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贫穷?孩子,你更应该感谢高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甬上煌言 Author 贼叉
昨天,朋友圈纷纷被一则感谢贫穷的新闻刷屏。
18岁的河北贫寒女生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并写下了感谢贫穷一文,感动无数网友。
从朋友圈的曝光程度来看,这真是个好新闻,那么什么样的素材才具有这样高的新闻价值?
用句通俗点的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四十年前恢复高考的时候,贫寒子弟上好大学是新闻么?
不是。因为几乎都是贫寒子弟。
1977、1978两年,压了十年的毕业生一股脑儿地进了考场,考生的年龄跨度达到20多年,所以那个时候,老少大学生是新闻,轰动全国的著名神童宁铂就是典型代表。当时十岁的宁铂考到中科大少年班,真的是全民偶像,比现在的小鲜肉可是火的多了。
到了今天,贫寒子弟王心仪上了头条。这里有两大看点:第一,河北省文科状元竟然不是衡水中学的;第二,这孩子出身寒门。状元这事暂且按下不表,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贫穷,是求学路上的拦路虎么?
高考,是当前中国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41年了。41年间,高考让大量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实到国家的各个领域中去。
从高考的出卷、阅卷、录取的各个环节来看,隔几年就会出个爆炸性的新闻,诸如志愿让人改啦,代考啦等等等等。这在某种意义上才说明高考的组织是相当严密的——你看国足微博常年挂着的对不起就知道他们当年冲出亚洲上了世界杯赛场的事上趟《新闻联播》也是值得的。
而且从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为贫困生服务的绿色通道来看,贫困生在国内最好的几所大学中还是有一部分比重的。比如清华近10年资助了8000名贫困生,也就是每年800名。按照清华每年录取的本科生人数来看,大约有1/4的学生属于家庭贫困的。
另一所国内顶级高校北大的情况也差不多。自从2013年因为公布了农村学生占所有新生比重为14.2%被媒体诘问之后,北大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只有复旦一如既往地公布所有新生数据,但是可以看到,复旦的农村学生比例从未高过两成——这还是在实行了“腾飞计划”农村专项自主招生政策的情况下。
当然,农村人口是不能和贫困人口直接划等号的。但是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相比确实是差距悬殊。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曾经在一次规格很高的教育部门的会议上骄傲地说:人大附中可以开出十四门外语课!很多参会的农村中学校长一听就不干了,说我们英语老师都捉襟见肘啊!
是啊,体制内的教育资源分布已经如此不平衡了,体制外的呢?
北京上海的孩子,有无数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可以参观,学而思、高思、新东方等著名培训机构可以在这些地方赚的盆满钵满——和其他地方培训机构的良莠不齐不一样的是,这些开在北京、上海的机构有几乎无限的优质廉价劳动力——清北复交的大把本科生都是潜在的师资。某培训机构的老总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的,两届IMO的顶尖高手,直接就去北大数学系低年级里物色苗子,然后让他们到自己机构来工作,表现好的毕业直接就就业拿高薪了,试问哪儿的机构能有这样强的造血功能呢?史家胡同小学开运动会,主持人是宋世雄,嘉宾是武大靖、焦刘洋等奥运冠军,中关村二小随便就能抓个院士来给小学生们讲科普。你放京外任何一个小学试试?真不知道那些说全国一张卷高考能pk的过北京上海的孩子的人哪来的自信和勇气?如果真按这种方案来考,那么中国最好的大学里基本上只有六七个省份考生的身影,其他地方的考生就歇菜吧。
自从教育部放权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各大高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不遗余力——各种特长加分一个比一个诱人,纷纷把最优秀的苗子都招致麾下——但是,能加分的贫寒子弟又有几人呢?没有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堆,想单凭天赋拿数理化全国一等奖进冬令营进集训队?没有一把把的银子烧下去,能文体方面摘金夺银?哪个特长不需要家底支持呢?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不啻于给贫寒子弟又是当头一棒。
家庭条件好,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就多;家庭条件差,那么这种机会就少,这不是现在才有的情况,而是自古皆然,中外皆然。
以美国为例。斯坦福大学的Raj Chetty表示:“进入大学的机会因父母收入而有很大差异。收入前1%家庭的子女加入一所常春藤高校的机会是那些父母收入属于最低五分之一的子女的77倍。” 而且如果父母是常青藤毕业的话,那么子女进入常青藤机会远远大于父母非常青藤毕业的。
这样看来,清华1/4的贫困生也并没有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贫困生的比例是在逐年下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首先,现在生活不断改善,贫困人口逐步减少。现在我们所说的贫困和三四十年前的贫困的含义还是大不相同的。而只要过了温饱线的家庭,除了孩子在学校正常开支以外一定还会有教育的投入的——最起码读个辅导班什么的。
其次,贫困学生所得的教育资源和原来相比,其实并没有减少,可能还有所提高,但是家境好的学生得到教育资源比原来却多的太多了。除非贫寒子弟依靠过人的天赋来拉平这种差距,否则智力水平相同,哪怕略胜一筹,也会被后天的各种资源优势给压垮。
你要问了:那么这些孩子如果好好培养,其实有很多是可造之材,这样被埋没了,不可惜么?我只能回答四个字:统计意义。只要大多数的人被筛选出来了,漏掉一些,对整个国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娃就是全部,如果不承认事实上存在的不公平,那我也无话可说。
所以,今天王心仪的这个状元,难能可贵。不知道这个小丫头的天分有多么高——我并没有忽视她的勤奋,但是她的勤奋和她的天分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能达到这种高度的,天赋就是10000.....前面的那个1那么重要,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努力出来的。如果把全河北省文理前100名做个统计,看看像王心仪这样的孩子还能有几个?这个比例肯定远远低于河北省贫困人口的比例。
说了这么多高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感谢高考——感谢高考的公平,还能让王心仪脱颖而出。很难想象以王心仪这样的家庭背景在美国会变成什么样?中国教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还是有不少机会可以让贫寒子弟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的,没错,就是当下。而在很多发达国家,这条通道已经几乎是关闭了。
希望以后王心仪们不再是新闻,若干年后的王心仪也许仍然会感谢贫穷,但我相信,彼时感谢的含义会和今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