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建筑招募 / 乡野厨房(土灶篇)火的能量,来自土地的馈赠(附赠:​广州帽峰山户外厨房 超强功能5眼土灶 手作分享)

禾牧万穗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2023-03-23


 




原宿的火


篝火、灶火、窑火、炉火、烛火

以及人舞之火








乡野手作厨房(土灶篇),来自土地的馈赠


文/崔崔

图片/原宿



自然之火拥有的能量:

取暖

煮食

驱除邪气

疗愈

能量清理

自然的火:指燃烧木材等产生的火,中医称为阳火,与煤气炉的火、电磁炉产生的热能是不一样的,后者被称为阴火。

火可以是强大的清理盟友。你可以真的燃烧木头、纸张、点蜡烛等一切,透过观想将火納入能量清理工作。火具有强大的能量。

乡间的户外,有一口可以燃烧柴火的土灶,吃上完全用柴火烹煮的食物,有一堆随时可以点燃的篝火,对于所有向往自然生活或正在践行自然生活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期望并完全可以企及的梦想。


工业化社会里人们赖以生存的电、煤气,我们可以继续使用它们但绝不是依赖。我们暂时或永远的摆脱对它们的依赖与捆绑,也是我们去往身心自由课题的一部分。对于乡野生活来说,能随手随时随地的搭一口灶、一堆火~用来烧煮食物、驱寒、驱散邪气、阻止野生动物的进攻~都是必备技能。



自火与土的结合。这次,我们以取自大地的泥土、以完全手作的方式,全程在的陪伴下,学习制作传统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土灶。



工作坊期间,火将一直伴随我们:

每天的餐食,都将由我们自己亲手、在户外用柴火煮食。

每晚,我们都会在螺旋顶下面升起一堆篝火,烤火、煮酒、疗愈、消解一天的疲劳,更好的入眠。


其他,一些关于“火”的活动,会贯穿在整个工作坊中。


我们会让“火”最大程度的陪伴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最大限度的体验到火的能量对一个人的身体、情绪、意识的影响。




工作坊说明


这是一次关于土灶“建造技术”的学习,但这是最基础浅显的层面;我们会从头到尾完成一个土灶的练习,包括抹面技术、表面的艺术装饰,期间还将体验到关于火的其他形式的分享:面包窑、火箭炉的体验与简易版教学。工作坊中会有自然建筑和火的部分理论教程,室内课堂与实践课的比例为2:8(具体安排表将在开始前发给大家)。


同时这是一次生活方式的体验,也许你会体验到一种异于传统模式的生存方式;这也是一个结识同道新朋友的机会,会让你意识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独行;这个过程更是带给自己的一次疗愈,或许这次火之旅程将改变我们一些,关于生活的、意识的、思维习惯的。。。







工作坊重要信息



时间和费用


第一期 深秋之火

11.20(全天报道)~11.26(午后返程)

费用:1880元



第二期  春天的萌发

3.8(全天报道)~3.14(午后返程)

费用:1980元



说明:设置两期是为大家有更多可选择的余地,基础内容大同,每一期土灶的设计形式会略有不同。如果不太在意“术”的方面,而将这次参与学习过程当成一次体验和自我疗愈,可以选择两期连报,我们为此设置了两期连报优惠选项。


两期连报优惠

3560元/人





报名方式


微店自助缴费


住宿专区自助缴费



报名与咨询微信:jspumen

(工作坊具体安排、交通、携带说明等方面信息会提前一周在小群内发放)



特别说明

为保证每一位参与者的体验舒适感,以及我们的心力能照顾到每个人的程度,每期限报8名,满5人开课。照顾到可能有需要带孩子参与的爸爸或妈妈,如有带孩子参与,12岁以下的孩子限额3名。




费用说明


费用包含餐费、工作坊学费、材料费、保险等基础成本,不含住宿、来往交通、工作坊期间聚餐、外出、个人消费等。


住宿提供多样化选择,详情见微店说明,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费用另计。经济稍有不便者可以优先选择免费露营与集体通铺,提供热水洗浴。工作坊之外的时间在农场,按天数补缴生活体验费用。


如果金钱是个障碍物,可以和我们联系。








附户外厨房土灶案例:


广州帽峰山户外厨房 超强功能5眼土灶 手作分享

案例地点:广州帽峰山




感谢冬梅对我们的全然信任和对户外厨房建设的全方位支持

感谢帽峰山华德福学校部分师生的协助与提供午餐方便

感谢广州阿纳丝塔夏群友们的帮助



广州的户外厨房项目,包括螺旋屋顶、土灶、面包窑、土沙发、操作台面、水池等部分,为贴合主题,我们这次主要分享的是其中关于土灶的部分。




女性、手作、7天,一个完整的户外厨房


小提示:

对于想要以工作坊的形式做一个户外厨房、或任何建造类项目,如果工作坊时间有限且固定,场地方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场地整理、材料到位可以为后期顺利开展。

