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丨年度盘点:2020年top20新闻传播学高下载量论文是哪些?

新闻界 新闻界 2021-09-20

编者按

本篇内容基于截至2021年1月18日的中国知网数据,整理了2020年度15本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在知网下载量排名前20的论文(不包含学科综述类、盘点类文章)。通过阅读这些论文,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过去一年新闻传播学术界所重视的研究方向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最受关注的20篇论文下载量一览

(序号与后文对应)

这些最受关注的论文来自《新闻界》《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期刊。其中,有17篇下载量在3000次以上。下载量最高的一篇达到8330次,为彭兰的《我们需要建构什么样的公共信息传播?——对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传播的反思》。



Tips:在文末可获取这些论文哦


最受关注的20篇论文 关键词+摘要 


 按下载量排序如下 

01

我们需要建构什么样的公共信息传播?——对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传播的反思

彭兰


关键词: 疫情;公共信息传播;社交媒体;去中心化;信息疫情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非常时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今天的新媒体传播与传媒业的机会。社交媒体虽然在今天已经普及,但以人为媒的传播并非公共信息传播的理想模式,它容易导致人们获得信息的不充分,对此,平台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提高公共性内容与个体用户间的连通性。媒体和平台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深加工和信息碎片的整合。非常时期人们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些媒体因过分关注技术应用而在新闻内容生产的专业性方面停滞不前甚至下滑,但新技术应用与媒体的专业性并不冲突。非常时期,以媒体为代表的中心化传播重新赢得瞩目,去中心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也更为突出,但两者未来仍将并存,去中心化传播环境下的"集体免疫"思路或许会是对抗"信息疫情"的一种策略参考。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5期第36页-43页

下载量: 8330次



02

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

彭兰 


关键词: 信息茧房;选择性心理;算法;媒介素养


摘要: 信息茧房问题虽然因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但它所指向的人们的选择性心理带来的信息视野狭窄以及观点、立场固化等,并非新的现象。从新媒体传播来看,人们的视野与其获取信息的路径以及相关的信息过滤机制相关,社交网络、平台、算法等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固化人们的信息获取路径、强化人们的选择性心理,信息茧房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要破解信息茧房,同样需要依靠算法与平台的优化、信息供给侧的改进以及个体媒介素养提升等多方面的路径。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1期第30页-38页+73页

下载量:7608次


03

重拾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构建与关键

喻国明  


关键词: 传播治理;社会凝聚;圈层化;情感共振;自组织;顶层设计


摘要: 人心的凝聚、社会共识的达成对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信任是社会交往和社会协同中最为关键的粘合剂。但在疫情期间,不信任的病毒与新冠病毒一起流行蔓延,信任重建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必须认识到,传播格局的改变让传统的传播和舆情治理模式失效:传统主流媒介"压舱石"作用式微,撕裂与信任丧失成为现实;泛众化传播时代到来,但在管制压力下个性表达退回圈层,隔阂引起偏见与冲突;互联网关系赋权强调情感共振,但目前主流话语的内容表达缺少对关系表达元素的有效利用,传播效果有限。重建信任的后疫情时代亟需传播与舆情治理范式的转型:转变专业媒介和专业传播工作者传播的专业角色,将复杂性范式作为未来传播和舆情治理的基本范式以及创新网络治理的顶层设计。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1期第30页-38页+73页

下载量:5826次



04

批判性思维与新冠疫情报道的伦理问题

陈昌凤 林嘉琳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新闻伦理;虚假新闻;疫情报道


摘要: 在新冠疫情期间虚假新闻数量惊人,而虚假新闻会使疾病的爆发更加迅猛,报道伦理问题也更加突显。如何应对这些伦理问题?本文认为这些伦理问题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相关。批判性思维强调在不断的质疑、辨析、推断、反思中寻求真相,它与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性要求是相契合的。本文通过对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期间新闻传播实践的田野观察,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对信息传播中的失实、失善的伦理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对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新闻传播专业性、建立人们对虚假有害信息"群体免疫"的问题。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5期第19页-27页

