乎大多数项目不用设置大气防护距离。但由于一系列的法规指南标准规范或多或少有着卫生防护距离的影子,比如写进规范文件的垃圾发电厂的300米“硬”防护距离要求之类等等,很多重大项目依然脱离不了卫生防护的束缚。比亚迪400米的防护距离就是受到了汽车制造厂卫生防护距离300到500米不等的规定的影响,而更不幸的是,这是写进了本子里,伴随着环评改革岁月依然有效的文件要求。(图片来自于网上公开信息)(三)企业筹建项目时,环评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当属审批中带有环境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是报告书里面提出并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复出来的,属于环境保护措施。不容置疑,这个防护距离对于项目是有限制作用,比如不管是在行政验收还是自主验收时,环境防护距离都是作为合规的红线去把握的,如果在防护距离内存在居住、学校或医院,相信没有人敢签下同意验收的大名。曾经有一个铅酸蓄电池企业筹划上市,在上市环保核查中发现环评批复里有150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而在与项目隔一条国道对面150米内有50户农民自建房。结果为了上市,企业硬是使尽手段,“红黑结合”花巨资拆掉了看起来很“遥远”的50户居民住宅,损失金额不计其数。但是环境防护距离对于项目周边究竟有什么限制作用呢?能不能起到一个“防火墙”的作用呢?(四)首先,环评批复是针对建设项目报告书的,批复的文件没有抄送地方政府,也没有送到规划部门,对于区域的规划根本没起作用。比如:批给企业,抄送地方环保部门和评价、评估单位,然后要求地方政府做好规划控制工作,纵然是省厅批的,也是苍白无力。而长沙比亚迪公司一期工程批出了4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虽然后来生态环境审批部门取消了卫生防护的要求,可能在后面扩建工程审批中已经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一期项目留下的这个“硬指标”要求是否还约束着后面项目以及周边地块开发的影响?己经类同于一笔糊涂账了,环评的“严谨”和“强迫”俨然成为有关部门问责的利器。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8月31日《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191号建议的答复》仍然明确要求,在新的环评审批中以大气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作为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依据,而前已批复环评文件要求执行卫生防护距离的仍需执行。可见环境部门对于卫生防护距离方面的看法仍然是谨慎的。其次,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防护距离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规划采纳的话。可惜,很多规划环评是补做的,相当于补漏的后评价。另外,规划编制单位也完全有理由不采纳这个建议。第三,项目验收后,规划变更了,房地产包围项目,企业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总不能拿着自己的报告书及批复去跟开发商说:“兄弟,按规定,你不能靠得太近!”早期的房地产开发是要做环评的,10万平以上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随着环评改革放管服,又从报告表向登记表到不用环评发展,那么,在距离比亚迪厂房50米距离内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谁有资格拿着报告书批复的400米距离去反对50米距离内建设的房地产?现在建一个房地产跟你环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些本应该最反对的人,最终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他们事先毫不知情。汽车城的建设,吸引了人群的集聚,人多了地就升值,受害的人也是被吸引的人,这是谁的错?(五)以前的杭州高新开发区。一开始是很单纯的开发区,只有开发区管理管委会一个办公场所,基本上都是大型的工厂和企业。后来房地产高峰来了,规划部门开始施展手脚,工业用地通过用地会就变了样,各方豪杰八仙过海显神通,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开始混杂,隔个道路就是工业和居住之分是斯文的事情,工厂隔壁就是居住区也不少见。结果投诉来了,虽然住宅晚于工业进驻。一系列的超标扰民、达标扰民、恶意投诉等等问题,频繁发生。听说高新区的环保监察大队才几个人,每年处理的投诉案件达到了几千个,5+2没日没夜,结果女大队长在领导面前递交了泣血泪书,说再不把她调掉,她的家庭就散了。所以偏激的人会说,开发规划是最大的污染者,产业开发产生污染,而房地产开发又使人们无限的接近污染源。(六)话说回来,比亚迪是VOCs产生大户,先假设其不惜成本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目前涂装废气最有效的治理措施应该是RCO或RTO,但配套之后,其废气对于周边仍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还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会有异常情况产生,企业经营也会有一些突发情况。而环评批复设置400米的防护距离,目的就是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七)在一条毛毯上放置一杯咖啡,毛毯和咖啡都是好东西,但一旦有人拉了毛毯一把,咖啡倒了毛毯脏了,咖啡就会变成污染毛毯的污染源。类似这种把污染源和保护对象搞在一起的规划设置,是污染隐患的源头,哪怕污染源再小再轻。有人说,合理的规划可以让重污染企业变成低污染或无污染企业;不合理的规划可以让轻污染企业成为重污染典型,成了反复投诉对象。印染工业集聚区和电镀工业园里都是三类企业,却很少有环保投诉,就是大家统一定点集中治污,相辅相承理所当然,重污染企业仿佛是轻污染。服装厂和居住区相邻,服装厂夜间控制得再好的噪声,55分贝依然超过了居住区50分贝的要求很多,轻污染型企业会演变成重污染现象。而关键的是,谁来控制合理的规划,知情的人谁有权提出规划意见,规划权力部门是否愿意凭着一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而改变他们的决策?最后又回归成一个问题:环境防护距离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就好像是已经走上不归路的环评,能在污染源头控制上发挥多大的作用?还是走边路解决历史问题,等着背书和背锅!【结束】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批复了环境防护距离的建设项目,对于区域地块规划的控制几乎无效,报告书只针对项目,对地方政府的规划起不到约束作用,只能影响企业的验收。2、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防护距离,如果规划采纳了就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规划可以不采纳。3、新的环评审批已经基本(只能说基本)抛离卫生防护距离,以大气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作为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依据,但前已批复环评文件要求执行卫生防护距离的仍需执行,这是环境部门挖给自己的大坑。而如何使环境防护距离在地块规划开发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又是摆在环评中的重大课程。4、环保领域里,环评已经不当大哥多年了,但一出事,整个社会氛围依然不依不饶,始终会拿环评说事。带有防护距离的项目,其禁区永存,而房地产项目环评的一系列动作,让房地产可以肆无忌惮地包围有着环境防护距离的企业,环评改革的得失成败可以略见一斑。长沙比亚迪公司的建设过程是环评改革过程的见证者,尤其是经历了从控制卫生防护距离到控制大气防护距离的转变过程,个中原因和事件始末是一个错踪复杂的事情。也许,这件事情厘清了,我们的困惑也清楚了。也也许,本身就是个理不清楚的问题。—END—原创不易,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2月8日起施行,违反可罚1~10万元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已于2021年11月26日由生态环境部2021年第四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2月8日起施行。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一图读懂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相关负责人就《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答记者问制定《管理办法》是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建立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明确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主体、内容、形式、时限、监督管理等基本内容,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动。《管理办法》明确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主体。重点关注环境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企业,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符合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同时对制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的程序、企业纳入名单的期限进行了规定。《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对于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要求重点排污单位披露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八类信息;要求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在披露八类信息的基础上,披露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因、实施情况、评估与验收结果等信息;要求符合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在披露八类信息的基础上,披露融资所投项目的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信息。对于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变更、行政处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市场关注度高、时效性强的信息,要求企业以临时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形式及时披露。《管理办法》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建设、信息共享和报送、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违规情形及相应罚则,同时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将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抓好《管理办法》实施落地,加强政策协调、规范协同和工作衔接,及时总结经验,遴选典型并宣传推广,加大对相关企业的培训和帮扶力度,引导和督促企业真实、准确、及时披露环境信息。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答: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为贯彻落实《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明确规定、落实责任、规范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市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行为,加快建立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一是着重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的具体安排,将多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整合,解决环境信息披露形式、程序、时限等要求不明确问题;二是着重解决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问题,强化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的支撑,实现对重要主体、重要行为、重要信息等关注度高、使用需求大的信息全覆盖;三是着重解决环境信息披露渠道过于分散、部门协作不足等问题,规范环境信息披露途径,明确管理部门责任,保障合理分工、有效执行。问:请简要介绍下《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答:《管理办法》分为六章,共三十三条,对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主体、披露内容和时限、监督管理等基本内容进行了规定。第一部分为总则。对《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解释,规定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部门职责、主体责任、基本要求、信息安全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披露主体。重点关注环境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企业,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符合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主体应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同时规定了制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的程序、企业纳入名单的期限。第三部分为披露内容和时限。要求企业按照《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编制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和临时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并分别在规定的时限内上传至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对于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要求重点排污单位披露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信息、碳排放信息等八类信息;要求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在披露八类信息的基础上,披露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因、实施情况、评估与验收结果等信息;要求符合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在披露八类信息的基础上,披露融资所投项目的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信息。对于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变更、行政处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市场关注度高、时效性强的信息,要求企业以临时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形式及时披露。同时,规定了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和临时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报告的披露时限。第四部分为监督管理。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建设、信息共享和报送、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等进行了规定,同时明确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第五部分为罚则。对违反本办法的情形进行了规定,并明确相应罚则。问:《管理办法》对服务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答:《管理办法》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等要求,规定企业披露水、大气等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和排放、碳排放信息,聚焦对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企业行为,要求披露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信息以及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利用、处置等信息,推动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碳减排力度。《管理办法》要求企业披露生态环境治理、环境风险防范、环保信用评价等方面信息,切实打通市场主体间、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引导企业采取环境友好的生产、经营、投资方式,提升环境绩效,让环保工作突出的企业更好的展现自身,帮助市场更好地选择环境治理表现优秀的合作对象,提升市场公平性,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问:如何保障公众及时获取、有效使用企业环境信息?答:一是强化重要环境信息披露,让公众“看得全”。着重围绕公众、社会和市场关心的信息,选取关键性、总结性环境信息予以披露,直观地向社会公众全面、细致反映企业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情况和环境治理情况。二是增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让公众“看得懂”。《准则》细化界定每类主体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提高披露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减少描述性、一般性及专业性过强的信息,保障环境信息易读易懂易用。三是确保信息披露的易得性,让公众“看得到”。建立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企业和社会公众免费使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企业在该系统上集中公布环境信息,社会公众可便利获取信息。通过国家、省、市三级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与其他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便于各有关部门获取使用。问:《管理办法》发布后,后续有哪些工作安排?答:要以制定实施《管理办法》为抓手,推动深入落实《改革方案》,全面加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一是不断加强协同管理机制。生态环境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与相关部委和单位加强协同联动,建立运作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形成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力。二是有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建设,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及监督执法结果等内容,让企业有“途径”披露信息,让管理部门有“渠道”监管信息,让公众有“地方”查询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监管能力。三是做好宣贯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印发实施后,加强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确保相关部门、地方、企业理解好、把握好、落实好相关要求。同时,要让社会公众了解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企业要警惕了,首批7起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2021年1月24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用重典治理环境违法行为的部署,对违法者相关法律责任作了严格规定。实施《条例》,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企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为贯彻落实《条例》,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有效震慑排污许可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生态环境部组织整理了7个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有无证排污、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污染物、不按证排污、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未提交执行报告、未建立台账等违法行为,相关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依据《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单位和人员予以严惩。生态环境部对重庆市潼南区生态环境局、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四川省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乌拉特中旗分局、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生态环境局在办理案件中的突出表现提出表扬。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一、重庆市中欣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案重庆市中欣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再生源动力电池及新能源开发行业,产品为锂电池。该企业于2020年4月14日申领排污许可证,重庆市潼南区生态环境局审查后,发现该企业存在污染物排放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书面下达了《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91500223089134346G001R),要求其于2021年4月7日前完成整改并取得排污许可证。2021年6月7日,因该企业超过整改期限,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并取得排污许可证,潼南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服务和环境督导科将该公司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移送执法部门调查处理。2021年6月10日,潼南区环境行政执法人员根据线索前往该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发现该企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正常生产,违法排放污染物。重庆市中欣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擅自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2021年7月29日,重庆市潼南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依据《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0万元。总结一下(汤贤乱评述,下同):无证排污,罚款50万元。二、北京市房山区北京艾尔有限公司未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案北京艾尔有限公司是2020年、2021年北京市重点排污单位,于2019年12月11日取得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对锅炉通用工序核发的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中不包含表面处理通用工序内容。2021年4月1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开展印刷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正常生产,有表面处理工序(清洗、烘干、彩印和底涂),年使用清洗剂、油墨、光油等有机溶剂300吨。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2021年11月25日
其他