这个项目能顺利完成,除了冬梅最终放弃了工作坊形式,让我们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在建造上,也得益于她给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后援,前期请了本地人工协助我们完成一些纯体力的重复劳动,挖土、挖坑、搬运材料等,帮助我们在一些基础工作上节约了大量时间,以及建造过程中部分技术性人工在关键时刻的场外援助,毕竟我们从体力上和全面技术角度都不是万能的。


户外厨房真正开始于19号,前面几天一直在配合老吴做螺旋顶的基础和立柱部分。19号开始兵分两路,老吴负责螺旋屋顶,我负责户外厨房。当然在某些细节上我们会互相配合给与协助。与户外厨房的土灶同时开展的,还有土沙发和面包窑、切菜台面等配套延申部分。这些工作几乎完全由我们几位女生、全程手作完成。



1.19

准备场地/地基部分

确定框架、锅体位置

土灶延展部分的基础结构需要同时进行,与土灶的结构形成互相牵扯的整体,稳固性会更好。

挖土、泡水、测试土壤粘性以及做混合料的配比小样


1.20

继续往上砌,现在是炉膛下面的落灰部分,要砌到约35公分高,与主人坐在小板凳上添加柴火的舒适高度相匹配。

左边的面包窑同时砌起来,面包窑需要更高,以人站立的高度操作为宜,窑体台面下预留堆放柴火的空间。因为整体式圆形,面包窑与土灶中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留作台面。

土灶右边是操作台面和水池,再过去是厨房入口,根据人进入厨房后的动线设计。

继续砌高。砌砖最关键的是要注意错缝和随时保持垂直。

附近餐馆的大姐姐们时常在工作闲暇来工地参观我们干活,并发出由衷的感慨:

我们那边女人从来不干这些活,这是男人才干的活。

那女人们在干吗?

带孩子,做饭洗衣服,打麻将。伺候男人。

冬梅在帮我们斩稻草。

寄了一些原宿的麻丝过去,防止不够,又备了一些稻草。用惯了麻丝,那手感真叫一个爽。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开始依赖麻丝了,我暗自决定以后的建造要尝试更多的自然材料,以摆脱对麻丝的依赖。从今年7月份农场的建造已经开始尝试了,目前效果还不错。待空了和大家分享。


1.21

落灰部分完成,到锅体了。

测量每个锅之间的间隙,确定锅底位置,这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我要做一个有5口锅的组合土灶,三口大锅,两眼小锅。一开始的计划是两口锅,那对我来说相对轻松。但是人的需求总是随着进程慢慢在开发,我们也需要理解这种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愉悦期待。


冬梅说三个大锅一个炒菜、一个烧汤、一个煮猪食(她在户外厨房的梯田下面养了羊,还准备养猪和鸡),两眼小锅一个煮米饭一个烧开水。

其中有两组是双锅组合,冬梅是四川人,她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土灶,一个锅在炒菜,一个锅在烧饭,两个锅合用一个落灰格栅,烧火时需要同时进行能照顾到两口锅,所以确定精准位置和高度都很重要。这对我来说可有点为难,我有限的见识里从来没有见过使用过这种组合锅灶,更别说做过了,我的经验里只有东台本地普通的大土灶。


那一天我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在脑子里思索盘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实现金主的期望。我们干到天黑,不断调整落灰格栅,同时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这5口锅如何合用一个烟囱?如何让它们走最短的路径,能顺畅的出来?

漏灰格栅我不喜欢买现成的,我喜欢用钢筋切割到合适的长度,自己排列组合,这样更方便调整。

漏灰格栅的位置非常重要,就是未来烧火的中心位置,也关系到热源的中心,和锅底位置一定要匹配。一个锅很容易定位,组合炉膛需要两口锅互相协商让步以达到最佳,我根据每组两只锅的大小反复修正多次才找准现在的位置。

旁边的面包窑也快做到窑体部分了,我只在伤土灶脑筋的阶段腾出一点空间来操心面包窑的工作。在这个项目里,面包窑像私生子一样在夹缝里生存,或者就像是买一赠一的产物,我只给与了它一点点的时间和关注,在土灶获得全神瞩目的间隙里,顺带做了一个它。


1.22

这一夜难眠。压力与兴奋并举。

回到住处翻阅了一些资料,我心潮澎湃无法入眠,辗转反侧最终还是起床,在凌晨2点多一个人悄悄上山做炉体部分。将我刚刚在头脑中模拟的设计与思索付诸实施。


我是相信人的潜能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这次土灶建造,我将它当成一次即兴激情创作,未预期、可以全身心的全情投入是即兴创作的基础。那一刻,你会是忘记饥饿、忘记睡眠、忘记疲累、忘却身边的其他人和事,甚至忘记恐惧。我是一个怕黑的人,黑夜里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我惊魂不定。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在黑夜中一个人上了山。