下载量:5003次



05

新冠疫情早期的媒介使用、风险感知与个体行为

闫岩 温婧 


关键词: 新冠肺炎;媒介使用;风险感知;人际传播


摘要: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研究显示,人们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传统媒体,而对其可信度评价却显著低于传统媒体。个体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感知构成了公众对疫情风险感知的总体估量,且人们对疫情的认知和行动彼此关联。受社交媒体使用和参与的影响,个人层面风险感知指向更积极的人际传播;受大众化媒体使用和信息获取的影响,社会层面的风险感知则更多的导向抽象的疾病知识和符合社会利益期待的个体行为。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6期第50页-61页

下载量:4646次



06

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

隋岩 李燕


关键词: 网络语言;情绪传播;社会建构;社会舆论;社会文化


摘要: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建立弱关系扩大社会网络,促进个体情绪在传播范围上的量变和情绪性质上的质变,形成社会情绪型舆论。网络语言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通过模因复制进行群体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语言具有三重效应:一是凝合效应,促进深层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二是转移效应,其表层的娱乐性、游戏性特征能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三是沉淀效应,累积社会情绪氛围,沉淀社会参与基因,建构网络语言所诞生和维护的社会文化。

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1期第79-98页

下载量:4575次



07

新冠肺炎疫情语境中多元媒介的微博话语表达

孙少晶 王帆 刘志远 陶禹舟 


关键词: 新冠肺炎;多元媒介;微博;话语表达


摘要: 本文使用隐性主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多元对应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活跃传统媒体账号微博的内容分析,考察其中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主题、相关报道话语随时间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媒介主体是否存在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这些微博在内容上既呈现了宏观叙事,也包括了微观话语,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而且媒体之间有着鲜明的内容和风格差异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参考。

原文刊载于《新闻大学》2020年第3期第16页-30页+117页

下载量:4071次



08

网络社会的层级化:现实阶层与虚拟层级的交织

彭兰


关键词: 圈层化;网络分层;网络话语权;代际差异;数字分化


摘要: 网络的"圈层化",既意味着人群的圈子化,也意味着人群的层级化。从层级化的角度看,网络社会既折射着现实的社会分层,又在自身的关系结构中形成了多种维度的分层,主要包括网络话语权层级、网络代际层级、网络产品与平台层级、网络应用能力层级等。这些层级分化,加之现实社会阶层因素,都可能带来网络人群在话语权、文化偏向、趣味、应用及获利能力等方面的落差,不过这些落差未必都是鸿沟。人们在网络层级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这种流动性仍然有限。

原文刊载于《现代传播》2020年第3期第9页-15页

下载量:4027次



09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

陈先红 宋发枝


关键词: 中国故事;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


摘要: 从国家叙事学的视角,诠释"中国"及其"故事",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性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应把握好"中国观""故事观""传播观"三个重要问题。基于中西方"中国观"的差异,实践中应建立基于传统中国文化故事、现代中国发展故事和全球中国开放故事的三大类中国故事体系;而从叙事观的视角,实践中应从"故事—话语—语境"三个维度建立清晰而明确的中国叙事观;从战略与策略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巧传播战略,应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世界观,形构中国"文化价值观国际话语权—政治性国际话语权—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创造力、公信力。

原文刊载于《现代传播》2020年第01期第40页-46页+52页

下载量:3931次



10

“风险的社会放大”视角下危机事件的风险沟通研究——以新冠疫情中的政府新闻发布为例

张志安 冉桢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风险沟通;风险的社会放大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风险沟通重要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传播政策、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布信息不专业、回应质疑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理论视角,对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新闻发布,在新闻发言人行为表现、疫情信息的专业供给、公共传播的价值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新闻发布过程中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公众、行政机构与专业机构之间权力的再平衡。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6期第12页-19页