信用平台要是都这么用,环评市场早就净化了

文/汤贤乱环评信用平台本是个管理上的技术创新,这一点不可否认,不然固废管理、排污许可和土壤风控修复系统也不会纷纷效仿。打造各类数据平台,也是信用中国和数字化政府建设的大势所趋。但两年多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环评信用平台一直没发挥该有的效能。就像能号令武林的屠龙宝刀一样,虽是至宝,但在盲叟谢逊手中十年,无任何作用和功效。清合投稿作者卡巴斯基在《信用平台本是个好东西,无奈有些人太“聪明”》这篇文章中吐槽过此现象,也曾提出过建议。上个月底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笔者撰写《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谁在乎?之后呢?》一文,除了呼吁拓展环评市场,重塑行业生态,关注从业人员,又重申了几点关于环评信用管理的四点建议。今天看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监管工作的通知》,里面正有平台注册审核检查、加强编制单位监管的相关内容,似乎是对清合建议的遥相呼应。当然,江苏省厅大概率没看过清合的文章(清合影响力还没这么大),他们此举是主要为落实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的要求,打击环评弄虚作假、借证挂证,以提高环评质量。那就当英雄所见略同吧,殊途同归,大家共同的认识是,环评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保留的利器,尚不能放松管理而任由其荒废。生态环境部今年提出严惩环评弄虚作假的指导性意见后,也确确实实陆续通报了几十起典型的案例案件,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但这些举措都偏末端治理,在源头防控这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或者说没有把信用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以至于不能防范于未然,把环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其实,环评信用平台是人过留声、雁过留痕的,很多超额承担工作量、从业信息频繁变更、上传虚假社保凭证的动作,是极容易被稽查发现的。只要严格管理,真抓实管,要打击环评单位弄虚作假、鱼目混珠并不难。以前各级主管部门疏于管理,让环评商人及南郭先生趁虚在行业中搅和许久,获益不菲。如今官方要进行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强化环评监管以提高质量,自然会慢慢地回归到信用平台上来。信用平台就像一个小池水,所有的环评水鱼都在里面游,要捉几只混迹其中的鳖,那还是轻而易举的。江苏省的这份通知,就是一个强化监管、精细措施的信号,如果能严格落实下来,必定能打倒一片在环评行业混水摸鱼的南郭先生。如果全国各地都这么操作,那环评市场必能得到净化。咱们来简要分析一下江苏省这份通知的内容。第一条,就“接纳”了我们关于注册审核检查的建议,即对在信用平台注册的环评机构,开展现场人工检查。按贤乱的意见,除了软性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档案管理体系,硬性的办公场所也要看。之前就有新闻报导说,某环评机构注册的办公地址,其实是一家烧香拜佛的场所。现场检查,软硬兼施,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平台注册的环评机构不是僵尸企业,不是皮包公司,不怕联系不到负责人,或缺乏送达处罚决定书的地址。再者,若发现虚假信息或条件不满足环评工作需求的,不应止于失信记分,还应要求停业整顿,直至合格方可承接业务。第二条的定期更新业务承接情况,掌握从业者的工作量这条,生态环境部在广州绿网的推动下,已经在实施了。部办公厅定期将高产人员的名录下发各省,要求靶向监管,加密复核抽查。第三条也有不少地方已经采用实施,此前就有群友发的环评工程师在某项目现场举着职业证书和身份证拍照的相片,虽然样子不美观,但起码也能叫环评师本人郑重其事,严肃对待环评工作。第四、五条要求也不是什么新的创举,平素在地方上也有见到,但是否能严格执行而不打折扣,就看各地主管部门的力度了。此类要求以前常见于市区级的环评管理文件,在省的层面来统一要求的,江苏省应该是行动超前的。这份通知给贤乱的启示是,倘若不能踏实扎根环评咨询行业,或缺少真正的技术人才,任何一家靠变现政商关系而混迹于环评行业的掮客公司,都很难同时做到以上五点要求。偶尔捞点环评小活的玩票公司,在强监管的背景下,一旦觉得做环评麻烦,或认为精力和成本的投入远小于利润产出,那他们也不敢再轻易染指环评了。江苏省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真正从事环评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生长和竞争环境。长期看来,是有助于行业清理整治和环评市场净化的。当然,政策的生命力,关键还是在于执行、执行、执行,希望其它省份也能见贤思齐。—END—原创不易,
2021年11月10日
其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坚持问题导向、环保为民。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以解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021年11月7日
其他

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谁在乎?之后呢?

文/汤贤乱2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1〕490号),要基于环评信用平台来整治环评市场乱象,规范从业行为、强化责任意识,以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的秩序。诚信固然重要,所谓人无信不立,维护市场秩序也很重要,但环评本身似乎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环评从如日中天演变成了一个夕阳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人才都流失殆尽了,坚守的真环评人也心存积怨,朝不虑夕。在考虑时况愈艰,传统的环评公司如何转型?如果环评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定位没变,依然被视作守住生态环境质量的第一道门槛的话,那这个行业迫切要做的是,重拾从业者的信心,拓展新的业务内容和方向。只有呆(待)下来能看到前(钱)景,那专项整治之后,识别出来的有诚信的环评从业机构和人员,才有价值。否则,拔掉杂草之后,剩下的禾苗没有足够营养供以生长,也迟早要蔫掉。所以,相比于专项整治的通知,同一天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1〕471号),更有价值和意义,里面提到的能力建设,最终会惠及环评从业的技术人员。当然,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是第一步,因为不把老鼠屎清除掉,往汤里放的佐料越多,坏汤时损失就越大。那么,此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一出,环评行业有谁会在乎呢?环评商人和奸人们肯定不屑一顾,历史已经证明,只要这个行业还有油水可榨,他们在商业上的“聪明才智”足以应付任何的环评改革和监管手段。普通环评人已心如止(死)水。环评真人和真环评人当然会留意,但他们谈不上特别在乎。各种严惩弄虚作假、加强监管的类似通知见多了,有点麻木了,有效固然好,无效也正常。真正“在乎”的应该是那些有一定行业积累和关系资源,切实在做、想做环评业务但苦于没有自己的注册环评工程师的机构,原来还可以钻一些平台的空子,如果认真管起来,那就得高薪去挖一两个环评师了,得花钱。其实,信用平台启用两年多,弊病和缺失早已显现,在《信用平台本是个好东西,无奈有些人太“聪明”》这篇文章中,作者已经梳理过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在这次整治关注的突出问题当中,比如社保无审核,随意注销变动、天南地北挂靠项目等。还有之前发过的《连省生态环境厅都找不到某些环评机构和工程师》《环评从业者的荣誉感,多看官方,少看“同行”》等文章,也指出了在平台上注册的机构和人员,联系方式虚假,办公地址错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看似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却正是经年累月摧毁环评大厦的不起眼的小蚂蚁。当时清合公众号作者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不错的建议,相信有不少被主管部门看到或采纳,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至少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今天把这些建议再梳理一遍,希望在专项整治行动之后,环评还能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轻装上阵,重新出发。①平台注册的时候,加强审核。从业机构和人员在信用平台登记时,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进行现场核查,核查是否有办公场所、公司具体地址(附照片),注册即核算企业法人和环评工程师的联系方式。②加强抽查,靶向监管。对于报告数量超群、在全国服务内做项目的环评工程师,信用平台要加强编制质量抽查,靶向监管,定期抽查平台上机构及人员的联系方式是否有效。③信用平台增加功能。增加企业法人、环评工程师的联系方式,系统自动标记重复的号码以便抽查一人注册N个公司账号的,增加每个项目上传的时间,增加每次变化(如注销、重新注册)的时间,增加项目检索功能等。④社保凭证人工审核。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加强对环评单位、环评工程师缴纳社保记录的审核,最好是人工审核,避免系统无法辨别社保真伪的现象。根据文件,本次环评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自2021年11月开始,耗时5个月,分3个阶段推进,最终的目标任务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确保环评制度公信力”。这个目标还不够远大务实。公信力很重要,但我们还得思考一下环评制度的“生命力”。看到《十四五改革下的环评,格局终于变“大”了》里面的环评人。还记得毛主席那句话么,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放在环评的语域空间里,环评制度是地,环评从业者是人。—END—原创不易,
2021年10月29日
其他

