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高考阅卷老师给你的一些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甬上煌言 Author 贼叉
记得最早对科举这事有直观印象的是因为刘宝瑞的单口相声。说科举的考场的布置就非常讲究。门口有三座汉白玉的石头牌坊,左边写“明君取士”,右边写“为国求贤”,当中是“榜求俊逸”。
寥寥数语,把考试的仪式感勾画出来了。
事实上,从科举时代开始,考试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在学生时代大考小考月考季考各种模拟考之外,成年工作之后还有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不过在这些考试里,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考试是不能回忆的痛。
比起被数学虐了千百遍来说更为不幸的是,很多人直到远离数学考试也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数学和数学考试是不同的。
数学是学问,数学考试同样是学问。
科举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是清朝的刘春霖。那年科举,恰逢大旱,而被考官列为榜首的朱汝珍因为犯了珍妃的忌讳,直接被慈禧ban掉;直到拿到刘春霖的卷子,一笔小楷赏心悦目,又名中带雨,点为头名。
这就是考试。
考试带有偶然性,说的再直白一点,考试需要运气。
当然,决定考试成绩的根本因素还是自身的实力。然而其他的各种偶然因素不可小觑。从小到大,我们自己也见过一些平时平平无奇的同学到了考试总能突然爆发,而平时百万军中斩上将首级的高手到了高考、考研重要时刻崩盘——我就见过参加数学冬令营的高手高考数学没考到140(当然并不影响他保送北大),要知道那还是在大局已定心态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以说,数学水平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数学考试成绩。
前几天,我微博上出了一道题,正经的解答过程还是有些繁琐的,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勾股定理,相似或者三角的办法。但是,那是一道选择题。
换句话说,我们一看一条直角边是15,让你求斜边的长度。而只有选项B是大于15的,那就。。。
做完了。
对比一下正经的解法,可以少用4-5分钟吧。
再来看一道某年的高考数学真题。
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为“三局两胜”即以先赢两局者为胜,根据经验,每局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则本次比赛甲获胜的概率是( )
A.0.216 B.0.36 C.0.432 D.0.648
你要算清楚这个概率,必须考虑甲直落两局,甲赢1,3,局,乙赢第2局;甲赢2,3局,乙赢第1局这几种情况。
但是,这是选择题,我们知道,长局制就是为了防止冷门,回合越多,2n-1局n胜制中的n越大,对高手越有利。所以三局两胜一定会比单局的胜率要高,直接选D.
两个直观的例子,是不是有助于你理解什么是数学考试了?
高考数学,有相当多的应试技巧蕴含其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事专业数学研究是不可能的。高考很可能就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决定命运的数学考试。
为什么要关注我的公众号?
如果需要一个理由的话,那应该就是能学到点东西吧?
除了数学,我最精通的也许就是应试。高考、考研的阅卷,我早已是资深人士,而考公的内容,我在培训班面授过,自己也经历过部委遴选,行测高居全国第一(接近300人),也做过面试官,所以我有这个自信能帮到你们。
不过技巧说到底,无非是术,数学的根本在道。所以我会从考生的角度,剖析各类升学、入职的数学考试中的技巧,区分选择、填空、解答,厘清代数、几何、方程、概率等各个分支的考试重点和技巧。
除了数学考试之外,还会做到固本培元,我会把基础的数学知识从头开始捋一遍,要补什么小学、初中的内容,我都会在系列里面提到。
从一个阅卷老师的角度,回溯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任何一个死角也不会逃过。
所以,关注我,意味着你们就将再次踏入数学课堂。为了自己,或者为了孩子,我相信从数学和应试两个方面应该都会对你有所帮助。