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没有关城门,但是关上了房门
大街上弥漫着生日派对的香味,城市的上空飘荡着歌声。每年的今天,都有人很认真的为这座城市庆生。在今天晚上,我的一些朋友还会在中心书城,搞一场“深圳,不关门”的生日会,为深圳的36周岁庆生。
主办方希望我写一篇文章,我答应了。原因是,他们不限制我的观点,我可以唱反调:深圳已经关门了。
为一座城市庆生,这是很奇特的现象,北京南京不会,西安洛阳不会,广州武汉不会,只有深圳会。
因为,人们都不否认:它是一个奇迹。像一个天才少年一样,它一出生就是风华正茂,直到今天,依然是自带王冠。
对于这个生日,有人爱它,感谢深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人恨它,憎恶它的冷漠与压力。更多人,爱恨交织。
而我,更想体味一座城市的真实。伴随着高房价的许多年过去,我已经越来越不愿意为一座城市唱赞歌,也不愿意为这座城市里的年轻人唱悲歌。没那么美幻,也同样没那么悲情。谁在少年时,没有拏云志?难的是,你能一直保持它,即便是认识到了生活的真实之后,还能坚持自己,不深思高举,亦不自视弱者。
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年轻人是这座城市的血脉,要善待他们。而我现在的看法是:如果你真的想善待那些年轻人,就告诉他们事实真相,而不是让他们继续停留在你们精心为之编织的温情花篮里,他们自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凑巧,我与这座城市同岁。当你的人生到了三十六,就进入重启阶段了。人生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当二十二三岁的人正在考虑,自己的人生画卷该如何像一道江水一样展开时。三十五六岁的人正在考虑,是不是需要拐入另一条河流做点改变了。
站在这个年龄回头看这座城市的10几年,深圳很明显也已经到了它的十字路口。继续原来的模式已经没有边际效益,要做点改变了。改变意味着风险,不改变意味着,死亡。
对这座城市里的年轻人,我从来不觉得深圳对他们关上了大门。以前没有对我这样的年轻人关上大门,现在也没有对他们这样的年轻人关上大门。这是第一个真实。
最同年轻人买不起房的人,恰恰是我们这些处在房地产上下游的人。有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是不是表错了情,号错了脉。也许,年轻人自己都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紧张那么恐慌。也许,他们根本没有到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如我们当年一样。
太过于担心年轻人买不起房,也许是对年轻人最不合适的误导。让他们只看到这个城市的高房价,而不能给到这个城市和自己一个公允的评估。
我一直并不喜欢这座城市,但客观上,对年轻人来说,深圳有着其它同类城市没有的优点。我只拣和年轻人攸关、最基本的几个优点来说,不带夸饰。
北上广深,没有一座城市比深圳落户更容易了。
这里有1100多万常住人口,但户籍人口只有300多万。这意味着,在北上广都在竭力压缩户籍人口规模的时候,深圳却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我想每个三十多岁的人,都曾经有过调干入户这种荒诞不经却又筋疲力尽的经历,如果你曾经混过北京,恐怕也不会忘记,10年前,还有很多人为了罗湖而一定要找一个北京人结婚,就像拿美国绿卡那么难。
北上广深,没有一座城市比深圳融入更容易了。
如果我们不那么健忘,还记得几年前,上海、北京都曾经爆发过,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关于教育的互相攻击甚至大打出手吗?这样的矛盾,现在也没有消弭。我的本意并非是在攻击京沪,我是想说一个事实:族群隔阂的存在,一定会对年轻人的融入产生实际困难。相比之下,融入深圳,这个困难程度几乎为零。语言、年龄,都不会让你产生隔阂与对立。
北上广深,没有一座城市比深圳更有活力了。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说深圳比上海广州活力更高很多人认同,但说超过北京,却是未必。因为,在科技创造层面,在谁是中国的硅谷层面,缺乏教育科研支持的深圳的确是干不过北京的。但我还是认为,它是最有活力的。北京是一个区在做硅谷,而深圳是全城都在玩。
北上广深,没有一座城市比深圳更没有人情负担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很感兴趣这一点,但是当年我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就是因为:我实在是受不了家乡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我想跑得远一点,我想看看更大的世界。也许你年龄大一点,会觉得人情好可贵,但你不会后悔经历那段叛逆的时光的。
这些,归根到底指向一点:哪座城市更平等,哪座城市更不束缚年轻人的想象力,哪座城市更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他们自己会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深圳胜出了,这是市场精神指引下的年轻人共同的选择。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夸深圳颜色好,警告年轻人离开就会后悔。相反,我想说第二个真实是:深圳正在轻轻的关上它的房门。
有小伙伴在后台问我,深圳现在的房价,无房阶层和有房阶层之间,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年轻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还能追上有房阶层吗?