关于开展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三)加强宣传。要加强教育引导和宣传,鼓励公众投诉举报,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提高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增强行业自律,发挥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2021年10月29日
其他

十四五改革下的环评,格局终于变“大”了

在西藏旷野之上,极目天宇,眼界阔、远山低文/汤贤乱1前日,生态环境部官网扔出一份《“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行业谓之“重磅”,但在圈内却连个涟漪也没砸出来,参与讨论者寥寥,更别说提意见。连业内大号环评互联网下面都仅有三条评论,颇感寂寥和纳闷。我不禁要问,环评行业人才都出走了,还是皆躺平了?对于这份事关未来五年职业生涯的方案,难道没有一点建言献策的冲动和欲望?虽然我本人有三年以上没有亲自编制环评文件了,但环评与我的关系却从未冷淡。一则间或审核环评文件,需保持热络;二则环评作为我初入环保职场的踏板,一直被我关注;三则我们清合读者群汇聚了一帮从业者,时常聊的也有这方面话题。环评行业每有新规出台,若第一时间无法学习,事后总要细细咂摸一番。这次改革方案,我也是后两天才加以品读。读完没什么高深的见解,除了叹服于起草者的环保大视野、大格局,似乎也理解了从业人员的“噤若寒蝉”,特别是环评技术人员,对于这样一份纯管理者视角的方案,真的无话可说。就像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一看标题跟我没关的,连打开都懒得打开,更别说叫我评论、转发了。2说起环评改革,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出了不少“重磅”,如红顶中介脱钩、登记表备案制、取消环评资质、颁布监督管理办法、分类管理名录屡次瘦身和报告编制指南及格式更新等,但每次都令人唏嘘。历史上的环评,几乎没有一项是人人欢迎、取得实效、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改革,往往是按起葫芦浮起瓢,或是以新的问题来掩盖、替代旧的问题。搞到最后,业务严重缩水、人员良莠不齐,环评从环保行业的渊薮演变成寂静之地,行业万马齐喑,由颓唐慢慢走向沉沦。挂证借证、评而不用、弄虚作假、产量过高……当下环评的弊病擢发难数,年长的行业前辈,甚至开始对年轻人劝退,已工作五年六左右的中流砥柱,有证的、没证的都在自我怀疑中迷失。行业里唯一像打了鸡血而充满工作激情的,却是那些到处给人介绍挂证的中介。要是记者今日去随便采访一个环评人“你幸福么”,规定不能说脏话,又不能不回答,那得到的回复大概会是“我以前姓吴,能改行后,改姓焦了”。3说到这份《“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洋洋洒洒八千四百多字,涉及七个方面二十三条,有实有虚,但谈的都是监管机制、法规队伍的建设,而且是纯管理部门的视角.在整个环评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从业人员”,包括环评工程师和编制人员,居然没有提及,也即你在全文中搜索不到“从业人员”这四个字。只有一句话是相关的,“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环评工程师管理,开展环评单位和人员清理整顿”。要说打击挂证借证、严惩弄虚作假还容易理解,起码有惩恶扬善的感觉,说什么清理整顿,似乎是要不分好歹、一律打二十杀威棒。环评要清理整顿的,应该是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环评商人、奸人,而对于环评真人及真环评人,管理者应有能力甄别出来,并加以抚慰、鼓励和保护。可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对环评从业人员的不care,已经到了漠视的地步,似乎他们眼中的从业人员都是“刁民”,皆需要清理整顿。且不说在改革方案里思考一下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就算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懒得做了。从业人员面对这样一份改革方案,无法可说、不予置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中,起码还有“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和职业荣誉感”的说法,让人看到点职业希望,如今希望却又渺茫了。正如你深爱的一位男/女朋友,TA说了自己未来五年要干啥的人生规划,比如健身、留学、买房、结婚等等,但这其中竟没有一项提到你,如此情形,你还要和TA携手走下去么?4站在有人间烟火色的从业人员的角度看这份方案,哑口无言。但倘若我是一位高高在上、不识民间疾苦的环保方士,不禁又要对这份改革方案称赞起来:写得确实高大上,把环评的格局提升了好几个level。对比一下《“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就更明显。五年之前的环评改革方案出台之时,排污许可还在各省试点,《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尚在母胎中孕育,所以当时改革方案提得多的,是环评如何与即将呱呱坠地的排污许可制度有效衔接。除此之外,均是围绕“环评”谈环评改革,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如推进战略环境评价、强化规划环评、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重大环境影响预警,以及环评市场、技术、人员等等。但到了《“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眼界就不再局限于“环评和排污许可”了,全部是宏观的大视角,几乎是站在生态文明及“四个全面”的高度来审视、定位环评的功能和价值的。前面的背景与改革必要性方面,有一些高质量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类的宏大叙事,倒也容易接受,毕竟改革方案的调子要起得高些。但到了实际的环评改革内容方面,再浓墨重彩地论述流域生态环境协同管控、重点领域政策环境影响分析、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就要让普通的环评从业人员望洋兴叹了。人们时常说,环评是相框,啥都往里装。但当下肉眼可及的环评这个框,似乎装不下这么多东西,只能企盼它不断地生长,直至能容纳、消化这一切。还记得当年环评报告中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等内容么?其已在十三五16版导则总纲更新时舍弃。如今十四五来临,要赶碳减排的潮流,把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人群健康评价、生物多样性纳入环评,搞不好又容易虎头蛇尾。环评的眼界宽、格局大是好事,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未来环评的样子。但我很害怕它胸怀天下,却目中无“人”,看不到行业中的芸芸众生。我在西藏拉萨时,到处可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标语,深感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而广之,重视人的理念移到环评领域也应适用,即“从业人员就是环评,环评就是从业人员”。改革中的环评,最好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大格局大视野中指出一条小路径,让从业人员也踏之成长,最终有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很怕看到从业人员把环评视作爱人,想要与之举案齐眉,而他的爱人要去拯救世界,没有闲情跟她柴米油盐。—END—原创不易,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比环评信用平台差了不止一些

文/汤贤乱土壤信用系统上线了,没想到它这么粗鄙。学环评信用平台,却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时,清合《土壤场调和修复行业学环评,搞起了信用记录管理》转发此资讯时就说过,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不出意外,很快就会上线。文章下面有位网友留言说“信用系统马上启用,已经在调试”,果不其然,不到两月,信用系统轰然上线了。8月27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公告,宣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且简称为“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上线,9月1日起用,网址为http://soilcredit.mee.gov.cn。几天过去,截至本文发稿时平台已有4532条数据,包括722家从业单位,3810位从业人员注册。或许时间仓促,来不及打磨。新上线的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简单粗暴,其页面字体、排版及功能设置颇为粗糙,比环评信用平台之精美细腻相去甚远。放两个图对比一下,似乎是学渣与学霸的区别。上述公告中所说的已上传至系统首页的“操作手册”遍寻不获,有谁知其藏匿何处者烦请留言告知,全然不似环评信用平台的操作手册那般,在登录页面尤为醒目。按理说,同样是生态环境部版权所有,既有环评信用平台的珠玉在前,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即使依葫芦画瓢,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入目啊。何以至此呢?我只能“不怀好意”地窃窃私忖,这两套系统平台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找了不同的技术开发单位(因为技术支持电话不同),彼此并不交流互通,甚至暗暗较劲,有内卷嫌疑。环评信用平台启用公告截图这种现象在技术单位也常出现,比如公司两个平行的工作小组,组长互不买账,组员也有门户之见,由此形成部门壁垒,部门之间协作效能低下,连模板都不愿给对方,加之上级领导缺乏统筹抓总,同一个公司不同小组出具的环评或场调报告,形式和内容会决然不同。我以前在审核报告的时候,的确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还以为是不同的公司呢,一经询问才知道是报告编制者分属不同的团队。在从事河长制工作期间,也发现河长制成员单位之间跨部门沟通的障碍比比皆是,除非有行政首长亲自抓总,否则鲜见政府各职能部门严丝合缝的配合。部门间更多的是鸿沟和壁垒,一项事务的牵头单位,往往难以得到其它部门主动、热情、全力的支持。当然,天下之事不能全然推此及彼,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与环评信用平台风格迥异,高低有别,或许是有意为之,抑或是准备的充分程度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接受这种差异。以上较劲或内卷的揣测,也纯属我个人臆想,若与事实不符,倒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从个人感情和使用体验上,我确实认为,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比环评信用平台差了不止一些,这点我在哪儿都不否认。且不论页面粗糙,其功能设计也有缺陷。以一个业主的视角来审视这两个平台,如果有业务要招标询价,在从业单位上门毛遂自荐前,土壤信用系统根本帮不上任何忙,更别谈从上面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诚实守信且有水平的服务机构了。目前从业单位登记的项目业绩信息、评审处罚和举报核准情况都是空白,这些如果内容靠从业单位主动申报的话,恐怕等到台湾收复那天都填不齐,须得像环评那样,由主管部门定期通报,或有其它手段迫使从业单位不得不申报。此外,土壤信用系统在设计上缺少守信名单和黑名单,无法让普通公众知道业内从业机构有哪些优秀者或老鼠屎,只能输入单位名字,去查询它的良莠情况。其实,重点监督和限期整改名单,也可以依环评的模板,依样画葫芦。总之,“匆匆”上线的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粗陋不堪。希望随着使用者的反馈,其可以日渐完善和美观。另外,我个人还希望土壤和环评信用平台两者能够实现信息同步和互通,由于土壤管修信用记录系统在后,从业单位与人员在该系统注册时,可以显示其是否已在环评信用平台登记过。这个同步有什么作用,目前我还说不清楚,但总觉得甚有必要。都是生态环境系统管理的技术咨询业务,无论是土壤还是环评,信用应该是可统一的。—END—原创不易,
2021年9月2日
其他

时况愈艰,传统的环评公司如何转型?