此处无人拍照记录,省去一些过程。只知道豁然开朗,到天亮的时候,土灶已经是下面的状态了。炉膛、烟囱,它们的位置、走向、相互的关系已经明确了然。

白天继续不断的修正、稳定锅体、填充锅体之间的空隙,调整它们之间细微的高度。


这一步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锅底到落灰槽的高度。冬梅的爸爸教我们,老人家不放心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的创作,有部分时间压阵指挥。他让我们竖起大拇指,放在锅底,能顶天立地就是最合适的高度。这里没有拍照,这个高度关系到燃烧的效率和热能的利用率。

当然中国传统的智慧就是没有标准答案,适度就可以。大家不必纠结精准的距离,每个人的手有大小,所以上下一点点误差都算正常,不要太偏离就行。

窑体做了垂直立面,也可以做成圆锥形状。

旁边的面包窑也已经同步到隔热层了。

忙中偷闲乐一会。

做烟囱的部分。

烟囱部分颇费脑筋。要考虑路径、高低,通道顺畅,不能倒流。

在所有锅塘部分和烟道的内壁,我们都做了填补和抹面处理,尽量让它们手感平滑无缝隙。

没做出来时很费劲,到了这一步,有点基础的基本看上图就能明白了。

自然建造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没捅破之前绞尽了脑汁也难想象,别人做完一看,原来也就那么回事,简单直白。


继续开夜工。修缮细节。

广州昼夜温差巨大。白天短袖光着膀子,夜里得穿厚外套戴毛线帽子,有图为证。

就像老吴和朵儿一夜之间完成了螺旋顶所有的主架构~早晨来有围观者惊呼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将那些粗壮的木头抬到了屋顶~一样,大部分具有视觉冲击的工作效率在夜间凸显。

我们超爱夜间工作,有很多你白天无法感受的乐趣。


细节是个好东西,一旦注意到它,就开始和你没完没了。

而粗制滥造和精工细作,有时候也就只距离细节这一步。


1.23

传统保留节目,踩土团。

它们被用来填充、堆砌、找平、等等出现在一切无规则的空间里。

这个阶段是欢迎有大量大小朋友加入的。

人越多越好,欢迎给我们制造土团,在土团被要求大量供应的时候,以及需要类似搬砖这样的时候。而其他阶段,并不是帮忙的人越多越好,大家(没有实践经验的朋友们)在这一点上存在很大误区。我们常常被“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给迷惑或无限放大。

大家伙们(土灶、水池、台面、面包窑)终于集体到达同一个高度了。


热情的夏友们来充当我们的临时志愿者帮忙。

还有更多朋友来帮忙的照片,因空间有限就不一一放了。这里只挑选了和土灶有关的一些来分享。


1.24

安装烟囱。修缮细节。

又是夜工日。

冬梅买的老烟囱,比不锈钢的好看。有大小口可以无限连接。我们只需要将第一节与下面的支柱连接起来,其他部分附近的工人师傅负责帮忙安装,他们说可以用竹片捆绑固定,这是当地一个古老的方法。可惜我们走了没有看到过程。

继续表面的细节处理。

我们要抹到光滑。建议冬梅在表面干透后给它们上油,做成土地板的效果,会增加坚硬度。

安装台面

试火。

检查各处细节,以及烟道是否畅通。

往常大家最兴奋的时刻。


1.25

最后的修缮。



我累了。举着抹刀休息一会。

来一张全景。

清理场地和物资,一切都井井有条。

我们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小团体。

别忘记把自己也洗洗干净。

轩轩,我们的幕后主力。没有她给我们配合,快速熟练的给我精准供应各种不同成分与比例的配料,我们无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任务。

小贴士:

裸露在户外、还没有完全干透的平滑细腻泥土表面,尽量用柔软的布遮盖一段时间。

lilili在户外厨房另一侧同期创作的土沙发,几乎由她一人独立完成。以在学校创作作品的态度(她在美国有名的艺术学院上学,因疫情回国避难。)


1.26 

放假休息一天。

和当地的夏友们聚会。

去了刚从北京搬来的两位艺术家朋友家中玩耍。



冬梅家的小咩咩,刚来那天大家都抱着拍了照。


文字/崔崔

照片/轩轩等



如今,冬梅的户外厨房已经投入使用中。取名:慧茹和小梦的花园农场。慧茹和小梦是冬梅的两个宝贝女儿。(下图由冬梅提供)






慧茹和小梦的花园农场



冬梅的户外厨房在广州帽峰山脚下,广州的朋友感兴趣可以去玩。

(详细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头陂村四队赤边路四巷1号旁。杜冬梅 13570078878)


因空间有限,本次建造过程更多细节和搞笑场景可至现场听分享。

需要转载本文请联络我们。



下期案例预告螺旋顶建造实用教程

时间:待定(你懂的)



未来3~5年内,我们计划每年可安排2次外出援建的机会

如果你有一块土地,正需要规划或建造,可以联络我们

jspumen 

接头暗号:外援申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