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五改革下的环评,格局终于变“大”了

汤贤乱 清合 2022-07-30

在西藏旷野之上,极目天宇,眼界阔、远山低
文/汤贤乱

1


前日,生态环境部官网扔出一份《“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行业谓之“重磅”,但在圈内却连个涟漪也没砸出来,参与讨论者寥寥,更别说提意见。连业内大号环评互联网下面都仅有三条评论,颇感寂寥和纳闷。
我不禁要问,环评行业人才都出走了,还是皆躺平了?对于这份事关未来五年职业生涯的方案,难道没有一点建言献策的冲动和欲望?
虽然我本人有三年以上没有亲自编制环评文件了,但环评与我的关系却从未冷淡。一则间或审核环评文件,需保持热络;二则环评作为我初入环保职场的踏板,一直被我关注;三则我们清合读者群汇聚了一帮从业者,时常聊的也有这方面话题。
环评行业每有新规出台,若第一时间无法学习,事后总要细细咂摸一番。这次改革方案,我也是后两天才加以品读。
读完没什么高深的见解,除了叹服于起草者的环保大视野、大格局,似乎也理解了从业人员的“噤若寒蝉”,特别是环评技术人员,对于这样一份纯管理者视角的方案,真的无话可说。
就像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一看标题跟我没关的,连打开都懒得打开,更别说叫我评论、转发了。

2


说起环评改革,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出了不少“重磅”,如红顶中介脱钩、登记表备案制、取消环评资质、颁布监督管理办法、分类管理名录屡次瘦身和报告编制指南及格式更新等,但每次都令人唏嘘。
历史上的环评,几乎没有一项是人人欢迎、取得实效、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改革,往往是按起葫芦浮起瓢,或是以新的问题来掩盖、替代旧的问题。
搞到最后,业务严重缩水、人员良莠不齐,环评从环保行业的渊薮演变成寂静之地,行业万马齐喑,由颓唐慢慢走向沉沦。
挂证借证、评而不用、弄虚作假、产量过高……当下环评的弊病擢发难数,年长的行业前辈,甚至开始对年轻人劝退,已工作五年六左右的中流砥柱,有证的、没证的都在自我怀疑中迷失。
行业里唯一像打了鸡血而充满工作激情的,却是那些到处给人介绍挂证的中介。
要是记者今日去随便采访一个环评人“你幸福么”,规定不能说脏话,又不能不回答,那得到的回复大概会是“我以前姓吴,能改行后,改姓焦了”。

3


说到这份《“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洋洋洒洒八千四百多字,涉及七个方面二十三条,有实有虚,但谈的都是监管机制、法规队伍的建设,而且是纯管理部门的视角.
在整个环评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从业人员”,包括环评工程师和编制人员,居然没有提及,也即你在全文中搜索不到“从业人员”这四个字。
只有一句话是相关的,“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环评工程师管理,开展环评单位和人员清理整顿”。要说打击挂证借证、严惩弄虚作假还容易理解,起码有惩恶扬善的感觉,说什么清理整顿,似乎是要不分好歹、一律打二十杀威棒。
环评要清理整顿的,应该是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环评商人、奸人,而对于环评真人及真环评人,管理者应有能力甄别出来,并加以抚慰、鼓励和保护。
可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对环评从业人员的不care,已经到了漠视的地步,似乎他们眼中的从业人员都是“刁民”,皆需要清理整顿。
且不说在改革方案里思考一下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就算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懒得做了。
从业人员面对这样一份改革方案,无法可说、不予置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中,起码还有“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和职业荣誉感”的说法,让人看到点职业希望,如今希望却又渺茫了。
正如你深爱的一位男/女朋友,TA说了自己未来五年要干啥的人生规划,比如健身、留学、买房、结婚等等,但这其中竟没有一项提到你,如此情形,你还要和TA携手走下去么?

4


站在有人间烟火色的从业人员的角度看这份方案,哑口无言。但倘若我是一位高高在上、不识民间疾苦的环保方士,不禁又要对这份改革方案称赞起来:写得确实高大上,把环评的格局提升了好几个level。
对比一下《“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就更明显。
五年之前的环评改革方案出台之时,排污许可还在各省试点,《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尚在母胎中孕育,所以当时改革方案提得多的,是环评如何与即将呱呱坠地的排污许可制度有效衔接。
除此之外,均是围绕“环评”谈环评改革,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如推进战略环境评价、强化规划环评、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重大环境影响预警,以及环评市场、技术、人员等等。
但到了《“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眼界就不再局限于“环评和排污许可”了,全部是宏观的大视角,几乎是站在生态文明及“四个全面”的高度来审视、定位环评的功能和价值的。
前面的背景与改革必要性方面,有一些高质量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类的宏大叙事,倒也容易接受,毕竟改革方案的调子要起得高些。
但到了实际的环评改革内容方面,再浓墨重彩地论述流域生态环境协同管控、重点领域政策环境影响分析、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就要让普通的环评从业人员望洋兴叹了。
人们时常说,环评是相框,啥都往里装。但当下肉眼可及的环评这个框,似乎装不下这么多东西,只能企盼它不断地生长,直至能容纳、消化这一切。
还记得当年环评报告中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等内容么?其已在十三五16版导则总纲更新时舍弃。如今十四五来临,要赶碳减排的潮流,把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人群健康评价、生物多样性纳入环评,搞不好又容易虎头蛇尾。
环评的眼界宽、格局大是好事,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未来环评的样子。但我很害怕它胸怀天下,却目中无“人”,看不到行业中的芸芸众生。
我在西藏拉萨时,到处可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标语,深感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而广之,重视人的理念移到环评领域也应适用,即“从业人员就是环评,环评就是从业人员”。
改革中的环评,最好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大格局大视野中指出一条小路径,让从业人员也踏之成长,最终有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很怕看到从业人员把环评视作爱人,想要与之举案齐眉,而他的爱人要去拯救世界,没有闲情跟她柴米油盐。

—END—

原创不易, 请多鼓励, 欢迎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