文/房磊最近教育培训行业发生了大地震,受国家政策影响,行业风险剧增,市场萎缩,粗略估算,除补课老师外,相关的课程推广员、内勤行政人数员,失业人数加起来有几百万。任何行业都有兴衰,教育培训如此,环评领域也不例外。环评资质取消后,生长出很多“一人公司”,即只要一个环评师就可以运营的小微企业,“一人公司”的运营成本很低,由此可以把服务价格压的很低。环评公司属于咨询服务业,其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场地租金和打印费几乎可忽略不计,工程师的时间才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按照相关要求,环评工程师必须要到项目现场勘查,评审会必须达到会场。可是,一般的工矿企业都设立在郊区,有些新建项目甚至要到没有公路地方去做现场勘查,交通时间就会占用至少2天时间。环评公司基本上是全省承揽业务,开评审会如果跨市,也会很耗费时间,这样算下来,如果业务不饱和,或单个项目合同额太小,承接下来认真做完,往往是要亏钱的。这就倒逼很多环保咨询公司亏本揽环评业务,由后期排污许可和监测来填平亏损,单纯做环评的公司,应该很难存活了。更何况,主管部门对环评的监管力度也有增无减,近期辽宁省就发文要求对环评进行专项整治(参见本期次条推送)。现在的环评业务不仅是越来越少、监管越来越严,连审批也越来越难以通过。根据国家“放管服”轻审批、重事中事后监管要求,2021版的分类管理名录已经减少了90%。也就是说,除了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般建设项目已经不需要环评审批了。按照国家平均3年更新一次名录的频率,估计在2025年,环评公司的业务量会进一步缩减。“十四五”期间,我国碳减排的压力非常大,碳排放已经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如果承揽的项目属于“双高”项目,更难通过。现在环评公司的运营风险也是很大的。国家每季度要进行1%-3%的抽检复核,从概率上讲,只要时间足够长,所有做环评的公司都必然会被抽中。如果环评公司有很多个工程师,风险会成倍增加。一个工程师扣分,影响全公司的信用。环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是两级分化的,拥有高技术水平的环评公司一定会产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把有难度,利润高的项目垄断。而“一人公司”或者会因为成本优势而存活,但肯定毫无存在感。夹在中间的中等体量的环评单位,必然存在转型的问题。那么,对于传统的环评公司而言,其转型有哪些方向呢?细想之下,或有以下几个:一、向排污许可转型2020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从那时开始,环保部门的政策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环评逐步弱化,排污许可成为环境管理的核心。环评,验收、总量、监测、碳排放都整合在排污许可一个平台上。未来固废管理也会整合到这个平台,排污许可成为“一证式”管理,成为监管的核心。已经有传统环评公司全面放弃了环评业务,靠服务现有用户办理排污许可证、后期监测来维持机构基本运转。以验收和风险评估作为利润增长点,转型非常成功。二、向环保管家转型依据《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环保管家”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企业专心生产,环保外包给“环保管家”。已经有很多传统环评公司转型“环保管家”业务做的非常好。签订“环保管家”后,摆脱了环评“一锤子买卖”的弊端,把长期、持续性的服务变成公司的主营业务,帮助企业整理环保台账,迎接环保督查。其实,定期组织环保培训和定期环境应急演练,是很有特色的服务内容,利润也可观。每一次的环保培训和实地演练都会发现新的问题,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企业受益同时,环境主管部门也非常鼓励和支持。三、向环保工程领域转型环保工程不仅包括污水治理设施、大气治理设施,污泥压缩机和浮动顶盖等“实物”,也包括设计、技术咨询等“虚物”。环评单位在建设初期,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图纸和计算参数。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技术指导。毕竟有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基础,工程师上手环保工程应该不难,环保不像互联网行业,两年就会出现一个新技术,新名词。想了解我国前沿的环保技术,可以参考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网址www.ceett.org.cn),上边都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四、其他服务范围即汤贤乱说过的“类环评咨询”业务,可以包罗万象。清洁生产核查,环境管理体系外审、土壤调查、环评师培训、风险预案编制、污染源普查、环保律师、环境司法鉴定、绿色产品认证、环保税核算、绿色金融、环保NGO组织……等等,还有目前最火的碳排放第三方核查,也是很好的服务方向。又想起了清大师说过的那句名言:环评是块磨刀石,磨好了刀,哪儿都有活儿。所以莫惧时艰,别怕转型,这个世界,有变化才有升华。万一转型不行,还有转行行。作者:房磊,清合公众号资深网友。编辑:清小编清合(ID:txlread)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积极思考,积极投稿,投稿微信号:Qh-editor,联系人:清小编。清合:一个以环保的眼光看世界的青年联合平台。欢迎大家关注、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END—原创不易,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已竣工环保验收的项目发生非重大变动,怎么办?

文/里瓦尔锋、汤贤乱1先看一个案例,再思考两个问题。一个使用含15%VOC涂料项目,已经通过竣工环保验收,使用二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气。项目运行过程拟进行油漆品种调整,需要改为VOC含量为25%的涂料,因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符合《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重大变动的判定条件。除使用的油漆品种变化外,项目设施没有任何变化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土壤场调和修复行业学环评,搞起了信用记录管理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这让人很自然地就联系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失信行为记分办法(试行)》,果然是师出同门啊,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个“信用记录管理”其实就包含了信息公开和失信行为记分,只不过土壤行业还没有环评工程师证这样的职业资格,也没启用信用平台,所以失信记分就没有载体,目前无法实现。但《办法》里面提到了“信用记录系统”,应该就类似于环评的信用管理平台,不出意外,很快就会上线。以后业主就可以在里面甄选相关从业单位了,信用时代的环保大数据要逐步实现了。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办法》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一起来看看,文后附上《办法》原文。
2021年7月9日
其他

生态环境部门加大环评问题查处力度 严惩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

近期,生态环境部将2020年第二季度环评文件复核中发现的违法线索移交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新疆等7省(区)生态环境部门,目前,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已对相关违法线索进行核实,并对查证属实的8起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二条进行处理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起典型案件分别为:一、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绿荷塘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杭州市建德市大洋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行为和严重质量问题。两份报告表中的项目建设地点和8个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名称不同,但保护目标地理坐标和保护内容完全相同;两个项目汽油和柴油年销售量不同,但两份报告表工程分析中的汽油和柴油年销售量完全相同。此外,该报告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遗漏“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目标。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对环评编制单位浙江问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罚款69230元,没收违法所得21500元;对环评文件编制人岑吉勇、陈光分别失信记分20分,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同时,对建设单位杭州市建德浙石油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罚款50万元,对直接负责人汤泽衍罚款5.6万元,对项目经办人李沐罚款5万元。二、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新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年加工1万吨农产品项目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望江县立腾农产品有限公司立腾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行为和严重质量问题。该项目距离长江2千米,距离武昌湖15千米,但给出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武昌湖,距离为6.417千米,两份报告表的表述完全相同,不符合实际情况,且遗漏环境保护目标“长江”;该报告表其他章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0.0306吨/年,但总量控制指标章节中两份报告表给出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为0.003吨/年。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对环评编制单位安徽中天环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江西悦成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计罚款12.6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对悦成公司失信记分10分,对环评工程师赵立仁失信记分20分,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经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研究决定,责令安庆市望江县生态环境分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查摆、严肃整改,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对望江县生态环境分局分管领导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望江县生态环境分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股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作出书面检查。三、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年城市道路及附属工程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泗水县北城区新建道路及附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行为和严重质量问题。两份报告表均未开展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未调查给出明确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也未针对保护目标开展影响预测与评价。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对环评编制单位山东美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罚款4.2万元,对建设单位泗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罚款50万元,对建设单位责任人杜中亚罚款5万元。同时,对编制单位山东美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失信记分10分,编制主持人李福磊、主要编制人员贾亚红分别失信记分20分,将李福磊、贾亚红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四、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正义街西延及闾河路南延道路新建工程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该报告表提出“本项目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敏感点为毛庄村”,经核对,毛庄村距离本工程约4.9公里,不在评价范围内;所提“本项目道路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不涉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提“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南水北调干渠二级保护区外”,与实际情况不符,南水北调干渠实际未涉及信阳市淮滨县。信阳市生态环境局拟对编制单位江西圣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罚款2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万元;对编制单位江西圣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失信记分10分,编制主持人王炬失信记分20分,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对淮滨分局分管环评工作的副局长进行约谈,对淮滨分局项目审批具体承办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调离工作岗位;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对参与环评文件评审的专家进行约谈,并责令退缴专家评审费。五、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矿建材料码头工程-张庄码头项目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在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形下,给出环境影响可行的评价结论;擅自降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将项目评价等级设置不低于二级判定为三级B;水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不全,未核算疏浚作业水污染源强;船舶溢油事故源强核算错误。信阳市生态环境局拟对编制单位安徽三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罚款51.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8万元。对编制单位安徽三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失信记分10分,编制主持人杜元源失信记分20分,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对淮滨分局分管环评工作的副局长进行约谈,对淮滨分局项目审批具体承办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调离工作岗位;信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对参与环评文件评审的专家进行约谈,并责令退缴专家评审费。六、湖南省常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料药和制剂国际化产业园项目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重庆药友•洞庭药业“原料药国际化产业基地”标准化厂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行为和严重质量问题。两个项目占地面积、地址、周边环境不同,但两份报告表中项目概况章节中的占地面积、地址、周边环境,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章节中的项目平面及监测点位图,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章节中的所有环境保护目标及相对位置关系以及项目可行性分析章节中的项目名称完全相同。常德市生态环境局撤销原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对该项目的环评批复,对编制单位湖南振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罚款10万元,对编制单位、编制人员肖兴禄分别失信记分10分。同时,常德市经开区工委、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该项目相关承办责任人及环评审批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七、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闽泓木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广西贵港市万丰木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行为和严重质量问题。两个项目实际分别为西南距郁江9800米和西北距郁江7000米,两份环评文件对项目评价区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表述均为“地表水环境郁江相对于厂址方向为北,相对厂址距离为3930米”;两份报告表工程分析中均错误描述“部分扩建项目新增胶合板产能20000立方米/年”,实际新增产能分别为年产3万立方米胶合板和年产1万立方米胶合板。贵港市生态环境局对环评编制单位江西悦成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罚款4万元,对编制单位失信记分10分,对编制人员郭慧敏失信记分20分,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红土庄子村公路改建项目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案经查,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沙湾县沙柳公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行为和严重质量问题。两个项目建设地点不同,但两份报告表中关于项目起止点位置(环境质量状况章节)、项目起点与同一料场的距离(工程土石方量章节)描述完全相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置和监测日期不同,但所附监测报告中PM10和NO2的日均浓度监测值完全相同;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置不同,但前3个监测点的噪声昼夜监测值完全相同;交通量预测量不同、设计速度不同,但两者运营期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完全相同。塔城地区生态环境局对环评编制单位新疆绿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罚款23.36万元,失信记分10分。对主要编制人员李世海、蔡博分别失信记分20分,列入失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针对新疆绿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涉嫌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塔城地区生态环境局将案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同时,对沙湾县生态环境分局原分管副局长、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深刻检查。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环评文件复核力度,定期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移送相关违法线索,督促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查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严打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切实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
2021年7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环评退潮,看到第一批50人在裸泳

