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权威专家:幼儿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警惕自闭症!
我们的决定
无论是前辈经验还是业内专家都一再强调:科学系统、密集持续且全方位的干预会对孩子的发展更有效。
作为业内领先的自闭症儿童服务平台,五年来,大米和小米持续不断地为读者们提供科普资讯、家长故事和训练干货等。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反思什么样的内容会更利于读者对自闭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经过反复地思考和总结,“大米和小米”微信订阅号从今天起新设专栏【自闭症干预的那些事儿】,包含以下内容——
✔ 自闭症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 自闭症的成因和最新资讯
✔ 自闭症的早期干预,包括社交、情绪行为、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等
✔ 自闭症的融合,包括学校融合、社区融合和社会融合
✔ 自闭症青春期问题的应对
✔ 自闭症和并发症
......
从自闭症知识的入门到深入了解,“大米和小米”希望提供系统、专业的定期学习,让读者们接触一本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干预大全。
《自闭症儿童的早期识别筛查》就是本栏目的第一篇文章。
早发现、早干预,对自闭症儿童今后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一直在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却往往忽略了早期干预的前提——早期识别筛查。
不少自闭症孩子由于早期行为征象未被察觉和重视,错失了良好的干预时机。
那么,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哪些早期行为征象表明孩子可能发育迟缓或患有自闭症?
婴儿7个月会坐,1岁会走
这些儿童发展里程碑,家长要熟悉
《与你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邹小兵主编)一书指出,自闭症的早期征象往往不是异常行为的出现,而是正常行为(早期社交行为)的缺失。
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的标志性行为和能力,即“儿童成长里程碑”。
关于这点,“大米和小米”曾推送了0~6岁儿童发育正常吗?家长可自查!可供参考。
上周六,全国儿童孤独症公益讲坛巡演之“最强父母”中国行郑州场中,大米和小米华南区职能治疗总督导何明哲老师,也讲解了儿童发展在不同年龄的行为能力。
何老师认为现阶段,儿童发展能力一般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互动等。
详见下表
粗大动作
精细动作
语言发展
认知发展
社交互动
何老师也强调,我们用儿童年龄去划分行为和能力,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在其年龄阶段里发展出相应的行为和能力就是发育迟缓。
因为儿童发展年龄及生理年龄差距存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分别是:
✔ 1岁以内,可接受1个月到2个月的差距
✔ 1岁到3岁,可接受3个月的差距
✔ 3岁到6岁,可接受半年的差距
比如,一般孩子长到10个月大已经会站了,但10个月大的毛毛却还没有站的迹象,毛毛父母可能就要寻求医疗协助。
又如,一般孩子1岁时应该会走路,但沫沫1岁3个月才会走路,我们认为这个发展差别不大。
自闭症儿童早期识别
5种行为标记和7大预警信号
自闭症的早期识别,除了从儿童发展里程碑来检视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还有更具针对性的行为征象可方便家长识别。
在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自闭症的两个诊断标准是社交沟通缺损和重复刻板行为。也就是说,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必要特征。
那么,自闭症儿童早期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有哪些?
2017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一文中,总结了ASD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分别为——
1.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ASD患儿早期即缺乏或减少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注视,尤其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过少。
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ASD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有些ASD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
2.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
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ASD,也可较好地分辨ASD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
JA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在对ASD患儿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14~15月龄即表现出较低与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因此JA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
3.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自闭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使用肢体动作交流的频率就会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不(少)语
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ASD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ASD可能。
5.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开始不恰当地使用物品,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关于此"五不"行为的详细解释,可查看文章 :《中华儿科杂志》: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孤独症可能!
另外,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何一个行为特征,家长都应该尽快找医生给孩子做专业的筛查评估。
如果怀疑孩子是自闭症
这2份自闭症筛查量表,家长可自测!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自闭症儿童确诊的平均年龄也在提前。
通常来说,自闭症在儿童3岁以后确诊比较可靠,结果也比较稳定。
如果在孩子3岁前,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自闭症早期行为征象,与普通孩子“不一样”,可以先利用国内常用的自闭症筛查量表自测。
以下2份自闭症筛查表,可供大家参考:
1 简易婴幼儿(18个月以上)自闭症筛查表
该量表适用于18个月龄以上的婴幼儿自闭症的筛查,问题简单,可快速筛查,共包括提供给父母的5个问题和医生的4个问题。
2 修订版幼儿(18-30个月)自闭症筛查表
该量表适用于18-30个月龄婴幼儿自闭症的筛查,是儿童自闭症早期筛查较好的工具,共包括23个项目,由父母根据孩子平常的表现情况填写是与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份自查表供家长参考,关于自闭症的专业诊断,还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同时,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有学者指出,鉴于早期诊断不太可靠以及诊断标签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症状并不明显的孩子,可以不确诊,但不确诊不等于不帮助,依然要针对性地干预治疗。
所以,当孩子存在自闭症早期行为征象,却因为年龄尚小而没有得到医生的确诊,家长当下要做的不是纠结于“孩子是不是自闭症”,而是寻求科学的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 孙梦麟,《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R],2019.
[2]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你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邹小兵主编)[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
-END-
整理 | 小麦 编辑 | 当当
封面图 | 陈皮 内容顾问 |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