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有情绪问题怎么办?美国心理学博士教你见招拆招!
进入学龄后的孩子情绪问题会不会比学龄前要多一些呢?
这是很多家长都想要了解的问题。
实际上,这要看孩子的具体发展。
进入学龄后的孩子,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同样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有些不知道原因,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今天,美国的心理学博士谢刚老师将从专业的角度带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上学以后,我们该如何安抚他们的情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天普大学学校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州注册心理学家。 从 2000 年起任职美国加州湾区弗里蒙特市(Fremont)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 主要工作包括从3岁到22岁的教育心理测评和咨询。
如何安抚学龄期孩子的情绪问题?
口述|谢刚
在美国,六岁以前是学龄前儿童。这是因为六岁前的孩子语言非常有限,再加上自控力的发育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需求得不到满足,要求也表达不清,当别人不知道不理解甚至误解时,孩子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过激的情绪或者行为反应。
而进入学龄期以后,据我个人的观察,以及身边的例子显示,谱系儿童其实是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这时候开始慢慢发展,而孩子在学前期也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比如 PECS system(图卡交换系统)学到了很多——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在孩子语言还没有发展的很清楚时,训练孩子使用图卡或者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需要。
所以如果谱系儿童在学龄前中接受了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服务,并且特别有效的话,那他们在六岁上学之后,其实情绪和行为的反应要好很多。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最适合自己,且应用起来最流畅的一种表达方式。
面对情绪和行为问题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是孩子进入学龄期上学以后,也仍然会出现很多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些我们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因孩子而异!
普遍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他们不能满足学业的要求,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
同学或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不好;
意思表达不清遭到误解;
或做不出作业有挫败感时,孩子都会出现过激的反应。
举个我工作学校的一个例子:
一个七年级的男孩子,因为拒绝做作业,校长打算带他到办公室了解一下情况。结果,在去办公室途中,他突然毫无征兆地跳到校长身上,揪着校长的头发并把他的眼镜打掉在地。
如果单从这件事的外表来看,外人很容易就觉得这个孩子有攻击行为。但如果你了解了前因后果,就会发现这件事情的发生是有它的原因的——
据孩子的妈妈说,事发前一晚孩子没睡好,早晨起来很疲倦,当时就应该把孩子留在家里的。结果孩子去上课过于疲惫,就发生了过激行为。
而且,当天他们特殊教育班的老师恰好生病请假,班里来了一个代课老师。谱系儿童本身对这些变化就比较敏感,也很反感,所以上课时情绪比较烦躁,再加上代课老师不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所以最后才会发生了上述的突发事件。
实际上被叫去办公室,孩子潜意识里就觉得好像做了错事,父母会被叫过来,所以心里会很恐惧很焦虑,谱系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情绪更会被不断放大。
但如果当时了解他的本班老师在就会好很多,他一定会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早期看到孩子有情绪波动时就会控制在初步阶段,当孩子情绪紧张或非常烦躁时,带他出去走一圈,画画或听听音乐,情绪刚起来就很快地被释放出来,缓冲放松以后,就不会再有后面的事情发生。
上学以后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情绪问题?
所以进入学龄后的孩子出现情绪问题都是有据可查的,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
学业的要求跟孩子不相符
谱系儿童的能力不够,再努力也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水平,听不懂老师上课的讲话,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检查给这些孩子提出的要求,特别是要检查教学中的学业要求是不是跟孩子相符合,如果孩子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要求,那就一定会造成情绪和行为的过激反应。
二
老师和同学的反应
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态度怎么样?如果老师或同学对他们有误解,或者对他们不友好,甚至出现打人的现象,这样的话孩子也会有过激反应。
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孩子现阶段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有多少
(特别是语言的能力)
他们之所以采取一些外人不能理解的情绪或者行为的方式来表达,主要是他没有这个能力或是缺乏这样的练习。所以,在不高兴的时候,他们也不能采取合适的别人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因此,我们通常在设计行为干预方案时,首要考虑的是:
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或发生类似的情况时他应该怎么办?
为了让他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教他什么?
我们是不是语言治疗的加强不够?
还是缺乏相应的模拟训练?
