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樱,何必去日本?中国,才是樱花的家!

叶子 法之剑 2021-06-17


 

你去过南京的鸡鸣寺吗?

 

记得在南京做过记者的散文家黄裳,曾写过两篇关于鸡鸣寺的文章,一篇《鸡鸣寺》,一篇《重过鸡鸣寺》。由此可见,先生对鸡鸣寺的情有独钟。

 


鸡鸣寺真的那么有魅力吗?当年,先生是被它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吸引了,还是被它烂漫如海的樱花陶醉了?

 

反正,我去鸡鸣寺,主要是为了看樱花。

 

 

鸡鸣寺,也叫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北临玄武湖,是南京最古老、香火最旺的梵刹之一。该寺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刹的美誉。据说,它也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关于鸡鸣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吴。西晋时,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后至南朝梁武帝时,这里真正成为佛教胜地。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旧屋,扩大规模,重建寺院。朱元璋还亲自题额“鸡鸣寺”,取“闻鸡起舞,晨兴勤苦”之意。后来,古寺毁于咸丰战火,虽同治年间重修,规模缩小了一些,但香火始终旺盛不衰。

 


解放后,鸡鸣寺渐由香火道场转为尼重道场。八十年代,在原主持宗诚法师的带领下,依明清时规模形制,且逐步恢复对外开放,成为了南京市一座重要寺院。现如今,有数十佛门女尼常住寺内,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的一座尼庵。

 

提起鸡鸣寺,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代诗人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的诗句。因为这句诗,鸡鸣寺在我心中便多了几分诗情画意,而事实上,它也正是因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的优雅环境,而声名远播。

 


尤其是,每年阳春三月,寺旁的樱花大道上,那如云似霞,蔚为壮观的樱花,更是让它闻名全国。

 

 

从地铁站出来,一路向西不到百米,就到了樱花大道。

 

置身其间,只觉花繁色艳的樱花,如一天的云锦,开出了满树烂漫,满目霞彩。而在樱花掩映下的鸡鸣寺,那艳黄色的院墙,参差的楼阁,则显得格外的醒目和壮观。

 


沿左侧石阶拾级而上,便到了鸡鸣寺山门。在阳光和花影的烘托下,山门正中那“古鸡鸣寺”四个金字,不仅俊逸脱俗,而且风姿绰约。

 

进入山门,一股花香,一缕香烟扑面而来,让人更觉幽雅和古朴。

 

往上面走,左为施食台,台前为弥勒殿。殿堂里,供着一尊憨态可掬的弥勒佛;殿堂外,几位年轻的女孩,正在虔诚地烧香跪拜。据说,来鸡鸣寺的信众,一为求姻缘,二为问前程。

 

再往上走,就到了观音楼。奇怪的是,这里供奉的是一座倒坐观音。只见楹联上写道: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是呵,世人贪恋红尘种种,真正看破的,看淡的,能有几人?所以,就难怪观音菩萨发出如此的感叹了!

 


大雄宝殿,又名毗卢宝殿,是鸡鸣寺的主殿。大殿正中供奉三身佛中的毗卢佛,两边为文殊、普贤两大菩萨。我不信佛,因此没有进殿,只是在殿前,一棵高大的菩提树下,静静地看着那些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们,来往穿梭。

 

 

从大雄宝殿再往上,就到了药师佛塔。

 

此塔,为1990年重建,七层八面,气势恢弘。据同行的游人讲,这里也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拍摄雷峰塔的地方(当时西湖雷峰塔已倒,而新的还没修好)。

 


佛塔内,供奉着一座药师佛铜像。相传,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是一位能治众生的医师。

 


我在塔院里发现,有许多年青的男女双手合十,以顺时针方向,绕着佛塔转圈,一圈又一圈……是在托附心愿,还是在寻求新生呢?

 

在佛塔旁,有一座青铜大钟。之前,我听说可以免费撞钟,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药师佛塔出来,已是中午时分。

 

因鸡鸣寺的素斋非常有名,于是,便想去尝一尝仰慕已久的素鹅面。

 


看似普通的素鹅面,果然名不虚传。面条爽口,汤汁醇美,素鹅更是外脆内嫩,有嚼劲,有回味。此外,随便点的三丝春卷和糯米烧卖,也风味独特,别有特色。只是,价格有点小贵。

 

不过,能在这简单、清淡的素斋中,体会到一点人生的真味,也算值了。

 

用餐完毕,坐在素斋馆临窗的位置上,远眺北面的玄武湖。

 


在春日明媚的阳光下,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像五艘绿色的小船荡漾在浩淼无边的湖面上,宁静又安闲。

 

