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的山河,回不去的故人——电影《山河故人》赏析

潮仙 法之剑 2021-06-17

昨天,去看了贾樟柯《山河故人》。散场的时候,听见有人抱怨,索然无味的电影,究竟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呀。我笑笑,因为,导的作品一向是属于“小众”的,他超现实的表现手法的确会让很多人费解。就像他以前的《小山回家》站台《三峡好人》天注定一样,因与当今的快餐文化、娱乐精神,与实用主义相背离,所以一直鲜有人问津,幸好,《山河故人》有了美丽的澳大利亚海岸,有了吸人眼球的直升飞机,还有张艾嘉与董子健绝望的“忘年之恋”,我想,票房应该还是有保障的。

一、我眼中的《山河故人》

导以中国大地上普遍且真实存在的汾阳小城为视角,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中,感知时代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进一步探寻人的精神世界的孤独与悲哀,从而追求一种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富有。影片自始至终流露着悲哀的情绪。长期做矿工的粱子得了肺癌,不得不返回不堪回首的老家;沈涛离婚,父亲离世,并承受着与儿子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分离;张道乐没有故乡,没有未来,丧失了母语,丧失了价值认同感,成为“回不了家乡,见不了爹娘”的浮草。的确,悲哀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只要正直地,认真地生活了,就不会孤独,人生就有价值。最后,沈涛在雪地里忘情地跳舞,充分说明了她的精神世界并不孤独,永远充实且年青。反之,张晋生却一无所有,除了面朝大海的别墅和绝望的手枪。

  另外,我以为,《山河故人》对当今社会也是一种警醒,现在是2015年,离2025年还有十年的时间,让那些沉湎于物质追求,虚掷光阴的人幡然醒悟,还不算迟。

当今社会,精神的富有更为重要。所以,贾樟柯这份对中国现实社会温暖的人文关怀,显得难能可贵。


二、我以为,贾樟柯眼中的《山河故人》

贾樟柯一向欣赏“来自旧世界,却有着未来派的眼界”的博尔赫斯,博氏擅长超越时代和文化背景,探寻人精神的重建。所以,这也是一部带着浓烈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他从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角度,带着深刻的自我抚慰、挣扎与反思,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与预测,在物欲横流的的今天,是有现实意义的。

  如今,物质的丰富并不能掩盖人精神的虚无。请问,你在街上还会看见手捧书籍的少年吗?很难吧,多的是捧着手机的“低头族”。尤其是物质脱贫且精神空虚的90后,甚至00后,他们像张道乐一样,忘记了故乡的方向,只麻木地把家门的钥匙当作了项链;淡漠了亲情的传承,面对外祖父的遗像而迟疑不肯下跪;失却了人生的信仰,只能依赖一份亦师亦母亦情人的“忘年恋”来取暖。如何为无处安放的精神世界找一个家?如何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积极的精神世界?导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是呀,精神世界的重建,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需要自我的救赎。

  从某种角度讲,《山河故人》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批判,也是一种预测。未来的2025年,是贾樟柯能够确信的时代走向。

  令人尤其难忘的是,电影中四次出现的叶倩文的粤语老歌《珍重》,那悲而不伤的旋律,直指人心。影片结尾,沈涛在空旷的客厅里独自包饺子,儿子则在大洋彼岸独自徘徊……是呀,岁月无情,故人渐逝,但真情不老,人们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寻,也永不会止歇。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看《山河故人》的时候,我哭了,而身旁的老公没有递上纸巾,是我自己从包里拿的。“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我老公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