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起源 解读 龚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妈 分享 回
6
wechat.com
7
@六镇
8
百度
9
今日热点
10
微信公众平台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起源 解读 龚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妈 分享 回
6
wechat.com
7
@六镇
8
百度
9
今日热点
10
微信公众平台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13岁!史上最严重霸凌案宣判,如何亡羊补牢?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环评重大变动,你只需看这一篇就够了
Original
清小编
清合
2022-07-30
收录于合集
#环评
69 个
#重大变动
8 个
#里瓦尔锋
13 个
文/浮梁一梦
【写在前面】关于重大变动,【清合】已发表过多篇文章进行讨论。近日,集环评工程师与法律人为一体的里瓦尔锋,从环评和法律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又再次提出了新的看法,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从里
瓦尔锋的文章
可以看出了,其分析问题的思维更像是刑法的思维,然而行政法与刑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本人与里瓦尔锋是好朋友,这个问题已私下交流过,现整理成文章,从不同角度探究这一问题,以求形成最大共识。
(一)“重大变动”的由来
随着《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以下简称“688”号文)的发布实施,污染影响类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已经实现了
全覆盖
。
应该承认这是个进步。
虽然早在2002年环评法颁布时,就有了构成重大变动须重新报批环评文件的条文规定。
但直到2015年6月,《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的发布,才使得这个规定第一次具有了操作性。
期间十几年,重大变动的问题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导致这个现象改善的直接原因,是生态环境部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压力”
[1]
。
或者说,没有中央环保督察发现这么多“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
[1]
,重大变动清单极有可能继续闲置在环评法的法条中,碌碌无为。
从生态环境部不同时期发布的重大变动清单中可以看出,对重大变动的规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的过程,其操作性及现实符合性越来越强。
整个的核心便是
变动是否加重不利影响
,这一点里瓦尔锋讲得非常透彻。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环评的初心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准生证(准入),项目的正常运营自然就以排污许可为核心(身份证)。
从这个方面来说,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过分强调环评的作用就违背了初心,特别是执法检查过程中,一条一条去核对环评要求,更是本末倒置了。
允许重大变动的出现,就不应该认为“批建不符”是个违法行为而进行处罚。构成重大变动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不构成重大变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即可。
(二)两份文件是否冲突
2020年3月25日,广东省印发《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粤办函〔2020〕44号,以下简称“44号文”),开启了广东省省级层面的环评改革。
尽管广东省不是第一个印发环评改革的省份,但是绝对是力度最大、最实用、最符合实际的一个。
里瓦尔锋认为,44号文的规定与688号文的规定,某种情形下会产生冲突(
详细过程请阅读里瓦尔锋原文
)。
仔细阅读两份文件可以发现,里瓦尔锋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二者对应的项目的阶段是不同的。
688号文的法律依据是环评法第24条。结合52号文可知,重大变动指的是在项目验收前的情形。
因为如果未发生重大变动,只需要纳入验收即可(纳入排污许可)。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对该问题有过专门的答复。
而44号文规定得很清楚:不涉及新增用地、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的
“改造项目”
。
改造项目是基于现有已运行项目的技术改造,并不是一个项目环评文件批复后建设过程中(验收前)的改造。
项目没有正式运营,不存在改造;如果发生所谓的改造,那也应该是改建行为,或者是变动行为。
因此,688号文与44号文所说的建设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指导意见属于
“行政指导行为,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此处有争议)。
早在2001年,深圳市法制局在《深圳市法制局关于我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适用法律指导意见》对指导意见的法律效力做出过解释:
比如项目符合“不涉及新增用地、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的改造项目”,但建设单位不想享受环评改革豁免环评,就要按规定报批环评文件,难道不可以吗?
