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普吉海难到地域歧视(上)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现代质量 Author 现代质量

来自  现代质量



泰国普吉岛海难令人痛惜——

其间泰国政府的低效救援及不当讲话、旅游公司管理混乱、中国公知未如悼念洋人般地点蜡献花等等污糟暂且不提,河南小伙张皓峰舍己救人令人感动:他不但把生的希望留给女友、将她送上救生船,而且将手里的冲浪板让给另一对落水的老夫妇。他先后救出4个人,自己也于12小时后被救援人员救出——

愚蠢而没文化的媒体拿泰坦尼克说事令人作呕,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泰坦尼克的真实情况是富人先上救生艇、穷人被锁着出不来,救援行动低效混乱,那些温情的场面仅仅存在于好莱坞的摄影棚!

而对张皓峰的评价中也出现了类似井盖之类的调侃——这是对河南人长期污蔑的一部分的体现,可见这些关于地域歧视的谣言猖狂到了什么地步,我觉得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歧视就是区别对待,地域歧视就是基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区别对待。

地域歧视主要的引发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失衡、人类心理活动。

地理位置不同——

越是地理跨度大越明显,显然居民小区间的歧视程度通常小于国家间的歧视程度;

经济发展失衡——

越是经济发展快越明显,因为快速发展时不同地域的经济差异会拉大;

人类心理活动——

越是文化差异大越明显,一些心理活动的差异也会引起歧视;

很显然,以上三条引发因素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不同程度存在,所以地域歧视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也就是说地域歧视是常态,不但现在的中国有,而且古今中外皆如此。比如中国周朝时中原各国就歧视宋、楚、吴、越等国家:宋被歧视是因为商朝的遗老遗少们被封在宋,楚吴越等被歧视是因为其封地处于那时还比较落后的南方;现在江浙沪的包邮、北方冬天的集中供暖、城市孩子上大学更容易等等其实构成了地域歧视。国外也一样,比如德国人被讽没幽默、法国被笑爱投降、英国人的饮食很单调、美国人没文化、日本人残忍龌龊等等,而且这些国家内部也有地域歧视。

以下我贴图作为例证,说明地域歧视的普遍性。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图来自互联网,仅作说明用、并不表示我同意其观点。

某省人看各省——

意大利人看欧洲——

美国人看欧洲——

美国人看自己——

总之全球一团糟,大家互相看谁都不顺眼——

地域歧视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所以我们没必要消灭地域歧视、因为这不可能——青海的空气就是比北京好,可是要让北京拥有和青海一样好的空气,那是无法做到的。可行的方案是大家平时在北京之类的城市工作生活、然后找机会到青海这样的地方度假旅游。

地域歧视不但客观存在,甚至并非绝对是个负面的概念、因为它和文化的活力有某种联系。就像北京人看别人官小、同时抱怨北京的发展摧毁了胡同和四合院;就像上海人看别人是乡下人、同时抱怨上海的繁荣带来了很多外地人——类似的矛盾心态其实很搞笑,甚至可以被看作得了便宜卖乖——没有外地人涌入带来的发展,你北京的诸多龙须沟不会填得这样快、你上海还是小渔村!当然首先我们还是要肯定这些想法符合事实:北京就是大官多、上海就是更加都市化,同时我们也看到正视这种差别有助于别人向北京上海学习,从而得到更多的进步。

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恶意的、消极的地域歧视,比如工厂不招来自某地区的人、一有坏事就无端怀疑某地区的人、武断地认为某地区的人一定如何如何等等。

在中国众多的地域歧视中,中枪最多的、被污损最严重的,莫过于河南。

然而河南很冤:尽管河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笼统模糊地说什么河南坏人坏事最多就是非坏即蠢了!因为河南的坏人坏事看绝对数量是多一些,但这个指标没有意义,因为河南人口全国第一,当然坏人坏事最多,可是好人好事也最多啊。有意义的指标应该是人均,可谁见过这样的统计?既然没见过为什么下结论?

事实上处于同一个文化圈的人群,思想和行为不会有显著差异、否则就不是一个文化圈了。所以河南不可能比周边地区更糟糕。从这个意义上讲,污蔑河南的人属于没文化、没见识、没脑子。


从《我不是药神》,说法律的人性

从鸿茅药酒事件谈对资本家的保护

人见人爱的“小燕子”,从此跌落尘埃……

从特朗普的歪理和邪路说起

心机男一句嘘寒问暖,从此这个女人上了贼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