我想,过不了多久,就会迎来十里荷花,百里荷香的盛景了。

 

 

从素斋馆出来,又去了寺东北角的胭脂井。

 

相传,隋灭陈时,陈后主陈叔宝与其妃子张丽华、孔贵嫔曾藏于此井,后被隋兵发现而当了俘虏。据说,张丽华被隋将拉出井中时,唇叩井栏,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胭脂红。

 


一口枯井,一方石碑,昭示着历史的耻辱,也显影着两位年轻女子“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风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奢望,以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幽怨……

 

为什么在鸡鸣寺烧香佛的人群里,多的是青春年少的女孩子呢?我终于在胭脂井边,找到了答案。

 

一阵和暖的春风吹过,那樱花如纷扬的雪片,如飘飞的雨丝,温柔地飘落在我的眼梢,眉尖,肩头,心上……

 

忽然,我就想起了周恩来总理的诗: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也想起了杨朔先生的那首《樱花雨》:你我的邂逅一直飘荡在这星空中,如果指尖可以感觉到爱的话,心扉自然能够渐渐敞开,就象巨大的波浪一般,就象无边无际的大海一般,就象刮不停的风一样的将你紧紧抱住……  

 

樱花,向来是爱情希望的象征。那满树粉白的樱花,是少女对爱情真挚的向往,也是姑娘对情人诉说的最美情话。

 

但愿,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个人,会在缤纷如梦,绚烂如诗的樱花雨中,缓缓走来,给你一蔬一饭的安稳,许你不离不弃的静好!

 

 

从鸡鸣寺的北门出来,远远地就看见,前方的樱花大道上挤满了赏樱的人们。

 

樱花,向来是人们钟爱的花,她一年一度浪漫而热烈的绽放,对踏青寻春的人来说,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漫天的樱花,如云朵,如霞光,如羽衣,随风婆娑,踏浪起舞……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用最美的诗句来赞颂她。元稹说:“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李白说:“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白居易说:“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李商隐说:“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

 

的确,樱花纯洁淡雅,轻盈通透,虽不浓艳娇媚,却透着一种清新质朴,雅而不俗的风韵。轻轻地走近,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她的优雅所吸引,被她安静所感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会读懂每一朵花的心语,读懂春天的美好,以及生命的珍贵。

 

 

前两天,我跟好友说,要去鸡鸣寺赏樱。她说,要看樱花,你应该去日本呀。

 

的确,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更被人们称为“樱花之国”。

 

日本人为什么酷爱樱花呢?不仅因为她美,还因为樱花的花期很短,一般只有七日,樱花零落得也快,大概只有三秒,他们欣赏樱花这种“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去”的生命态度,这与日本人“向死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谋而合。

 


据说,日本人尤喜“樱花雨”。看着心爱的樱花纷纷飘落,他们不仅不会伤感落泪,反而会兴奋地欢呼,还会以沐浴在樱花雨中为幸福。他们认为,樱花飘落的瞬间,是一种生命的绝美。一生花开,难道只为了一刹的芳华吗?这一点,我不能苟同。

 

其实,据《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培后,逐步传入国内各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汉唐时期,已普遍栽种在私家庭院中。到了盛唐,不管是宫苑还是田间,更是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而日本,正是在万国来朝时,由使者将樱花带回了东瀛。所以,中国才是樱花的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樱花既是盛世中华的见证者,也是我们出使东瀛的一位外交使节。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百度上讲,樱花的花语是:生命,等你回来。

 

走过绽放的芬芳,迎来缤纷的飘落,在这样短暂的生命中,她把惊世的美丽奉献给了爱她的人们,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来年的春天。落花有情,化作春泥更护花。她总会在灿烂、芬芳、辉煌过后,带着幸福的憧憬,生命的愉悦,投入了大地的怀抱。

 


记得冰心老人在《樱花赞》里有这么一句: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

 

在夕阳下,樱花也一样的绯红万顷,溢彩流光,生机盎然呵。

 

 

落英缤纷的樱花雨,美得让人不能呼吸,无法离去……

 


一片片飘逸的花瓣,似蝴蝶,似流星,似眼眸,翩然,浅笑,我的心绪亦随之雀跃,飞扬。

 

想来,冬去春来,花开花落,一如人生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让我们珍惜每一天,每一秒,努力地活着,美好地活着,未来就会绽放希望,生命就会焕发华彩!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

听一曲《二泉映月》,赏一幅山水画卷……

赏一幅最美的画,听一首最美的诗 ……

茉莉说球| 欣赏足球的魔力,谴责恐怖主义的残忍

真实的山河,回不去的故人——电影《山河故人》赏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