文/汤贤乱清合沙县之行很有感触,众人皆谓不虚此行,至于论谈梗概,清大师已有雄文问世,有兴趣可参阅。他日腾出时间,我再补充记叙一些个人见闻与思考。总体上意识到,从环评到环保到环境,再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要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环评业务没了,你不妨来这里看一下

(一)环保圈有一个定律:每出一个政策(或导则)必定催生一个行业。大的如水十条、气十条各橇动了数万亿,土十条催生了地下水、土壤、固废行业的长足发展,碳中和先行推高了好多概念股的股价。小的如地下水导则催生了打井一族,VOCs一企一策让人们认识了RTO和RCO,土壤修复让监测赚了大发地方吃尽了苦头。可是,有一些可能你还认识不到的。环评名录和危险固废名录的修订,发生了什么现象?这两份名录的修订,坑了惯性思维的企业,苦了惯性管理的主管部门,环保律师大显身手!(二)情形1:手工食品制造业在上一版名录中是属于登记表,并且在疫情期间全部豁免了。在新的环评名录中,这一类的行业却是报告表,那如果已经开工还没有运营的企业用不用处罚?有的企业遭受这种处罚时,会找环保律师。情形2:企业建设行为构成了未批先建或未验先投,然而新名录已经将该行业豁免环评,或者降低环评等级至登记表,能不能处罚?明智的企业遭受这种处罚时,会找环保律师。行政处罚有一个大原则,即“从旧且从轻”的原则。用这个去诉讼,理由十足。这里有好多成功案例---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在新名录开始实施后,已经帮企业打赢了两个此类的官司。比如最有趣的,房地产项目快速经历了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到免环评,如果做了报告书建了好几年,到最后验收时发现发生重大变动了,要重新做环评却无门,只能不了了之……(三)当然我们也知道,当一个行业处于打官司的烦恼之中,她已经失去良性的推动力,而处于无限的内卷消耗中。环评现在就是这样一种让人欲生无计欲罢不能的状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有一小道消息说月送5个报告书或50个报告表以上的人是重点人物),接业务很难拿到审批不接业务会饿死,抽查复核失分成常态,政策变动快得让人难于接招。。。大家有一个心态,就是不想做环评,但又是圈子中人,做环保一定要配套环评。很明显,离开环评的人越来越多,环评业务也越来越少。这时候,你不如跳出圈子看圈子,于是我们选择一个好地方,来这里看看吧—-清合高疯论谈第三季定点于福建沙县。(四)福建沙县是一个好地方,从环保概念上说,福建是碳源丰富的省份,在未来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必定占有重要位置,沙县是两山理论发祥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沙县县城沿江栈道)有人说,沙县的小吃每天换一种,一年都吃不完。而我们在沙县大吃小吃的同时也发现,沙县小吃除了经典三件套还有豪华三件套,还不断的吸纳外地的优良品种,用于补充自己的小吃库。这都是环评需要学习的,走出来和请进来。(五)我们的重头戏行程是有着“小吃第一村”美誉的古朴村落—-俞邦村,这里山清水秀,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并重。这么一个不到1100人口(六成在外做小吃生意)的小村,进去游玩必须小车转换旅游专车,而且一切免费,确实让人意外。(乌托邦般的乡村,图片来自于网络)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西背葱郁高山,东临清秀河泽,村头千年古樟树,进村廊桥穿过流水。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能转型的好乡村。我们带着职业病,边看美景边聊小吃,一路上看雨污分流情况、水质变化情况和古树保护情况,同时也不断地思考。其一,祖上出现一门三进士的光辉时刻,是中国传统文化耕读传家的的风范。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家训的地方,必定是历史上有着大贤人,有俞家家训为证。这好像我们环评的黄金十年,一部导则走天下。其二,随着时势而打拼,成为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起点。改革开放后,地理位置不太发达的俞邦村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带着家传手艺走出山门经营小吃。如今,俞邦村有670人外出经营小吃,占全村劳动人口的88%,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小吃行业。村民开的小吃门店遍布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也有布点。创业非常即期,转型非常成功。环评也没落了,做环保的如何打拼转型?持续思考中。其三,乡村振兴的典范。在深化改革的春风中,打赢了扶贫攻坚战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防止返贫,巩固成果的重要手段在于乡村振兴,他们也走在了前头。(依水而建的廊桥和景点)随着小吃业越做越香、越走越远,富起来的俞邦村一改往日的破旧模样,龙峰溪穿村而过,溪水清澈见底。一幢幢漂亮别致的民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平坦洁净的小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农家小院里花开四季,庭前小桥流水,鱼鸭争游。漫步村后山森林公园的登山步道,移步皆景。其四,最最重要的是,村里出了一个和我同名的人物--俞广清,回到家乡带领农民们开发农业经济合作社。走出去的能进来,进来的能带领大家富起来,强起来。(六)认识一个人,打开一个窗。认识一群人,打开一个圈子。认识一个地方,打开一个世界。论坛是开放式的,也是头脑风暴式的,又是轻松而活泼的。环保的、法律的、园区管理的,各行各业的人马来到这个地方。环评需要学习什么?我们当务之急是想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守住质量抱头避雷。其次是跟着形势转型升级,除了环评,扩展到VOCs整治、土壤污染调查、碳中和等市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是朝阳,环评是夕阳,我们要尽可能避免站在朝阳中的夕阳里。最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站在前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律师说他要加强环保专业的学习,环保的说要考司法考,补强法律知识,园区管理的说要除了法律和环保知识,还要考环评!要使自己是律师中最懂环保,环保工作者中最懂法律,懂园区管理又懂环保和财务。最后,要让客户有离不开你的服务信任度,就比如思创环保,一个始终怀有少女心的环保服务单位。—END—原创不易,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把政府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纳入检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加强三同时和验收监管

请各地级以上市生态环境局每年11月底前将本市对辖区内生态环境部审批、省生态环境厅审批及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开展环境保护“三同时”和自主验收监督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和处理处罚情况报送我厅。
2021年5月1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喜欢回复“收到”

最后提醒一句,你不学习,你的同事很有可能在悄悄的进步,你不掌握升职加薪的技巧,比你小的年轻人就会取代你的位置。职场上没有退路,只有不断向前。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老子就算被卖进青楼,也要做头牌!”

作者:格总,白天上市公司高管,晚上原创公号号主,匿名写作400篇好文,抖职场秘密,解成长难题。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现在的环评收费算贵么,该贵么,能贵么?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1年5月7日
其他

跳槽?还是跳坑??

点我关注,和140万读者一起洞察本质。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50万学员《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国内知名商业顾问。为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熟蛋反生孵鸡,根本就算不上科学问题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童书乐捐”公益行动!请为远方的孩子捐本书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1年4月2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全文来了!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幽默笑话:子孙满堂

只见他穿着一件黑色马甲端坐在电脑前,一边“噼里啪啦”打键盘,一边焦急地问女儿:“为啥我穿了马甲,还是被他们一眼认出来了?”
2021年4月22日
其他

环评还能好好干几个5年?

据说很多地方(如鲁)并没有力推执行,或无法推行,原因大概是正如这篇文章环评专家只能“请”,不能“抽”?估摸的,缺乏积极响应入库的真专家吧。只有像岭南省热心的王忠专家,才偶尔会收到这样的短信。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日本决定排放核污水,海能咋办?

2011年3月11日,日本爆发了里氏9.0级地震,剧烈的震动以及猛烈的海啸直接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4号核反应堆彻底摧毁,与此同时,五号和六号反应堆也做报废处理,从那以后,该核电站形同虚设。
2021年4月17日
其他

关于发布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名录(2021年本)的通知

2.能源:燃煤(含煤矸石、油页岩、石油焦)、燃油的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利用现有项目协同处理处置生活垃圾、污泥的项目除外);新建、扩建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上(不含本数)的水电站;油田、气田开发项目。
2021年4月16日
其他

开心一笑:入刑

两人坐下来等炒面时,大军想起了刚才那局输掉的游戏,便忍不住埋怨朋友玩得差,拖累了自己:“你要是不死,我也不会死!”
2021年4月15日
其他

求职简历中最容易出现的3大误区,第一个90%的人都中枪!