下载量:3863次



11

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的实证分析

李静 谢耘耕 


关键词: 舆情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2期第37页-45页

下载量:3565次



12

我拍故我在 我们打卡故城市在——短视频:赛博城市的大众影像实践

孙玮   


关键词: 短视频;打卡;自拍;城市形象;赛博城市


摘要: 本文在晚近以来移动网络、人工智能掀起的新一轮新技术、全球化浪潮的历史场景中,聚焦"打卡""自拍"等短视频影像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影像如何重塑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拓展了传播、媒介的涵义。本文认为,短视频是数字时代的典型影像实践,它突破了媒介表征论,凭借突出的涉身性渗透在赛博城市的肌理中,成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强大视觉性力量。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它确认了在实体与虚拟世界双重存在的新型自我:我拍故我在。作为一种具身化媒介实践,它汇聚大众的个人印迹塑造了公共的城市形象:我们打卡故城市在。

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6期第6页-22页

下载量:3311次



13

疫情心理时空距离对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期微博文本面板数据的计算分析

张放 甘浩辰  


关键词: 疫情信息;公众情绪;心理距离;微博文本;数据挖掘


摘要: 流行性传染病危机发生时疫情信息如何影响公众情绪是一个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解释水平理论认为,心理距离是影响解释水平也即社会认知的关键。以该理论为视角,挖掘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甘肃、青海与西藏三个省级行政区微博文本形成面板数据进行情感分析、词频分析及GLS、GMM估计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一定的地理概念范围内,疫情心理空间距离并不存在对公众情绪的固定影响;第二,由于启动效应与图式加工两种认知机制的共同作用,疫情心理时间距离的缩短会导致公众情绪变得更加负面,存在"情绪下沉效应";此外,特定时间出现的疫情相关新闻事件也会导致公众情绪产生相应的波动,存在"情绪脉冲效应"。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2020年第6期第39期-49页

下载量:3194次



14

理解直播:按照传播逻辑的社会重构——试析媒介化视角下直播的价值与影响

喻国明 杨嘉仪


关键词: 直播;媒介化理论;传播逻辑;社会重构  


摘要: 当前大热的直播本质上是基于自身媒介特性之于社会的一种改造性力量,是以传播逻辑对文化和社会产生的一种重新建构。本文以媒介化范式考察直播的社会实践特性及其关键要素,并探讨直播在社会互动中赋予商业与社会媒介化的新秩序与新规则。直播经由交流空间的延伸与个体行动维度的扩展,极大模糊了日常生活与媒介生活的界限,并以此逻辑建构新的惯习与规范。具体地说,借助同步、互动、全通道的媒介特性,人际传播中的非理性因素通过符号化互动在直播中得到复现与强化,直播电商以富有临场感与便利性的消费场景促进价值变现。而在直播的媒介化影响下,人与人传播的空间距离和表达门槛的消弭使个体的行动边界得到扩展,自由度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多样性与流动性。

原文刊载于《新闻记者》2020年第8期第12页-19页

下载量:3165次



15

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

洪杰文 段梦蓉  


关键词: 朋友圈;社交媒体倦怠;社交媒体批判


摘要: 社交媒体用户在微信朋友圈上的使用行为和心态都随着社交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大的转变,社交媒体倦怠现象呈现。利用扎根理论对朋友圈沉默人士访谈的结果显示朋友圈自我呈现行为减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朋友圈泛化、减少使用的效应和朋友圈的个人定位三个方面。朋友圈泛化下语境消解的焦虑、印象管理的疲惫和社交绑架的压力导致使用者的自我认识模糊、理性精神丧失,并由此产生孤独感和自我怀疑,从而不得不尝试通过"逃离"来缓解这种压迫感。人们不会放弃社交媒体,但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更严格的自我审查和更克制的交往,通过理性思考找到与科技的最佳互动方式。

原文刊载于《现代传播》2020年第2期第76页-81页+85页

下载量:3125次



16

从离身到具身——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

芮必峰 孙爽  


关键词:媒介技术;媒介环境;具身传播;现象学


摘要: 在传播研究中,身体与技术的关系问题经历了从离身到具身的发展过程。过去的离身传播在工具论层面将媒介技术视为身体的延伸,如今人类经验越来越依赖技术媒介与世界发生关系,具身传播不仅是技术对身体经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人—技术媒介—世界关系的相关性揭示了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媒介的物质形式和信息内容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背景和前景:一方面,人们的生存经验建立在媒介环境所塑造的前理解之中,另一方面人们又要依靠媒介来理解、筹划未来的生存活动,媒介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理解社会、诠释信息、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人与媒介的交互生成使得媒介技术逐渐成为具身于人类的义肢和"第三持存",成为人类意识和生存经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5期第7页-17页