这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并不违法。
(三)“两个”重大变动的问题
里瓦尔锋指出,52号文可能涉及两个重大变动,这种理解是不太准确的。
之所以52号文出现了“两次“重大变动(里瓦尔锋所称的“1、2两个
变动
”
),是为了强调“性质、规模、地点、工艺、设施“只要有1项发生特定的变动,即界定为整个项目发生重大变动。
这也是688号文的发文依据,为什么要加上52号文的原因吧。
或者说,通过清单对“性质、规模、地点、工艺、设施”重大变动的情形分别做出规定,只要其中一项发生重大变动,即判定项目发生重大变动。
而这并不指项目组成的变动。
通常认为,一个项目的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等。
项目组成可以不发生变化,但项目却可以发生重大变动。
因为二者是不同维度的问题。
不过里瓦尔锋说得非常正确,重大变动应该从对环境的影响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去考虑。
环境影响减轻均不应判定为重大变动,否则有违环评的初心。
这说明52号文规定的项目环境影响发生显著变化,至少目前认为是不恰当的。比如环境影响显著减轻还属于重大变动吗?
但2015年是重大变动从法条走向实际操作的第一步,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对照清单还是自行判定
里瓦尔锋举了一个例子:排气筒降低超过10%,但是源强减小导致环境影响减轻,对照清单判定为重大变动,与重大变动判定的原则存在矛盾。
的确,这个问题有一定道理。但是一个案例不能停留在假想上,假想的情况或许实际工作中根本就不存在,至少是极其个别的情况。
项目环评依据设计资料,或者是科研报告的资料,但至少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上)。
排气筒的高度的确会受到安全因素的影响,但排气筒的高度设计绝不是乱来的。
《烟囱设计规范》等标准就给了指引,建设单位或者环评工程师在确定排气筒高度的时候,就已经或者必须考虑安全的因素。
环评报告胡编乱造的除外,我们讨论问题必须基于合理合规的情况进行,否则就没了准绳。
排气筒高度降低更多的是基于造价的影响,且更多应该出现于排气筒较高的情况(如火力发电)。
有重大变动清单,就应该对照清单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变动,而不应该再进行预测判定环境影响是否减轻,否则规定清单就变得没意义。
比如“生产、处置或储存能力增大30%及以上的”界定为重大变动,你是不是还要提出:“有个项目能力增大35%,环境影响也会减轻”?
这一点在688号文的编制说明中已经明确指出:
对相关的变动情况尽量给出定量的判定依据,减少主观判断,提高清单的可操作性。
一方面,重大变动清单在制定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现实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形,代表了管理中的绝大多数情况。
另一方面,主要排气筒降低10%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一定是经过了实际的预测进而决定的。或者,清单制定过程中认为,主要排气筒高度降低10%就认为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
第三,如果对清单中部分内容确有质疑,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应该在征求意见阶段提出来,给出理由依据,让该部分内容体现在发布的清单中。
(五)多想一步
在交流的过程中,里瓦尔锋提出一个案例:项目已批复的环评文件中是20米燃煤排气筒,实际建设过程中使用天然气,排气筒降低为8米。
对照清单,排气筒降低超过10%,的确算得上是重大变动。但实际情况环境影响很有可能是减轻的。
这种情况界定为重大变动,确实有违重大变动的出发点。
回归到里瓦尔锋的文章,“且、且、且”的强调还是很有必要的。
52号文本来做了强调的,但是“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不合理,因为显著变化可能显著减轻。
如果显著减轻也界定为重大变动进而重新报批环评文件,那就真的有点荒唐了。
环评法近年肯定要修订,建议从立法的角度去完善该问题。
比如将环评法第24条修改为: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
且可能导致不利影响加重的,
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如此一来,也算是个进步。
结束语
感谢里瓦尔锋的文章,从另外的视角对重大变动进行了解读,的确让人有所启发。
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只活在自己的思维里,用单一的角度去看问题、看世界。应该了解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拓阔自己思维的广度和宽度。
所有的讨论都是为了求同存异,进而对一个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在法律体系中,我国的行政法有其独特性。对法律的解释,相比其它法律大量的司法解释,行政法的解释大多以行政部门为主。
就算司法解释,也大多涉及入刑问题。而对于行政法的立法解释,则更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
所以,用法律思维考虑行政问题,不必按照诸如刑法的角度去思考,应该站在我国行政法立法、行政、司法判例的角度考虑。
希望里瓦尔锋的文章和本文,真的能如同里瓦尔锋所言:能给予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主管部门对重大变动的日常运用,得到更多的启发。
致谢:本文[1]处注释参考了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谦《建设项目重大事项变动重新报批环评文件制度研究》一文,特此致谢。
—END—
原创不易, 请多鼓励, 欢迎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