职场成长、Office、神器工具,和秋叶一起学,百万青年的选择!免费PPT模板、PPT干货教程、PPT素材资源一网打尽!
2021年4月15日
其他

那天我骑自行车,蹭到了员工的玛莎拉蒂……

正如我们要挑选一个长跑选手,去参加国际马拉松,隔壁老王全球跑得最快,可你说隔壁老王人品不好,长得太丑,对门老李人品更好,颜值更高。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知名”机构被江湖除名,能改变环评现状么?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1年4月8日
其他

幽默段子:谁也命令不了我

其实我挺喜欢数学的,它没有语文的迂回,也没有英语的语法,更没有历史政治的复杂和信息量......
2021年4月7日
其他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

倘若一个人终日懒懒散散,无所事事,脑海中就会生出无端的愁绪,四肢也逐渐躺退化了,百病滋生。
2021年4月7日
其他

很多深情,在心头。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1年4月4日
其他

选择正确的环评单位很重要

才【引言】深圳湾事件还历历在目让人揪心,不料惠州事件又一次发生,环评“抄袭”屡屡发生,引发行业地震。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啦?这个行业还有救吗?这一次,我要呼吁:选择正确的环评单位很重要!!!(一)本公众号最有名的文章之一《没想到中大环评以这样的方式走下了神坛!》,展示了环评没落的过程,紧接着,同在康乐村的难兄难弟南海海洋所,出了深圳湾的漏子,见《深圳湾航道事件会把环评带向何处?》等,让人唏嘘不已。环评式微已经是公认的,然而又出了惠州的梗,见《所托非人,还“包庇”环评单位,建设单位终被重罚》。印证了在关键时刻,一定会有“菜鹅”出现,而这个“菜鹅”是不是可以避免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需要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以及社会一切爱护环评,珍惜环评的人的共同维护。(二)那么,怎么避免这些幺蛾子的出现?这里面有几个要素。首先是建设单位,要负起主体责任,对环评文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立马要求环评单位改正。其次,是环评单位要站好姿势。作为咨询单位,一定要负起责任,最起码,“拿人钱财,为人消灾”吧,这是职业道德,把环评质量搞好。最后,才是管理部门,尤其是生态环境部的顶层设计,要规范合理,疏堵结合,精准科学依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均对环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一律严惩。对建设单位,环评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意思就是说,犯错误了,最严重的结果是220万元的罚款。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八)项规定:“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所托非人,还“包庇”环评单位,建设单位终被重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八)项的规定,我局决定对你(单位)处人民币伍拾万元罚款(¥500,000)。
2021年3月25日
其他

环评成为焦点,央视打假能守住环保第一关么?

河北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建华说:“主要是由于慌张,只是一个征求公众意见的环节,环评编制人员认为还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时间,所以他没有认真审核就发出去了,这是非常严重的低级失误。”
2021年3月22日
其他

他是这样对付管理部门的

“你看看现在环评互联网上,那些通报扣分的,都是后知后觉。一个网上送达,需要六十天的网上公示,我都不知道又签了多少名啦。就算是扣到我负200分,又有什么意义?禁止5年入行,那是我抛弃他不是他不要我。”
2021年2月8日
其他

关于环评重大变动,你只需看这一篇就够了

文/浮梁一梦【写在前面】关于重大变动,【清合】已发表过多篇文章进行讨论。近日,集环评工程师与法律人为一体的里瓦尔锋,从环评和法律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又再次提出了新的看法,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从里瓦尔锋的文章可以看出了,其分析问题的思维更像是刑法的思维,然而行政法与刑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本人与里瓦尔锋是好朋友,这个问题已私下交流过,现整理成文章,从不同角度探究这一问题,以求形成最大共识。(一)“重大变动”的由来随着《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以下简称“688”号文)的发布实施,污染影响类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应该承认这是个进步。虽然早在2002年环评法颁布时,就有了构成重大变动须重新报批环评文件的条文规定。但直到2015年6月,《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的发布,才使得这个规定第一次具有了操作性。期间十几年,重大变动的问题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导致这个现象改善的直接原因,是生态环境部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压力”[1]。或者说,没有中央环保督察发现这么多“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1],重大变动清单极有可能继续闲置在环评法的法条中,碌碌无为。从生态环境部不同时期发布的重大变动清单中可以看出,对重大变动的规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过程,其操作性及现实符合性越来越强。整个的核心便是变动是否加重不利影响,这一点里瓦尔锋讲得非常透彻。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环评的初心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准生证(准入),项目的正常运营自然就以排污许可为核心(身份证)。从这个方面来说,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过分强调环评的作用就违背了初心,特别是执法检查过程中,一条一条去核对环评要求,更是本末倒置了。允许重大变动的出现,就不应该认为“批建不符”是个违法行为而进行处罚。构成重大变动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不构成重大变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即可。(二)两份文件是否冲突2020年3月25日,广东省印发《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粤办函〔2020〕44号,以下简称“44号文”),开启了广东省省级层面的环评改革。尽管广东省不是第一个印发环评改革的省份,但是绝对是力度最大、最实用、最符合实际的一个。里瓦尔锋认为,44号文的规定与688号文的规定,某种情形下会产生冲突(详细过程请阅读里瓦尔锋原文)。仔细阅读两份文件可以发现,里瓦尔锋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二者对应的项目的阶段是不同的。688号文的法律依据是环评法第24条。结合52号文可知,重大变动指的是在项目验收前的情形。因为如果未发生重大变动,只需要纳入验收即可(纳入排污许可)。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对该问题有过专门的答复。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重大变动,究竟更关注项目还是其环境影响?

本公众号,专注于研究就目前环境管理法规政策条件下,环境守法主体,如何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策赋予的权利,争取最优的环境权益及效益。
2021年1月9日
其他

环评专家只能“请”,不能“抽”?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建议处理的多是环保人士?

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是逃不掉的,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可能就像调查报告说的那样,长时间没开,至少没达到效果。早在2018年以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江西时就收到过居民的举办,投诉吉利石灰厂存在大气污染。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连省生态环境厅都找不到某些环评机构和工程师

文/汤贤乱读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都知道,成昆阴谋害了谢逊全家,谢逊发了疯地要找到他报仇,但老谋深算的混元霹雳手化名元真藏匿少林寺,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谢逊死都找不到他的师父。被逼急了的金毛狮王用什么法子找人?在武林中疯狂作案,滥杀无辜,并到处贴公告,留下成昆的姓名,他默认成昆能看到这些消息,会顶不住压力现身。事实是,成昆的确看到了,有些甚至就在案发现场,偶尔还搭救一下救谢逊,但他就是不现身。江湖也就这么大,纵然是师徒关系,只要成昆有心躲起来当缩减乌龟,谢逊还真就找不着他,真是无奈,也没辙儿。当你很想找到一个人,却又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他时,你会怎么办?你明明知道他躲在人群中,听到你的呼唤,了解你的需求,但他就是不答应。你或许也会公开地叫喊,在人群中声嘶力竭,让所有都知道你在找他,以期通过舆论的压力,逼他出来。谢逊如此,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也是如此。今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官网发了一则公告(阅读原文),让人无奈加苦笑。倘若这是公开的通报批评公告,也算不得反常,毕竟批评就是要公开发布,让世人知道并警醒的嘛。令人喟叹而啼笑皆非的是,这并不是通报批评,而只是一则拟批评告知书的送达公告。也就是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作为环评主管部门,拟通报批评天皓环境、重庆丰达、谭艳来等人,居然没有正常的渠道,联系上涉事公司及环评工程师。找不到艳来他们,但为了保障他们在法律上的陈述、申辩权利,堂堂省生态环境厅也只能通过这种在人群中嘶喊的方式,尽此义务。呜呼哀哉。早前,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也曾因找不到吴玉勇而怒发冲冠,直接发文通报批评,详见本公号此前发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终于有明白人了》,此案的后续处罚还没见到,不知道佛山市是不是也要通过类似省厅的公告,给吴玉勇以陈述申辩之权。似乎环评主管部门找不到有质量问题报告的环评工程师已成常态了,这是不是说明环评这个行业已成病态了?环评报告编制监督管理办法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连监督对象都没有了。莫非编制人员都是虚拟的么,他们跟审批部门只能当网友,不能奔现?难道他们跟建设单位也是不见面合作,挖地三尺也找不到他们?对于拟处罚通知,除了公开公告以视作送达,真的没有联系到他们的正常途径?这在环评有资质的时代,似乎是难以相像的荒诞剧目。起码主管部门可以环评资质为抓手,来监管环评单位,因为资质的申请、更新、延续必然会存在有效联系人的。即使资质取消了,对于一些类似于南海海洋研究所这样的老牌大环评单位,凭“湛江”两个错别字来处罚他们,也还是能找到对象的。只有在无需资质的混战时代、有“一定数量”环评师就能承接环评业务的自由时代,对这些广泛存在、遍地开花的环评游击队和劳模,才束手无策。好在主管部门也不是无计可施,为了杜绝这种找不到人的现象,6月份,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就发布了《关于收集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在广州从事环评业务的编制单位,要向主管部门提交编制单位信息表、环评业绩表、编制人员花名册、工作场所照片及信息公开承诺函等资料。这是十分必要的,就要开车一样,要先上牌才能上路,否则你一路飙车,出了事故还找不到责任人。广东各市也有不少像广州一样,要求在本地从事环评的机构提交编制人员信息,这是加强环评管理的正确之举,就像公安加强户籍管理一样,需常态化。希望此举能行之有效,能避免再出现主管部门要通报批评,还找不到涉事机构和环评工程师的尴尬局面。靠公告或告示来找人,会有通缉的味道,只有脱离了监管网络、想为所欲为又逍遥法外的人,才会找不着。这种人,留在环评队伍作甚。—END—原创不易,
2020年9月16日
其他

身份尴尬的竣工环保验收,离取消还有多远?