我现在的回答是:是的。不能了。
这段时间看到很多专家在谈论房价是不是有很大泡沫,会不会下跌,我自己也写了很多文章,但是写到后来,我突然问自己:我为什么还要讨论房价会不会跌,现在的问题是:根本买不起了。
谁买得起单价5-6万的房子呢?谁拿得出首付100万的现金呢?
这座城市变成奇迹的唯一一个理由是: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现在变了,如果你还是要坚持告诉年轻人: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只能说,那是鬼话。
真相是:深圳已经形成了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这个阶层将会越来越固化,打破它也将会越来越难。因为,超级城市的高房价,将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现象。即便是未来人口流出,这个高房价也不会出现大跌。比如看看韩国首尔,房价并没有因为年轻人的“脱首尔”现象而出现大跌。
城市会不会因为年轻人的逃离而衰落,房价会不会因为年轻人的离开而下降,那是很综合很复杂的问题,无法直接划等号。
再退一步,即便是将来出现了大跌……
从8万跌到4万,年轻人就买得起吗?
高房价的危害你知道,我也知道,但那是后话,也许有一天会到来,也许不会,如果城市依靠自身的创新驱动实现二次腾飞的话。
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很难在深圳买得起一套房了。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深圳这座城市的大门依然会敞开着,但买房的大门,却开始轻轻的关上了。
要接受这样的事实。
未来,“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口号依然不会变。但是,你可能要住在惠州,或者东莞。也就是说,你的身份是深圳人,但是可能你不住在这里。前阵子有人很悲哀的写到:来了深圳,就是惠州人。但实在说,这并没有什么悲情的。住在惠州、东莞,并没有什么丢脸的。正像在纽约工作的人,住在新泽西。在东京工作的人,住在千叶。在首尔工作的人,住在仁川一样。
如果你想听安慰的话,我建议你这样想:我们都要承认,每一代人都会拥有时代的眷顾,个人的天份、努力都很重要,但时代的眷顾同样也很重要。那些很多已经买了房甚至因为多买房而坐拥亿万身家的人,他们并不一定都是比你更加有天份,也真的未必比你更努力,原因也许很简单:他们比你生得早,赶上了一个房价高涨的大时代,这是时代给他们的眷顾。
你可以学习那些靠房地产发家的富豪们,但不要太过于迷信。
真正的考验投资眼光的时代,现在才刚刚开始。城市化下半场的分化时代来临,技术革新的时代来临,整体经济结构转型的时代来临。城市在重启,时代也在重启,一切都在回到原点。
这个重启过程中,时代会赋予年轻人新的眷顾,你要做的是,找到密码,而不一定是继续邯郸学步。
如果要送一句话给深圳的三十六岁,我会用这一句:深圳开始关门,但你还可以推门而入。这座城市,从它三十五岁开始,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张开怀抱欢迎八方来客了,而是进入了你选择我我也在选择你的双向时代。
【往期文章】
恒大频繁举牌上市房企,讲的是楼市下半场新的投资逻辑:都市圈+卫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