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帮助孩子,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该出现的反应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一定要分辨孩子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这样措施也就相应而来——
第一种情况:
我们在设计行为干预方案之前会先做行为分析,如果在行为分析中发现,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是由于学业要求太高,那我们就一定要把他的作业、他的考试,以及他在班上老师进行的提问内容等,都换成孩子能够接受能够达到的水平。
第二种情况:
如果是老师或者同学们态度不好而造成孩子伤心,或是孩子表达愤怒的方式不合适。那就要从他的环境入手,一定要给这些普通班的老师和同学们普及自闭症的常识,因为他们可能真的是不知道、不了解。所以我们要组织专业人士给他们讲解我们孩子的特点在哪里?长处在哪里?怎么样让孩子能更好地融合在普通班里,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第三种情况:
如果孩子是因为语言能力不够或是缺乏这方面的练习,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就要提供相关的训练。让孩子通过模拟训练或角色扮演等,帮助他们练习愤怒时、不高兴时,应该怎么跟老师表达出来,以及怎么跟老师讲才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帮助。
此外,我们在行为干预方案上还常常用到的一点就是——奖励,一定要及时奖励。
当老师某一次看到孩子跟其他同学有冲突,他能够清楚的告诉老师时,那老师一定要及时反馈!
“非常感谢你!这次他说了那么难听的话,你没有还嘴也没有还手,而是过来告诉老师,老师真的非常为你感到骄傲!你的这种处理方式真的非常得当!”
所以,当孩子出现正确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的鼓励他,只有这样,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孩子能够使用这种处理方式的频率才会增多。
但是我们也不能光给予口头鼓励,还要有具体的鼓励。比如孩子原来一天总会出现两三次动手打人的现象,而现在一天都没有一次,或是从两次减少到一次。那老师在给孩子一个及时的口头鼓励之后,还要有一个具体的鼓励。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电脑,那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给他自由时间,让他玩一会电脑;或是他喜欢看书、听音乐,那就最后给他几分钟的自由时间,看喜欢的书、听喜欢的音乐等。
这些就是根据孩子的喜好,来给他设计一个非常小的、清楚的目标,当一天结束时再给予具体的奖励。
做情绪干预时
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注意这几点
⬇️
但是,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在做行为和情绪矫正或者情绪行为干预时,我有几点要提醒大家:我们在告诉孩子不要这样做时,一定要给他另外一个工具——他要怎么做?
因为我们常常说不要这样做,但却没有给孩子一个替代行为,当他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样的话管等于没管。
所以,我们在纠正孩子的情绪或者行为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合适的活动,有没有给他合适的训练,或是有没有教给他在生活中处理这些挫折感或冲突的工具,孩子有没有这些?这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要考虑的。
在孩子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先接受孩子的情绪。
“你看上去真的是非常生气。”
或是
“你看上去真的很伤心。”
然后再告诉孩子,我们在伤心的时候可以怎么做。
比如你上次在家里伤心时,就过来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其实在学校里你也要这样告诉老师的。
一定要让孩子在翻来覆去的互动中,学会这种表达方式!孩子的心里就会这样想:我上次发脾气时,老师告诉我要这样做,下次发生类似情况,我又忍不住发脾气了,老师还是告诉我要这样做。咦!我这次这样做了,老师好高兴,还为我感到骄傲!
孩子哪怕表达不出来他也能看出老师很高兴,笑得很温暖,然后慢慢地他才能越来越多的用老师教给他的这种方式来表达情绪!
此外,老师和家长还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纠正孩子的情绪或者行为问题时,有没有帮孩子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我自己非常坚信的一点:赶走黑暗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光明!
给孩子成就感和归属感很重要!
帮助孩子从自身的能力和爱好出发,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活动,即成就感。去发现孩子擅长的东西,孩子喜欢什么?喜欢画画还是喜欢音乐?一定要帮助他找到既喜欢又擅长学起来还比较快的东西,那么这件事情就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
另外一种就是环境中的归属感。如果孩子在学校或家庭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百分之八九十对他都很宽容、理解、支持和鼓励,那这样的孩子,他出现行为和情绪过激反应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我们要知道,成就感和归属感,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要素!
点击阅读谢刚老师
往期文章
▼
—END—
加入大米和小米QQ群
一起交流分享
线上课程咨询群:413811513(已满)
线上课程咨询二群 130358390(建议)
▲▲▲
当你成为我们
我们正越来越多
明天,会比今天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