汤贤乱按:本文是清合好友马立强在“马哥说”公众号原创发布的一篇探讨性的文章,原文标题《环保验收会取消吗——验收存在的逻辑Bug》,转载时有部分删节。马哥在文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虽然部分问题目前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但不断思索这类问题,对把握立法趋势、体会顶层设计、了解行业动态非常有帮助。马哥用他独特的智慧和专业的头脑,思考着环保验收的前景,在行业内独领风骚,一起来拜读马哥大作。验收的价值呢,今夕何在?!自排污许可制度实施以来,竣工环保验收的地位可谓岌岌可危,最先是高高在上的“行政许可”,之后降级为“自主验收”,不久的将来还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如果竣工环保验收会说话,面对排污许可的受宠,他会不会怆然感叹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呢?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这样的遭遇呢?想要弄清楚环境政策的趋势与脉络,需要先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
2020年9月11日
其他

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评估人员和专家也有责任了

文/汤贤乱经网友提醒,去申请查阅了一份依申请公开的《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看完惊叹于部里严抓环评质量的决心和手段。这份意见与以往有所不同,力度之大,宽度之广,速度之急,前所未有,大概是环评改革以后,管理上出得最狠辣凌厉的一招。看来部里对环评流于表面、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现象已明察秋毫且深恶痛绝,必铲除干净而后快。通知原文如下,考虑到该文件性质为依申请公开,不予展示附件,欲看全文的读者,可以去部网站或官方渠道申请查阅。“意见”充分认识到了当前环评领域的弄虚作假状况,触目惊心,叹为观止。“意见”其中列举了四种典型的情况,如内容抄袭,基础资料明显不实;保护目标遗漏,内容虚假;数据参数造假,评价结果错误;工作程序错误,行为违法违规。这些都是业内人士司空见惯的,有些对环评心灰意懒的人都无力吐槽了。但部司起草意见的人能洞若观火,并未因身居庙堂而不辨菽麦,算是很了解环评一线的,点个赞。正确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意见”提到了对环评质量该负责的相关方,包括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审批部门和评估单位。前面三者是一以贯之,只有最后的评估单位及专家,让人惊艳。管理部门终于认识到原来这一块的责任缺失了。曾几何时,业内人士都感叹,无论是报告编制监督管理办法还是失信行为记分办法,都闭口不提评估和专家审查的责任,导致评估人员似乎有股环评从业的优越感,而某些专家则肆无忌惮地提意见,甚至信口开河,拿了评审费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有了这份意见,贾专家们或许需要有所收敛了。因为意见提到了健全溯源机制,一旦发现环评弄虚作假问题,从编制、评估到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责任追溯,责任单位和人员要接收“双罚”。环评弄虚作假,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当然是责无旁贷,不可饶恕,而评估人员和专家知而不报、猫鼠同眠,或工作失职,自此也无法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了。窃以为,这是环评质量管理跨出的一大步,所有串联在环评生产线上的人,都应该兢兢业业,审慎负责。这份意见共六页,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加强环境质量的措施和手段,思虑周全,精准到位,应该是深思熟虑,一字千金了。你看征求意见的时间,从发文到截止收取,只有区区24小时,这明显是不给普通人提意见的机会嘛,没参与这项事情的,或一直以来没有主动思考过的人,根本来不及细想。这正说明了管理部门的坚决和自信,整份意见充满着扫荡乾坤、廓清宇内的雄心和霸气,让人读了为之精神一震。但最让人惊喜的,还是文件最后强调的“职业荣誉感”。我在前面一篇评论性文章提到过环评人员的荣誉感,说要多看官方,没想到官方真的就响应了,真是不谋而合。如此观之,在管理部门努力整饬下,好的政策若得以施行,环评行业将逐渐风清气正,迎来光明的前景。希望从业人员也能藉此机会慢慢重拾信心,重新审视环评,如果还想在这个行业待,不能吃环评的饭,砸环评的锅,而是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自我争取从业荣誉感。若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起码能好好执行部里的意见要求。—END—原创不易,
2020年8月27日
其他

信用平台本是个好东西,无奈有些人太“聪明”

环评行业就像这节电池,起初充满了能量,但用得久了、烂了,很容易就自己炸了,最后就成了固体废物。文/卡巴斯基8月10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对佛山市科正飞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及环评工程师吴玉勇进行了通报批评,之后,环评工程师吴玉勇在环评信用平台火速注销,似乎要出去避避风头。然而今天(8月25日),环评工程师吴玉勇又神奇般地回来了,半个月不到就断定过了风头,真是艺高人胆大。这一顿骚操作,真像大张伟的一句歌词:我怎么这么好看,这么好看这么办?而8月10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通报的吴玉勇上传的577本环评报告,也变成了今天的585本,真是猖狂至极。本以为该签的字签了,该赚的钱赚了,注销之后一切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从此清清白白做人。然而,科正飞公司和环评工程师吴玉勇似乎没有愧疚和罢休之意。虚晃一枪糊弄一下人民群众,即重出江湖疯狂作案,有着十足的底气。他们内心想:我就是这么牛,你们能把我咋地?确实,没人能奈他何啊。这也许就是如今环评管理方面的一个缩影。1神奇的信用平台环评法修订之后,彻底取消了资质许可并放松了行业的准入。一定数量的环评工程师,就是至少1个环评工程师的意思。相比之前要9个环评工程师才能拿到环评资质,一定数量简直就不是个事儿。之前9个环评工程师在1个公司才能申请资质,且又有专业类别的限制;现在9个工程师可以成立9个公司,且没有专业限制。成立一个公司有多容易,亲自试试就知道了。尽管各行各业都有挂靠,但盗亦有道啊,做一些偷鸡摸狗的破坏行业生态的丑事,总还是要遮遮掩掩、顾及一下影响的吧。而现在的环评单位卖所谓的资质,简直就是不要脸了。不光不要脸,连腚也不要了。”感谢“信用平台的出现,让我们见识到了各位大神。一个人能天南海北地签这么多报告。也许之前也有卖资质的,很多人都听过那些明星劳模公司。但总觉得之前还是有所收敛的,最起码那些公司还要花精力维持所谓的资质。这么反复无常的情况,平台既没有发现,也不去审核,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平台是让大家看笑话的吗?坊间传言,社保记录,即使你上传一张白纸,平台也不会识别,不会发现,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注册成功。信用平台这是学其他吸引流量的网络平台吗?只顾提供平台不顾审核吗?这让那些本本分分安心做环评的人得多寒心哪?但是信用平台终究不同于其他平台,这是代表了主管部门管理意志的。普通群众都发现了各位劳模工程师,平台及其背后的管理者,不是更容易发现吗?放管服,放开了要管。现在是只顾放,不管,就问你服不服。2环评单位的魔幻操作前几天有群友在问,为什么信用平台找不到江苏苏辰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了,却还能看到这个公司编制的报告。稍微查一下爱企查网站就知道,这个公司已经脱掉了这个马甲,现在的名字叫扬州苏辰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而就是扬州苏辰,现在在信用平台也成了限期整改名单。这也是众多明星劳模环评单位中的一员。不过又能咋样呢,限期整改一个,大不了再用另一个。成立一个新公司,再找一个新的环评工程师。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环评工程师多的是。特别感谢新环评法,让多少僵尸环评工程师起死回生、借尸还魂。反正违法成本这么低,大不了不吃这碗饭,反正这也不是主业。另外,这些劳模环评单位,注册资本一般不高。就拿科正飞公司来说,注册资本才10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就这么有限。这些公司的注册地址,很多都是住所申报。反正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也没想着真正做好环评,卖资质还用得着固定场所吗?这些单位在各处留的联系方式,基本都不是本人的。反正你就是掘地三尺,也找不到那个要负责的编制主持人。清合已经发过文章,公布了一些神奇的电话号码,和神奇的联系人。实在不行了,把公司注销掉。潇洒走一回,一切烟消云散之后,再改头换面,王者归来。3难以操作的监督管理办法配套环评法,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评文件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配套文件,目的就是加强对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的监督管理。虽然处罚有依据,但实际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监督管理办法最大的特点是,在失信计分前,要进行告知,给予申辩的权利。保障权利是好事,也是法制社会应该做的。但奈何你根本就找不到那个环评工程师,找不到环评公司的法人,失信计分告知书如何送达呢?你想给他这个权利,但他根本就不想要这个权利,他们只想顺利地卖资质,闷声大发财。这就是监管办法,对正儿八经做环评的单位,有多种办法可以管理的好,对疯狂卖资质的劳模环评单位,却束手无策。比如南海所徐玉芬,正儿八经做环评的,因为一些没有进入审批流程的小瑕疵而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而对这些明星环评单位,信用平台却视而不见,任由群魔乱舞。而之所有劳模环评工程师可以签这么多份报告,还得感谢环评报告的全本公开,让这么多人有了模板可以抄,才让他们依葫芦可以画个瓢。4建言献策对于劳模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人人痛恨却无解决办法。光是讨论批评根本没有用,因为他们就是不要脸的。那么就必须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建议。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心中的环评,对得起那些正儿八经写环评的人,对得起渐宽的衣带、渐渐后退的发际线、渐渐苍老的面容。①平台注册的时候,加强审核。记得当时环评资质还在的时候,新申请资质的单位,部里都会委托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现场核查。面对现如今这些劳模工程师,在平台登记的时候,建议部里委托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现场核查,核查是否有办公场所、公司具体地址、企业法人和环评工程师的联系方式。实际上这也是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②加强抽查。对于这些劳模环评工程师,信用平台要加强抽查,对于明显有违常理的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处理。部里不是最擅长移送相关线索吗?比如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环评工程师全过程参与每个项目,对于一个工程师上传几百本报告的情况,基本可以判定师不正常的,因为人是不可能全过程曾参与这么多报告的,除非是神。③信用平台增加功能。增加企业法人、环评工程师的联系方式,增加每个项目上传的时间,增加每次变化(如注销、重新注册)的时间,增加项目检索功能等等。④地方主管部门加强审核。建议地方主管部门加强对劳模环评单位、环评工程师的审核,形成合力打击这些疯狂卖证的公司。⑤加强对神奇号码的监督管理。同一个号码联系人为多个的情况,这个联系人多半是个拉皮条的。这些人也许正式害群之马,对他们也应该加强监督管理。结语本年度是扫黑除恶的收官之年。劳模环评单位和工程师也许不黑不恶,但是他们一定是乱的。扫黑除恶的口号是: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注销又注册,看你什么时候再注销。题外话:信用平台除了科正飞公司,还有一个要飞的公司:佛山市甲云飞环保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1个环评工程师至今也上传了476份报告。都是要飞起来的公司,他们之间又什么关联吗?而赵云却正是科正飞公司的法人。欲知二者关联如何,且听下回分解。—END—原创不易,
2020年8月26日
其他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终于有明白人了