下载量:3101次



17

数字反哺与群体压力: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李彪   


关键词: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数字反哺;UTAUT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60岁以上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理论模型(UTAUT)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关键的两个潜变量是使用意愿和数字反哺;在影响使用意愿的潜变量中总效应最高的两个潜变量依次是子代社会经济地位、社群影响,而风险感知与使用意愿呈负效应;在影响使用行为的潜变量中,使用意愿、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和数字反哺意愿是效应最高的潜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延展和构建了老年群体的新技术使用UTAUT模型。

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3期第32页-48页

下载量:3002次



18

社会化表演的网络文本世界——符号叙述学视域下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分析

蒋晓丽 郭旭东


关键词: 符号叙述学;话语理论;媒介情境论;美国总统政治;后真相


摘要: 美国总统政治具有社会化表演的特征,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和"后真相"政治的蔓延,这种特征在当代显得格外突出。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政治网络媒介叙述文本的符号叙述学分析,综合媒介情境论、话语理论,明确了相关叙述文本的纪实叙述类型,并对其叙述内容中的"台词设计"进行辨析。同时,本文从否定性、肯定性两个向度出发,对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策略及其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分析,并强调作为解释社群的民众对叙述事件的意义解读决定着媒介叙述文本的类型、内容和叙述技巧。由此提出,对"后真相"时代美国总统政治的研究应当以关注其民众的接受状况为基本出发点。

原文刊载于《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1期第99页-118页

下载量:2939次



19

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融合困境与突围之路

 刘秀梅 朱清


关键词: 媒体融合;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服务公众;吸引用户


摘要: 从历史发展、媒体融合目的及过程论共识来看,新闻短视频是传统新闻实践和以网络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实践融合下的产物,两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诉求和操作规则,融合困境在所难免。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的融合困境主要体现在内容选择、制作和呈现三个方面,应从媒体融合与用户建立深入联系和关系的目的出发探讨突围之路,基础是合法合规生产并优化生产技能,关键要找到吸引用户和服务公众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根本在于持续深度融合与品牌化建设。

原文刊载于《现代传播》2020年第2期第7页-12页

下载量:2844次



20

从“新冠肺炎”热点传播看新闻边界的颠覆与重构

蔡雯 凌昱


关键词: 自媒体;专业媒体;新闻边界


摘要: 当下的新闻传播生态,尤其是对比"新冠肺炎"期间与17年前的"非典"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19年底至2020年2月,我国"新冠肺炎"事件传播中20个新闻热点事件大多由自媒体推动进入公众视野,而专业媒体仍是后续报道的中坚力量。多元主体介入新闻场域后,新闻边界日益模糊,新闻成为多元主体协作竞争的产物,新闻内容泛化,事实与意见的界限模糊,新闻的对话性与个人视角增强,传统新闻基模面临社交媒体新叙事的颠覆。

原文刊载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7期第5-20页+126页

下载量:2827次


20篇文章  最关注哪些问题

▲最受关注的20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分布

最受关注的20篇论文中,有8篇涉及疫情传播,5篇关注社交媒体,3篇关注短视频与直播,3篇关注媒介技术发展与转向。此外,国际政治传播、危机传播等研究方向也受到关注,并且在多个研究方向中,研究者们都关注到了媒介传播过程中受众的情绪心理。



整理与编辑 / 安徽




- END -



关注“新闻界”,后台回复“2020”

即可获得获取这20篇论文的PDF版!


如对单篇论文感兴趣,回复相应序号,如“1”“16”

即可获得该篇论文!


点击在看解锁2020年新闻传播年度盘点更多内容!


往期精彩回顾


《新闻界》到底想干什么

年度盘点:2020新闻与传播学最受关注的文章和主题有哪些?



《新闻界》杂志

唯一投稿渠道:www.ixinwenjie.com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丨 CSSCI来源期刊


我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