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秒都无法忍受孩子的问题行为?此文必读
上周,在《郭延庆:为自闭症孩子“摘帽”,就是成功干预了吗?》一文中提到,当孩子确诊后开始接受干预教育的第一步是设定干预方向和目标。
郭延庆教授也表示,孩子被诊断后的干预和目标不应是为了改变孤独症本身,而要协调眼前需要和长期需要,要平衡适应眼前需要的行为技能以及适应未来需要的行为技能。
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还会困扰家长的问题是:
“孩子的问题太多了,我想让孩子学的东西也太多了,干预目标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
”到底哪些干预手段是适合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
就家长们疑惑,我们请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石荟老师,为大家完整的梳理一下——
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设定干预目标?
文|石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纽约市特殊教育融合教师
在大家的印象中,教育这门学科通常是被认为是文科、是人文科学。
但实际上我跟我的很多实习老师都讲过,特殊教育这个学科它更像是理科,而不像是文科,它讲究非常严谨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非常严谨的量化和测量的标准。
所以在大家设定干预目标前,我想强调一点:
在孩子的干预中,一定要用科学的数据来设定干预目标,也要用科学数据的测量来测量干预的效果。
因为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义和测量干预中所针对的目标行为,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寻求科学的干预手段,也没有办法揭示干预手段是否有效。
那么,具体该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设定干预目标,通常可以分四步走:
1.找出目标问题
2.定义与测量问题
3.设立干预目标
4.选择干预手段
1
如何找出目标问题
首先,家长可以用5-10分钟列出你认为孩子要解决的所有问题。
紧接着用下面的三个原则,来判断哪些是合适的目标,哪些是不那么合适的目标。
(1)实际意义
判断目标是否合适的第一个原则是:这项目标是否对孩子的实际生活有帮助?
我曾经见过一位家长积累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生词卡,每天定时定量地教孩子生词卡。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时,妈妈非常骄傲地告诉我,“他们家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将近200张生词卡了,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孩子再认识200张生词卡。”
但实际上通过跟他们家孩子互动,我才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认识了200张生词卡,但生词卡里面的词却很少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我问孩子他现在想吃什么或想要什么时,他很难把生词卡里面学到的词语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来回答这些问题。
那这个妈妈把“再认识200张生词卡”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目标。
而有实际意义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把已经学会的这200个生词卡中的生词适当地运用到他的日常生活当中。
(2)有无必要性
必要性的问题从一个例子来看:
有家长跟我抱怨,他们家孩子每天晚上和他坐在沙发上一块玩的时候,喜欢敲自己的胳膊、自己的腿,无法安静。
而这位家长就想把"孩子不乱动"作为干预目标。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位家长定的这个干预目标有无必要性?
如果孩子动胳膊、动腿时并没有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孩子还是可以和家长一起好好玩,享受家庭的时光,那么这个目标是没有必要的。
但如果孩子不止动胳膊、动腿,而是用头撞地,或者是喜欢啃指甲,把指甲都肯出血来了,那我们就要把其当成目标进行干预了。
(3)能够实现
一般来说,我们定的目标是要在半年或一年之内能够完成。
比如说:有一个焦虑的孩子,总喜欢什么事情都问父母,甚至明知故问。
“咱们什么时候上学放学啊?”
“咱们什么时候去游乐场啊?”
“咱们什么时候去电影院啊?”
....
这些问题他每个一天能问80遍(夸张写法)
家长很想要改变他的这个行为,如果家长在设立目标的时候想要一蹴而就让孩子一句也不问,其实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别说是谱系孩子,大多数普通孩子也不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把目标设立为:
一开始孩子每天问80遍调整到孩子每天问10遍;或者说孩子只在关键时候才问,至于其他小事情,比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刷牙洗脸,什么时候上学放学,家长都提前设定一个日程表,让孩子从日程表中找到答案。
这样,就是一个能够实现的实际目标。
根据上面三个原则,家长再拿起刚刚所列的,孩子要解决问题的单子,开始筛选目前阶段孩子真正要干预的目标,最终保留下来的,大致就是接下来半年到一年当中要给孩子制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了。那我们下一个阶段,就是要将这些目标通过定义和测量把它们转变成为能够实现的目标行为,最后再寻找合适的干预手段来针对这些行为。
2
定义和测量问题
目标在经过定义和测量之后,我们才会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我们才能知道这些目标是不是真的得到了进步。
与找出目标问题类似,我们在定义目标行为的时候,也有三个原则可以参考。假定有一个孩子萌萌,我们通过她的行为来看这三原则。
(1)把目标写得具体化
萌萌总是不做作业,这样一个目标就不是很具体,也不是一个能够执行的目标。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定义:做作业的时候,萌萌的眼睛总是望向窗外。这样目标就具体了。
(2)要客观
假设我们下一个这样的定义:萌萌跟老师说话的时候,非常没有礼貌,很粗鲁。这样的定义带有感情色彩,就不是一个客观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老师批评萌萌的时候,萌萌总是翻白眼。这便是一个客观的定义行为。
(3)要做到可以测量
如果我们说萌萌上课总是坐不住,坐到椅子上七扭八扭,不好好听讲。这样的一个行为我们是不能测量的。
我们要做的是把它具体化,变成可以测量的。我们可以说萌萌上课总是离开座位,这样就可以数她一共离开座位几次,她每隔几分钟离开一次座位。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萌萌上课总是踢前面同学的椅子,这些都是可以测量的。
学会了如何找出目标问题,以及如何定义目标问题,是设定干预目标的基础。关于如何测量目标行为、设立干预目标,以及如何选择干预手段。
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大家呈现,敬请期待。
-End-
整理 | 美玉 编辑|羲铮
图片 | 花瓣网 内容顾问 |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