文/汤贤乱前天,我在文章《环评从业者的荣誉感,多看官方,少看“同行”》中点名了一家叫佛山市科正飞工程技术咨询服公司的机构,说他们只有一名吴玉勇的环评工程师,在平台注册一年时间不到,只用8个月的时间便做了582份报告。简直违背牛顿三大定律,破坏麦克斯韦方程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疯狂地挂单之下,这家机构昨天在佛山马失前蹄,终于被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逮到了把柄,被通报批评了。佛山市这次通报批评与别的地方大不一样,核心并不针对环评编制质量问题本身,而是编制机构和人员应对约谈的态度,“拒绝接听电话,性质极其恶劣”,这在以往官方的通报措施中,是极为罕见的。先看一下通报的原文。上图来源于公众号高明生态环境这封通报还从逻辑上分析了科正飞公司业务量不合理性,甚至核实了公参的联系电话都是假的,表示后续要进行处罚。感受到了市局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愤懑情绪了么?这责詈跃然纸上却又竭力克制,于是才有了这样的行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发出什么信号?说明终于有明白的生态主管部门毫不客气地对挂单、挂证现象动手了,不再对环评行业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要让破坏行业生态的搅屎棍付出代价,受到应有的惩罚。至于后续有什么样的处罚,我们拭目以待,就算对科正飞公司不能一击致命,起码在佛山管辖范围内,它是一蹶不振,难以翻身了。对于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的这种行为,目前就一个字评价:赞。一个字感受:爽。一个字钦敬:牛。希望这种接地气、知人性、有烟火气的通报先是越来越多,然后越来越少。某些主管部门,不要纯粹“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云云,尽(净)发一些环评复核的通报。复核的技术标准一直不出台,很难让真正的从业人员服气,还是先解决这些粗浅却恶劣的挂单卖证问题吧。不解决人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事的问题。先“做”人,后“做”事,不把劣质的挂单机构和签名侠环评师纠出来通报,甚至清除出队伍,如何能提高环评文件的编制质量?—END—原创不易,
2020年8月14日
其他

原环评单位到底能不能再承接该项目的验收?

文/汤贤乱有网友发出这个疑问,觉得很有意思,因此拿出来详细探讨一番。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由的,大概是因为环境政策的延承有瑕疵吧。2002年实施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有这么一条:条文写得很明白,做环评的单位,不能再做同一项目的验收,似乎没有讨论的空间。但任何规定都应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量。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时,那是一个注重“资质”的年代,做什么事都要有相应的资质。编制验收监测报告,要有相应的(监测)资质;编制验收调查报告,要有相应的(监测或环评)资质。没有资质不能做,同一资质也不能做到底。到了2017年的环境保护部,进入一个注重“能力”的年代,做什么事都讲能力,只有你认为自己有能力,甚至建设单位自己都能从头搞到尾,环评、验收完全自食其力,饿死环保技术人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把编制验收报告的任务交给建设单位了,要处处体现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看第十七条:有能力的建设单位自然不用发愁,派领工资的自己人编制验收报告就行了,钱干嘛给别人挣,但这种单位凤毛麟角,多数还是没有养职业环保技术员的公司。那建设单位没能力编制验收报告怎么办?别急,2017年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帮你想好了:花钱请人做。其第五条规定:谁是值得委托的有能力的技术机构?去市场上找,俯拾即是。能力这东西,不像资质那么可视化,人人都会说自己有,否则还怎么好意思在这个行当里面混,就像问一个男人,他有没有能力,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但如果你问他有没有钱(资质),他就会掂量了。既然是个技术机构都有能力,那当然也就包括项目的原环评单位。细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其条文并未禁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由该项目原环评单位承担。也就是说,只要原环评单位在项目验收时还保留有某种“能力”,依然可以来编验收报告。所以,矛盾就出来了,环境保护部的验收暂行办法默认原环评单位可以继续搞验收,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验收管理办法则不同意原环评单位搞。最烦人的还在于,作为一脉相承的文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在颁布时,居然没有同时宣布废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让这个相悖的两个办法并存于世。暂行大于管理,还是管理牛过暂行,到底该相信谁?迷茫之际,只能选择相信生态环境部(注意,按年代区别于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其部长信箱有两个回复,第一个偏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二个偏袒环境保护部,两轮解释下来,总算对双方都有了一个交待。交待就是,要区分生态影响类的项目和排放污染类的项目对待。前者不可以由原环评单位来编制验收调查报告,后者可以由原环评单位来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总结起来,结论如下表。事实上,在生态环境部的年代,更多也是看“能力”,资质是无法体现的,在管理者眼中,只要建设单位能负责得起这个主体责任就行。至少报告是谁编的,他不care。因此,如今更常见的骚操作时,威猛的建设单位无论是自己编制验收报告,还是委托新机构或原环评单位编制,均不署第三方机构的名称(也有可能是实际编制单位为了金蝉脱壳,故意引导建设单位这么做)。也就是说,终究是建设单位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这样,总不再存在原环评单位能否编制验收报告的疑惑了吧。只是,纵然报告上无署名,万一验收复核抽查出了事,收了钱且有合同为证的实际编制单位,真的能脱得了干系么?如果恰巧又是原生态类项目的环评单位,处罚会不会多一份?结果令人无限遐想啊。—END—原创不易,
2020年8月13日
其他

环评从业者的荣誉感,多看官方,少看“同行”

8月11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负责人就环评制度改革在落实“六保”任务中的效果,回答了记者提问。解释了在落实“六保”任务中,环评管理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
2020年8月12日
其他

有多少环保从业者知道这个平台?

文/汤贤乱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了一个好问题:官方如何指导企业选择污染治理技术。记者的原话是:当前污染治理技术需求旺盛,但市场上技术鱼龙混杂,地方和企业选择技术时往往无所适从,生态环境部如何指导地方和企业做好技术选择?这个问题何其熟悉,在环评界曾经也有人问过,市场上的环评单位那么多,企业该如何选择?可惜当时无人能回答,生态环境部只好出个管理办法,让建设单位有能力自行编制!回答如何选择技术这个提问的,是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司长邹首民,他承认了各种污染治理技术种类繁多,地方和企业在技术选择过程中无所适从,产生困扰。为此,生态环境部想了几招,帮助地方和企业选用先进可行可靠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一是发布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从200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每年结合当年的环境治理技术需求热点,发布《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选择环境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好的先进技术,特别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技术,供企业以及管理部门选择使用参考,目前已经发布了共1173项先进技术。随着国家机构改革,温室气体管理职能划转到生态环境部,又发了三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这些发布的技术,有部分被地方和企业采用,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展示先进适用技术。平台坚持公益性定位,以技术评估、筛选、孵化、咨询、展示、推广和服务为核心任务,汇集全国先进适用技术,为地方和企业筛选出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先进适用技术。这个平台类似于一个技术大超市,汇集了4500多项技术,供需求方挑选使用,为了对客户需求或满意度进行调查,平台运营方还会组织线下供需双方面对面对接,确保平台推荐的技术好用、管用。三是举办系列成果推介活动。2019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在长江上中下游(成都、长沙、南京)举办3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介活动”,累计推介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近600项。类似的成果推介活动,以后还将继续组织开展。四是发挥驻点专家团队作用。向全国派出专家团队,深入地方一线,利用他们掌握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直接支持地方污染防治,给地方送技术,解难题,目前已派出了99个。为了让企业选到合适的治污技术,生态环境部也是煞费苦心,其它的不说,单是这个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就花了不少钱,除了建设和运营费,还要对一系列的技术进行评估、筛选和推广。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建设和运行,谋划花了两年,2019年年开始上线运行,主要开展技术评估、技术筛选、技术孵化、技术咨询、技术展示和技术推广等任务。栽好梧桐树,等待凤凰栖。平台的目标是网尽天下环保好技术,为企业和政府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这是生态环境部支持地方和企业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平台展示的各类环境治理技术是1182条,管理技术1923条,但对技术的描述都不是很深,也只是展示性的。而平台展示的治理需求仅有133条,需求内容写得也简陋、不准确,看来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平台,知道的也不太会用这个平台。邹首民司长说这个平台还在不断丰富完善中,号召广大记者多加宣传,今天笔者写这篇报导,便有协助宣传的意图。但我内心隐隐担忧,把平台比作技术大超市,会不会有过期产品出售。环评改革后,有不少地方也搞了环评超市,说从入库的单位里面随机挑选环评服务机构,但最终都玩不太转。通过中介超市随机委派的项目,没有议价的空间,好多做起来会亏本,环评单位不愿干。即使有些项目价格可以,但合作却很难受,就像包办婚姻,没见过面的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合作起来挺别扭,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容易闹不愉快。因此,所谓的技术超市,往往易陷入无人来逛的尴尬境地,很难真正聚集人气。环评中介超市如此,治理技术超市能够免俗?或许站位高,际遇会有所不同吧,生态环境部这个平台在助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今年也做了不少工作,得到不少城市的使用和褒赞,摘录邹司长的回答如下。一是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开设“无废城市”“VOCs污染防治”“畜禽养殖”等专栏专区,分类梳理、遴选和展示技术、案例等,并及时输送至攻坚一线。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筛选了76项先进适用技术,向各试点城市进行推广;又如,针对今年夏季VOCs治理攻坚行动,征集了11项成本低、效果好的VOCs治理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中展示和推广。二是围绕用户需求,快速响应提供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响应用户提出的各类技术需求和难题,帮助用户解决了如污水处理厂重金属超标、企业恶臭气体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一大批难题。三是服务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平台开设应对疫情专区,发布医疗废水、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组织召开多场次企业复工复产环保需求座谈会,为地方和企业提供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相关技术支持。四是开展线下技术服务。平台除了开展线上技术服务之外,还在线下直接开展点对点服务相关城市。根据各个城市提出的问题,点对点去城市帮扶,包括天津、成都、长沙、湘潭、南京进行成果供需对接和推广,累计为1500余家企业提供了科技咨询服务。你看,做了这么多大事,平台本应声名鹊起才对啊,可事实是籍籍无名,采访过几位环保从业人士,都说没听过。大家有污染治理的技术问题,第一时间在校友群、同学群、行业交流群抛出来问,没人会去平台写需求。平台是个好平台,但知道的人不多,使用的人就更少,权当帮忙吆喝一下吧,淘宝作为一个购物平台,也是使用的人多了,才体现出了价值。不知道环评编制技术算不算技术,报告算不算科技成果,这些内容可否在平台上推广一下呢?—END—原创不易,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